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端午節究竟是如何起源的?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第一、端午節最開始只是部落的祭祀活動。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部落,基本上每個部落都會有自己所崇拜的圖騰,比如狼、熊、龍等都曾經作為部落的圖騰。其中,古代百越地區的部落就信奉龍圖騰,每逢五月五日,部落的人就會聚在一起,通過賽龍舟、往水裡投粽子喂龍等活動來祭祀龍圖騰。這就是端午節最初的作用,是為祭祀部落圖騰而設立的節日。

第二、紀念偉大的愛國人士屈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端午節的意義發生重大變化,不再只是一個祭祀龍圖騰的節日。而這一巨大改變,主要是因為一個人——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本是楚國望族,本姓羋,屈是他的氏,今天所說的姓氏在古代是分開的,姓是整個大部族的標誌,氏是姓的分支。屈原姓羋,和楚國皇族同姓,所以他對楚國興衰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感情。當時,楚懷王被秦王所騙,客死他鄉。原本被楚王倚重的屈原遭到奸人挑撥,不再受楚國重用,屈大夫心灰意冷,再加上楚國越來越衰敗,屈原不想做亡國奴,也不想看著家國破滅,投汨羅江而死。後人為了紀念屈大夫的愛國情懷和高貴品質,就把端午節這天變成了屈原的專屬節日。經過這次改變的端午節才是我們今天真正所過的端午節。

可憐的我粉絲太少了,廣大客官來個關注再走吧!


文史薈萃


你們應該記住邯鄲,如果沒有邯鄲,就沒有趙姬,沒有趙姬就沒有秦始皇,沒有秦始皇就不會有秦國,沒有秦國就不會去滅楚,屈原就不會跳河,他不跳河就不會有端午節,沒有端午節就沒有你們的三天小長假,所以在端午節你一定要感謝身邊的邯鄲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