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大运营商宣布eSIM电子卡将替代传统SIM卡,对此你怎么看?

用户101746434959


这个事情,应该说是好事,但是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有利有弊!谈谈我的认识:

一.对运营商的利弊

1.利的地方

(1)节省开支

运营商使用eSIM卡,能够省下一部分卡的成本!

(2)小终端市场开拓

因为eSIM卡硬件实体更小,此卡就可以用在比较小的移动终端上面,比如智能手环上面!

2.弊的地方

(1)用户流失

使用eSIM卡后,用户可以自行更换运营商,对运营商来说,这个事情是有弊的!

(2)卡管理平台需要成本

eSIM卡的信息,通过网上营业厅对卡的信息进行下载并且配置,因此运营商需要部署卡管理平台!

二.对移动终端制造商的利弊

1. 利的地方

(1)更多终端接入网络

使用eSIM卡,可以让更多移动终端直接接入网络,物联网应用大发展!

(2)使用eSIM卡,成本降低

使用eSIM卡,终端内空间节省,直接把eSIM卡焊接在手机主板上,读卡器简化!

2. 弊的地方

目前还没看到有啥坏的地方!

三.对卡制造商的利弊

1. 利的地方

(1)收入增加

更多终端使用eSIM卡,卡制造商收入肯定增长!

2. 弊的地方

(1)投入增加

需要更换制造产线,需要一些投入!

四. 对用户的利弊

1. 利的地方

(1)自由更换运营商

用户可以想用哪家运营商,就用哪家运营商,APP就可以直接进行切换!

(2)可以使用更多智能设备

越来越多的eSIM卡智能终端,也会丰富我们的生活!

2. 弊的地方

(1)eSIM的费用由用户支付

eSIM卡的费用,最终由终端制造商转嫁到用户手中!

运营商的卡管理平台的费用,也会转嫁到用户身上!

总的来说,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卡制造商都是利大于弊!对于用户来说是利弊各半!


pushupan


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从几方面分析,首先是应用场景,对于物联网,比如GPS定位,共享单车智能锁这些产品,esim的植入确实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但是个人手机卡从实体SIM改成esim,这就值得商量了。目前已经广泛普及的4G卡,从技术上已经杜绝了破解,安全性上不存在升级的必要。而esim无论如何描述,其本质就是把卡槽取消,sim卡焊死在主板上,软件上开放远程写卡权限,实际上写入操作还是运营商通过网络下发,远程控制的,这不就是把机械钥匙改成摩拜锁了吗?手机用户换卡,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换手机,实体卡从原来的手机里拔出来,插进新手机,马上就能用了。esim呢?注销旧的,新手机启动注册程序,输入账号,密码,验证信息,等待下发鉴权,有这时间实体卡都打完电话了。是为了方便使用吗?何况还有那些老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你让他们自己操作?运营商当然会有应对措施,这部分人可以去营业厅由工作人员协助处理,那样和实体卡有区别吗?再说所谓的一卡多号,这个功能在手机不在卡,esim最多是省略多个卡槽,可以让用户加入更多号码,我不怀疑一个esim芯片可以容纳512个以上的号码,我怀疑的是有多少人拥有第三个手机号。按照目前的宣传,esim是否支持双待机取决于手机,市场上最多也就是双卡双待。所以我个人不看好esim,从本质上来讲,sim卡内置和手机电池内置,取消扩展卡槽一样,属于硬件垄断。运营商真正的目的极有可能是通过设置兼容性排除其他运营商,避免客户携号转网。


想要熊猫898


    eSIM代替传统的实体SIM卡是发展的趋势,将来很可能只有eSIM卡了。去年年底,苹果发布的iphne xs/xs max/xr国外版本通过eSIM+SIM卡的方式实现双卡双待,国内采用了双SIM卡的方式。


    eSIM卡优势

    eSIM需要手机硬件的支持,相关硬件集成到设备的主板,只有普通nano-sim卡三分之一的大小,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能会更小。


    采用eSIM卡的手机,不需要卡槽,直接集成到主板,机身的封闭性更好,防水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一号双终端”,最近联通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eSIM卡,一个主号码,其他智能设备共享同一个号码,智能手表接打电话,不用通过蓝牙连接手机。


    eSIM卡的解决方案,为物联网提供了条件,直接将识别信息写到智能设备中,连接到5G网络,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关于eSIM卡的普及

