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不是说宋徽宗在金国受到非人虐待吗?为何还能生育10多个孩子?

历史一书生


秦桧以“莫须有”之名构陷岳飞,致使岳飞之死成为“千古奇冤”,但是秦桧也只是一枚棋子,真正要杀岳飞的是宋高宗赵构。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首,之前我们还会给岳飞冠以“民族英雄”的称号,不过现在因为是民族内部矛盾,已然不用“民族英雄”这个词来形容岳飞,但是依然无法抹杀岳飞的历史功绩和人们对于他极高的历史评价。

不管是历史课本还是《说岳全传》等文学作品上,都会把岳飞的死归结在秦桧构陷岳飞的“莫须有”罪名上,但是秦桧仅仅是当时的权臣宰相,真正能够杀掉岳飞这个级别将领的人也只有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而实际上,从秦桧与赵构相伴辅佐的几十年的进程来看,秦桧始终是赵构的一枚棋子,也是挡在赵构身前的一枚弃子。

岳飞的死让秦桧背下了所有的骂名,跪在岳飞墓前接受了人们千年的唾弃,但是实际上真正让岳飞死的人就是宋高宗赵构。


在当时的宋高宗赵构看来,岳飞必须要死,除了赵构对于岳飞不断提升的声望与地位外,也与岳飞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无关系。

首先,如果岳飞继续北伐,真的“迎二圣回朝”,赵构的地位将极为尴尬。

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是北宋的康王。但是“靖康之变”后,包括宋徽宗和宋钦宗在内的大部分皇室成员都成为了金军的俘虏,自己也是九死一生才逃脱了金兵的追击,可以说宋高宗这个皇位完全是“天上掉下来”的。尽管抗击金军,恢复故土,迎二圣还朝是赵构自己提出并且认可的,但是坐上皇位的他必然不愿意再从皇位上下来。

而此时的岳飞在取得朱仙镇大捷之后,已经将金军赶出了开封,并且在与金军的对抗中逐步占据了上风,当时宋徽宗一死,宋钦宗还在,不管是把宋钦宗抢回来还是金军送回来,只要宋钦宗回来对于赵构都是极为尴尬的存在,更是给自己增加了一个到底让不让位,不让位如何对待自己的这位皇帝哥哥的难题,况且自己也已经是绝了后。所以赵构的本意上并不愿意迎二圣回朝,之前这样喊是为了团结民心,激励士气,而真的有这样的机会的时候赵构是必然的不愿意。之后,金国为了示好,在签订《绍兴协议》后将赵构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离行时,宋钦宗请韦氏转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太乙宫主就满足了,可是至死宋钦宗都没有再踏上南宋领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岳飞依然坚持着“迎回二圣”的口号,并且经常性的在赵构面前提及,不免引发赵构的担忧,为了自己皇权的稳固,这才对岳飞动了杀心。

其次,岳家军的实力太强了,功劳又太大了,引发君主的猜忌和顾虑是在所难免的。

岳飞在权势最为鼎盛的时候,执掌了南宋超过半数以上的军队,并且全国财政的一半以上是用来供给岳飞的军队去打仗。而岳飞又是连战连捷,一时间举国上下将岳飞奉为英雄的存在。这样手握重兵、手握重权,又兼备人心的武将,历来是要被君主所猜忌的,而他们最终的结局大多只有两个,一是弑君夺位,一是为君所杀,得善终者聊聊无几。

如此一来,岳飞也就成为了赵构的一块心病。更为关键的是,岳飞优待下属,经常性的赏赐军士也更加增加了赵构的不满,毕竟在赵构看来,自己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军需开销透支了国库,但是岳飞却用这样的“小恩小惠”将军心俘获,让自己的巨大付出付之东流。

而最终,赵构也是不希望有着如此实力与威望的岳飞继续存在,而他也可以接着岳飞的死,敲山震虎式的给予韩世忠等人警告,平衡君主与将领之间的关系平衡,巩固自己的皇位。

再次,就是千不该万不该,岳飞干涉了宋高宗赵构的立嗣决定。

当年“烛影斧声”在宋朝广为流传,宋太宗赵光义到底有没有弑兄夺位成为了历史的谜团,据说赵构在南逃的过程中梦见太宗皇帝,自己老祖宗托梦让自己还政与太祖后代,此时的赵构已经绝后,所以在民间寻找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终于找到了两个孩子,即赵昚与赵琢,赵构将他们二人收为养子。

而赵构对于他们两个最终由谁继位并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而此时的岳飞却犯了朝堂上的大忌,公然谈论立嗣事宜,而这也让赵构感到异常的紧张,毕竟当时的岳飞威高权重,手握重兵,自己在位时就可以拥立新君为由武装夺位,就是在自己死后也可以借拥立之功把持朝政,这是赵构非常担心的,同时武将与皇嗣的交集也是为历代帝王所非常忌惮的,也是因为这一点,赵构更加不会放过岳飞了。

岳飞手握重兵,声望极高,这样的岳飞对于赵构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威胁,因而赵构最终下定决心岳飞,而秦桧仅仅是赵构的一枚棋子而已。


当时的蒙古远没有形成气候,南宋连金抗蒙更是无从谈起。

1232年,蒙古联合南宋攻入金国最后的城池蔡州,金国在蒙宋联合的进攻中,最终灭亡,而金国的皇室宗亲也几乎被屠戮殆尽,而这就是金与南宋,金与蒙古一百多年的矛盾关系的最好体现,这两个被金国欺压了一百多年的政权最终将全部的怒火泄在了蔡州。一百多年后,南宋对于“靖康之耻”的愤恨之情依旧如此,那么在“靖康之耻”过去没有多少年、被掳走的宋钦宗还在会宁府的南宋初年,与金的联合更加是不可能的。

况且,此时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上,蒙古政权还没有统一,各个部落之间四分五裂,经常发生战争,金朝占有绝对性的优势,并且对于蒙古各部进行了残酷的压迫统治,蒙古真正形成气候是在多年之后,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之后,才与金国形成了对峙之势,并且也是历经三代蒙古大汗的努力才最终灭掉了金国。

所以,此时谈连金抗蒙已然是无从谈起,更与岳飞之死没有任何关系。


雍亲王府


题主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关公战秦琼,战果会如何?赵构的时期,蒙古在哪里?留住金国与蒙古三足鼎立,你是在说梦话吗?

