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解压还是扛压?

解压还是扛压?

导读:环境中充满压力,过度解压会让人越来越脆弱,适应压力就是适应环境。解压和扛压有何区别?如何练就扛压这一生存能力?以下,Enjoy:

解压还是扛压?

01 压力从何而来?

在高级管理培训班上,一位银行领导提问:“教授,请给我们解压。”教授问:“你的压力来自哪里?”他说:“来自上面的考核。”“是谁考核了上面的领导?”他说不清楚了。

是谁使组织的考核越来越残酷?如何让员工感到是“考”而不是“烤”?现今,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大。

压力是当人们去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时,所引发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反应,也可以说压力就是人不适应环境。

土豆在长大的过程中,把周围的土壤挤走,占有了土壤的空间。土豆的成长力,对周围的土壤形成压力,所以在挖土豆的时候,会发现土豆周围的土壤是比较硬的。

周围的土受到挤压,产生反作用力,又对土豆产生了压力。所以土豆受到的压力就是自己的成长力。成长就是占有空间,长得越大,受到的压力越大。

根据以上案例,可以分析出组织的压力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手的扩张,一个是本组织的成长。

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自己的成长力就是自己受到的压力,对手的成长力也是自己受到的压力。如果自己成长的同时对手也在成长,压力将会成倍地增加。此时两强相遇勇者胜,而解压者必然是扛压力强的那一方。

个体压力产生的公式是:外界要求 + 内心需求 - 个人能力 = 心理压力。

应对压力的策略是:降低外界要求和内心需求,提高个人能力。如今的现实是外界的要求不断提高,内心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自我能力提升的速度却跟不上前两者的提升速度。所以,压力提升的速度在上升,人人都感到压力很大。

02 解压使人脆弱

今天职场上的人都试图采取解压的办法来应对压力,结果可能会产生如下的循环:白天职场压力大,晚上去KTV解压,却发现自己唱得最差,产生压力;去饭店想喝酒排解在KTV里产生的压力,却被别人逼着喝酒,产生压力;去旅游排解酒桌上产生的压力,却被导游逼迫买东西,又产生新的压力。甚至有新员工,因为入职训练太艰苦而辞职回家。

人为什么不耐压?主要是倡导解压的原因。本来能扛二百斤重量,解压以后扛一百斤。再继续解压,最后只扛一斤的重量还嫌重。

过度关爱使人脆弱,解压就是降低组织对员工创造业绩的要求,持续解压下去这个组织就会让位给对手。

成功者是因为扛压而成就了自己;模范人物是因为扛压而成就了组织;英雄人物是因为扛压而成就了国家。认识到解压的危险,就必须激发出直面压力的斗志,用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的思想开启扛压的智慧。

解压还是扛压?

03 国学智慧提升抗压能力

根据压力公式分析,社会需求和自我需求都在不断地提高,解压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提升能力。能力主要由智商和情商来表述,智商是做事情的能力,情商是做人的能力。

通过管理好情绪,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使智商得以提升。一个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人,压力的敏感性就会减弱,从而提升扛压的能力。

国学智慧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扛压能力,能够增强心理韧性,增加心理复原力,从而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我们的古圣先贤传授给子孙后代的不是如何解压而是如何扛压。《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说明苦难成就辉煌。

《中庸》:“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载者培之,倾者覆之。故大德者必受命。”善待压力,与压力友好相处,也就是对压力有德。只有那些德行深厚的人,才可以承担天命。

提升个人能力则压力就相对减轻。蚂蚁哪怕通过小河也会有压力,鹰即使飞越大河也平平常常,人有能力则可以轻松完成岗位赋予的任务。

因此,必须打造岗位核心能力,提升岗位胜任力,才能在竞争中降低自己对压力的敏感性。

04 心理调节提升扛压能力

事情如同硬币,具有两面性,积极心态的人看到的是正面,并努力让负面不要翻上来。看上去糟糕的事情,但谁又能够准确预知结局呢?

在生活与工作的巅峰或低谷状态时,用两句话来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别把自己看太重,是好是坏还不知道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能够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如何面对则形成了强者与弱者的区别。把顺境当作考验,把逆境当作历练,把问题当作磨刀石,把智慧当作是一把剑。

强者眼里没有困难,只有问题,勇于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自然达到“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境界。

解压还是扛压?

05 抗压的良性循环

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省分行领导们来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接受高级管理培训。原计划来学习解压,想不到学到的却是扛压。

当分布在全省的二百多位领导都在传播扛压理念的时候,整个分行的文化就发生了改变,由逃避压力的解压文化,变成了直面压力的扛压文化。由于员工的扛压力上升,业绩也就上升了。

随之薪酬激励上升,员工的获得感上升,感恩之心上升,团队合作与凝聚力上升,正能量继续上升,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思想产生行为,少数人的行为形成氛围,多数人的行为形成文化,多个文化形成历史。这家银行用扛压理念,创造了一段扛压的历史。

06 抗压是生存的能力

虽然如今企业到处充满着以人为本的口号,也在开展员工援助计划,但归根到底养兵的目的在于用兵,都是在通过善待员工从而让员工善待压力,实现越来越高的组织目标。

虽然讲的是解压,实质上是要加压。解压使员工变得脆弱,却要让员工担当重任,这会令员工与领导者都处于崩溃状态。

到处都是水,那就只能学会游泳;到处都是压力,想解脱已是徒劳,那就只能学会扛压。组织为员工提供最好福利的时候,要强调员工提升扛压力,否则福利不可持续。适者生存,扛压已经成为生存的能力。

在演进的社会中适者生存,在竞争的社会中强者生存。因此,以阳光心态面对现实,倡导的不是解压,而是扛压,把在压力下生存当作新常态。在压力下快乐,肩上有担子,心上无压力。

以阳光心态应对新常态,新常态下的心态是阳光心态,以“心常态”应对新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