    多年前,无卡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但是这一技术遭到了运营商的联合抵制,压缩了eSIM卡的生存空间。但是技术进步是无法阻挡的,随着5G时代的到来、携号转网的普及、智能设备发展小型化等需求,eSIM卡会逐步成为主流。


    总之,采用eSIM卡,将用户识别数据实现电子化,去除了卡槽设计,终端设计更加自由,节省了空间,提升了防水等级;支持号码远程下载,随时入网等等。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Geek视界


首先,题主说的三大运营商宣布eSIM卡将代替传统SIM卡,这很明显就有问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eSIM卡也是不可能短时间内替代传统SIM卡的。

三大运营商怎么可能去宣布eSIM卡代替传统SIM卡

第一:eSIM卡现在除了联通的eSIM可携带设备独立号码业务全国开通外,其他的三家运营商包括联通的eSIM卡一号双终端业务都在试点实验,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宣布代替SIM卡;

第二:现在的eSIM都是准备应用在lOT(物联网)设备上,暂时是不会考虑代替手机上的传统SIM卡,因为每次遇到像eSIM卡应用在手机上或携号转网的实施,三家运营商表现行为都是拖,不情愿将用户和运营商唯一的连接关系纽带---SIM卡断去或关系变淡。所以暂时的eSIM的应用场景都是lOT设备、车联网、工业物联网、智能家居等。

当然运营商是不会宣布eSIM卡代替传统SIM卡的,但是eSIM卡代替传统SIM卡是SIM卡的发展趋势,仅仅靠运营商是挡不住的。SIM卡经历了1996年提出的标准-SIM卡,2003年推出的Micro-SIM,到2012年推出的Nano-SIM,是至今最小的手机卡,2015年提出的eSIM卡,或许就是SIM卡的最终发展结果了。

而为什么eSIM卡能代替前几代的SIM卡?

简单来说,eSIM就是电子化的SIM卡,是一个数据文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首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eSIM不需要卡槽,而传统的SIM卡是需要卡槽的,卡槽会制约外形设计和电池容量。eSIM可以减少终端占用空间。

然后,因为没了卡槽,而eSIM集成在手机内部,所以可以提高手机的防水等级。

eSIM还可以让手机适应恶劣环境和终端独立上网。

说eSIM代替SIM卡还为时过早

目前,国内运营商的eSIM业务主要是分为两类:

1、独立号码业务(为eSIM终端开通一个独立的号码对外通信):这个业务只有联通在做,并且在3月29日,联通宣布将eSIM(可穿戴独立号码)业务拓展至全国,注意这个业务只适用可穿戴的支持eSIM的设备办理。

2、一号双终端业务(使手机终端和附属终端设备公用一个号码):这个业务目前国内三家运营商都还在试点。

但是我们可以展望一下eSIM的未来

现在eSIM技术已被运用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而下一步将在车联网和工业物联网等电子产品中应用,之后的应用场景将会扩大至运动、家庭、医疗、娱乐、教育中。可见eSIM的未来还是可期的。SIM卡最终还是会朝着eSIM的方向发展的。

我们可以期待着未来eSIM真正代替传统SIM卡的时候,到那时,将会实现真正的eSIM生态体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利。


科技小博主


感谢您的阅读!

三大运营商似乎都在准备转型,从传统的通讯运营商向终端运营商转变。毕竟携号转网,以及5G时代,物联网等等都会促使三大运营商改变它们的运行模式,不改变预示着被淘汰!而,eSIM卡就是它们转变的一个契机, 它也将真正的替代传统的SIM卡!那么,为什么这虚拟的eSIM卡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3月29日消息,中国联通宣布联通eSIM可穿戴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而联通的全国事业也开启了三大运营商推广eSIM卡的序幕!