1127年,靖康之变,赵构在南京称帝,1143年,岳飞被杀,那时的蒙古高原还分崩离析,金熙宗1146年把蒙古的俺巴孩汗残忍地钉死在木驴上,难道赵构能掐会算蒙古能壮大?1161年,完颜亮南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南宋面临灭顶之灾,可惜完颜亮虽然诗词当时独步天下,却残暴不仁,以致被杀。金世宗继位后,对蒙古高原实施减丁政策,就是对草原男丁进行杀戮以防止他们壮大。

1162年,赵构把皇位让给宋孝宗,同年,一个婴孩诞生,作为父亲的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击败塔塔尔部,生擒首领铁木真兀格回到斡难河畔,看到孩子手握凝血,觉得长大后会是英雄,于是起名铁木真。

铁木真的长大异常艰难,9岁时,也速该被塔塔尔人毒死,转眼,孤儿寡母又被部落的贵族抛弃,铁木真一家艰难度日。期间命运多舛,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铁木真凭借坚强的性格,努力和英勇,还有运气在草原发展壮大,到1206年建国,此时的秦桧和赵构已经死了多年


Jasonxia916


赵构杀岳飞跟留着金国对抗蒙古南征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岳飞死于1142年,成吉思汗出生于1162年,岳飞死后20年成吉思汗铁木真才出生,当时金国压根没想到被他们打击压迫的蒙古人日后会成为他们的劲敌,岳飞的死因是什么?历史记载很详细了,一心北伐,恢复中原,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是岳飞毕生的愿望,但是岳飞工于谋国,却拙于谋身。


他没想到二圣回来后当今皇帝去何处,岳飞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刺激着当今皇帝赵构的神经。另外就是岳飞个人缺乏政治头脑,当年宋高宗的儿子早早的就死了,宋高宗南逃过程中受到惊吓,从此以后再也不能生育。岳飞作为一个掌握大权的武将,多次上表立太子,干预皇帝家事,犯了大忌。再就是南宋末年,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当时南宋的国力支撑不了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国家需要修养生息,为了贪图苟安,宋高宗和秦桧在签订《绍兴合议》时,同意了金国人的要求,那就是处死岳飞。所以在绍兴合议达成时,在牢中的岳飞基本上是必死无疑了,他的死是当时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

1146年蒙古的俺巴孩汗被金熙宗钉死在木驴上,这一举动深深刺激了蒙古人,他们多次发动反抗金人统治的斗争,都遭到了惨烈的镇压,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翰难河源誓师,被尊称为成吉思皇帝,后人又称成吉思汗,在经过20年的战争后,蒙古灭亡了西夏,1212年,蒙古开始大举起兵,开始了反抗金国的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 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 延庆),大败 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 西京(今山西 大同)、居庸关等地,金军节节败退,完全不似灭宋时的勇敢顽强。

1234年,蒙宋联军攻下蔡州,金国灭亡,金哀宗完颜承麟自杀后尸体被一分为二,南宋和蒙古各得一半,此场景比北宋灭亡时更惨,一百多年前的惨景在胜利者的后代身上重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了解了这段往事后,我们就知道这个题目所述赵构杀岳飞的原因跟跟留着金国对抗蒙古南征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大飞哥爱历史


防止岳飞等南宋军队直捣黄龙后,将他的哥哥和父亲宋徽宗接回来,如果这样的话,他赵构皇帝的位置就不保,因为无论怎么排,皇帝的位置就算他老子不坐了 也还有他的哥哥在那里排队等着,怎么也轮不到他,这就是为什么赵构借秦桧的手杀死大将岳飞的真正原因。

要知道,对赵构等人来说,什么国家的人民的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老子我的地位和实权,如果保住地位权利,国家土地就算再割几块送出去也要得,至于人吗,连他老子他都可以背后来一刀,别人他就更不会手软了。

而收复失地,迎回二圣,是那时候军队统帅们的理想,特别是岳家军,他是独立军团,受朝廷制约较少,并且岳家军战斗力爆棚,所以每当岳家军打赢一仗,赵构这小孙子就心理犯嘀咕几天。

还有就是来自于敌对国的挑拨离间和威胁的因素。

所以,消除岳家军以带来暂时的安稳就成了他赵构的主要目的了,

赵构小儿也!


灵曦阁


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有:对岳飞岳家军规模的忌惮、与岳飞在军事战略上存在矛盾、与岳飞在立嗣上存在矛盾以及岳飞性格上的因素促使了他的死亡。大家都知道岳飞是精忠报国的大英雄,但最终却因为谋逆罪名而身首异处,他的逝世与宋高宗脱不了干系,作为唯一能与金兵抗衡的将领,却受到了皇帝的忌惮,以至于最后被高宗杀掉。

  第一,对岳飞岳家军规模的忌惮。当时南宋的总兵力有一大半都是岳家军,岳飞的军事才能也受人赞叹,即使岳飞是精忠报国的英雄,但皇帝宋高宗却不得不对他产生了怀疑和戒备。

  第二,与岳飞在军事战略上存在矛盾。岳飞执意北伐收复故土,但宋高宗却由于担心故土收复以后,父兄归来,自己的皇位便会不保而与岳飞意见相悖。

  第三,与岳飞在立嗣上存在矛盾。岳飞为国家着想,给宋高宗递了建议立赵伯琮为太子的奏折,他本是出自好心,但在宋高宗看来就是触犯了皇家的大忌。

  第四,岳飞性格上的因素促使了他的死亡。岳飞性格刚直,按理说这本应该是优点,但他手握重兵,却不肯接受皇帝的拉拢和示好,更不愿为了保命而败坏自己的名声,于是与宋高宗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终导致被杀。


第一财富


这问题有点可笑。岳飞死的时候,蒙古还是金国养的一条狗。金国那时候主要的对手是宋和辽。根本不会有所谓的留下金以便和蒙古玩三足鼎立这么一说。

宋皇帝赵构杀岳飞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岳飞的用兵理念与赵构截然相反。赵构是先保住自己,再反攻金。而岳飞是宁可把南宋都城连同赵构一起当诱饵,也要打回北方领土。

