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以印度的外交行為,他們在以後能成為大國嗎?

天啟7900


印度的外交是由國內政治鬥爭需要決定的,印度人口紅利是優勢,但是政治體制和國內政治結構是制約因素,解決不了這兩個問題就很難穩步發展,並且還存在著政局動盪和國家分裂的風險,要知道貧富懸殊和階級差別早晚會引起國民不滿,傳統與宗教不可能永遠壓制住民怨,不顧及底層民眾的福祉必然會醞釀出革命


buxinxiezadiba0044


印度的外交行為如何我們姑且不論,但印度的國際環境是真的好,很多大國都想拉攏印度,與印度保持良好關係,比如美俄是宿敵,但印度與它們的關係都很好。印度可以很容易從軍事強國當中買到先進的武器裝備,武器“萬國牌”,而換作是我們國家就不能了。



至於印度能否成為大國,這不是用外交行為來決定的,而是用實力來說話,實力越強,你的話語權就越大。印度現在其實已經算是一個大國了,國土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3億,很快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領導國,G20成員國,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四。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迅速,年均增速達到7%以上,2019年印度GDP已經達到2.85萬億美元,超過英國、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可以說印度的綜合實力已經進入世界前十,算是一個大國了。

當然,印度的實力與中美俄這樣的大國相比仍差距甚遠,也比不上英國、法國、日本、德國這些傳統資本主義強國,它現在還是一個崛起中的新興大國。


錦繡中源


就光論大而言,印度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大國了。

印度人口,截止至2018年已經達到了13.5億,目前來說應該已經接近14億,基本和我國持平了。

印度國土面積達到了298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位列世界第七。

印度國民生產總值2017年位列世界第六,2018年為例世界第七,2019年位列世界第七。

在2019年全球火力(軍力)排行榜上,印度位列第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中國(個人覺得印度這個世界第四還是有水分滴)。

……

以上種種數據表明,印度確實是一個大國 甚至在某些領域,印度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諸如軟件領域。

但是,印度這個大,總體上含水量還是比較高的。

別看印度國民生產總值高,但是印度貧困人口數量大,長期以來都是世界上極端貧困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

別看印度火力指數世界第四,但是印度武器目前仍處於萬國造,在高端國防領域,更是沒有拿得出手的本國品牌,基本全靠買。對比一下,中國第一艘自主生產的航母已經掛旗試航,第二艘國產航母也開始組裝。

總體上而言,印度現在屬於大而不強。

印度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還有著金元外交的影子。

印度窮人多,但這不妨礙印度國家有錢,印度政府揮舞著大把金元,惹得美國和俄羅斯都是趨之若鶩。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武器出口最大的兩個國家,所以印度在美俄之間是左右逢源,畢竟印度有錢又願意花。這不,前些日子特朗普還專程訪問了印度。

而且,出於戰略上的考慮,美俄兩國都在爭相拉攏印度,這導致印度有點膨脹,以為自己是世界上僅次於美俄的世界第三強國。

不過,真的加不了,假的真不了。印度這種在高端領域完全受制於人的國家,在未來想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國,難度還是有點大,畢竟印度的內核還不夠強大。別看美俄都對印度眉來眼去,但是在印度崛起為強國的路上,相信這兩位都願意去使個絆子的。


小鎮月明


我覺得印度沒有作為成為超級大國的外交行為!

理由:

印度不懂得與鄰為善!

印度是一個國家實力較為強大的國家。但藉助其國家實力,印度對周邊國家咄咄逼人,給鄰居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印度吞併了小國錫金,讓這裡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

將這裡吞併之後雖然國際上的反響並不是很強烈,因為在那個時候正處於冷戰的高峰期。

冷戰大家都知道,是美蘇兩大陣營之間的對抗,兩大陣營都想盡可能多的去拉攏其他國家來到自己的陣營中。

所以,美國和蘇聯對很多國家的過激行為容忍度都極高。

同時期不僅對印度吞併錫金這個地方實施了冷處理,對印度尼西亞吞併東帝汶也視若不見。

看到兩個超級強國在這件事上不怎麼在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不好說什麼了。

可是,印度的行為畢竟對周邊國家會產生很不好的後果,很多國家都開始防著印度!

