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玉,傳統文化的圖騰

玉之五德,仁義智勇潔,古人論玉,以玉比德,我們聽的最多的話就是“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承載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美玉,在中國人心裡儼然已成為了一種信仰、一種崇拜,成為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圖騰。

玉,传统文化的图腾

玉文化是怎麼傳承的?它所有的閃光點靠著人與人之間的口口相傳,達成一種理念的互通,最終形成了文化的統一。我們五千年來不曾變過,黑頭髮,黃皮膚,我們是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是我們民族的圖騰,一個民族要堅守一份信念去發展,就需要有一份精神的寄託,這不是在科學昌明的今天宣傳唯心主義思想,而是實實在在的人文傳承所必須具備並恪守的底線。

玉,传统文化的图腾

“玉是會呼吸的石頭” “好玉自己會說話”,就說明它有廣泛的受眾群體,那麼玉文化的傳承和應用,其道理是一樣的,玉的好處有很多,它是天然的稀缺資源,它曾經只有達官貴族才能擁有,再把時間向前推進,它更是當時的人們用來和天地神靈溝通的橋樑,這種生命力的體現,得益於玉文化的傳承和普及。事實上,相信任何愛玉之人,只要去過一次玉礦,任何一座,哪怕只是站在玉龍喀什河邊望著滿目蒼夷的乾涸河床,聽著挖掘機與碎石攤交雜出震耳欲聾的撞擊聲,不用站在雪線之上,不用盤算著驢娃是怎麼揹著50公斤一籮筐的玉料攀爬在激流上的繩索、陡壁上的軟梯……只需要一次,你就會知道“得來不易”這四個字,在玉料的採集上得用生命和鮮血去書寫。但從某種角度上,玉或者玉雕製品,無論貴賤,它都具有價值,因為它承載的是一種文化,是同一個民族幾千年來所一直恪守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

玉,传统文化的图腾

生命不過百年,在美玉面前我們都是匆匆過客,我們每個人都有離開的這個世界的那一天,當回首世間一切,我們給後人留下的一切除了精神信仰,一切都是浮雲。

玉,传统文化的图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