赵构和岳飞有过蜜月期,岳飞的打回旧都,迎回二帝也是获得赵构鼎力支持的。问题是,赵构这么支持岳飞,结果岳飞却不把赵构当最为效忠的对象,这导致赵构对岳飞的热情慢慢消耗。最后在宋金之战,十二道令牌下,岳飞还是执意要从西向北,回收领土为核心战略,而不是把保护南宋都城为核心,把赵构对岳飞最后一点情分给抹干净了。一个不肯为自己效忠的将军,怎么可以留下?赵构下定决心,除掉了岳飞。


金晶林


我个人觉得赵构思想还没达到那个高度吧,不过从他的性格和行为来讲,造成的结果也有一点这个后果。

打败金国,尽复河山,说不定还能收复以前被辽国占有的土地,这是赵构不想做的,他为什么不想做,反而求和,大败金国还要向金国摇尾乞怜?我觉得,他是一心享乐,不想担任何风险,半壁江山,不影响他做皇帝的实际生活质量了。

我觉得赵构本意并不是针对岳鹏举一人,而是立功抗金的武将集体。

秦桧一开始要陷害的是韩世忠,没了赵构的默许,他照样不敢动。秦桧起初还想拉岳元帅一起行事,被当面拒绝,然后岳元帅又告知韩世忠此事,杀人计划还未完善,事情就挑到明面上,面对韩世忠哭求,皇帝不好直接治罪,那还有谁?张俊已和秦桧站向一边,只剩最年轻最有能力品格最优的岳少保。

已无兵权,无须猜忌,之前君臣关系大体一直和谐。赵构不是怕他功高震主,不信任他的忠心,而是要杀大将来达成可耻的宋金和议,杀他,金人爷爷最满意哒,管它良心呢,杀他效果最好,风险也小,什么忠臣的拳拳爱都是浮云。


窥探历史1号


题主这个问题问得好。

当时蒙古尚未崛起,1206年成吉思汗才统一蒙古各部,所以赵构与金国合议和蒙古关系不大。

不过合议在当时这是局势所迫,以当时南宋的国力来看,继续和金国作战并不讨好,甚至可以说是两败俱伤,二来岳飞功高震主,历代君主都非常忌讳这个,所以岳飞肯定是眼中钉。

在与金国合议后,南宋度过了很长时间的太平时光,直达蒙古崛起。在蒙古刚崛起时,南宋已经认识到了,蒙古会是接下来的强烈威胁,但那个时候赵构已经去世了,当时南宋朝廷一致认为,要对付崛起的蒙古,只能让金国作为屏障,必要时还得援助金国来抵御蒙古,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蒙古和南宋接壤。

这个眼光是很有战略性的,事后的发展也证实了蒙古确实是最大的威胁。但可惜金国自己作死,天也救不了他,南宋只能独力面对蒙古大军。


红尘入世亦不闲


杀岳飞主要是巩固权利,打消主战派气势,实行绥靖政策。加强内部发展的手段。岳飞干政是赵构不能忍的


穆景天


不要侮辱南宋君臣武将的智商,赵构是有胸怀,也是发挥群体的力量在抗金,要不要杀岳飞,是根据当时的法律,经过司法审讯,与其他无关!

北宋刚灭亡,国家毁于战乱,如同一个人病入膏肓,如同得了晚期肝癌,没有医疗价值,行将就木,没有以后。对于西医来说,只能打杜冷丁,减轻死亡痛苦,如果动手术,只能割去肝脏,没有肝脏,失去造血功能,必死。

而中医讲究重病不可用猛荷,只能先调养身体,让身体经过调养后,再逐步加大用药量,意图将来,当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能不能救活,既要看医者的水平,也要自己的造化。

赵构作为医者,对已经灭亡的北宋,已经没有基本架构的国家,需要重建国家。对于一个单枪匹马之人来说,除了他自己,再无任何可靠依靠。

乱世之中,他需要务实,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去搭班子,同时组织机构繁杂,需要首先提拔任用,并通过长时间的考察,才能知道所任用的官员怎样,是否看走眼,是否人尽其才。对于有问题的人也要区别对待,不能求全责备,只能差异化管理,容忍不足,甚至缺陷。他做的是一个农村箍桶的活,将其他箍桶匠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木板拿过来,他自己的在木堆里面找适合自己的木板去拼揍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木桶,既要看长短宽窄,也要看厚度,特别重要的是要能识别木板的木质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吃水松紧不一致,即使勉强箍好,一加水,也会因为吃水不一致而收缩不一致,因而破裂。如果不能有火眼金睛,不能有箍桶匠的胸怀,长短板都要用,在使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南宋这远不如南明的马桶是箍不起来的,必然没有南宋的150多年,汉人王朝提前覆灭。

绝大部分人的智慧是无法达到赵构职业帝王智慧,也没有赵构的胸怀。

赵构作为箍桶匠来说,只要有效延续宋,就是成功的,事实上赵构是成功的。

争议最大的是求和及杀岳飞。我们来略微扯扯赵构及岳飞。

赵构单枪匹马,任用的武将如云,能将众多,为什么只有岳飞父子及张宪被杀,难道赵构的眼睛瞎了,难道其他中兴将领的眼睛都有问题,特别是岳家军主要作证的将领,还是宋朝的言官都没有发言权,还是负责审理的官员都在说瞎话,审理的官员没有分辨能力,司法可以无视证据,还是无知者的眼睛短视、色盲、还是无视。

比如一个单位,一个大型破产重整企业,企业新生了,只有个别人在重整过程中既有功,同时也居功自傲,不服从公司整体协调,倒下了,是不是公司老板昏庸,公司其他人都无能,只有倒下者功高盖世,功劳都是倒下者的。

从1127年到1141年,打了十多年,赵构既进行了北伐,也御驾亲征了。在此期间赵构从没有收回军权,完全放手给各个将领,要钱给钱,要权給权,实际效果呢,打的因为数将各自为政,致使淮西兵败,让国家精心准备的唯一可以打败金的战争失败,打的如果再不整军,必然因为武将飞扬跋扈,没有大局观,再战再败。

