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晚明三大疑案之——梃击案

梃击案的前后经过相信大家在之前就早已熟知,是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场有关太子朱常洛被刺杀的政治事件。事情的起因,无不就是皇位之争。

晚明三大疑案之——梃击案

历史的真相要用历史本身去回答。我们先看一下梃击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当时,万历帝的皇后无子嗣,王恭妃生子朱常洛,郑贵妃生子朱常洵。开始,因郑贵妃得宠,万历帝想违背“立嗣立长”的祖训,册立朱常洵为太子,引发国本之争,遭到朝中大臣和东林党的反对, 不得已只好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后来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张差被审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时人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但皇帝不愿深究,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以凌迟。又在宫中密杀了庞保、刘成二太监,以了此案。

在这里,张差的证词直指郑贵妃,那郑贵妃究竟是不是指使张差梃击太子的人呢?还是说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目的是借此陷害郑贵妃。

晚明三大疑案之——梃击案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案发当天的情况,张差手持枣木棍,进入紫禁城,直奔慈庆宫。慈庆宫位于东华门皇宫内,张差在整个过程中,手持凶器,穿过东华门,途径文华殿,其间竟然一个守卫也没有。太子府邸没有守卫可以说的过去,因为万历皇帝不喜欢太子,太子老师上课都要自带饭食,但是太子府邸没有守卫,难道东华门紫禁城也会没有守卫?文华殿也会没有守卫?而且那个张差丝毫没有迷路直奔慈庆宫而去。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现象,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遇。让我们阴谋论一下,在整个梃击过程中,有人事先支开了守卫。那么事先支开的守卫究竟是谁呢?我们暂且不表先往下分析。

整个梃击案中获利最大的究竟是谁?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太子爷朱常洛。

这时候可能就有人问了,你啊,朱常洛是受害人啊,都差点被人打了,怎么能是最大的受益人呢?不要着急,我们先来看看万历皇帝的态度。

万历在整个慈庆宫廷议的态度,先是斥责了褚臣离间他和太子的关系督促迅速处死张差、厐保、刘成三人,不要连累他人(责以离间父子,谕令磔张差、庞保、刘成,无他及)。随后向太子表达爱意(“此儿极孝,我极爱惜。”),之后的一句话特别关键,"谕曰:“自襁褓养成丈夫,使我有别意,何不早更置?且福王已之国,去此数千里,自非宣召,能翼而至乎?”"翻译一下,我把我儿子从小养到大,假如我有另立他人的意思,我为什么不早立?而且现在福王早已经去了他的封地,如果我不宣召他,难道他还能长翅膀飞到紫禁城里来当太子么?隐含意思,”你们这些大臣就别逼我了!我早就已经没有立福王的意思了,你们还想怎样,还要揪着立储的事情不放?给我搞了一个劳什子梃击案!我已经二十五年没上朝了!我只想安渡晚年还不行嘛?“

晚明三大疑案之——梃击案

其实万历皇帝在这里已经很明确的说明了万历在这里的表态是什么意思!他之前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的表示过坚定立朱常洛为太子的决心啊!可以说就是听到万历的这一句话,太子心中的大石头才终于落了地,让他明白了他父亲之后不会在有废他改立福王的想法了。所以说,就是在这次的慈庆宫廷议,太子才终于清扫了后顾之忧,借着梃击案的机会,让万历在文武褚臣面前,表了态。他还可以顺水推舟做一个老好人,原谅郑贵妃,救了父亲的情人,给了万历一个台阶。

所以说,梃击案的发生,受害者不是那个被疯汉殴打的明光宗,而受益最大的却是他,事情的真相,也就水落石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