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說每天都能接到很多貸款電話,但很多民營企業還說貸不到款是怎麼回事?對此你怎麼看?

涅槃的鳳凰19566573


太容易得到的往往是個陷阱,這不是一句玩笑話,是前車之鑑,每個人賺錢都來之不易,沒有誰會那麼輕易的把白白送給你,還是那種從全國各地打電話給你貸款。大到幾十萬,小到三五千,多得一天十幾個,我們每一天都經受著這些貸款電話的騷擾,之前有我做過統計收到的貸款短信一個月多達70條,授信額度合計350多萬元,而我只是一名社會普通工薪階層。

從不間斷我們接到這類的貸款電可以看出現在貸款公司主要是那些不知名,高息,砍頭息的小額貸款公司還有一些是詐騙公司為主,一些智能機器人電話公司開發出自動撥號軟件,讓這些公司更加省力在全國尋找“客戶”,尋找那些有急需錢的人。

民營企業主要的貸款方是銀行,銀行會全面審核企業的資質和還款能力,流程多,耗時長,而且還不一定會下款,一旦下款,民營企業要履行義務還款和我們每天接到的那些貸款完全不是一回事。

每天給這些電話騷擾我們有時候也是無可奈何。


趣說知識


接電話接多了,肯定是很煩人的。我自己來說,做貸款快十年了。也打過一段時間的電銷。但是我也不喜歡打,但是工作就是工作啊,我不幹這事,你養我嗎?對吧。還是得靠自己。

但是現在國家對於電銷管控的是比較嚴的。你可以看到抓了不少的電銷公司

深圳從16年開始對這類電銷一直在嚴打。很多電銷公司都轉移到了外地去了。

企業貸款難不難

其實我對於這塊的看法來說。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大型企業我們就不提了。畢竟公司規模擺在那裡,銀行甚至都求著你貸款。

那麼中小型企業來說。銀行是真心看不上。且很多都是經營時間短,需要資金週轉的。單單憑企業的條件,在銀行幾乎是申請不到貸款。我所看到的,這些企業多數都是法人或者股東憑藉自身條件,例如有房有車,有流水這樣的情況去申請貸款,企業的情況反而變成了一種附屬條件。


但是隨著金融大環境的發展。現在銀行也推出了一些對於企業的貸款。例如現在很火的稅貸。有納稅良好的納稅記錄,就可以在銀行申請到極低利息的貸款。或者你可以看看微眾銀行也針對企業給與貸款。這類產品是真實靠著企業的情況給與批款的。

但是小型企業,如果沒有納稅,走現金的。例如沙縣小吃這樣一個小店,你想要在銀行貸款。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所以總體來說。這類信貸產品,總歸額度不高。其實還是很難從根本去解決企業發展的問題。



一入支付深似海


我是一名日常從事公司資金調度的資金主管,與各個資金提供方打交道,對這個問題我深有感受。

1、民企貸不到款,主要從從大的商業銀行如中農工建交等主要股份銀行貸不到款,因為他們的風控非常嚴,需要抵押和擔保,還有業務流水符合銀行最基本貸款要求,很多民企尤其是中小企業很難從他們那裡貸到款。民企很多從事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借貸,這是他們獲得信貸資金主要來源,因為現在利潤實在太薄了,能維持已經很不錯,大多數實體工廠是虧本經營。

2、你每天接到很多貸款電話很多就是上面講的小額貸款公司或者民間借貸,除非要麼你是大企業或者國企,要麼是當地非常牛逼的企業,中農工建交等大型很難給你打電話求你貸款。

3、很多小額貸款公司或者民間的錢都是集資等高成本的渠道募集而來,他必須通過推銷出去賺取更高利息,才能從中盈利,錢長時間不能貸出,高額的資金成本他們也是難以承擔的,資金鍊肯定會出問題,最後就是關門的命運。

友情提示,這種資金真是殺人不見血的,儘量不要碰這種資金除非是非常緊急週轉而且是超短期的,不然的話,不要多長時間,企業就會被拖垮,加速企業的死亡,而且導致一身的債務。


財論我有


不請自來。有人說每天都能接到很多貸款電話,但很多民營企業還說貸不到款是怎麼回事?這其實是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分開來看。