在淮西兵败后赵构进行整军,进行修养生息,二十年以后安排孝宗再度北伐,只不过金军尚处于建国初期,勇不可当。

其实是全体武将无能,没有尽到责任,十多年时间都没有打败金国,还有脸指责皇帝。不能为皇帝遮风挡雨是武将的责任,十多年时间赵构有不让岳飞抗金吗,不让其他人抗金吗,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从基层被赵构提拔起来的,让赵构这个君父到处逃窜,其实是武将的耻辱,是武将的失责。武将一个个虽各自为政,不能团结协作,但也辛辛苦苦的抗金,比如吴玠稳定川陕,韩世忠黄天荡抗金,中兴四将抗金。只是他们历经十多年都不能打败金军,难道就靠岳珂的一个虚假的朱仙镇就可以一仗定乾坤,一仗就可以扭转十多年的劣势,有这样的想法之人基本想事情不经大脑,或者有H2O。

首先普及一下莫须有的意思,以正视听。

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有“莫须召二三大将来”;《曲淆旧闻》里有“莫须待介甫参告否”;《铁围山丛谈》里有“莫须问他否”;《宝真斋法书赞》里有“莫须与他明辩”;《分类夷坚志》里有“莫须谢尚书否”;《思陵录》里有“莫须批出”;《后村大全集》里有“莫须有人”。……从这些宋朝口语中,我们归纳出来“莫须”的语义,原来是“难道不”或“难道没”的意思。“

莫须有”三个字,原来是“难道没有吗?”

印证“宋史”原文:“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翻成现代话,明明是“岳飞的罪名,难道没有吗?的傲慢语气。

”这种语气,才正是当时针锋相对的对话,“莫须有”三个字这样解释,才说得通。

秦桧会自己给自己扣屎尿盆子?只能说有这样想法的人要么人云亦云,要么无知。

先说一个题外话,为什么宋打不过金。

实际上有个深层次的东西金灭北宋,是因为金刚开国 ,历来第一二代开国君主都需要很厉害,才能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才能开国,金能打败辽,灭辽,自然北宋不是对手。北宋徽宗荒淫无耻,必然灭亡。北宋灭亡后按道理就没有宋了,宋高宗如果没有能力,宋就此灭亡。

宋高宗宋史定论中兴之主,自然能力非凡,应在宋太祖、太宗之后,是有勇有谋的,能将一个破产国家重建,与金一二代君主抗衡,不是普通人能望其项背的,宋史是将他与光武帝等作为六大中兴之主相提并论。

下面说说赵构与岳飞的关系。

智慧正常的皇帝都会杀岳飞,当然晋惠帝司马衷这样的白痴皇帝或者秦二世这样的傀儡皇帝既没有判断能力,也杀不了岳飞,也就无所谓了。

你知道要维持十万大军到黄龙数千公里之外,怎么保障么。

淮海战役,出动60万解放军,民工近540万,而且持续时间很短。如果10万大军为主力,,因为是沿路攻杀,需要的保障物资安全的军队不会低于20万,运送军粮安1:5,也在百万民工,总出动人员要二百万之众。即使有二百万之众,长达数年的战争,粮草从哪里来。如果能动员进行战争,农民必然不堪重负,会爆发远胜钟相杨幺的起义,南宋必亡,汉政权提前灭亡。

你知道楚汉战争为什么项羽失败吗。项羽从彭城出发,花一年多时间打下荥阳,因战线从江苏彭城到河南荥阳不过五百多公里,在古代也是很长的,是兵家大忌。刘邦正面打不过项羽,专门调动部队,专打项羽的粮道,彭越又作为毛泽东的老师开创发明了游击战,进行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将项羽军队累死,拖死,不得已项羽千里回师保护粮道。一年多时间,数十万大军的辛苦,一个月之内回到解放前,劳命伤财,从此楚汉改变战略位置,楚国开始走下坡路。

河南至黄龙数千公里,难度远远大于楚汉战争,相信岳飞不会说出这种无知之话,只不过是岳珂代言。

用百家讲坛石国鹏的话讲,岳飞之死冤不冤,按现代法律是冤的。杀他应不应该,岳飞做的那些事情在任何朝代,够杀他十好几回。

大多俗人不加分析,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将岳飞之死归结为功高盖主!

说功高盖主是大将必死的原因,其实这是一个谬论。有这样的想法之人因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做过中大单位的领导,只是站在大将的角度,从同情的角度出发,来批判皇帝,因而得出这样的结论。

站在皇帝的角度,功高盖主是浅薄者的认知。国家都是皇帝的,大将有功首先是皇帝的,不存在功高盖主的说法。

封建社会君权神授,国家是赵构的。如果不能理解,属于基本常识不懂,没有资格谈历史。换句话说,岳飞是赵构皇帝进行统治的一个工具而已,是皇帝给你这个平台,是皇帝用人得当,是皇帝安排妥当,大将才能得以建功。建功以后皇帝还给予封赏,并不存在功高盖主就要杀大将的说法。比如阿里巴巴王国,比马云有能力的人太多了,那是不是功劳是比他强的员工的,当然不是,所有的功劳首先是马云的,其他人只是具体执行者,是按老板指示做事。

只有将功劳看成自己一个人的,忽略皇帝的指挥作用,忽略其他配合部门的作用,进而忘乎所以,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不知自己姓什么,也不知皇帝姓什么,骄横跋扈,羁傲不训,进而功高欺主,才会招来杀身之祸。

南宋刚建立二十年是战,并以战逼和,吴玠、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等中兴大将奋力拼杀,让新政权站稳脚跟,让南宋得以休养生息,得以有资本再战。

赵构19岁,单身赴金营,要求钦宗,不要管自己,该战则战,因为能力出众,让人怀疑不是王子。所以石国鹏说,赵构也是一员英武大将,有胆有识。他议和之时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熟读儒家文章,作为乱世中的有为皇帝,无论智商,还是情商,还是见识,都在绝大部分在坐诸位之上,他还不知道求和要被骂?他更知道,生存下来是硬道理,生存下来才可以雪耻,而不是学流氓黑社会,只知道一根筋,不知适时进退。