比如,尼泊爾有兩個鄰國,但在交通上90%以上的交流都是通過和印度完成的。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尼泊爾對印度的依賴性極強,可是他仍然保持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很顯然就是為了防止印度有可能對尼泊爾的侵犯。

比如。當初印度讓東巴基斯坦脫離了巴基斯坦成功獨立,建立了孟加拉這個國家,但是孟加拉對印度也是有很大的防範之心。他在軍事建設上和東方大國有著良好合作,很多武器都是採購在這裡。

巴基斯坦更不用說了,雙方邊境衝突不斷,兩個國家在獨立之初就開始敵視,到了今天也沒有任何緩和的跡象。

和北方的鄰邦也有過軍事衝突,好在印度當時被打的一敗塗地,否則他對周邊的侵犯就更咄咄逼人了。

印度有特殊的區位優勢和體量,如果他想和周邊國家保持友好關係其實挺容易的,但印度卻不會這樣做,而是經常會試圖展示他強大的綜合國力對周圍實施霸權主義。

看上去好像是印度在遠交近攻,可千萬要記住,遠交近攻除非像秦國那樣試圖統一天下,否則這種外交方式將會讓印度耗費大量資源用來和周邊國家的對抗上,不僅印度的國家安全感會極為脆弱,他也很容易陷入和周邊國家的軍備競賽。

因為,周邊國家為了防備印度,必然會在兩國邊境上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隨時準備在印度翻臉的時候有能力抵禦他。

這種格局讓印度自己把自己周邊搞成了圍堵自己的銅牆鐵壁。

如果不是因為南面有印度洋,他得把自己給困死。

由於印度不懂得與人為善,印度在國內增長的時候,周邊的國家也會認為他的威脅越來越大。

所以,印度的國力越強大,周邊國家防範他的心越強,就像歐洲國家防範俄羅斯一樣。

最終,印度很可能會像當初的蘇聯一樣,軍事上的巨大投入讓他不堪重負,從而陷入衰落。

此外,印度國力的增長會讓印度的野心越來越大,他會和周邊國家繼續保持競爭關係,也會因為妄圖稱霸印度洋,和印度洋的霸主美國形成巨大的競爭關係。

一旦美國加入到和印度的對抗中來,印度等於被封死在南亞次大陸上了。

別說,成為超級大國,走向內卷化導致國家碎片化都正常!


遊者走天下


必須的,印度不僅能成為大國,還能成為超級大國。

其實,今天的印度就已經是一個世界級大國了。

作為一個世界級大國,印度不僅把影響力覆蓋於周邊區域,而且可以將自己的影響力跨洲際的輻射。

印度在印度洋一帶影響力僅次於美國,而且目前隨著印度國產的航空母艦就要投入使用,印度將成為印度洋地區唯一擁有雙航母的國家,將會讓印度在這一帶和美國實力無限接近。

除了在印度洋地區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之外,印度在東南亞一帶也被當地很多國家邀請參與到地區事務中來,甚至就連美國也非常歡迎印度能夠在東南亞一帶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印度很善於遠交近攻,所以他和周邊大國關係都不好,尤其和巴基斯坦自建國以後一直有衝突。今年要不是因為非洲蝗蟲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邊境肆虐,兩國還在對峙呢。如果夏天能夠成功遏制住沙漠蝗蟲,估計兩個國家在邊境又得起衝突。

但是,印度和不與自己接壤的大多數世界級強國關係都非常友好。印巴衝突的時候,印度得到了來自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支持。

同時,在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會擔任常任理事國這件事上,印度目前也得到了俄羅斯和美國的支持。

印度還曾經和巴西,德國,日本聯合起來,試圖捆綁加入聯合國。

巴西是拉美第一強國,日本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德國是歐盟的老大,能被以上三個國家認可,足以說明印度的影響力和國家地位是世界級的!


未來印度大概率會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今天的印度雖然實力很強,但是遠沒達到他應該具有的水準。

假如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那麼,他的經濟總量就會達到14萬億以上,從而將目前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遠遠落到後面。

現在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還不到3萬億美元,他還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

經濟規模出現大幅的增長之後,印度的軍事實力,科研能力也都會相應增加,而他的國際影響力更會隨著實力的增長輻射的越來越遠。


根據著名學者金教授的看法,未來世界上將會出現六大力量,分別是美國、東方大國、日本、俄羅斯、歐盟和印度。

這個時候,脫離了歐盟的印度前宗主國大英帝國影響力已經遠不如印度,印度的對標的對象也變成了涵蓋了大多數歐洲國家的歐洲聯盟組織。

也就是說,印度已經有和一個大洲對話的能力,稱他是超級大國不過份!


歷史風暴


說起印度的外交,不能不感嘆我們的老祖先確實有智慧。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秦國就制定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最近流行抄作業,實際上印度就是把2000年前秦國的戰略給抄走了。

印度外交上的行為就是在美國和蘇聯之間左右逢源,然後不斷蠶食周邊小鍋的地盤。假以時日如果印度坐大了,他們會不會成為大國呢?

