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武威文庙,西北最大的文庙,为何建在了河西走廊?

Toys-crazy


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

这座千年古城,既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曾一度是我国的三大文化中心,据说唐玄宗都曾到武威观花灯,可见当时武威经济文化的兴盛程度。

武威文庙也叫圣庙、孔庙。位于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宠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

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文庙是孔庙的另一种称呼。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以后,人们把祭祀关羽的庙称之为“武庙”,由此文宣王庙也被称为“文庙”

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HBO中文频道


西晋末年,官员张轨请求调往武威,就任凉州刺史。河西走廊就隶属凉州刺史部管辖,州治设在武威郡的姑臧城。张轨家族世代以专攻儒学著名。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井井有条,所以为了纪念他就建立在河西走廊地带


晋北家人


武威文庙是凉州文人祭祀孔子的圣地,位于城东南隅。在西北地区是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始建于明正统二年至四年(1437-1439年),古有“陇右学宫之冠”之说,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西边为儒学院,尚有忠烈,节孝和节义三祠,孔庙居中,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和尊经阁。文昌宫在东面,有山门,戏楼,桂籍殿和崇圣祠。三者综合,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是1996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威文庙还有另一个看点,就是文庙没有正门,设置大门的地方是一堵高墙(万仞宫墙)。原因是自从隋唐有科举以来,直到清末取消科举制度,武威没有出过一个状元郎。所以,高墙里面的状元桥和泮池一直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状元的出世。由此想到家乡无锡,倒是个自南宋始,代有状元出的地方,可惜孔庙的大门连同孔庙本身却都已经被拆到爪哇国去了。 由此,文庙对外的大门是从东边的文昌宫出入的。门不甚阔,但是文化气息甚浓。两边柱头上都是抱柱楹联,门框上也挂着楹联,“文明气运参天地,翰墨荣华贯古今”,"鳌背腾辉万丈文光连九曲,梯山毓秀一枝彩笔映三台“。除了儒教,还有几分道教的气氛。门楣上悬一块大匾,上书四个大字,“斯文主宰”。一路向北,路边古木参天,甬道树荫遮日。经过一道山门,前面是一座倒装的戏楼,唱戏给文曲星听。戏台上一副楹联,很有意思,”戏乃戏乎戏推物理,曲其曲也曲尽人情”。再向前行,即是供奉着文曲星官的桂籍殿。 刚进门时,不知就里,心里老是纠结着怎么没有看到棂星门和泮池,不想真的是搞错了。差点误将文曲星官误认为是孔圣人,怎么看,怎么别扭。 桂籍殿的后面是崇圣祠,供奉孔子五代先祖的地方。孔庙的规制,应在藏经阁的北面,不想却在此处。左右分别是刘公祠和牛公祠,只识了名讳,未及深究。 转身出来向西,过一个月洞门,才找到了孔庙的大成殿。沿着边上的甬道,一路快步向南,远处一座照壁,就是万仞宫墙了 照壁两侧,分别有一个小门洞,直通孔庙正南大道,它们是礼门和义路。脑子里忽然闪过多年前在海南文昌看过的孔庙,它也是因为没有出过状元,不开正门,游人是从东面的礼门进入的。再与同行的宋导探讨,不光是凉州,整个甘肃行省都没有出过状元。 赶紧招呼同伴们来参观不开门的孔庙照壁,从泮池南面的角度欣赏作为棂星门的木牌楼。没有出过状元并不影响泮池,状元桥和棂星门的体量和雅致,几百年过去了,它们依旧是如此精美无比,引得大家纷纷与之合影留念。 棂星门是明正统年间建造的一座木质牌楼,四柱三间,翘檐飞角,巍峨耸立。穿过棂星门,从南向北走大道,就是戟门。两庑分是乡贤祠和名宦祠,祭祀地方贤达和历任官吏。 戟门也有点像是殿堂,不单单是一道门的样子。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武威孔庙的威严气势。 大成殿建在宽阔的条石台基上,雄伟而庄严,一副至圣至尊的气派。作为文庙的主殿,横阔三楹,纵深三间,重檐歇山顶置九脊,脊上鸱吻螭兽齐全,正脊中有一桥形小珠。檐下为五踩平昂斗拱,檐角高挑。四周回廊,台基高企,显得庄重,肃穆且又文雅。 大成殿内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塑像,旁边是弟子颜回、子思、曾子和“亚圣”孟子,加上八位贤人共十二尊塑像。儒 大成殿后面是尊经阁,两层土木结构楼阁,重檐歇山顶,坐落在砖包台基上,据说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秋风徐来,铃铛声响,别有一番风致。