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水滸》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誰?反正不是宋江

《水滸》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誰?反正不是宋江

我們發現,當一個朝代發展到晚期,都會出現一個特殊的群體。這群人成分複雜,有社會閒雜、地痞混混、江湖藝人、甚至也有一些看似有些知識的文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想方設法依附於朝廷權貴,極盡諂媚之能,為了謀個一官半職、謀求一點蠅頭小利,不惜出賣朋友、親人,陷害忠良,中傷良善,最終把好人都逼上了梁山!

這個群體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幫閒。

身為幫閒之人,從不自以為恥,反倒引以為榮。面對主人,開口謙稱“小閒”或者“本閒”。

雖然都為幫閒,也分三六九等。咱們由下向上、由低到高,讓這些幫閒們都亮亮相吧。

《水滸》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誰?反正不是宋江

(一)《水滸》中出現的第一個幫閒小人物陸謙

陸謙是《水滸》中出現的第一個幫閒。算是拋磚引玉。

陸謙是林沖的好友,但更是高衙內的幫閒富安的朋友。高衙內看中了林沖的妻子,茶飯不思。富安請來了陸謙,跟他一說,身為幫閒,要懂得為主人分憂。如今主人有憂了,需要幫閒出手了。這叫“養閒一日,用閒一時”。

富安定了一計,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此計相當下作,作為林沖“最好的朋友”的陸謙,是如何反應的呢?書中這樣寫道:陸虞候一時聽允,也沒奈何;只要小衙內歡喜,卻顧不得朋友交情。

看到了,朋友交情,此刻恰好用來出賣。

陸謙請林沖喝酒絆住林沖,然後高衙內暗度陳倉直取林沖娘子。好在林家的丫鬟及時找到了林沖,讓林沖娘子才逃過一劫。

後來,林沖拿著刀子到處尋找陸謙未果,也就把這事暫時放下了。誰知道,陸謙並不吸取教訓,居然繼續為虎作倀幫閒,當他再次追到滄州草料場去害林沖時,被林沖手刃。至此,本書中第一個幫閒死於非命,也是他應得的下場。

提起幫閒,陸謙僅僅算是《水滸》中的一個小人物,只供暖場。下面出場的這位幫閒,可就有些才學了。他就是黃文炳。

《水滸》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誰?反正不是宋江

(二)為了蠅頭小利的幫閒團

黃文炳是什麼人呢?書中這樣寫道:這人雖讀經書,卻是阿諛諂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賢妒能,勝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專在鄉里害人。他本是江州無為軍的一名賦閒通判。作為一個滿腦子要往上爬的人物,怎麼能忍受在家賦閒呢?於是,他就找到了江州知府蔡九,成為蔡九知府的幫閒。

蔡九不是旁人,那是朝廷四大奸臣蔡京的兒子。

幫閒們要想立功,什麼方式最快呢?那就是告密。所以在北宋末年,告密幾乎發展成為了一種職業。就像黃文炳這樣的人,到處尋找他人的把柄然後告密,成為自己晉升的敲門磚。

正好,宋江題反詩了。黃文炳一看,機會總算來了。

面對黃文炳的告密,宋江在戴宗的提示下裝瘋想混過關。本來,蔡九知府都有些信了,可是黃文炳不依不饒,他說:“這人來時有瘋,近日卻才瘋?若是來時瘋,便是真症候;若是近日才瘋,必是詐瘋。”

黃文炳告訴蔡九,狠狠打他,看他招不招。重刑之下,宋江招供了。

梁山上為了救宋江,吳用冒充蔡京給蔡九寫了一封信。本想來一個偷樑換柱救下宋江,結果又被黃文炳識破了。他對蔡九說:方今天下盛行蘇、黃、米、蔡四家字體,誰不習學得?仔細問問家裡的人和事,不就知道真假了嗎?蔡九一細問戴宗,果然露餡。這下子連戴宗也一起摺進去了。

《水滸》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誰?反正不是宋江

好在最後李逵與眾梁山好漢劫了法場,宋江才逃出生天。但他並沒有急於逃走,而是跟晁蓋等人商量,一定要殺了黃文炳,因為這個人實在太可惡了。於是,大家在無為軍放火燒了黃文炳的家。黃文炳在從江州回無為軍的路上,被張順生擒。最後,李逵活剮了黃文炳。便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眾頭領做醒酒湯。

