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看了一個孟鶴堂調侃岳雲鵬的相聲,說小嶽的臉大像個饢,那麼德雲社內部可以無底線的調侃嗎?

鶴崗華姐


第一,臺上的都是表演。我看好多人說臺上無大小,這句話告訴你,臺上是表演,你表演的時候怎麼都行,你是一個人物是一個角色,並不是你本人的話。當然相聲這門藝術需要讓觀眾最快速度認知你這個人物的。所以都拿一些熟悉的人砸掛。他為什麼不說後臺打掃衛生的王老漢?因為沒人認識!說小嶽,一句話帶入人物。我相信肯定後面還有很多包袱,人物是為了包袱而服務的,說小嶽的目的不是為了說他而說,而是為了抖包袱。

第二,砸掛是確實的,相聲演員愛砸掛,臺上臺下都會砸掛。跟你砸掛說明跟你關係好,捧你。如果整場沒有太出名的角兒,只能拿上一對兒演員來砸掛。讓大家一聽這個話就有一個具象的形象。如果一個相聲社所有的演員都拿同一個人砸掛,這個人上臺什麼都不說就會有掌聲的!這是確實實驗過的

所以說,這就跟電影裡倆不認識的演員對罵、打架……是一個道理,並不想你說的是調侃。這是相聲的一種表現手法,而不是惡意的調侃。

還是那句話,聽相聲,不要當真!


圖樂相聲


在相聲行當中,說自己的搭檔或者和自己挺熟的,那他們開玩笑,惡搞他們其實它有一個名詞叫做砸掛,這種現象在相聲當中是非常常見的,這是相聲舞臺上一種演出的需要,一種表現形式,但是到了臺下就應該本本分分,不可無大無小,正所謂“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

其實對於常聽相聲的來說,這種拿同行或者自己熟悉的人開涮這不叫事,有很多相聲演員,甚至很多相聲大師都是這麼來做的,比如像馬三立相聲大師也常拿自己的搭檔來砸掛,馬三立曾在一段《起名字》的相聲中就曾拿馬季開涮,說馬季挺好的一個人,倒黴就倒黴在他的名字上了,你看挺好的一匹馬,把腿給繫上,走也走不動,跑也跑不動,最後憋了一身肉,臺下是笑聲一片。侯寶林大師也經常拿自的同行開涮。甚至姜昆也經常拿自己的搭檔砸掛,他曾經和唐傑忠先生合作時,就曾說唐傑忠,白白胖胖戴個眼鏡,這麼大歲數不長鬍子,跟個老孃們兒似的,但都沒事。

相聲本身就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雖然大家都聽這些段子,但大家都只到這是假的,也就是一樂,就像現在熱播的《吐槽大會》一樣,本身就知道好多吐槽的段子都是假的,大家開心就好,並不會去太在意。





四金V視


提這個問題,一看就是不怎麼聽相聲,也沒怎麼做功課的。

相聲行內有句話叫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這是不成文的規矩,臺上不管你怎麼砸掛,臺下你還是得規規矩矩,尊尊敬敬的。因為逗哏有些段子經會涉及捧哏家人,所以德雲社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逗哏逢年節都要去拜訪搭檔的家人。而相聲業內通常演員在臺上砸掛的人都有以下特點,一是關係特別好的師兄弟,朋友或是前輩,二是特別紅的,成角成腕的演員,比如自家師傅,或是相聲界有名的名角,當然前提都是關係不錯;相聲舞臺上拿別人砸掛除了以上兩點,還有就是比如博士那一類的,大家都懂的。

還有就是,相聲演員舞臺上說的話,表演的段子都不能當真,常言道,說相聲的嘴,騙人的鬼,建議容易把舞臺上的表演當真的人最好別看相聲。








吉他and三絃


對於相聲來說,自古就是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別說小嶽嶽了,就是作為師父的郭德綱本人,也被徒弟們在臺上各種砸掛,可是有誰在臺下不尊重師父了嗎?沒有。當然,這裡說的是正常人,並不包括叛徒和逆子。

砸掛,本就是拿大家比較熟悉的人來製造包袱笑料。當然,這也要考慮到兩人之間的關係,若是演員與砸掛之人並不熟悉,往往會造成誤會。砸掛本沒錯,但是不熟悉的人難免不舒服,而熟悉的人,尤其是行內的人,都會理解並不會較真。

只要被砸掛本人都沒說什麼,別人質疑也就沒意思了。

當然,這都是建立在道德之上的。對於英雄人物,或是一些有特殊貢獻的人物,在臺上無底線的砸掛就顯得不那麼明智了。

還有一個忌諱,俗話說罵人不揭短。合理的砸掛也要有度。對於別人的災難或是傷疤,最好不要去碰,否則帶來的可能就不是包袱而是罵名了。


烏去多二


自從看了德雲社相聲,學會了一個新詞,就是砸掛,所謂砸掛,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開玩笑。

相聲中的砸掛也和開玩笑一樣,用的好的注重幾個原則。

首先,越離譜越好笑。比如郭老師愛拿于謙家人砸掛,聽多了大家知道都不是真的,慢慢就不關心當事人是誰,轉而只關注笑點,這樣砸掛的效果就好。

其次,砸掛也要注重舒適度,當然,他們拿師兄弟同行砸掛,因為習慣了通常對彼此更寬容,但是也要考慮聽眾的接受程度,就像生活裡開玩笑,也不是建立在被笑者痛苦上一樣,太噁心太惡意的砸掛,恐怕不會換來效果只能造成冷場。

最後,有些相聲演員在表演時拿師兄弟砸掛,也是為了給同門揚名立萬,讓大家記住他們。比如張雲雷每次『歪唱太平歌詞』都要把其他八個隊長都提一遍,哎吆為必帶師弟李九春的曲劇唱腔。這種砸掛,除了讓人莞爾一笑外,更多感受到了溫暖,很舒適。

總而言之,相聲中的砸掛就是為了笑果。


寒冰碗


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是相聲界不成文的規距。在德雲社,連班主郭德綱都能調侃,何況是師兄弟之間呢!