赵构二十岁建立南宋,经过二十年拼杀 ,南宋基本站稳脚跟,也很清楚的知道,武将形同军阀,骄横跋扈,导致精心准备的唯一一次本可以彻底打败金军,扬眉吐气之战,因为各将各自为政,反致淮西兵败;

通过淮西兵败,他做出清晰的结论,军队需要整顿,大将给的权越多,给的待遇越高,不等于越能团结,越能听从号令,反而大将们变成骄兵悍将,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都以自己为中心,无法统一指挥。如果继续无组织无纪律,更进一步的失败无法避免。就像孙中山数次北伐,均被军阀不听命令而失败。皖南事变因为项英拥兵自重,拒绝执行中央东进命令而接近全军覆灭。

盲目战争,南宋必亡。汉王刘邦,打败项羽,倾全国之力攻打匈奴 ,也有白登之围,走夫人路线,不断的送出大量金银财宝给首领老婆求得活命;李世民号称天可汗,一向喜欢用兵,也有渭水之盟向突厥称臣;英武的明也有土木堡之变,清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无不因为轻敌致惨败,特别是满清,准备不足,盲目开战,国家割地赔款以十亿两白银记。

孝宗即位,废除二十年合约,由高宗安排北伐,后韩又再次北伐,均无功而返,一定程度上说明绍兴合约的正确性。至于后来又与蒙古灭金或者抗蒙古,都说明,求和只是不得已,只是一小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努力战争。

下面我们来说说岳飞之死。

军权是武将的一生追求,留恋军权是武将的大忌。南北宋名将只有岳飞被杀,那么多文臣将军都没有被杀,朝廷有朝廷的问题 ,那么岳飞自身有没有问题呢。

岳飞出身贫苦,当经过努力成功上位,位极人臣后,因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因为他出身农家,更在意权利,更在意名誉,因为军权对武将而言,对功成名就者而言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就不肯轻易放弃军权。而不像一般人追求金钱及享乐,比如翁同龢,号称清流,不贪污不受贿,却追求名声,追求权利。追求名超过追求金钱,而且有掩盖性。

而南宋因为将军们骄横跋扈,羁傲不训,朝廷需收回军权。其他将领都交出军权,岳飞却将军队交给张宪,这一岳飞女婿,这一只知有岳飞,不知有朝廷,从来不听朝廷号令的付手,等于告诉朝廷,岳飞不肯交出军队,岳飞留恋军权。

现在有一种文化现象,评论岳飞要引用宋史作为权威;评论秦桧要引用宋史作为权威;评论赵构却不能使用宋史;评论岳珂却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却不能发生作用。用两种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因合适的就用,不合适的就摒弃,有人格分裂的症状。

世人大都在岳飞事情上喜欢意淫,一,收开封,直捣黄龙;二,岳飞之死。下面扯扯这种再普通不过的蛋。

南北宋那么多著名大将,只有岳飞被处死,难道问题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没有问题,有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说,你看,岳飞都说,天日昭昭,他还会有错吗。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岳飞在赌咒,说天地良心,他没有背叛,没有造反。说这句话的前提是岳飞说我其他罪,但没有谋反。如果赌咒可以作为证词,断案则只要每个嫌疑人赌咒发誓即可,不需要去调查研究。

也有人说,岳飞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术?全天下只有座右铭之说,是为了让自己每天可以参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有,也算第一个吃螃蟹的,用的是智商,还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时擦背的人看见,平时岳飞也看不到,难道需要打仗时裸露上身,鼓励将士杀敌;还是知道有一天岳飞会位高权重,朝廷会断案,提前准备,借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从小是个岳飞迷,我也相信作为他这个爱国英雄,国之栋梁确实不会造反。

现在的人不知道怎么啦,难道司法机构就可以凭一个人自己说的一句话天日昭昭,说一句天地良心,我没有犯罪;说一句,你看,我背上有刺字,精忠报国,就可以断定没有罪吗。难道现代司法也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说没有犯罪,就可以采信吗。如果这样的话,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会无罪释放。

我们相信岳飞不谋反,但谁能保证他的手下没有违规行为呢?

还有十二道金牌之说更为荒唐,朝廷为什么连续发十二道金牌。说害怕在开封打败金军后就可以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简直是痴人说梦。朱仙镇大捷子无虚有,怎么收开封 ,收了开封,怎么防守。至于直捣黄龙府更是扯淡,开封离黄龙府相差数千公里,北宋也没有打到的地方,只一个后勤补给就无法解决。难道可以雇佣美国飞虎队,用B52扔两颗原子弹,进行斩首行动;同时请以色列雇佣军用飞机空降突袭;难道救出昏庸无能,又荒淫无耻的钦宗,赵构就没有办法控制局面了。

实际情况,金刚灭北宋、辽,处于历史上的强盛时期,难道这样的金是豆腐,不堪一击。

金牌是圣旨,一道金牌不听,就是违抗军令,就是要杀头的。难道说朝廷有先见之明,岳飞会不听命令,自行其是;还是因为岳家军一贯不听命令,预见岳家军会违抗军令。还有朝廷是不是无知到,如果逼急了,会逼出兵变。

岳飞被杀,整个岳家军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要杀张宪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为有人证,岳家军那么多将领除了张宪岳云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证。至于说作伪证,是不是不符合大众口味的,不利于岳飞的就可以武断的说是伪证;谁能来证明是伪证;如果是伪证,岳家军那么多将领都是伪君子?岳飞看人不准,岳飞用的都是垃圾?

至于物证,即张宪同岳云等的书信往来,如果张宪确实假借岳飞之名起兵,张宪还会保留证据给朝廷查,除非他是个白痴。在地下党的接头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我党干部拿到纸条后将内容看一下,然后直接用火烧掉,这已成惯例,难道张宪岳云就不懂?