對於黃文炳的結局,專門有詩為證:文炳趨炎巧計乖,卻將忠義苦擠排。黃文炳一心一意往上鑽營,結果落了一個“奸謀未遂身先死,難免刳心炙肉災”的下場。

黃文炳夠陰狠,於是就來了李逵。正如羅真人所說:“這人是上界天殺星之數。為是下土眾生作業太重,故罰他下來殺戮”。

這就是惡人自有惡人魔。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述,世界由君子與小人組成。君子任何時候都是鬥不過小人的。因為君子遵從道,而小人無所不用其極。既然君子鬥不過小人,那為什麼這個世界依然在不斷文明和進步呢?原因就是,還有天道和天理。

派比惡人更惡的人來鬥惡人,也是天道。

《水滸》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誰?反正不是宋江

黃文炳是為了權勢才做的幫閒。而還有更多的幫閒,純屬為利。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有那麼一些人,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與人做幫閒,編織羅網,甚至不惜害人性命。這種人是一系列,可全都讓水滸中這位大英雄武松遇上了。

第一個幫閒就是王婆。王婆不過為了圖西門慶的幾十輛銀子,居然出了“十條捱光計”,引誘良家婦女與人偷情,姦情敗露又安排殺人和毀屍滅跡。最後導致武松殺了姦夫淫婦。而王婆本人,也落了一個被凌遲的下場。

事實上,如果沒有王婆這個幫閒的穿針引線和威逼利誘,潘金蓮也未必一定就會與西門慶勾搭成奸;姦情敗露之後,若無王婆挑唆,潘金蓮也未必就敢毒殺親夫。

武松發配路上,為施恩在快活林醉打了蔣門神。可是,他不知道,蔣門神是張都監的幫閒。還有一個幫閒是張團練。

武松遇到張都監,還以為遇到了知遇之人了。其實,人家三人合夥給他下套呢。

所以說,生逢亂世,交友一定討要慎重。如果看不清楚,有時候,倒不如維護一種“弱關係”來得更加實際。

《水滸》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誰?反正不是宋江

(三)武松最早提出了招安,可後來為何又反對呢?

本來,武松景陽岡打虎揚名,並得到了一個都頭的職位。可卻一次一次捲入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之中。為什麼說是偶然呢?因為武松覺得,這些壞人,並不是社會的主流。大宋的主流社會還是好的,雖然他一直被髮配,又一直在發配途中不斷殺人,最後他在去二龍山落草途中,遇到宋江時說了一番耐人尋味的話: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在這個時候,武松依然對朝廷抱有希望。自己雖然去二龍山落草了,但落草的目的是為了等待招安。正所謂:但凡安居樂業,誰願意做一生草寇?

那麼後來,又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武松徹底對招安死了心了呢?其實就是高俅事件。

林沖為什麼上梁山?不就是高俅父子給逼得嗎?高俅是什麼人呢?前面我們說了幾個幫閒,那是因為高俅還沒有出場。高俅一來,這些人都已經不配做幫閒了。因為高俅才是真正幫閒中的戰鬥機、高富帥。

高俅算是職業幫閒。他先後幫閒過董將士、柳大郎、小蘇學士、駙馬王晉卿。那麼後來呢,他就掛上了端王這條大魚了。

《水滸》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誰?反正不是宋江

端王就是趙佶。提端王當皇帝的時候,當時大宋的宰相章惇就明確表示反對,說“端王輕挑,不可以君天下!”果不其然,正如後世評價的那樣,“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以奸佞為太師,以幫閒為太尉,這樣的朝廷焉能不敗?

武松以前之所以寄希望於朝廷招安,是因為那時候他覺得朝廷上還是有忠臣的。比如說宿太尉吧。可是後來慢慢就發現,朝廷裡忠臣越來越少,稍微有些忠義之人,都被逼上梁山了。正如魯智深所說: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

這才是關鍵。朝廷都是奸佞,幫閒把持著朝政。這招安何來前途呢?

當然,能看明白這件事的不過就是魯智深、林沖、武松,還有一個公孫勝。公孫勝早早就回去跟著羅真人修行去了。而魯智深、武松、林沖最終都歸入了杭州六和塔,也算三人志同道合一生情義。

《水滸》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誰?反正不是宋江

【作者簡介】風林秀,一個崇尚自由的寫手。著有長篇小說《雙蓮記》《愛情迷失的季節》,短篇小說《陽光女孩》《火狐狸》入選《就這麼嫁給了他》合集出版等。

推薦: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