《大國崛起》是前些年在國內比較流行的一個紀錄片兒,我們仔細去看,就不能摸出一個規律,大國崛起實際上就是一條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戰略執行史。

處在當下的這個國際環境中,想成為大國是一件談何容易的事。美國目前是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但現在也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把注意力慢慢向解決國內矛盾這個方向上進行轉移。

土耳其夢想恢復奧斯曼帝國的雄風,不斷地對敘利亞用兵,卻遭到了俄羅斯的猛烈阻擊。20年前普京也喊出了“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到現在仍然是一地雞毛。

就像國內的高三學生都想考進北大清華一樣,每一個國家都夢想成為大國,對於國際局勢有一言九鼎的影響力。看誰不順眼就上去打一巴掌,隨便遞一個眼神,就由小弟出去教訓人。

現在的印度就是這麼想的,猛的看上去印度的高科技非常發達,再加上人口結構比較年輕,發展的潛力非常大。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莫迪正在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精神一路狂奔。

《大國崛起》的一個潛在秘訣,國土面積有足夠大。按照崛起國家的先後順序,我們可以看出這一規律。美國是最後一個崛起的大國,它的國土面積也是空前的大。這一點就直接把印度pass掉了。

退一步說,就算國土面積大,也未必就能成為大國。不妨我們現在看一下現在的俄羅斯,國土面積也是世界第一大國。再這樣看看俄羅斯的GDP,竟然超不過一個廣東省。

經濟實力是基礎,否則很難有在國際社會上耀武揚威的本錢。秦國在商鞅變法前,士兵們作戰非常勇敢,但國力太弱。每一次對外作戰,前邊都是秦國勝,後來因為缺少糧草,打不下去,就被對方追著打,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這裡邊還有一個訣竅,那就是經濟結構要足夠合理。有硬實力,也有軟實力。硬實力就包括高科技產業和製造業要發展,回頭我們看看印度的製造業,連最能折騰的富士康都在那待不下去,看來印度要發展製造業目前還比較困難。

印度最大的優勢就是,他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人的英語普遍說的比較好,在國際交往上印度人佔有優勢。在美國的大企業中,就有不少印度人在擔任高管。

任何一個國家想成為大國,沒有實力上的支撐,單純搞外交上的這些花架子是沒有用的。隨便一個國家出面敲打一下,馬上就原形畢露。

印度目前就處在這樣的情況下,經濟總量佔全球總額的比例還不夠大。科技實力也不夠強,軍事力量倒還馬馬虎虎。國內的矛盾重重,連統一的市場都沒有建立起來。教育水平嚴重製約了印度的經濟發展,想成為大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搞外交這樣的戰術策略,遠遠不如發展壯大自己的戰略重要。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戰術何等高超,最終也沒有能夠統一天下,還被活活的累死了。

沒有金剛鑽,就不要出來攬那個瓷器活。原本是一隻猴子,就不要隨便跑出來稱大王,哪一天碰見了老虎和獅子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另外一面是萬一實現不了呢?會不會被別人打得鼻青臉腫,這就需要慢慢去想了。對於印度來說,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新知傳習閣


我個人認為看待事物應該化繁為簡,印度的外交行為和印度未來是否成為大國,都有不確定性,世界上每個國家只要以民主和平為正確幸福觀。都是大舉,以世界人民和平共處幸福為出發點,都是大國之風範,祝願全人類愛護地球。崇尚和平,為世界人民幸福繁榮昌盛和平發展做出不懈努力和永遠的追求。


超級VIP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不夠準確。

因為無論從印度的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來看,印度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了,從1947年獨立以來就是,儘管這是英國殖民者賜予的。

所以所謂的大國小國,基本上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而這樣的“開局”也註定了這個國家在將來到底是追求雄霸天下還是小富即安。

而從印度如此巨大的體量和獨霸南亞的地緣位置來看,印度當然要做世界性質的大國。所以印度國父尼赫魯才在印度建國初為印度定下了“印度要成為有聲有色大國”的目標。

那麼,印度能成為這樣的世界性大國嗎?靜夜史認為這當然不可能,因為世界性質的大國,從來就不是靠地大人多獲得的。想要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強國,巨大的人口數量和巨大的國土面積只是起步,或者說基礎。

當前的印度,在外交政策上可謂是左右逢源,一直以來都是美俄等世界級大國的座上賓,是名副其實的高端俱樂部成員。

但這並不是印度主動爭取來的結果,而是從建國以來就自帶的“光環”。

中國印度建國70多年來的歷史,其非常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人緣”特別好。無論是1962年之前領導第三世界,還是在1962年之後被美蘇拉攏,印度都始終朋友遍天下,像極了人人趨之若鶩的RMB。

