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因为网上直播,河北一小学生,跳楼自杀,我们教育工作者该反思什么呢?

教育处处春


每每看到学生轻生的消息,总让人揪心难过。因为职业的关系,作为老师,我也总是习惯性地问自己该反思什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避免出现此类情形。然而,因为是学生轻生,又总是有人劈头盖脸地质问教育者做错了什么,学校、老师应该负什么责任,我对此深感不服与不爽,有些话如鲠在喉。

中小学生轻生的触发点很多:完不成作业,受老师批评,被老师缴了手机,受校园欺凌……这一次是孩子在家中上网课不认真,被妈妈批评就跳楼轻生。起因与上网课有关,于是又有人让教师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效果。很多老师似乎也反思认为教育者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情商,重管理轻疏导,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之就是教育有失偏颇。

不幸发生在学生身上,教育者总是难逃干系。我能理解作出这种判断的心理,也能接受这样的警示和提醒,毕竟,谁都不愿意看到此类事件的发生,老师更是希望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在自己学生身上。然而,如此简单反思,不利于正确归因,也无助于解决问题。我更希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死者主观上寻求问题根源会跟接近真实,从个体身上找到现时更好的解决办法。

3月3日,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明珠花苑小区这名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上网课不认真被家长训责而发生争执后,一气之下便从高楼跳下。我认为这与家长、孩子的情绪管理失控有很大关系。

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不时听说有人因婆媳矛盾、邻里矛盾轻生的,大都以一场大吵开场,一片哭声结束。饮毒喝药,投河上吊,成人世界的轻生事件让我惊惧不已,很难理解她们为何如此漠视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如此鸡毛蒜皮的事情值得以死相逼。

两个事件联系起来,我们会发现很难用理智去解读他们轻生的动机。还记得去年

上海卢浦大桥发生的17岁少年与母亲争吵后从高架桥上一跃而下的惨痛一幕吗?萌妈不是虎妈为此撰文说:情绪管理是生命不可缺失的一课,失控的情绪,杀死孩子也反噬父母。我深以为然。网络评论都说那个17岁孩子跳江的行为是失控,可是那个决定将车子停在危险位置的母亲,何尝不是早已情绪失控。

这样的悲剧远远不止这些,这样的悲剧还不时发生。除了患有抑郁等精神疾病之外,很多学生的轻生行为大都与情绪失控有关:一气之下,一怒之下,导致一切都无法挽回。我这里不是替学校、老师推脱责任,而是要提醒众多的父母们,别让失控的情绪害了孩子,害了家庭。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极端的情绪,会失控,会杀人。心理学形容这种现象叫“情绪盲”,即缺乏管理情绪能力,情绪不适应环境,缺乏情绪竞争力。没有情绪管理能力的孩子,不懂识别情绪,不会表达自己,更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绪。他们容易产生愤怒、冲动、绝望等极端情绪,出现用暴力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导致严重后果。

而“情绪盲”孩子的背后,是不懂管理情绪的父母。缺乏情绪管理能力,是许多父母的通病。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正确传递自己的关心和善意,孩子也用扭曲的情绪来回应,令彼此关系疏离。情绪管理不容易,父母不需为自己的不完美自责,但要留心言行,与孩子共同学习和成长。



咬文嚼字的鱼


我想知道,孩子跳楼,或者服毒,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教师,孩子才上学,很多习惯没有养成,家长整天抱着手机,总是以工作忙为由,不管不问!我也是教师,我在家玩手机也是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视频,有的家长刷抖音,玩游戏玩的不可收拾。今年赶上新型冠状肺炎,一直不上班,我和孩子一课一课的背书,默写,听写,只要是他会的我就会,平时很少教育他都是他自己学。我也知道对于小学生,他不喜欢学习,如何想办法让她学是这阶段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作为教师,我依然要请教他的老师,我依然会与他班的学习好的学生家长交流,并且邀请他的同学和我妹妹的孩子一起在家里比学习,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带着他读书!有的家长说你是教师你懂如何教,其实我也是人,我知道只要家长能够做到,孩子就会想办法做到!我不歧视任何同学和家长,对于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可以多与老师沟通,多与孩子的同学的家长交流。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要一味地埋怨当下教育方式,他是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适应!