难道物证毁了,口供定罪就是子无虚有。无知者看看现代法律,物证销毁,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吗。

至于岳飞有没有参与,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岳飞没有参与,但一贯骄横跋扈的张宪,只知有岳飞,不知有朝廷,又号称岳飞的女婿,在岳飞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谋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判断是岳飞的意思还是张宪的意思就无从下手了,而恰恰让张宪留在部队就成了岳飞被冤死的根源了。张宪自作聪明,擅自行动,对岳飞之死负有不可推销的责任,按宋法律,他死有余辜,他让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

岳飞之死与张宪有很大关系。

赵构收兵后处死岳飞,是岳飞没有处理好实实在在交出军权事宜,造成留恋军权的事实。中兴其他将领都交出军权后,岳飞将张宪岳云留下执掌军权,皇帝要收权,自己要主动将自己的亲信调离军队,否则还是自己的人掌握军队,等于告诉皇帝留恋军权,何况是将军权交给向来不听朝廷的张宪,是张宪骄兵悍将害了岳飞。

岳飞没有经岳飞孙子岳珂加工过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这一南宋有名的大贪官,出于为岳飞平反记,所写资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飞个人传记作者岳珂,岳飞孙子的宋史记载,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时,发现只要搜岳珂,直接弹出岳珂人渣的字样,可见岳珂实在有辱岳飞这一祖宗之名。

清代史学名家全祖望对其评价:岳珂、杨绍云、郑定、蔡廙之在四总,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内实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预此列也,。。。然则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无有愧于乃祖乎。

儒家是一个讲私德的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试想岳珂修身立德修出个大贪官,他治国治出个鱼肉乡里,他是一个信用破产的人,是一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相关问题

王贵曾是岳飞左膀右臂,为何最后却参与陷害岳飞?

王贵身为岳飞的左膀右臂,为什么要背叛岳飞?

民族英雄岳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真的不如关羽吗?8972

听雨: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4天前

不要侮辱南宋君臣武将的智商,赵构是有胸怀,也是发挥群体的力量在抗金,能不能打败金,赵构能不知道?

北宋刚灭亡,国家毁于战乱,如同一个人病入膏肓,如同得了晚期肝癌,没有医疗价值,行将就木,没有以后。对于西医来说,只能打杜冷丁,减轻死亡痛苦,如果动手术,只能割去肝脏,没有肝脏,失去造血功能,必死。

而中医讲究重病不可用猛荷,只能先调养身体,让身体经过调养后,再逐步加大用药量,意图将来,当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能不能救活,既要看医者的水平,也要自己的造化。

赵构作为医者,对已经灭亡的北宋,已经没有基本架构的国家,需要重建国家。对于一个单枪匹马之人来说,除了他自己,再无任何可靠依靠。

乱世之中,他需要务实,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去搭班子,同时组织机构繁杂,需要首先提拔任用,并通过长时间的考察,才能知道所任用的官员怎样,是否看走眼,是否人尽其才。对于有问题的人也要区别对待,不能求全责备,只能差异化管理,容忍不足,甚至缺陷。他做的是一个农村箍桶的活,将其他箍桶匠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木板拿过来,他自己的在木堆里面找适合自己的木板去拼揍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木桶,既要看长短宽窄,也要看厚度,特别重要的是要能识别木板的木质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吃水松紧不一致,即使勉强箍好,一加水,也会因为吃水不一致而收缩不一致,因而破裂。如果不能有火眼金睛,不能有箍桶匠的胸怀,长短板都要用,在使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南宋这远不如南明的马桶是箍不起来的,必然没有南宋的150多年,汉人王朝提前覆灭。

绝大部分人的智慧是无法达到赵构职业帝王智慧,也没有赵构的胸怀。

赵构作为箍桶匠来说,只要有效延续宋,就是成功的,事实上赵构是成功的。

争议最大的是求和及杀岳飞。我们来略微扯扯赵构及岳飞。

赵构单枪匹马,任用的武将如云,能将众多,为什么只有岳飞父子及张宪被杀,难道赵构的眼睛瞎了,难道其他中兴将领的眼睛都有问题,特别是岳家军主要作证的将领,还是宋朝的言官都没有发言权,还是负责审理的官员都在说瞎话,审理的官员没有分辨能力,司法可以无视证据,还是无知者的眼睛短视、色盲、还是无视。

比如一个单位,一个大型破产重整企业,企业新生了,只有个别人在重整过程中既有功,同时也居功自傲,不服从公司整体协调,倒下了,是不是公司老板昏庸,公司其他人都无能,只有倒下者功高盖世,功劳都是倒下者的。

从1127年到1141年,打了十多年,赵构既进行了北伐,也御驾亲征了。在此期间赵构从没有收回军权,完全放手给各个将领,要钱给钱,要权給权,实际效果呢,打的因为数将各自为政,致使淮西兵败,让国家精心准备的唯一可以打败金的战争失败,打的如果再不整军,必然因为武将飞扬跋扈,没有大局观,再战再败。

在淮西兵败后赵构进行整军,进行修养生息,二十年以后安排孝宗再度北伐,只不过金军尚处于建国初期,勇不可当。

其实是全体武将无能,没有尽到责任,十多年时间都没有打败金国,还有脸指责皇帝。不能为皇帝遮风挡雨是武将的责任,十多年时间赵构有不让岳飞抗金吗,不让其他人抗金吗,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从基层被赵构提拔起来的,让赵构这个君父到处逃窜,其实是武将的耻辱,是武将的失责。武将一个个虽各自为政,不能团结协作,但也辛辛苦苦的抗金,比如吴玠稳定川陕,韩世忠黄天荡抗金,中兴四将抗金。只是他们历经十多年都不能打败金军,难道就靠岳珂的一个虚假的朱仙镇就可以一仗定乾坤,一仗就可以扭转十多年的劣势,有这样的想法之人基本想事情不经大脑,或者有H2O。

首先普及一下莫须有的意思,以正视听。

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有“莫须召二三大将来”;《曲淆旧闻》里有“莫须待介甫参告否”;《铁围山丛谈》里有“莫须问他否”;《宝真斋法书赞》里有“莫须与他明辩”;《分类夷坚志》里有“莫须谢尚书否”;《思陵录》里有“莫须批出”;《后村大全集》里有“莫须有人”。……从这些宋朝口语中,我们归纳出来“莫须”的语义,原来是“难道不”或“难道没”的意思。“

莫须有”三个字,原来是“难道没有吗?”