而印度,也確實是在玩金錢外交。

在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想要人緣爆棚,要麼是像美國這樣極端強大的,讓別人不敢不從。要麼就是像印度這樣極端有錢的,讓別人不想不從。

雖然美國極端有錢,但這個世界上,沒人嫌棄錢多,印度作為人傻錢多的典型代表,你絕對值得擁有。

相比於美國,俄羅斯的目的更復雜一些,一方面作為美國的宿敵,俄羅斯從來都奉行“哪裡有美國,哪裡就有俄”的宗旨,所以在印度問題上,俄羅斯自然不甘人後,甚至在蘇聯時代還跑在了美國的前頭,導致今天的印度武器裝備雖然是名副其實的萬國造,但主體仍然以俄式武器為主。

而除了反美的歷史傳統,“沒錢”的現實窘境也讓俄羅斯對印度愛得死去活來。

所以,印度才在美俄劍拔弩張的夾縫中,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是印度外交的巨大成功。不過這種沒有經過努力便一步到位,僅依靠地緣和體量就達到的成就,實在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

但印度卻似乎非常享受被美俄爭相拉攏和吹捧的過程,儘管印度非常清楚美俄拉攏印度目的何在,但難以自拔的迷失註定要徹底斷送印度的大國崛起之夢。

因為以當前印度的實力,別說和美俄平起平坐,連衝出南亞都無法完成。

作為英國殖民者的傑作,印度從一開始就被套上了難以擺脫的緊箍,即巴基斯坦。

儘管印度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迫使東巴基斯坦獨立,扭轉了印度對巴基斯坦東西夾擊的尷尬局面。但印度一不能改變“借港出海”尷尬局面,二不能扭轉西里古裡走廊不利態勢,三不能顛覆巴基斯坦封死印度西進道路的宿命。

更要命的是,青藏高原將印度牢牢壓制在南亞次大陸,使印度根本無法向其他地區擴張勢力,尤其是中亞。

在難以打破僵局的情況下,印度試圖通過研製核武器扭轉乾坤,但各大國明顯不想看到印度的膨脹,所以他們也馬不停蹄地幫助巴基斯坦成功擁核,印度是真正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因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立國,印度根本沒有經歷慘烈的革命或戰爭,自然也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更不可能推行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

所以印度建國至今,種姓制度仍然大行其道,巨大的人口數量無法轉化為強大的人口紅利,工業體系始終無法建立。加上印度奉行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先進理念,印度武器始終堅持萬國造,將“受制於人”演繹得淋漓盡致。

而這樣的國家,根本不可能徹底打敗巴基斯坦。

在靜夜史看來,印度建國以來外交方面的最大特點就是“眼高手低”,尷尬實力配不上勃勃野心。而這樣的國家,註定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世界性大國。

古往今來,任何世界性大國的誕生,無不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磨礱淬礪,百鍊成鋼”。而從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就輕鬆建國的歷程來看,印度從一開始就輸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我願回答這個問題。

以印度的外交行為,他們今後能成為大國嗎?我認為這個問題不夠嚴謹。因為,印度現在就是一個大國,有13億人口,近30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軍事實力號稱世界第四,雖說不一定準確,至少不能小看,算得上一個大國。

印度目前的外交行為是左右逢源,誰也儘量不得罪,從中漁利。但長期存在的國內派系紛爭,宗教矛盾,給政局的穩定帶來了變數。印度把這兩個問題一旦解決好了,今後完全有可能成為大國中的強國。


用戶踏踏實實做人


印度本來就是大國了,他現在活得最滋潤,還沒被美國盯上,俄羅斯也需要他買武器,和中國的衝突也不是很嚴重,巴基斯坦又拿他沒辦法。

所以印度如果能夠整理好內務,會逐漸向強國進發,當然,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發展到影響別人的地位的時候,就像中國發展到影響美國的世界控制權的程度,就有一些國家出來掐印度的脖子。

當然,這都是外部條件,印度人口那麼多,國內市場很大,外邊人不容易掐死印度,至多延緩一下,但是印度自己會不會把自己給掐死,那就不好說。印度國內面臨的問題太多了,而且印度國家權力也不夠,不好集中力量做幾件有規劃的事情,想阿瓊坦克,飛機,航母,都是拖了又拖,都拖成了國際笑話,這樣幹一件事情以幾十年為的單位的做法,在講究效率的時代,印度真的是在舊石器時代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