到此一游0424


二十多分钟网课,老师小闻同学低头趴桌子上两次,飞快旋转手里钢笔三次,左顾右盼了一次,神游了一次,刚刚翘上来的是什么?是腿吗?汇报完毕。

孩子在上网课,这就是孩子真实的写照。我们的孩子停课不停学努力着。早上九点的课,七点就得起来,最晚提前十分钟在电脑前候着,每二十分钟休息二十分钟左右。每天11:30结束,下午1:30分老师在电脑前考核上午讲课心得,30分钟后讨论结束,一天工作结束。偶尔每天会有不同类型教育局、学校、班级不同类型打卡。现在我的手机只要连续听到叮叮咚咚声响超过五次以上,那就是找我儿子的。每位家长认真执行着在家里监管孩子的任务,不敢吊以轻心。有谁问过这样认真监管孩子干吗?愿意吗?河北一小学生突然一跳,大家的心都痛了。是什么逼着孩子激烈的反抗着。网上课我家孩子也上,沈阳孩子必须上,但长时间网课说实话孩子是拒绝的。但家长朋友们孩子是自已的,那些课都是有课表的不能让孩子自已选选吗?我家孩子班里用的是云课堂,每天早上淮时推新,我允许他自已任意观看,二十分钟一节,选上两节,老师要检查的必看,别的无所谓。中间休息一小时,留些下学期要学的数学、语文、英语控制好时间最好一个小时内全部结束,要不然孩子休息不好,学校一班下午都有打卡,余下时间我家孩子自已选择。家不是学校,家是放松休息的地方,我们也不是老师,不要总是逼自已逼孩子。

在生命面前,什么事都是小事。健康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春讯闻言佳乐1


那天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我很痛心。我家的孩子也是小学生,也在上网课,因为网课不专心我也会教训他,弄得整天哭哭啼啼的。

正如笔者所说,根源在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溺爱,让年幼的孩子的心如玻璃般脆弱。他还来不及明白真爱生命的意义,就这么匆匆的离去了。

难道我们对孩子就不需要严厉了吗?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就不可以去制止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思考了两天之后,我和孩子爸爸总结了几条我们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调整的地方,我并非教育工作者,可能不十分正确,希望大家也提下建议:

1.不要让孩子憋住不哭

我家是男孩,比较脆弱,还特别爱哭。爸爸总是会教育他:男子汉不哭。但不哭就能解决问题了吗?解决不了问题,还压抑了他的情绪。所以,我们不再阻止他爱哭的习惯,而是把重点转移到问题的解决上去。

2.继续培养孩子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

作为一线城市民办小学的家长,我毫不夸张的说,孩子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在网课学习期间,我们除了正常的课程,还要上多出一倍的额外课程,还有同学比我们上得更多。但每个孩子都能培养成学霸吗?当然不可能。这个学期,我果断停掉了他所有的文化课程的课外补习,转为他喜欢的兴趣班,而且最多只上两个兴趣班。希望他能在他的兴趣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3.不要求做拔尖,80分即可

坦白说我有完美主义倾向。但现在明白了,完美主义要不得,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强加在一个年幼的孩子身上更要不得。他们还小,我们给他们的责任太重了。真的学习成绩不好,也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就很差,应该放宽心,少攀比。孩子太优秀了,容易在遇到挫折时转不过弯儿来。

4.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及讨论

孩子也是个人。我们习惯给孩子教训,因为在潜意识里,他和你不对等。你高高在上,他就必须是无条件服从。试想这样的不平等关系是否对他的内心产生了压抑呢?让他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无疑是把他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他也可以向你提出他的建议甚至是质疑,不要拒绝和否定他对我们的不满。有情绪,对家人有正常的输出通道了,孩子就不会积郁成疾了。

