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阿尔山金融科技邸烁:除了技术理想主义,区块链还有一套谎言套餐

阿尔山金融科技邸烁:除了技术理想主义,区块链还有一套谎言套餐

从产业角度来说,现在人人都在做链,成百上千个公司被资本和“发币”的暴富梦想裹挟,底层链的生态一片混乱;

从技术角度来说,指望研发出一条完美的“链”解决所有问题无异于自寻烦恼,并且很多所谓的技术追求,其实大多数都是脱离真实需求的“想当然”;

从哲学角度来说,只要有人就会产生秩序,强调自由主义的“区块链精神”,仅仅是一种技术理想主义。

这些观点从邸烁口中说出来显得尤为有关注度,因为他所担任首席技术官的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业内素有区块链“国家队”之称;可以说,阿尔山金融科技的理论构建,一定程度上隐含着国家对区块链的监管思路。

事实上,邸烁在做客起风财经第七期《区块链名人堂》节目时,也确实印证了这些说法。

除此之外,被打上“国家队”烙印的阿尔山金融科技也确实在身体力行的向监管靠近。比如其主事的“基石链”项目,旨在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ID、提供数字资产的登记和管理服务,为区块链行业厘清“乱象”、树立“秩序”。

“就像互联网,大家为了让自己的网站更好的被别人找到,就要去拥抱搜索引擎;如果你选择不拥抱,那么你的网站信誉就会差一点,别人也就很难找到你。”提到其他链条到底要不要和基石链建立强关系的合作形态时,邸烁看似开放的态度里带着明显的强势。

在他看来,区块链的世界中,政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去规制乱象,也需要一个给监管开口的抓手去引导创新。按照他的说法,在如今“币圈”目空一切、公然作恶的时点,“国家队”不想再低调下去了。

-区块链技术的谎言-

“所有不基于应用的技术预判,都是耍流氓”

主持人:从技术角度出发,您认为区块链现在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邸烁:区块链目前处于非常早期,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与之不同的是,

早期区块链的技术比应用跑得快,在应用模式尚且不太成熟的时候,技术反而自己先成熟了。

一般而言,技术的整个发展方向都是从实践反推理论,即根据这个技术的应用需求,倒逼技术改良,从而让它把这个应用场景的问题和需求解决的更好。但区块链是反过来的,它往往是先标榜一个技术,比如“TPS(每秒处理的交易数量)达到一百万”,再说我能用这个技术做什么。

区块链技术一直在被人爆炒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都受到利益驱动,最后把整件事讲的很神。其实他们是想达到一个聚集眼球、聚集资本,甚至在币圈聚集“韭菜”的效应。

主持人:您认为现在有哪些区块链技术在被爆炒、被神化?

邸烁:首先是唯交易速度至上。现在区块链技术盲目追求高TPS,但其实不同的应用对TPS的要求不同,有些场景根本不需要太高的TPS。

第二是公链。大家普遍认为存在一条完美的公链可以承载一切应用,从而实现“天下大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是共识算法。很多公链项目喜欢在“共识算法”上搞军备竞赛,最后陷入无休止的共识算法创新和论战中。其实共识算法好不好同样也讲场景,某个共识算法在一个场景中有问题,但嫁接到另一个场景可能就很合适,不能一概而论。

第四是相信区块链能解决所有信任和价值问题。可是区块链毕竟是一种底层技术,它只是构建应用的一种新思路,而并非能帮应用解决一切。应用只有切实做好自己的业务场景和内在逻辑,才能真正产生作用。

总而言之,现在大多数情况是,有些人发现了几个技术点,不管它有没有用就盲目的炒作、放大,动辄就说自己的比别人牛,其实就是为了个人利益,比如炒币。

主持人:据您的理性观察,区块链的发展会经历几个阶段?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区块链技术成熟的标志又是什么?

邸烁:很多人喜欢给新技术分“1.0、2.0、3.0”这样的阶段,其实多数都是炒概念;别人发明了“1.0”,为了显得比别人高,就硬要说自己是“2.0”,但事实是他也讲不出来两者的本质差别在哪。对于发展中的技术,我不主张粗暴的划分发展阶段。

至于区块链当下的发展方向,如上所述,我认为应该是“以应用引领技术”。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应用角度提炼应用本身的需求,让它们去指导技术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我们再根据这些要求去设立研究阵营,让他们去做技术攻坚。

所谓的技术成熟,应该是当区块链领域能诞生像搜索、视频这样的大规模“杀手级”应用时,才能算“初步成熟”;而只有当大量应用围绕这些“杀手级”应用被建立起来,并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网状或矩阵关系以后,才叫真正的技术成熟。从这个角度来说,哪怕是现在的互联网,严格意义上都谈不上成熟。

