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够挽救吗?

如果继续坚持王安石变法,能使北宋避免灭亡的厄运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弄清楚北宋灭亡的原因,无非就是内忧外患。我们先来看看外患,北宋在丢失燕云十六州战略要地的情况下,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不是成功的远交近攻,而是引狼入室,把缓冲地带破除殆尽。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够挽救吗?

联金灭辽,失败之策。“澶渊之盟”,北宋仅用极小的代价,还来宋辽两国百年和平。契丹辽国早已被大宋喂成了看门狗。况且大辽已经百病缠身,病入膏肓对大宋基本没有威胁。联金灭辽之后,北宋不仅撕毁了百年的和平协议,还背上被背信弃义的骂名。辽国恨北宋甚于金国,“靖康之变”时,真正的女真没有多少人,金兵主力大多都是辽国旧民。

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晚唐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大将临朝篡位等悲剧发生,一直采用“重文轻武”的国策。这就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军队废弛,军纪涣散,战斗力就是渣渣。 特别是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拱手让给契丹后,中原地区无险可守,也失去了军队良马的繁育基地。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够挽救吗?

北宋军队战斗力就是个渣渣,华而不实,人多不顶用。宋辽战争,宋夏战争,宋金战争都是败多胜少。即使北宋打胜了,也多是以赔款岁贡的结局收场。面对虎视眈眈,本不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北宋无疑是锋芒在背。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够挽救吗?

哲学上说,外因只是事物变化条件,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因素。北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经济大国,拥有百万雄兵,军事实力十分强悍,以北宋的综合实力,灭金灭辽灭西夏都是分分钟钟的事。坐拥天下财富的北宋,为何会这么失败呢?就是因为内部矛盾太大了。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够挽救吗?

历史上大规模起农民起义次数最多是大清,天理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等等。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却是最富裕的宋朝,史料统记,两宋期间三百多年时间里,共爆发农民起义四百多次。北宋160余年就发生了203次农民起义,李顺起义,宋江水泊梁山,方腊起义,八字军抗金起义,红巾军起义等。这些起义耗费了北宋巨大国力。北宋年税收是1.5-2亿两白银,赔款辽国,西夏分别是10万两白银。绝大部分税收都被“三公经费”和平剿农民起义耗费掉了。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够挽救吗?

北宋皇帝在用兵上也是漏洞百出,既用人,又疑人。让武将打仗,不给武将调兵权力,指挥权。让文官,宦官干预军政,这仗怎么打。武将只有建议权,那还是武将吗?兵无常将,帅无常师。文官,宦官根本就不懂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以僵化思维去应对,哪能不败?

很多人,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咎了宋徽宗宠信“六贼”蔡京,童贯,朱勔,梁师成,李邦彦,王黼等位奸臣。这些大臣可背不起北宋覆灭的黑锅。这些文臣中外交求和政策,在北宋当时国内情况和军力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曲线救国之路,先稳定边关,修生养息,再富国强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南宋采纳了秦桧“外交求和”政策,划江而治,在失去北方战略要地情况下,偏安一隅,享国一百五十多年。而南明,奉行的是不求和,不赔款,不纳贡,结果只享国三十八年。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够挽救吗?

我们再来分析下王安石变法。在北宋出现日益严重的“冗兵”,“冗官”,“冗费”的情况下,北宋财政亏空,不断增加税赋,致使民众负担加重,又遇到自然灾害和连年战事,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王安石变法在神宗大力支持下,很快地取得了成效,朝廷积累了二十年的税收,军队战斗力逐步提升,积贫积弱的局面大有改变。然而,王安石变法触犯了皇亲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宋神宗去世后,变法失败。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皇帝支持,就如同清末的光绪皇帝“百日维新”一样,虽取得了巨大成就,最后还是被保守势力全盘否定。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够挽救吗?

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挽救北宋吗?王安石变法中有几项对百姓是十分有利,“募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如果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被贯彻,至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至于去起义。可惜,在执行的过程中,运作不良,反倒使百姓利益受损。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够挽救吗?

王安石变法中还有“保甲法”、“裁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等等,进一步提高军队战斗力。如果继位者宋英宗,继续实行王安石政策,至少能极大地环节北宋国内矛盾,增强军队战斗力。但是,要想彻底挽救北宋,外交求和战略是不行的,必须主动出击收复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在手,辽国,金国都是不足以畏惧,北宋进而臣服四夷。

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继续实行王安石变法,能够挽救吗?

王安石变法失败有多种原因,变法超前性与现实落后性,急功近利,用人不当等多种因素。如果继续实行办法,或许在保守派强烈反对下,朝政分崩离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历史不是假设,面对历史,后来人只能一声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