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雲浮歷史上的神奇“飛地” ——西山

臺北三羅同鄉會會長賴柏儒先生曾告訴筆者,他老家在雲浮大水鄉。賴會長說:“大水鄉民國時屬雲浮飛地西山,後來歸陽春了。”我立即找來一張1925年的廣東地圖,果然看到當時的雲浮縣有一行政區域,“飛”入陽春縣境內,它西、南面被陽春包圍,東面分別與陽春及信宜縣思賀鎮接壤,北面與羅定交界。雲浮縣離它最近的鄉鎮是富林,中間隔著陽春的河朗、松柏兩鎮。民國時把它稱為雲浮縣第六區,但人們一直沿用歷史上習慣了的稱謂——西山。

那麼,這塊飛地當年是如何“飛”屬雲浮,後來又是如何“飛”歸陽春的?在查閱大量史料並實地走訪西山後,終於弄清了它的來龍去脈。

雲浮歷史上的神奇“飛地” ——西山

明朝萬曆年間,西山從陽春“飛”到了東安縣

西山,其實是雲霧大山的一支山脈,位於陽春縣城西部,方圓幾百裡,包括現在陽春市的永寧、圭崗兩鎮及松柏、河朗、山坪、三甲、雙滘等鎮的一部分地區,全境面積超過一千平方公里。人們習慣把這一區域稱作西山,是個相對獨立和封閉的行政區域。

明朝萬曆年之前,它歸屬陽春管轄。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兩廣總督凌雲翼統兵20大軍徵瑤後,為了鞏固對這一地區的統治,萬曆五年(1577年),把瀧水縣升為羅定州,並析置東安、西寧兩縣。為拼湊東安縣的土地和人口,廣東布政使司要求周邊縣州割部分地區給東安縣。於是,德慶州割出了晉康鄉,高要縣割出了楊柳、都騎、思勞、思辦等四都,瀧水縣割出了南鄉、富林二所。輪到陽春時,它猶豫了,按地域,無疑它最應該割讓的是現在的春灣、松柏和河朗,但這一帶美麗富饒,無論是政府或民眾,都不願意割讓給新組建的東安縣。

有人提議把西山劃給東安縣。在凌雲翼率兵徵瑤前,西山是瑤亂不斷,地方官員認為它是“麻煩之地”。就這樣,原屬陽春的西部山區,包括雲廉、通根、北河、三洞、黎澇、鐵垌、謝存、榕木、上沙、豐洞、黎衝等地,合瑤田稅米594石2鬥零7升 (100斤=1石)便劃歸了東安縣。後清政府在西山設西山巡檢司,管治整個西山地區。

雲浮歷史上的神奇“飛地” ——西山

有人說它是“世外桃源”,也有人說它是“禍亂的根源”

西山境內丘陵連綿、山高嶺陡,曾經長期是瑤、壯民的聚居地,他們習慣了不受官府約束的生活。而西山,又是漠陽江的發源地之一,水資源豐富,腹地還有長年不息的溫泉。瑤、壯民們在這裡狩獵、耕種、繁衍生息,確實有點像世外桃源。

隨著漠陽江兩岸平原地區漢族人口的增加,漢族開始尋求往西山地區遷移,於是民族矛盾不斷尖銳惡化。據陽春縣誌記載,從唐開元十六年(728年)至明萬曆三年(1575年)的847年間,歷代統治者對西山少數民族進行軍事鎮壓多達20次。而瑤民也不甘示弱,經常襲擊政府和漢人。這種禍亂到了嘉靖十年底(1532年),達到了巔峰——瑤族首領率瑤民1700多人攻入高州府。官府立即調兵6萬多人進剿西山,據史料記載,當時攻搗毀瑤、壯村落125處,斬首3799人,並驅逐了剩下的瑤、壯居民。為了活命,部分倖存下來的瑤壯居民,改名換姓,衣服、語言也跟隨漢族。

《東安縣誌》對西山有詳細的描述:“在縣西南三百餘里。地方廣闊,分上下二山,直通高雷,枕近陽春,層巒疊嶂,徑路崎嶇。峒落之民,守隘禦寇,逐虎搏禽,專事強弩毒箭。向有銅窩、鐵頂、十二雞頭諸峰。頂上居民緣藤而登。中有青水菴,半山有泉湧出,熱可烹飪,鄉人就浴,常以竹引山上冷泉汪之。此山距縣窵遠,明末綠林聚嘯,奸宄藏匿。順治十七年,大師征剿,始底定雲。”只是,它“在縣西南三百餘里”,當年東安縣如何管治它?縣官又如何巡視?對此,《東安縣誌》中,有一篇乾隆年間(1737年)任東安縣令的莊大中寫的《進西山》,用長律詩記載了他進入西山的過程及見聞:坐木船,經西江,入新興江經過新興縣城,到河頭圩,起岸坐橋經天堂圩,到陽春縣黃泥灣圩;改坐木船經合水圩、陂面圩、順西山河到山根、馬催,步行到西山飛地陽明都駐地大水堡,行程歷時達近月。在莊大中筆下,西山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地方。只是遠離縣城,讓他倍感無奈,開始時先感嘆:“向請撥歸陽春,彼此均便,乃議者以紛更中止。”最後莊大中還陳述東安縣管治西山因“鞭長莫及”而產生的種種弊端。

雲浮歷史上的神奇“飛地” ——西山

解放後立即“飛”歸陽春,曾是廣東最早的“特區”