印证“宋史”原文:“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翻成现代话,明明是“岳飞的罪名,难道没有吗?的傲慢语气。

”这种语气,才正是当时针锋相对的对话,“莫须有”三个字这样解释,才说得通。

秦桧会自己给自己扣屎尿盆子?只能说有这样想法的人要么人云亦云,要么无知。

先说一个题外话,为什么宋打不过金。

实际上有个深层次的东西金灭北宋,是因为金刚开国 ,历来第一二代开国君主都需要很厉害,才能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山,才能开国,金能打败辽,灭辽,自然北宋不是对手。北宋徽宗荒淫无耻,必然灭亡。北宋灭亡后按道理就没有宋了,宋高宗如果没有能力,宋就此灭亡。

宋高宗宋史定论中兴之主,自然能力非凡,应在宋太祖、太宗之后,是有勇有谋的,能将一个破产国家重建,与金一二代君主抗衡,不是普通人能望其项背的,宋史是将他与光武帝等作为六大中兴之主相提并论。

下面说说赵构与岳飞的关系。

智慧正常的皇帝都会杀岳飞,当然晋惠帝司马衷这样的白痴皇帝或者秦二世这样的傀儡皇帝既没有判断能力,也杀不了岳飞,也就无所谓了。

你知道要维持十万大军到黄龙数千公里之外,怎么保障么。

淮海战役,出动60万解放军,民工近540万,而且持续时间很短。如果10万大军为主力,,因为是沿路攻杀,需要的保障物资安全的军队不会低于20万,运送军粮安1:5,也在百万民工,总出动人员要二百万之众。即使有二百万之众,长达数年的战争,粮草从哪里来。如果能动员进行战争,农民必然不堪重负,会爆发远胜钟相杨幺的起义,南宋必亡,汉政权提前灭亡。

你知道楚汉战争为什么项羽失败吗。项羽从彭城出发,花一年多时间打下荥阳,因战线从江苏彭城到河南荥阳不过五百多公里,在古代也是很长的,是兵家大忌。刘邦正面打不过项羽,专门调动部队,专打项羽的粮道,彭越又作为毛泽东的老师开创发明了游击战,进行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将项羽军队累死,拖死,不得已项羽千里回师保护粮道。一年多时间,数十万大军的辛苦,一个月之内回到解放前,劳命伤财,从此楚汉改变战略位置,楚国开始走下坡路。

河南至黄龙数千公里,难度远远大于楚汉战争,相信岳飞不会说出这种无知之话,只不过是岳珂代言。

用百家讲坛石国鹏的话讲,岳飞之死冤不冤,按现代法律是冤的。杀他应不应该,岳飞做的那些事情在任何朝代,够杀他十好几回。

大多俗人不加分析,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将岳飞之死归结为功高盖主!

说功高盖主是大将必死的原因,其实这是一个谬论。有这样的想法之人因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做过中大单位的领导,只是站在大将的角度,从同情的角度出发,来批判皇帝,因而得出这样的结论。

站在皇帝的角度,功高盖主是浅薄者的认知。国家都是皇帝的,大将有功首先是皇帝的,不存在功高盖主的说法。

封建社会君权神授,国家是赵构的。如果不能理解,属于基本常识不懂,没有资格谈历史。换句话说,岳飞是赵构皇帝进行统治的一个工具而已,是皇帝给你这个平台,是皇帝用人得当,是皇帝安排妥当,大将才能得以建功。建功以后皇帝还给予封赏,并不存在功高盖主就要杀大将的说法。比如阿里巴巴王国,比马云有能力的人太多了,那是不是功劳是比他强的员工的,当然不是,所有的功劳首先是马云的,其他人只是具体执行者,是按老板指示做事。

只有将功劳看成自己一个人的,忽略皇帝的指挥作用,忽略其他配合部门的作用,进而忘乎所以,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不知自己姓什么,也不知皇帝姓什么,骄横跋扈,羁傲不训,进而功高欺主,才会招来杀身之祸。

南宋刚建立二十年是战,并以战逼和,吴玠、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等中兴大将奋力拼杀,让新政权站稳脚跟,让南宋得以休养生息,得以有资本再战。

赵构19岁,单身赴金营,要求钦宗,不要管自己,该战则战,因为能力出众,让人怀疑不是王子。所以石国鹏说,赵构也是一员英武大将,有胆有识。他议和之时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熟读儒家文章,作为乱世中的有为皇帝,无论智商,还是情商,还是见识,都在绝大部分在坐诸位之上,他还不知道求和要被骂?他更知道,生存下来是硬道理,生存下来才可以雪耻,而不是学流氓黑社会,只知道一根筋,不知适时进退。

赵构二十岁建立南宋,经过二十年拼杀 ,南宋基本站稳脚跟,也很清楚的知道,武将形同军阀,骄横跋扈,导致精心准备的唯一一次本可以彻底打败金军,扬眉吐气之战,因为各将各自为政,反致淮西兵败;

通过淮西兵败,他做出清晰的结论,军队需要整顿,大将给的权越多,给的待遇越高,不等于越能团结,越能听从号令,反而大将们变成骄兵悍将,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都以自己为中心,无法统一指挥。如果继续无组织无纪律,更进一步的失败无法避免。就像孙中山数次北伐,均被军阀不听命令而失败。皖南事变因为项英拥兵自重,拒绝执行中央东进命令而接近全军覆灭。

盲目战争,南宋必亡。汉王刘邦,打败项羽,倾全国之力攻打匈奴 ,也有白登之围,走夫人路线,不断的送出大量金银财宝给首领老婆求得活命;李世民号称天可汗,一向喜欢用兵,也有渭水之盟向突厥称臣;英武的明也有土木堡之变,清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无不因为轻敌致惨败,特别是满清,准备不足,盲目开战,国家割地赔款以十亿两白银记。

孝宗即位,废除二十年合约,由高宗安排北伐,后韩又再次北伐,均无功而返,一定程度上说明绍兴合约的正确性。至于后来又与蒙古灭金或者抗蒙古,都说明,求和只是不得已,只是一小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努力战争。

