09.02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

唐朝“开元通宝”钱自武德四年(621年)始铸至唐朝结束(907年),共铸行了近300年。自始铸以来直至唐末,“开元通宝”始终是唐朝的主要金属货币,在人民大众心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成为了正统、稳定、繁荣的代名词!对后世铸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唐朝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各政权仍有铸造“开元通宝”钱的情况,或借用唐朝“开元通宝”钱换字、翻铸,或铸造其特有文字风格的“开元通宝”钱。

951年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国号大周,改元“广顺”,史称后周。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周共计享国10年,历经三帝。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为筹措军饷,安抚百姓,于登基之初下令毁佛,将佛寺中的铜像销毁,仿唐“开元通宝”钱制铸“周元通宝”钱。臣下有人不赞成,世宗以理训示臣下:“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群臣皆不敢言。“周元通宝”无论从文字法度还是精美程度上都超越了其他五代十国时期的铸币。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2005年,在河南省辉县市现世了一批罐装古钱币,这批钱币的时期下限至五代后周,其中出现了“周元通宝”钱,但所占比例不大。其它钱币有“天福元宝”、“乾德元宝”、“乾元重宝”、“开元通宝”、“开元通宝背双月”、“会昌开元”等。在这批罐装钱币中出现了一枚文字风格及形制与“周元通宝”相同,但面文为“开元通宝”的钱币,我们称其为“开元通宝——周元手”。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由于这枚钱币的坑口时间点清晰、状态好,我们在版式分析中将这枚钱币定义为“周元手——正样”。

随着“周元手”不断被广大钱币收集者认知,近几年其现世量逐渐增多,为我们进一步为其进行版式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依据。根据目前所发现的“周元手”实物,我们将“周元手”共分为了三个版式,并且个别版式存在“同模”情况。

一、周元手——正样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开:“门”部左“口”大于右“口”且不与双竖相接、开字最上端两横右侧一横粗;

通:通点第三点无折笔;

宝:宝冠左端断笔、宝冠右端折笔处凸起。

面、背皆阔缘,背郭适中

二、周元手——圆划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圆划”指“开”字“户”部双“口”折笔圆,双“口”不接双竖且下端斜;

:元左足粗且阔;

通:通点第三笔折笔明显;

:宝字第一点小。

此版铸造相对精美,面、背皆阔缘,背郭略宽。从文字特点分析,推测此版与“正样”并无直接联系。

三、周元手—削字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此版开字均字口不清,上端双横近似相连,“户”部双“口”内有流铜。

开字具有明显的“修模”特征且均为“同模”,故称其为“削字”;

通:通点第三点无折笔、通字右端均有一处流铜;

宝:宝冠右端折笔处凸出。

此版开穿不规整,面郭多出现“隐郭”的情况,从通点第三点及宝冠的特征,此版应与“正样”有一定联系,推断此版晚于“正样”出现。

根据2005年河南辉县现世的“周元手”钱罐内不同钱币品种及比例,我们推测“周元手—正样”及“圆划”应为后周初期铸币,其与“周元通宝”同时铸造,“周元手—削字”时期要晚于前两者。

后周太祖郭威死于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诸子早在其起兵邺都时,就被后汉杀害于汴梁,所以只能由养子柴荣继位(周世宗)。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下令毁佛并仿唐“开元通宝”钱制铸造新钱,“开元通宝——周元手”的铸造,应同样具有“开辟新元,始铸新钱”的宣誓用意。(全文完)


2019年8月19日

北 京

抛砖引玉——开元通宝“周元手”的版式分析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