辛亥革命後,撤銷了羅定州,全省各縣由省直管。因湖南也有個東安縣,為免重名,廣東的東安縣便改稱雲浮縣,西山則繼續歸屬雲浮縣,改稱第六區。

民國政府也曾想過把西山劃歸陽春管治。無奈,西山境內的地方勢力習慣了“山高皇帝遠”的日子,不願意劃歸陽春,還時常與陽春邊民發生爭界風波,有案可查的邊界械鬥就不下數十次,甚至有西山鄉紳連夜將雲浮門牌釘入陽春境內,造成以牌劃界的事實。1937年,在兩地鄉民又發生大規模械鬥後,廣東省當局將陂面圩、雙窖圩、大蝦、齊存、黑石、坡吉等地劃歸雲浮縣管轄,陽春縣方面強烈反對,此後爭端更烈,邊民械鬥不斷髮生。

1949年10月22日,陽春解放,27日,雲浮解放。這時的西山,集中了大批國民黨殘兵敗將,共有3個旅、13個團,號稱1萬多人。當時解放大軍急於參加西南戰役及做解放海南島的準備,無暇顧及西山,讓退守這裡的國民黨部隊有機會苟延殘喘。1949年12月24日,解放軍派出兩個團的兵力開始圍剿西山殘敵,由此,把12月24日定為西山解放日。

1949年10月22日陽春縣城解放當天,南方局便作出決定,陽春縣人民政府代雲浮縣接管西山地區,成立西山特別區人民政府。1949年12月底,西山解放後,經省政府批准,設西山特別區,由陽春縣代雲浮縣管轄,這應該是廣東省最早的“特區”。1950年8月7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山正式劃歸陽春縣,列為第七區。

從1577年西山“飛”到東安縣,到1950年西山“飛”歸陽春,歷時373年。在這373年裡,西山“飛”過了明朝、清朝、民國。雖然歷代統治者都深感西山劃歸雲浮管治是一種歷史錯誤,但卻無力糾正,西山的地方勢力,也一直樂於享受這種遊離於雲浮、又不受陽春管治的狀態。

雲浮歷史上的神奇“飛地” ——西山

今日西山,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雲浮歷史上的神奇“飛地” ——西山

解放後,西山地區再也沒有發生過民族和邊界紛爭。當年在西山地區隱居下來的壯、瑤民眾,其民族身份逐漸被確認。單是永寧鎮,就有4條瑤族村,有瑤民4000多人。而整個西山地區,經確認的瑤族同胞,多達15000多人,成為粵西最大的瑤胞聚居地。

民國前的所謂“世外桃源”,只是瑤、壯同胞逃避封建統治的暫時避難所,他們始終無法避免被殘酷鎮壓及匪亂等帶來的痛苦。只有人民政府,才有能力根除匪患,實現民族大團結,並保持社會的長治久安。

2018年8月,我們前往西山,一揭這“世外桃源”的神秘面紗。車從羅陽高速坡面出口駛出後,直入前往圭崗的X600縣道。先往北穿過離高速出口只有3公里的舊陂面墟,然後逆西山河一路往西而上。

剛入山口,便聽到雷鳴般的瀑布聲。迎面所見,正是遠近聞名、宏偉壯觀的西山陂。它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兼具發電、灌溉、防洪等功能,是陽春市僅次於西山水庫的水利工程。

貫穿西山全境的西山河,發源於西山南部,是漠陽江的第二大支流。它河床陡峭,水流湍急,曾經十年九患。自上世紀末在上游建成庫容達三億立方米的大河水庫後,才徹底根治了西山河下游的水患。

從西山陂出來,順西山河上行15公里,就到了圭崗鎮。幾經打聽,我們找到了當年西山最高學府——西山書院遺址。正準備吃午飯的圭崗中學梁老師和梁主任向我們介紹了西山書院的情況:它創建於1837年,辛亥革命後,曾先後改為簡易師範學校、景微小學,1934年改稱為西山中學,1956年改稱為圭崗中學。2005年圭崗中學搬下山後,課室改成了教工宿舍。

“十幾年前,西山書院還有瓦頂木閣,後來被風雨侵蝕倒塌,經清理後,只剩下幾堵殘牆。”梁老師說。

在圭崗,我們還了解到,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進西山只能坐電船到山根(離圭崗鎮有近10公里的一個碼頭),然後上岸走小路。直到1971年,才修通入西山的公路。《東安縣誌》上記載的溫泉,就在離圭崗鎮只有一公里的熱水村。我們在泉眼區看到不斷湧出的泉水帶著騰騰熱氣,試著用手輕觸,燙如發滾。工作人員說,泉眼湧水量每天達1000立方,溫度超過50度,要與山泉水侵配才可泡浴。

現在的西山,物產豐富,人們安居樂業。它出產的柑桔、茶葉、氹仔魚遠近聞名,春砂仁更是聞名全國,為此全國藥材生產會議曾在這裡召開。近年還在西山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罕見的野生獼猴桃。

本文完稿之際,我又撥通了賴柏儒先生的電話。他聽了我對西山的觀感後,充滿感情地說:“如你所說,今日的西山真的是世外桃源了!當年從西山出來的鄉親,已經到第三、四代了,但在感情上仍認為自己是雲浮人,所以我們在臺灣參加的也是三羅同鄉會。我還非常榮幸地被羅定、雲浮、鬱南的鄉親選為會長。”


雲浮融媒中心

通訊員:莫德平

值班主任:劉炳華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