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成为济南能级跃升的“压舱石”

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成为济南能级跃升的“压舱石”

本报记者 马会

作为打造“四个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快速崛起,备受关注。

在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金融创新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又面临着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济南市政府金融办主任张华。

积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济南市金融业发展如何?面临着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

张华:近年来,济南市金融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今年上半年,济南市主要金融指标均位列山东全省首位:全市金融业增加值392亿元;实现税收收入87.3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750.3亿元,贷款余额15436.2亿元;实现保费收入249.3亿元。

定位于建设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济南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在财政支持、项目推动、部门协调等领域积极推动。恰逢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政策机遇,一些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济南市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比如,金融集聚度依然不高、新型金融业态偏少、高端金融人才不足、金融外向度有待提升等。

对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力推进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

首先,积极申报“国家级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中央商务区等金融集聚区建设。

其次,精准化推进金融招商引资工作,将外资金融机构、总部型金融机构、要素交易平台和新兴金融业作为金融招商突破口,多措并举拓宽实体融资渠道。对于银行、保险、私募基金等各类基金,我们注重引导其投入济南市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

再次,发挥合力实现企业上市工作新突破。扎实开展企业“上市推进年”活动,做好《济南市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上市挂牌过程中存在的土地、规划、税收等问题。

最后,群策群力构筑一流金融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营商环境。修订完善《济南市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提高政策含金量和覆盖面。

中国经济时报:在金融业招商引资领域,济南市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张华:作为山东省会,各大金融机构集聚济南。同时,济南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有利于承接周边地区金融后台资源。

借助于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机遇,围绕金融业招商,成立了济南市产业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我们实施“金融招商集聚行动”,每年都策划一批重大金融招商项目,通过市领导与大型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见会谈、利用各种经贸或招商活动主动与国内外金融机构接触接洽等,推动金融机构来济南考察或入驻。

同时,我们也成立了金融办招商引资工作小组,建设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强化项目跟踪、督导和落实。

为加强金融招商政策的落实,2016年,我们出台了“金九条”,加大对金融机构落地的扶持力度,形成政策吸引力,政策出台以来,新增金融机构130家,政策效果非常明显。

搭建平台 金融和产业有效对接

中国经济时报:在金融和资本对接平台方面,济南市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效果?如何保障金融投资能够真正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张华:通过以下途径和措施保障金融投资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是充分发挥银行贷款主渠道作用。不断深化银企对接,创新对“双创”、小微企业及“三农”信贷服务,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

二是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的同时,积极推进企业债券融资,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三是利用保险资金支持市域经济发展。加大保险支农惠农力度,创新支持实体经济方式,建立以贷款保证保险为核心的融资增信服务体系。

四是发展壮大地方金融组织,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发展,积极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促进形成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结构,使金融与实体经济实现多层次无缝对接。

山东省融资服务网络平台由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于2016年12月1日在全国率先推出,面向山东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服务,意在优化企业融资服务环境、解决制约银企对接失效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银企对接活动的常态化、高效化和信息化。人民银行会同金融办、发改委、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科技局、商务局、工商联等经济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同征集企业融资需求信息,由人民银行汇总后实时在平台发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可实时登录平台查看、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实时反馈对接情况。该平台现已实现全省、市、县三级337家省内金融机构及其各级分支机构和基层网点融资对接全覆盖。今年上半年,该平台共发布融资需求信息211条,融资需求总额6332亿元。截至目前,已对接成功262个,对接金融134.7亿元,处于银企融资对接中的157条,涉及企业融资需求2280.9亿元。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借助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济南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金融业发展壮大?

张华:山东省将济南确定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改革权、试验权、先行权,为促进济南市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集中突破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十大千亿产业创造了良好机遇和条件,也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广泛资源。

金融业既是济南十大千亿产业之一,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因此,济南金融业要做新旧动能转换的坚定执行者和先行者。

一方面,主动服务大局,找准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把信贷支持落到具体项目,引导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构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借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的难得政策机遇,通过精细化的金融创新,发展科技金融、物流金融、文化金融、消费金融等产业金融新业态。

加大开放力度,加快济南金融业发展步伐,促进济南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市场竞争力以及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成为济南产业转型发展和能级跃升的“压舱石”“风向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