1、我們平常接到的貸款電話,問你需不需要貸款,額度還挺高,能到幾十萬。這些電話營銷往往是一些小額貸款公司,因為銀行不需要打電話求你貸款。小貸公司的錢可不是好拿的,利息比普通銀行貸款要高得多,正規點的卡著高利貸的法定利率線,就算你去起訴他也不怕。不正規的呢,要借錢可以,先交服務費、砍頭息,借10000到手7000都算常見的,逾期催收爆通訊錄是慣用手段。

當然,有人說了我憑本事借的也沒想要還,無所謂爆通訊錄,這種不正規的小貸公司也上不了徵信。不過,即使部分不還,這些小貸仍可以盈利。曾有業內人士稱,從事現金貸的人其實根本不關心風控,只要壞賬率低於50%就可以盈利。

2、與上面所說的小貸不同,民營企業說貸不到款指的是銀行貸款。民營企業日常經營週轉顯然不可能到小貸上借款,本身的利潤要多高才能滿足高利息的血盆大口,銀行的低息貸款才是他們爭取的對象。但是,民營企業往往因為自身經營問題,或是資質有瑕疵,銀行不願放貸。資金短缺、銀行抽貸,形成惡性循環,讓民營企業更是難上加難,不得不去找尋高息的民間借款,進一步增加了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

綜上,天上不會掉餡餅,我們平日接到的貸款電話,多是高息的小額貸款,對於民營企業經營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無益於改善企業融資難的局面,在急需週轉時還可以短期用一用,時間一長無異於飲鴆止渴,再高利潤的生意也撐不住。


玉魚與瑜


現在貸款電話到處都是滿天飛,有時候手機號碼不小心洩露出去了,一天接收到好幾個貸款推銷電話也是很正常的。

看到這麼多貸款騷擾電話,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一方面是現在各大貸款機構非常缺客戶,所以才猛烈推銷貸款業務,另一方面卻是目前有很多民營企業,特別是一些小微企業沒法貸到款,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目前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大難題,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實際上貸款機構客戶少與中小企業融資難並不矛盾。

首先、貸款機構不是缺客戶,而是缺優質的客戶。

雖然貸款機構是放貸款的,但並不是說隨便任何一個人去申請都可以獲得通過,貸款機構說白了就是經營風險的,對風險的把控是經營的核心之一。

因此每個貸款機構都有自己的風控標準和准入門檻,一般情況下,那些正規的貸款機構對於申請人各方面條件都會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工作收入,銀行流水,個人徵信,負債等都會有全面的考核,如果申請人的綜合條件達不到貸款的要求,那是沒法獲得通過的。

正因為貸款機構對申請人的要求比較嚴,導致貸款通過率相對比較低,比如銀行貸款一般人連申請的機會都沒有,而外面的一些貸款機構10個人去申請,能夠有三四個人下款已經很算很高的了。

所以現在各大貸款機構並不缺客戶,他們所缺的是優質客戶。因此大家平時所接到的一些貸款推銷電話並不是因為他想把錢放給你,他們只不過是廣撒網,剛好碰到你了而已。

目前貸款機構都有很多業務員,他們實行的是人海戰術,這些業務員的收入跟他們的業績掛鉤,為了獲得更好的業績,他們會到處收集各種電話號碼,然後到處亂打電話,甚至有的業務員會購買那種機器人自動撥打電話,這些機器人一天可以撥打上千個電話,讓人防不勝防。

其次、很多民營企業自身條件都比較差,達不到銀行等貸款機構的要求。

很多民營企業其實都是一些規模比較小的小微企業,這些企業本身的資產比較薄弱,大多數企業甚至連可供抵押的資產都沒有。

除了資產薄弱之外,很多小微企業本身的業績表現也並不理想,大多數小微企業本身的業績就不穩定,比如這個月可能會達到50萬的銷量,但是下個月可能連2萬的銷量都沒有。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很多小微企業本身連銀行流水都沒有,我們接觸過很多小微企業,很多小微都是直接現金交易,沒有穩定的銀行流水,而貸款機構在審核貸款的過程當中,銀行流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是用來考核企業經營收入的重要指標,如果沒有銀行流水,正常情況下都沒法從貸款機構貸到款。