综上所述,基本可以认为,所有不基于应用的技术预判,都是耍流氓。

-公链的谎言-

“所有公链能做的,联盟链其实都能做”

主持人:现在业内主张将底层链划分为公链、联盟链、私链,它们之间的界限和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邸烁公链就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添加,规则比较简单。此外,公链上的数据对所有人可见,没有权限和安全级别的限制。

联盟链和公链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许可制加入”,通常是由一个发起人或委员会许可,新的参与者才能加入。

私有链通常是基于某个组织的内部需求而搭建的。

其实我个人认为,联盟链是可以代替私链甚至是公链的

。现在公链被某些人炒起来了,它很有用,但是没有那么有用。因为早期的生态特别简单,谁抓住了币圈,谁就能发币捞金,现在几乎所有东西都在围绕赚钱这种单纯的需求展开。

事实上,只要联盟链的功能做全,它就可以利用“许可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配置不同的权限。

主持人:现在整个的底层链生态是怎样的情况?

邸烁:非常混乱。

首先,做底层链的公司多达几千个,其中大部分是创业项目,少数大公司则是出于“防御性”的目的在做。原因在于,区块链很可能是“大公司”的颠覆者。所以现在巨头多数在做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它们是想从根上左右这个产业链,甚至还希望把大家“带偏”,因为一旦有人做出来,就把它们颠覆了。

第二,区块链的技术流派多达十几二十个,其中很多并非源于真实需求

。不得不说,虽然底层技术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做。只要有一些专业公司去研究,大家都来用就好了。对区块链来说,与其一窝蜂都去做技术开发,不如站在应用角度提需求。

第三,区块链的技术发展路径是“反”的。之前说过,正常的技术发展路径都是从应用到技术,而区块链则是由技术在推导应用,这样会导致发展出来的东西不一样。

最后,区块链的应用也很模糊。区块链诞生于数字币并催发出数字币产业,很多人因此暴富,以至于这个技术已经在利益的引诱下变形。太功利的技术往往会走偏,甚至很多技术高手都因为趋利而做了很多没用的东西。

主持人:理想的底层链生态是怎样的?

邸烁理想状态是技术的百花齐放,这需要几个前提。

首先,底层技术要基于真实需求,不要被财富捆绑。不仅是币圈,现在很多创业项目都是资本的奴隶,比如共享概念一出来,创业者和投资人都一拥而上,出事了却都作鸟兽散,技术照这样发展下去迟早会畸形。

其二是调整思路,摆脱对公链的迷狂。比如,公链的问题其实有很多解决方法,但是现在大家普遍要求有一条公链能同时满足安全、效率和去中心化,这太难了。假如换一个角度,不要把所有的事都放在一条公链上,那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没必要搞那么多费电、费脑筋、费算法的方法。

主持人:这套新的解决思路具体如何去实现?

邸烁首先是确保区块链的各种链条可以“共存”,也就是各种底层链条能各自管好自己的应用领域,有条不紊的遵从一定的标准。第二是确保这些链条之间能够“互通”,也就是能够跨链操作。

比如两条公链,它们各有存在的价值,那就没必要把它们串起来,更没必要把它们底层的所有东西放在一个数据链上。这就好比是两个公司想要合作,根本没有必要合并两个公司,只要各派代表一起合作就可以了。

具体操作则是采用“局部化”原则,即只把相关的应用数据放在一条链上,然后由各自专业的团队进行维护。假如各应用之间需要共享或交换,我们再建一个基础设施专门帮他们互通。

其实我们做的“基石链”就是为这件事情而生的。我们旨在建立一条基础设施整合底层链,从而给整个区块链带来新的秩序,形成更大的价值范围。

-监管的谎言-

“国家监管没有工具,只能一刀切”

主持人:业内盛传“基石链”是国家队,是这样吗?

邸烁:首先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我们很多成员都来自银、证、保、科研机构等政府部门,深得国家信任。

第二,我们做了很多国家层面的区块链项目。比如商业银行的第一个实名制认证联盟、第一个引入区块链的网贷监管系统、第一个文创产品交易体系等。

第三,我们在清华大学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中心的名誉理事长是前国开行行长陈元,理事长是前央行副行长苏宁,目前中心跟进了几个和政府关系比较密切的项目。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国家队”的说法也不错。我们这帮人是有情怀的,并且觉得区块链很有价值。但现在整个生态太乱了,我们希望把这件事做好,让区块链变成一个正向的产业。

主持人:“基石链”主要在做什么?