今天孩子的爸爸还让孩子录了一期vlog,说的就是挑战一天我们对孩子上网课不专心的行为不于任何责备,而是耐心劝导。孩子录了视频,告诉我们他今天的网课很开心,也希望其他的孩子们,不要再上补习班了,强求只会让他们难过,他们想过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童年。


小愚渔


我建议把《弟子规》放到幼儿园去教育,不要求背而是要充分理解内容,因为我是错失弟子规的人,我第一次接触弟子规都十七八岁了,当时就有疑问,为什么没入九年义务,错失了一部好书,我人生虽没有什么大偏差,但我想我要是小时候接触弟子规,我的人生会改变很多,教育部门也没什么好反思的,有很多父母自己就持身不正,娇纵着长大,很多老年人溺爱孩子,教育部门再厉害也没招


江左盟成员


你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要求教书与育人并进,可是对于育人这一块,又深感无力,因为这不单单是一名教育工作都就能做好的工作,孩子一天在学校也就那几个小时,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居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因为这次网络直播,有学生跳楼身亡,更感觉到育人的重要性,关于这件事情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 要重视孩子的心理辅导。我班上有一名男同学,学习很不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例如上次期中考试,考试结束收卷子的时候,他最后一道数学题没做,然后他就哭了,等到了期末考试时又说自己忘记写单位了,又是哭,而且是嚎啕大哭的那种,教室里那么多学生,可他就不管不顾的在那里哭,劝都劝不住,最后没办法把他叫到办公室冷静下。像这种学生的心理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要多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疏导。


现在是疫情特殊时期,大人小孩整天都关在家里,很少活动,本来心情就很烦闷,大人们会寻找方式排解苦闷,但是小孩子不一样,他不会的,这时大人要多引导,多一些耐心。

2. 家长要充分的尊重孩子。大人小孩的思维不一样,想的问题也不一样,也许你现在翻以前的小学课本你会说:“怎么这么简单呢?”再一看自家孩子怎么做的全是错,不由得一阵火气上来,忍不住要对孩子进行打骂,可是不要忘记啊,我们小时候学这些知识的时候也是感觉难如天书呢?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这是一个慢活,不能操之过急。

3. 家长要让孩子多接受一些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捧在手心的,那叫一个宠啊。所以现在有些孩子,小小年纪脾气很大,受不了家长的说骂,你说他一句,他就要惨兮兮的大哭了,大多数家长心一软就来哄,最后这个孩子越来越娇气了。因为家长骂了一句离家出走了,因为老师批评就打老师的新闻也越来越多了。

家长让孩子多接受一点挫折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益。

总结:现在虽然施行听课不停学,但是学习这个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家长都应该做好打持久站的准备,疫情期间帮孩子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挽江南


作为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这段时间来也是在家陪娃上网课的,网课质量好不好先不说,首先我想说说作为一个家长,我们自己估计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教学,所以不能强求小孩一下子就能接受。

我家上网课,基本坐不好,手里总是有个东西在那捣鼓着,你说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有时候越说越气,恨不得上去揍一顿。结果呢?效果更差!

现在的小孩估计是从小看得比较惯,一点小小责备都会觉得是大大的委屈,我家的还好,估计从小就被我放养惯了,像个野娃娃,有时候我还会和他爸爸开玩笑说,就算他将来成才成问题以后也不会太难,起码不会有什么想不开的,让人放心点。我弟弟家的娃,从小就被我妈一大家惯得很了,一点点受伤或者小小批评都不能接受,想当脆弱,我不止一次和他们说这样以后不好,不能接受失败。

所以,现在小孩只要一想不开就会做些极端的事,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自杀,只是吓唬吓唬家长,可是他们根本不会知道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来,后悔的机会都不会给。

还有现在太多的电视上跳楼啊,跳湖啊,上吊啊,都是不会死的,让这些小孩产生了错觉,自己也不会有事!让他们缺少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孙依爱