也正因為自身的條件比較差,所以很多中小微企業很難從正規的代表渠道貸到款,這並不是說貸款機構不想給他們放款,而是放出去的錢確實存在很大的風險。

我們之前接觸過很多客戶,來借錢的客戶各種目的都有,有的人是為了用於擴大生意,有的是用來發工人工資,有的人是用來墊付貨款,但不管他們的目的是什麼,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當前缺錢了,既然缺錢,說明他們的生意在經營過程當中肯定是遇到一些難題的,這種難題隨時有可能轉化為風險,給貸款帶來不確定性因素。因此在現實當中,有些貸款機構小微企業客戶的壞賬率要比那些大企業和普通工薪族高出不少。

再次、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比較有限。

大家不要覺得天天接到貸款的推銷電話就覺得市場上的貸款機構很多,實際上目前我國正規的貸款機構並不是很多。

比如目前我國只有4600多家銀行,20多萬個網點,在這20多萬個銀行網點當中真正辦理信貸業務的估計也就五六萬個,而目前我國的商事主體(包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至少達到8000萬以上,相當於商事主體跟是銀行信貸機構的比例只有1300:1左右。

也正因為市場需要融資的中小微企業很多,而銀行機構比較少,所以導致銀行可以選擇的餘地很大,正常情況下銀行都是隻選擇那些優質的客戶做貸款,那些條件一般的客戶基本上不會成為銀行的目標客戶,所以大多數中小微企業很難從銀行貸到款。

除了銀行機構之外,目前市場上其他貸款機構其實也並不是很多,比如大家經常接觸到的那些小額貸款公司,全國正規的小貸機構估計不會超過1萬家。

所以從整體來說目前民營企業可選擇的融資渠道是相對比較少的,這就迫使那些條件比較差的企業缺錢的時候只能去借一些利息比較高的民間借貸,一旦企業借入這些高息貸款之後,很容易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因為目前市場上那些民間借貸利息動不動就是達到年化30%以上的利息,而大部分企業的經營利潤也只不過是5%~10%之間,所以很少有企業能夠承受那麼高利息的。

綜合各種條件之後,雖然目前貸款短信電話到處滿天飛,但是民營企業的融資處境仍然非常難。


貸款教授


那種每天打電話過來稱是貸款公司的,或者直接說你符合他們公司的貸款條件,可以申請多少多少錢,其實這只是貸款公司或中介公司的一種營銷手段,先吸引你來申請,至於能不能申請下來或能申請多少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般這種電話很多都是網貸公司的,或者一些小額貸款公司,這種貸款額度一般不會很高,而針對民營企業來說,幾千幾萬的額度是無法滿足的,他們貸款至少要十幾萬才能進行資金週轉,所以申請這種大額貸款比較難。


民營企業貸款主要是做企業貸,銀行抵押貸款或信用貸款,看個人能符合什麼條件,而且是根據企業運營的情況來考量,盈利能力好的,運營情況好的,一般都可以申請下來,而那種運營不太好,盈利能力弱的根本申請不下來,就只能去申請小額貸款或網貸了。

所以接到這種類似的電話先不要馬上就去申請,應該問清楚公司的名稱,怎麼貸款,瞭解情況情況,然後再去做調查,看看是不是正規的貸款公司,以免上當受騙。


今融易說


每天接到很多貸款電話,這個是貸款公司的電話銷售策略問題‘,

一般來說,小貸公司通過2個主要方式獲取客戶,一個是電話銷售,比如一個電話銷售一天外呼250個,10個就是2500個通過概率的方式,篩選出感興趣的;然後在來確認客戶的資質是否符合要求 第二種就是通過網站或APP買潛在客戶的信息,比如你想貸款,在某app上登記了你的信息,你的信息可能會賣給很多貸款公司,在貸款公司打電話給你的時候,他不知道你是否符合。
另外,現在的小貸公司做的都是個人消費貸,是和你的工作,房產和信用卡等資質關聯起來,而且最高不會超過50萬,還是分期還款,所以對於貸款公司這個風向好控制。

民營企業則不同,一般來說企業的運作資金應該不會少於200萬,而且企業一旦破產,也是以企業的資產來抵債。所以,銀行和貸款公司對於企業的運作也不熟悉;早期的抵押貸款和後期的流水貸款,在實際操作中也遇到了很多風險;對於放貸人來說,風險較大。

個人經驗,僅憑參考,歡迎評論,轉發和關注。


梓麻大叔


款姐先來說說關於民企(中小微企業)為什麼不好貸款?