邸烁:“基石链”主要做两件事。

一个是“统一ID”。区块链是用来承载价值的,越有价值的东西越怕欺诈、攻击。而如果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链上有统一的数字ID,我们就能准确的定位这个人,种种不安全风险都会被大大简化。

第二个是“数字资产管理”,主要提供登记和管理两大服务。

登记的原因在于,所有的东西如果只有你自己背书,哪怕是用区块链的方法完全做到链内参与者之间的互信,也无法让外界相信你是绝对可靠的。只有其他的东西来对你做更强的信用背书,你才能被用户接受。

就像互联网,大家为了让自己的网站更好的被别人找到,就要去拥抱搜索引擎。如果你选择不拥抱,那么你的网站信誉就会差一点,别人也就很难找到你。

管理也很重要。首先资产要被数字化以后“上链”,如此这个资产才能被金融机构所接受。比如传统的住房金融项目,项目方把收购的房屋租约做成资产包卖给银行,银行是不认的。因为它看不到里面的细节,也就无法量化这份资产的价值。

如果这份资产能与区块链结合,那么包括房屋位置、起租时间、价格、当事人、还租方式等整个租赁细节;甚至围绕房屋的相关服务,比如卫生、送餐等信息,都能通过各种手段被收集“上链”。

如此一来,金融机构能够进行资产穿透,从而对它进行价值评估和风险测算,最后实现资产证券化。

主持人:“基石链”统一ID、管理数字资产的行为体现了国家对区块链的监管思路吗?

邸烁:其实我们说的管理和规范就是通常意义的管理和规范,并不是指监管。但是,这些事情对监管是有帮助的。

监管要想监管一个东西,它得知道里面有什么、要有抓手。如果每一个应用里面连ID都是混乱的,监管者如何去找一个具体的人去做具体的制裁呢?

因此,当我们把它统一了以后,监管会变得更容易

。而且变容易的不仅仅是监管,价值流转、数据共享也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主持人:区块链的监管对象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去管?最后达到的监管目标是什么?

邸烁:首先,因为区块链承载了很多资产,势必是欺诈的集散地,所以政府监管的对象就是这些触犯基本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乱象。而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和创新玩法,政府并不一定会去阻止。

但是,政府现在缺乏工具和手段,它很难确切的判断一件事情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所以,不排除政府有时候会“一刀切”。可惜即便是切了,币圈依然还是那么乱。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良币驱逐劣币”。我认为很多事不能光靠“堵”,还是应该疏导,要建立起一个更好的秩序让更多的人参与良性的东西。比如说数字货币交易所,如果能够做到像传统交易所一样全面监管,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手段,那么此类交易所也未尝不可以搞。

只不过现在国家还没有办法建立起这套体系,所以只能先把它切掉。

-区块链“原教旨主义”的谎言-

“只要人还各自有各自的脑袋,就不可能无政府”

主持人:关于区块链精神有两个派别,一个是“原教旨主义”,也就是主张区块链应该实现“绝对自由主义”,终极目标是构建一个无中心、扁平化的世界。您对此如何评价?

邸烁:这是一种技术理想主义。比特币就期望构建一个绝对公平的网络,但现实生活中它已经面临51%的算力攻击了,充分证明贪婪的人性会阻碍“原教旨主义”的实现。

再上升到哲学层面,除非人类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变成一个人了,否则只要人还各自有各自的脑袋,那就一定会产生管理和秩序,不可能无政府

主持人:另外一派叫做“主权区块链”,主张国家站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对整个区块链世界进行完全透明化的监管,您对这个观点如何评价?

邸烁:我个人觉得“主权区块链”的说法是某些人编造出来的,因为国家也没有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大力推广市场经济?就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中央集权的办法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事实证明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发生产积极性、提升效率和公平的手段。

对于区块链,政府是希望杜绝无底线的作恶。比如币圈现在基本“明抢明偷”,政府想遏制的是这样会显著引发社会不公的状态。因为再这样下去,很多信息不对称的受害者被骗了以后就会去找政府,最后还是要政府解决。

而如果是有一定金融知识和抗风险能力的人,他们在里面去博弈,政府也并不是太在意,它的底线在于你不要引起群体性的问题。

主持人:平衡点在哪里?

邸烁:平衡点是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下,国家去调取相应的数据,调之前可能会先经过司法程序。

当然,政府从某些行政执法的角度也可以去预先看一看,这个可以事先讨论。

主持人:您整体的表达很温和,几乎不太下定论,这是为什么?

邸烁:因为我是技术出身,觉得很多事不能太绝对化。任何技术只要方向走对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一开始就很极端,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是理科生,当然并不是要贬低文科生。很多文科生为了让他的观点看起来很鲜明,很吸引眼球,有可能会不温和、说出很霸气的话,但这些话多半都有待商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