下面我们来说说岳飞之死。

军权是武将的一生追求,留恋军权是武将的大忌。南北宋名将只有岳飞被杀,那么多文臣将军都没有被杀,朝廷有朝廷的问题 ,那么岳飞自身有没有问题呢。

岳飞出身贫苦,当经过努力成功上位,位极人臣后,因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因为他出身农家,更在意权利,更在意名誉,因为军权对武将而言,对功成名就者而言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就不肯轻易放弃军权。而不像一般人追求金钱及享乐,比如翁同龢,号称清流,不贪污不受贿,却追求名声,追求权利。追求名超过追求金钱,而且有掩盖性。

而南宋因为将军们骄横跋扈,羁傲不训,朝廷需收回军权。其他将领都交出军权,岳飞却将军队交给张宪,这一岳飞女婿,这一只知有岳飞,不知有朝廷,从来不听朝廷号令的付手,等于告诉朝廷,岳飞不肯交出军队,岳飞留恋军权。

现在有一种文化现象,评论岳飞要引用宋史作为权威;评论秦桧要引用宋史作为权威;评论赵构却不能使用宋史;评论岳珂却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却不能发生作用。用两种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因合适的就用,不合适的就摒弃,有人格分裂的症状。

世人大都在岳飞事情上喜欢意淫,一,收开封,直捣黄龙;二,岳飞之死。下面扯扯这种再普通不过的蛋。

南北宋那么多著名大将,只有岳飞被处死,难道问题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没有问题,有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说,你看,岳飞都说,天日昭昭,他还会有错吗。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岳飞在赌咒,说天地良心,他没有背叛,没有造反。说这句话的前提是岳飞说我其他罪,但没有谋反。如果赌咒可以作为证词,断案则只要每个嫌疑人赌咒发誓即可,不需要去调查研究。

也有人说,岳飞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术?全天下只有座右铭之说,是为了让自己每天可以参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有,也算第一个吃螃蟹的,用的是智商,还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时擦背的人看见,平时岳飞也看不到,难道需要打仗时裸露上身,鼓励将士杀敌;还是知道有一天岳飞会位高权重,朝廷会断案,提前准备,借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从小是个岳飞迷,我也相信作为他这个爱国英雄,国之栋梁确实不会造反。

现在的人不知道怎么啦,难道司法机构就可以凭一个人自己说的一句话天日昭昭,说一句天地良心,我没有犯罪;说一句,你看,我背上有刺字,精忠报国,就可以断定没有罪吗。难道现代司法也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说没有犯罪,就可以采信吗。如果这样的话,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会无罪释放。

我们相信岳飞不谋反,但谁能保证他的手下没有违规行为呢?

还有十二道金牌之说更为荒唐,朝廷为什么连续发十二道金牌。说害怕在开封打败金军后就可以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简直是痴人说梦。朱仙镇大捷子无虚有,怎么收开封 ,收了开封,怎么防守。至于直捣黄龙府更是扯淡,开封离黄龙府相差数千公里,北宋也没有打到的地方,只一个后勤补给就无法解决。难道可以雇佣美国飞虎队,用B52扔两颗原子弹,进行斩首行动;同时请以色列雇佣军用飞机空降突袭;难道救出昏庸无能,又荒淫无耻的钦宗,赵构就没有办法控制局面了。

实际情况,金刚灭北宋、辽,处于历史上的强盛时期,难道这样的金是豆腐,不堪一击。

金牌是圣旨,一道金牌不听,就是违抗军令,就是要杀头的。难道说朝廷有先见之明,岳飞会不听命令,自行其是;还是因为岳家军一贯不听命令,预见岳家军会违抗军令。还有朝廷是不是无知到,如果逼急了,会逼出兵变。

岳飞被杀,整个岳家军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要杀张宪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为有人证,岳家军那么多将领除了张宪岳云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证。至于说作伪证,是不是不符合大众口味的,不利于岳飞的就可以武断的说是伪证;谁能来证明是伪证;如果是伪证,岳家军那么多将领都是伪君子?岳飞看人不准,岳飞用的都是垃圾?

至于物证,即张宪同岳云等的书信往来,如果张宪确实假借岳飞之名起兵,张宪还会保留证据给朝廷查,除非他是个白痴。在地下党的接头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我党干部拿到纸条后将内容看一下,然后直接用火烧掉,这已成惯例,难道张宪岳云就不懂?

难道物证毁了,口供定罪就是子无虚有。无知者看看现代法律,物证销毁,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吗。

至于岳飞有没有参与,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岳飞没有参与,但一贯骄横跋扈的张宪,只知有岳飞,不知有朝廷,又号称岳飞的女婿,在岳飞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谋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判断是岳飞的意思还是张宪的意思就无从下手了,而恰恰让张宪留在部队就成了岳飞被冤死的根源了。张宪自作聪明,擅自行动,对岳飞之死负有不可推销的责任,按宋法律,他死有余辜,他让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

岳飞之死与张宪有很大关系。

赵构收兵后处死岳飞,是岳飞没有处理好实实在在交出军权事宜,造成留恋军权的事实。中兴其他将领都交出军权后,岳飞将张宪岳云留下执掌军权,皇帝要收权,自己要主动将自己的亲信调离军队,否则还是自己的人掌握军队,等于告诉皇帝留恋军权,何况是将军权交给向来不听朝廷的张宪,是张宪骄兵悍将害了岳飞。

岳飞没有经岳飞孙子岳珂加工过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这一南宋有名的大贪官,出于为岳飞平反记,所写资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飞个人传记作者岳珂,岳飞孙子的宋史记载,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时,发现只要搜岳珂,直接弹出岳珂人渣的字样,可见岳珂实在有辱岳飞这一祖宗之名。

清代史学名家全祖望对其评价:岳珂、杨绍云、郑定、蔡廙之在四总,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内实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预此列也,。。。然则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无有愧于乃祖乎。

儒家是一个讲私德的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试想岳珂修身立德修出个大贪官,他治国治出个鱼肉乡里,他是一个信用破产的人,是一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