什么是eSIM卡?它也称为虚拟SIM卡,它是将传统的物理SIM卡嵌入到终端设备中,我们通过下载数据文件,来选择要使用的运营商,从而是先上网,电话,短信等功能。

其实,eSIM卡的实施,从某种程度上,会被广泛运用到任何可以接入移动网络的设备中,也就是说,未来的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都将能够使用eSIM卡。

所以,它将涵盖交通、娱乐、教育、医疗、家庭等等各种场景,真正的在物联网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5g网络的实现,我们对于物联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实现万物互联已经成为时代的必需。而改变SIM卡的形式,不仅仅有利于手机终端解决SIM卡卡槽问题,也可以让更多的终端设备接入到网络。

三大运营商必须要改变它们的传统模式,才能够不断的赶上时代的发展。


LeoGo科技


在运营商眼中,手机号不等于一张SIM卡,毕竟现在去营业厅开一张卡工作人员都会在最后用一张SIM卡查到一个读卡器中进行“烧号”。所以SIM卡对运营来讲只是一种载体,至于SIM卡具体形态,运营商是不关心的。

只不过eSIM的存在降低了用户对于运营商的依赖程度。用户信息也不单独存在于运营商手中,例如Apple Watch,用户开卡需要和苹果的eSIM服务器进行数据对接。同时这种通用eSIM也降低了用户的转网成本。

不过eSIM是实打实的增加了手机制造成本,原来换手机并不用更换SIM卡,但是推出eSIM之后换手机的同时,eSIM也会被换掉,所以这部分成本最后还是会落到消费者头上。

eSIM更多的实际上是移动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如果说运营商的数据依旧在自己手中,其实运营商并不介意载体形态上的改变。

至于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eSIM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就是体积小,集成度高,适合一些精密仪器和对环境要求苛刻的产品。其次在大规模生产之后有利于降低成本。


同道众人


eSIM卡,英文名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它的概念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SIM卡,虽然体积是越来越小了,但还是占据了手机的空间,另外需要专门制造一个卡槽来存放。增加了不少的工序。如果现在的SIM卡换成芯片的那种,也就是直接嵌入里面,那将会增加手机内部可用的面积。

三大运营商更是宣布eSIM电子卡将替代传统SIM卡,这释放的信号,我们也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出来,eSIM卡是趋势。只不过是这个eSIM到底是属于谁,网络上说的可以自由选择运营商套餐,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如果这个eSIM是由手机厂商来制作,那倒是可以自由选择运营商的套餐。通过手机的ID可以轻松的进行注册,随后选择自己需要的套餐。可这个eSIM是由运营商来提供或者垄断,那会是什么结果呢?

比如联通发布了它自己的eSIM卡,把这个芯片植入到手机里面,那是否可也认为这部手机已经是选用了联通的号码呢?我们再想要换运营商的套餐,是否会遇到麻烦呢?或者这个eSIM是三家通用的。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非常不符合情理。三大运营商的争斗一直是没有停止,或者是将由谁来统一eSIM呢?这些是我们所非常关心的。最怕的是到后面要求选择站队,恐怕又会掀起一场风波。

不过eSIM是趋势,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还是个大问号,三大运营商们哪个才会最先跳出来呢,你们期待哪个?


17看科技


eSIM卡能否实现一卡同时用于多个终端上?比如我的手机卡用这个eSIM卡,那么手环、平板、笔记本、网络电视以及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上的通信卡等能否同时也能使用这张卡上网?产生的费用由我手机主卡〈eSⅠM卡〉支付,如果可以,那SlM卡必淘汰!

用户喜欢的是便捷和方便,至于一张卡的成本能降低多少,这个对用户无影响。

为什么就不能发明一张这类卡呢?


塞班班


中国三大营运商宣布eSIM电子

卡,替代手机前用卡Slm,它的

好外在于一卡可转换使用,可分

别转换到移动、电讯、联通三大

营运商平台,既统一了标准,又

销除了网络、网速分布不均的

弊端,为即将到来5G高速运转

扫清路障,更为全国三大运营商

提供了既合作又境争的平等合作

平台。使三大营运商在统一标准

,统一监管的运行中相互促进,

走向美好的明天。


学者110


好技术。但是可能会有猫腻。一开始携号转网就开放这个是为什么呢?。以前千呼万唤都不出。身为国企的三大运营商。和他们一贯的尿性。我不相信它们会有什么利民的表现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定制,绑定客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