第一,民企的貸款風險較大,因為自身缺陷,風控能力較低。

民營企業貸款絕大多數都是中長期的,利息是相對很低的,並且金額巨大,少則千萬多則上億元,如果用目前這種“小額貸”的借款方式進行借款,那麼利息就會拖垮公司的運營成本。這就好比大家都聽說過的,只要國家經濟長時間的不景氣,一些民營老闆借款無法償還逃跑的事情,如果是民間借貸一旦還不了錢就會出現追債抵押的情況,而銀行借貸還不上會以合同中的抵押品進行充公,起碼對於民營企業老闆的“傷害”會小很多。

第二,銀行發放貸款的額度是有限的。

不可能全部分發給幾個企業,還是要雨露均霑,那麼這也就導致了一些企業不得不去民營借貸,這也是這些借貸公司能“生存”的主要原因。

然後再來說說關於每天都能接到很多貸款電話推銷?

很多貸款電話有的自稱是XXXX信貸部,有的自稱是XXX公司,更有甚者說自己是某某銀行的,不管是否真假,對於放款的額度和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更有甚者說僅僅只需要一張身份證即可,或者個人駕駛證即可。

這裡款姐說一下世界上哪有那麼好的事情,大家要清楚的明白,借錢是要還的,並且這種電話中的借貸利息迴避銀行借貸利息高出很多,特別是放款越快的借貸公司往往利息越高,因為他給你便利了,那麼你就要多點利息了。

如果真的不想貸款,你在接到電話說一聲不需要貸款,再見。頻繁的電話造成了困擾,那你大可把它拉近黑名單。


款姐良心助貸


每天打你電話說要貸款給你的人,或許是銀行,也或許是小貸公司。別看他們推薦時說得天花亂墜,放款後你才會發現:貸款收費名目繁多,有“手續費”、“評估費”、“額度佔用費“,有的是砍頭息,總之你到手的貸款年利率一般不會低於20%!

民營企業能受得了20%的年利率嗎?如果有企業告訴你沒問題,那麼這個企業主根本就沒想歸還貸款。為什麼?請你想一想,除了壟斷行業,什麼行業年淨利潤率能達到20%以上?民營企業處在競爭最激烈的行業,利潤微薄,如果被高利率的銀行貸款吸血,最終結果一定會“失血而亡”!

所以說民營企業貸款難,難在門檻准入和貸款利率這一對矛盾上,而不是銀行沒有錢來放貸款。按照銀行的邏輯,高風險的民營企業融資,自然要高利率,如果20%的利率有人要,銀行自然樂意放,可是這麼高的利率不會有企業敢要;但如果降低利率 ,銀行就要設置一些門檻來降低風險,比如要抵押,要擔保等,民營企業想要貸款也邁不過這個高門檻,於是就出現了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歸根結底,銀行的盈利模式如果不變,民營企業永遠都是融資難。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我們平時接到的貸款電話基本上都是針對個人的,對企業的貸款相對較少。個人貸款的風險判斷體系相對簡單,在目前的大數據風控體系下,通過分析我們的信用卡還款記錄、網上消費記錄、個人信用貸款情況、個人按揭貸款情況、每月收入來源等可以較為全面的評估個人的信用風險,貸款公司通過掌握這些數據,可以按照標準篩選出大量的目標客戶群,然後通過電話轟炸營銷客戶,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會接到電話的原因;但是企業的風險評估則相對複雜很多,每個企業的經營情況千差萬別,無法通過批量作業。

通常我們接到的貸款電話,貸款利率都是很高的,基本上都是銀行貸款利率的2倍以上。

這麼高的貸款利率,如果我們沒有超過這個貸款利率的收益來源,那麼我們將背上較重的財務負擔,這對我們個人的生活和發展必將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們從新聞報道中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被催債公司暴利催債,給自己和周圍的人群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民營企業貸款難,這是一個短期內無法化解的難題。

在目前國內信用體系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銀行等金融機構不願意輕易給與民企資金支持,需要企業提供資產擔保。但是目前的企業很多都是輕資產運作,固定資產較少,沒辦法提供足額的資產進行擔保。

民營企業貸款難,也不是絕對的難,只是想要取得低成本的貸款比較難。金融機構經營的就是風險,風險的高低對應的就是資金價格的高低,高風險必然對應的就是高回報,低風險對應的就是低迴報。民企企業想通過低成本取得融資,那自然是很難做到的,因此他們也就會對外抱怨“融資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