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防盜鐵門上貼的喜字還沒褪色,三宿舍的白髮老人在清理舊物準備搬家,對面小屋裡傳來搓麻將的聲音,樓梯間一堆夫婦正把舊家電往外搬,隔壁租戶家炒菜聲不絕。

一戶人家門口用石頭堆起的沙發上坐著三個中年婦女,她們輕鬆隨意的樣子,好像這一切都與她們無關,她們照舊織著毛衣拉家常,磚頭堆上曬著新洗的酸菜。

她們笑著說:“住到這裡幾虛浮哦,又大,像個別野一樣的。”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8月初,武漢的天又熱起來的那天,二七橋底下這片地還透著江風的清涼,這個從江岸車輛廠建廠之初到現在,住了近五代人的地方,在2016年劃歸濱江商務區建設範圍,而後面臨拆遷。

時至今日,磚石、亂瓦、廢棄的家居成為這裡最後的掙扎。不久之後,這裡將徹底移為平地……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今年暑假後,全部搬空

不說你肯定想不起來,1號線還有這一站:徐州新村

下了輕軌,跟著地圖走200米,拐進一個5米寬左右的口子,就是徐州新村曾經的大門。沒有標識,只有牆上張貼的徵收字樣海報提醒你,到了。

打圍的牆已經遮蓋住了這裡原本的樣子,走過整個小區最平整的一段水泥路,一顆已經不長葉子的樹突兀地出現在拐角處。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滿是黴味和潮氣的空氣裡突然飄來一股“青椒肉絲”的香味,不遠處,一家無名粉面館和小馬家常菜館還在營業,主要服務對象是工人和附近學生。

順著走進去,一旁民房的一樓被厚厚的不知積累了多少年的油汙裝飾著,如小賣部店主所說:

“這裡曾經熱鬧得很,一到晚上就是燒烤大排檔。”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路口,一位中年大叔坐在地上吃著盒飯就酒,正欲上前,“砰”地一下,他狠狠將手裡的“五糧液”酒瓶擲向遠方,這個原本安靜的地方發出爆炸般的聲響。

不知是喝醉了還是心裡有什麼難言的苦衷,他摔完酒瓶子,良久地坐在地上發著呆。

錯愕之餘,音樂聲和喧鬧聲從不遠處傳來,循著聲音找過去,經過幾棟待拆的舊民房,像是忘關水龍頭一般,淅淅瀝瀝的水從房子裡向外滲,路面坑坑窪窪,要跳著走才能不溼鞋。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聲音越來越近,抬眼一抹明亮歡快的色彩,到了!是“二七幼兒園”!這棟90年代的建築完好無損,與周邊殘破不堪的居民樓格格不入。

“過了暑假,這裡就要拆了,現在就是畢業班的孩子,那邊的林祥謙中學,一樣也是過了暑假就拆了。”在幼兒園裡幹了多年的保安介紹。

二七幼兒園這20多個孩子以及現在還在林祥謙中小學的孩子,大概是這兩個學校在徐州新村的最後一批學生。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孩子們被家長全部接走後,這裡又恢復了剛進入時的安靜。這個承載眾多回憶的地方,很快就要消失了。

踏進還未完全拆光的樓房,早已狼藉一片,90年代的音響和傢俱像被遺在地上,一樓至二樓的平臺上倒著嬰兒車和舊木椅,一床大紅毯子晾在繩上,院子裡的綠植卻越發鮮豔。

看著眼前這一切,想起《請回答1988》的開頭和結尾,屋外的家長裡短、孩子們的歡笑、每到飯點響徹小區的呼喚......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穿行其間,瞥見一位腿腳不便的老人踩著樹葉一步一步挪上臺階,和拆遷辦的人交涉完補償事項,他又抬頭看了房子最後一眼。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路過原鐵路職工子弟學校的時候,幾隻家養的狗子正自娛自樂,主人已經搬走了,它們並不知情,只是傻傻地等在這裡,偶爾有好心人喂點狗糧,它們才能繼續活下去。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60年前,這裡的人都講徐州話