中路建筑的西面,当是儒学院,目前仅存南面的忠烈祠,节孝祠和节义祠,未走到。庙内古柏密布参天,环境古朴静雅。建筑庄严雄伟,雕梁画栋,檐角高挑。碑刻林立,牌匾高悬,实为世所罕见。 看完文庙,仍从文昌宫门步出,顺便补拍了一张万仞宫墙,途经文庙广场,向停车场走去。猛然间发现越过大型汽车的顶部,一块篆字牌匾,细看之下,原来是“武威西夏博物馆”。离集合时间还有十几分钟,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急忙绕路前往。 走到西夏博物馆门口,眼前一通全国文保碑,吸引了我的目光。原来,在文庙门前见过的文保单位之一竟在这里,而且,“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的文保公布时间是1961年,比对面的文庙还要早很久。博物馆内很多西夏文物,时间不多,向管理员打听好方向,径直向展览在展厅背后的实物走去。原来,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简称西夏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立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云寺,西夏时大云寺改名为护国寺。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清嘉庆九年(1804年),被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民国时,西夏碑由大云寺移置武威文庙。近年又移置在武威西夏博物馆内。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只见,碑首呈半圆形,龟趺,碑阳西夏文篆额2行8字,汉译为“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碑首呈半圆形,碑阴用汉文篆额,边上阴刻对称的伎乐飞天舞女。碑文一面为西夏文楷书,碑阴为汉文,额篆“重修寺塔碑铭”,碑文楷书。 碑文的汉文有文字记述,贴在墙上的展板上。记前凉张天锡始建护国寺塔数有灵验,至西夏天祐民安四年(1093年)修复因地震而倾斜的塔身之功德。尾部题“天祐民安五年岁次甲戌正月甲戌朔十五日戊子建”,张政思书并篆额。 又是匆匆看过,见识一下而已。儒学,源于春秋的孔圣人,兴于汉朝的董仲舒。正是西汉皇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其成为了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儒学影响和支配着社会的发展,而社会也不断的继承和发展着儒家学说。伴随着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深远的影响,被尊为儒教始祖的孔子也不断的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崇拜,在封建社会国家对于孔子的祭祀也一度成为了与皇庭祭祀先祖同级别的“大祀”,而在全国各地也不短的兴修起了供奉孔子的文庙。如今,在国内的许多古城里都有一座规模或大或小的文庙。平遥的文庙,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文庙,而南京的子庙、北京的孔庙、曲阜的孔庙和吉林的文庙则并称中国四大文庙。和这些盛名在外的文庙相比,武威的文庙或许少有人知,但这座文庙确实西北地区最大的祭祀孔夫子的圣殿。随着汉朝在河西走廊的军事胜利,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便开始传入河西走廊进入我国西北地区。此后,儒家思想也不断的成为这一交通咽喉地区的主流文化。身为古河西走廊核心地区的凉州城(今甘肃武威),自然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座大型的文庙建在这里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根据相关史学典籍的记载,武威地区最早的文庙是由学习了中原文化的西夏党项人建立的,如今我们所见的文庙则是于明代正统年间开始修建。武威的文庙落成之后,经过明清两朝500多年间的数次扩建和重修形成了以文昌宫、孔庙、儒学院三部分组成的极其宏伟的建筑群落。而如今的武威文庙则是以文昌宫和孔庙组成,在庙内还有伴池、状元桥、戏楼和崇圣祠等建筑。文庙内种植了许多参天的柏树,主体建筑也是汉式的传统建筑,庄严雄伟。庙内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悬挂于屋檐之下的那一块块匾额了。根据统计,如今武威文庙内悬挂在从清代初期一直到民国时期的匾额44块,这里最早的一快、块匾额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这些匾额彰显了武威文庙的地位和文化底蕴,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的门票是35元每人,每日9-17点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