我们先来看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020年3月3日,河北石家庄明珠花苑小区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当天早晨因家长训斥其上网课不积极,不认真,一气之下就从楼上跳了下来!父母顿时嚎啕大哭,警方和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据称:120赶到现场时孩子已无生命体征。



发生这样的事情让人很痛心,也让人很难受,当事者的父母肯定会万分悲痛,万念俱灰。认真分析一下,造成这个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于孩子的所提条件从来不知拒绝,一味满足,养成了孩子骄纵蛮横任性的习惯个性。长此以往,没有一定的受挫能力,对于父母的否定往往不能接受,心理承受能力差。

2、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不够自律。对于网络可能比较痴迷于游戏,所以对于学习不是特别在意。

3、父母没有注重平时孩子习惯的养成。事到临头责备孩子,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反而起到反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工作者,个人认为在当下孩子教育的背景中,除了学校教育,更多的应该提升家庭教育。

相比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教育素质来说,家长的教育资质令人堪忧。很多情况都是因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够恰当不够合理,才导致了一幕幕的家庭悲剧。

对于孩子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孩子重要品质的形成,好习惯的养成都来自于家庭影响。


结语:

悲剧已经发生,这次事件也给广大父母一个深刻的教训。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时刻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在学习的同时,父母也要不断的学习,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教育的最佳模式。


中学教之道


我看了原视频,警察到达现场的时候,孩子倒在地上留了很多血,旁边的男人(应该是父亲)一边哭一边说:“我也不知道啊,快看还能这么抢救。”

旁边的工作人员直接说,“已经没有希望了”。接着他们就奔溃了。父亲躺在地上嚎嚎大哭。


这一幕着实让人心痛,无论哪个父母也承受不了这个打击。痛定思痛,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孩子因为听直播课导致的跳楼?

我想听直播课不认真导致母亲的批评,这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在此之前就存在心里承受能力差,和父母关系不和谐的情况。心中的不满长期堆积在心里,今天才爆发。

(图片非当事人,源于网络)


做父母的有没有责任?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孩子都是无私的爱,但是爱的越多对孩子越好吗?我们还要讲究方法,我想这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应该存在问题。我们作为过来人应该清楚,家庭环境对自己的成长是多么大的影响。

惯子如杀子。

很多人以前受过苦难,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一样,于是什么都满足他,长期让他养成这个习惯,结果哪一天他要的东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翻脸。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反思什么?

我觉得,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的性格养成非常重要,这个时期成绩都是其次的。只要孩子小学阶段性格乐观开朗,做事态度认真,行为习惯好,不怕他上了初中高中学习成绩提不上去。

所以,我们小学应该加大情商教育,体能教育,而不能从小学就开始唯成绩论。

一个孩子只要热爱运动,他大概率会热爱生活,我建议,做父母的要多让孩子运动,陪孩子运动。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关注我,头条主页有更多教育干货。


邹智明微课堂


学生跳楼自杀老师的反思

3月3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明珠花苑小区,一名五年级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受到家长批评而跳楼轻生。

这一事件,除了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家长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外,对我们当老师的应该有哪些反思呢?

反思之一:重分数,轻思想培养

现在,多数老师对学生的分数看得比较重,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够。因为成绩可以量化,可以用数字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在班级排第几名,班级的成绩在年级排第几名,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好坏,往往没法量化,给人一种抓不抓都行的感觉。在一些老师那里存在着重分数,轻思想品质培养的倾向。

反思之二:重管理,轻心里疏导

我们有的老师,比较重视管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不够。记得有一个学生因为把父母给的学费还债了,而没有及时交学费,学校及老师只限定的他交费的期限,而没有了解他为什么不交学费,没有进行心理疏导,导致该学生跳河自杀。所以,老师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反思之三:重学生,轻家访

现在,一些老师只注意教育学生本人,于家长沟通少,过去老师家访的传统做法,越来越失传了。河北石家庄跳楼的这名学生,老师如果与家长能够多沟通,了解一些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工作,也许悲剧就会避免。

通过这次跳楼事件,我们的老师要多多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还有加强心理疏导,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