1950年,徐州鐵路工廠遷往武漢,與當年的江岸鐵路工廠合併,建立

“江岸車輛廠”,主要負責京漢鐵路的機車車輛修理。

次年3月中旬,徐州鐵路工廠的680多名工人及3000餘名家屬全部遷到武漢,他們講一口地道徐州話,吃徐州特色面饃饃。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為了緩解大批量徐州人的思鄉之苦,曾經的漢口劉家廟更名為“徐州新村”。

當年進廠的武漢人,為了更好的學技術,都學徐州話。直到2007年,工廠整體搬遷至江夏後,這裡的地道武漢人才漸漸多了起來。

儘管這裡的人後來都講武漢話,但是“徐州新村”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如今,會說徐州話的人已經不多,唯一會講徐州話並且知道這段歷史的王明玉老人,也要在這個月搬走了,我們去的時候,她正坐在一樓的家門口晾曬舊衣服,整理要帶走的物品。

據王明玉回憶,在2016年拆遷計劃下達時,有個從小在這裡長大的女孩子,為了留住這裡的回憶,暑假拍了一部紀錄片帶去英國,放映給她們學校的學生、老師看。

“知道的,都幾驕傲哦。”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最後一輛綠皮火車在這裡

聽聞這裡長大的孩子,童年都有一段猜火車的記憶,8341、8342......

徐州新村的地理位置靠近江灘,江灘邊又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貨運鐵軌,鐵軌裡藏著繁榮半個世紀的火車站——江岸

這裡依然有著原始的道釘和枕木,雖已廢棄,但依然保存完好,踏上去依然能感受到由腳底傳來的厚重,彷彿那段歷史就在眼前。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半世紀前,這裡是全國有名的八大貨場之一,空蕩蕩的貨運火車停靠這裡,載滿貨物從江岸站開往武漢北。

在橋務段工作多年的老徐告訴我,這裡是京漢鐵路的必經點,專門運貨的軌道,只是不久前才將一輛綠皮火車作為江岸-武漢北的職工上下班通勤使用。

老徐在丹水池上班,每天下班沿著鐵軌步行20分鐘走到江岸站已成習慣。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時不時地就來這裡坐坐吹江風的汪年華老人,清楚地記得這裡每一趟綠皮火車的發車時間和到達時間。

每天早上7:10分一趟,下午3點一趟,傍晚6點一趟,6:25分左右開往武漢北,7:45準時返回,8:30到達江岸站,是這趟通勤車一天的行程。

快到六點鐘的時候,這裡聚集了一批等火車的人,附近居民好心提醒我們火車到站的時間。在離火車到站還有幾分鐘的時候,我們遠遠就聽見了汽笛聲。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綠皮火車越來越近的時候,心跳加速、腎上腺素狂飆,畢竟,這是第一次離真正意義上的綠皮火車這麼近。

列車員熟練地指引列車進站,下車後的人們和熟識的夥伴寒暄一番後,就騎上小電驢、自行車踏上了回家路。

停靠的這25分鐘裡,大家等候在綠皮火車旁,也不上車,只是聊天,儼然一副八十年代工人上下班的美好願景圖。

武昌北帶走的與綠皮火車有關的故事,我在這裡找到了。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即將消失的武漢徐州新村……

/

原路返回,剛站到解放大道的路口,

車水馬龍又一下子鑽進耳朵裡,

去輕軌站的路上,

中信濱江商務區的招牌明晃晃地站在太陽底下,

回看徐州新村,

早已認不出來原先的模樣,

不久之後,這裡又是另一代人的天下,

記得徐州新村的,

也許只有輕軌站和江邊的綠皮火車了。

/

小公舉互動話題

你去過徐州新村嗎?

還記得那裡是什麼樣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