郭德綱不也常常被他的徒弟們調侃成小黑胖子嗎?而且有幾次在《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他的徒弟們都是當著他的面說他是小黑胖子的,印象最深的是張鶴倫說他師父個矮,教訓張鶴倫的時候,蹦起來打,結果也只能夠著膝蓋,而且小白還是蹲著的,也沒見郭德綱生氣呀?

相聲是無實物表演,演員怎樣讓觀眾迅速的進入劇情呢?是不是拿觀眾們熟悉的人開涮,更能引起共鳴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在德雲社,師兄弟們之間可以調侃,郭德綱、于謙等師父級的也可以調侃,這就是“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




高峰的德雲社“總教習”;鄭好的鄭“喜定”;侯震的“像話嗎,像話嗎”;于謙的三大愛好,不都是調侃出來的嗎?是不是反而更增加他們的知名度了呢?相聲就是一說一樂的事,大家開心了比什麼都強!你說呢?


於小小


這只是一種語言藝術的表現形式。

相聲演員為了把觀眾逗樂,在臺上可以肆無忌憚的開玩笑,以演員的家人父母抓哏,打亂輩份進行諷刺;但是在臺下,師承關係和禮貌規矩必須非常嚴格,不準把臺上的玩笑繼續。

自古就是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

侯耀文先生在世時就談過這個問題,那就是拿名人砸掛,例如馮鞏說潘長江開車:交警以為無人駕駛。同行或朋友一般都不會生氣,反而會感激,為什麼?因為你給人家提高知名度了呀。

“砸掛”要不產生“爭議”,甚至能夠砸成一段美談,首先演員心裡不能存有“砸你就是捧你”這種思想,有了這樣的想法只會變成想砸誰砸誰,想怎麼砸怎麼砸,甚至於把“砸掛”當做一種洩私憤攻擊他人的工具,這種肆無忌憚的“砸掛”先不說對他人的尊重,這本身就是對相聲藝術的不尊重。


風雲娛樂工作室


對於相聲節目中的“砸掛”,就是拿另一些相聲演員的槽點吐槽,以達到讓大家笑的目的。但是砸掛並不是一句“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就可以解釋的。

首先,“砸掛”一般都是對自己比較熟悉的人砸,當然,被砸掛的人名氣越大效果越好。為什麼要對自己熟悉的人砸掛,不對不熟悉的,就是怕一些人認為相聲說的就是真的。很多人明白電視劇是假的,卻不能理解相聲也是假的,可能是因為太接地氣?而砸掛名氣大的就更好理解了,你說一個都不認識的人的事,哪怕這個事情再搞笑,別人沒有具體的印象達不到效果。

其次,砸掛也是有底線的。砸掛很多時候吐槽的點都是無傷大雅的,就是開一個小玩笑。砸掛並不是就要往人心窩子裡面戳,拿一些不能談及的事情在臺上說。像孟鶴堂砸掛岳雲鵬就說臉大像屁股,這個點是很多時候小嶽嶽自己都拿來吐槽的點,非常容易引起觀眾笑。還有很多時候砸掛郭德綱,在臺上說自己的師父是德雲社的傳統,就是個段子用來逗大家一樂,笑一笑就過去了,聽相聲的人不會去追究他說的段子是真的嗎,只有些沒有了解相聲,只是看過幾個小段子就評頭論尾,說什麼沒有規矩。如果倆相聲演員在臺上一直以拍馬屁的方式誇師父,就是規矩了嗎?那還是相聲嗎?還有人願意去看這些?說沒規矩的人腦子忘家了吧!

當然,砸掛有底線就是不能過分砸掛,什麼是過分,這個度並不好把握,但是容易理解。首先砸掛別人不能是真的損,然後不能往深了砸,不追溯根源,最後一點是不能戳人心肺,就是不可以去砸別人的痛處。

相聲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裡面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多。首先說相聲的演員最不容易,不止要學的多,會的多,還得懂的更多。而聽相聲的裡面學問也不少,首先不能“刨活”。完整的相聲數量有限,都是來來回回的說,很多相聲都聽過,甚至詞比演員都熟,但是你不能把相聲演員的臺詞說了;其次還要回搭茬,怎樣搭茬,就是和演員互動,要知道如何互動,什麼時候互動;最後就是不較真,相聲是一個表演,一門語言藝術,不是節目訪談,演戲是真真假假,說書半真半假,相聲更是真假混雜,真是為了讓觀眾有代入感,讓觀眾相信這件事,假是這件事含有水分,經過加工處理讓這件事可以有可以樂的點。

相聲屬於傳統藝術,起源於民國時期,現如今的相聲市場最多的是德雲社,德雲社之所以那麼多人喜歡就是因為笑點多,想看規規矩矩的相聲,別看德雲社啊


喜歡辮兒哥哥


相聲就是這樣,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在臺上就是角色的轉換,用語言來逗大家一樂,可以隨意調侃!

說郭德綱個子矮都有無數的包袱,聽著真是傷人,可是沒辦法,這就是逗你開心,高雅也好,低俗也罷,本就是北京天橋路邊賣藝靠嘴吃飯的,于謙不也是天天沒好?一家人都被郭德綱調侃了無數遍?

好聽說了是藝術,不好聽了說就是為了生存,底線不值錢,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都辛苦壓抑,聽個樂,一開心忘了煩惱就可以了!




臺灣姓名學研究


師傅、親爹都敢調侃!調侃他們!量他們誰也不敢耍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