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么碑帖适合写隶书大字?

辋川别野


《衡方碑》适合写大字隶书。是汉隶碑刻,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有古拙之趣,有正大气象。

字形主要取纵势,主笔紧缩,外紧内松,加强了字内空白的对比,宽博雄强,颜真卿的楷书就借鉴了此碑布白方式,字距行距密。格内每字撑满。把大片字外空白分配到字内空白去,让字更显宽博大气。

如果字距行距空白大,会把字压缩小,写大字不适宜用字距行距宽的章法。

《鲁峻碑》是汉隶碑刻,全称《汉故司隶校尉忠惠公鲁君碑》,东汉灵帝熹平二年四月立,在山东济宁县学,碑高283厘米,宽115厘米,厚25厘米。笔画丰肥,字体方整端庄。厚重峭峻。(见下图。)

清孙承译评:"分法劲拨古雅,汉石之佳者。″临时要按至笔毫中部,注意笔画轻重粗细对比。

杨守敬评:"丰腴雄伟,唐明皇,徐季海亦从此出,而肥浓太甚,无此气韵矣。″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所有的汉碑碑帖都适合写隶书大字,关键是把结构比例调整好就可以了!

上图为隶书大字作品“思无邪”。这三个字是以《曹全碑》为基础,并融入了《张迁碑》、《鲜于璜碑》的元素,且有自己的个性揉入。

上图为隶书大字作品“老马识途”,这四个字主要以《曹全碑》为基础,并揉入了书者自己的个性,已基本形成书者自己的隶书风格。

上图为隶书大字作品“寿如天永,福共海长”,这八个字是以《礼器碑》的笔意和结字特点写出来的。有书者的个性融入,但不多。

上图中的隶书大字作品,是以《石门颂》的笔意和结构特点而写出来的。可以说是纯正的《礼器碑》风格的隶书大字作品,书者为答主。

上图为隶书大字作品,这六个字是以《曹全碑》的笔法和字法为基础而写出来的,在创作时,根据章法布局需要,结构略有变化,并融入有个性。

上图亦为用《曹全碑》笔意创作的隶书大字作品“百练成钢”。这四个字融入有其它汉碑的元素,若仔细看,就不难发现。

上图为用《礼器碑》笔意创作的隶书大字作品“天高日永,水远山长”。

上图中的隶书大字作品(三尺整张)“厚积薄发”,是用《曹全碑》的笔意创作的。这四个隶书大字作中,融入有《西狭颂》的元素。

上图中的隶书大字作品“上善若水”,是用汉简的笔意创作的,这四个字中融入有其它汉碑的元素。

上图亦为隶书大字作品“守望平安”,取法多种风格的汉碑元素,有个性融入。

上图为隶书大字作品,用的是《礼器碑》的笔意创作,有《曹全碑》的影子,也有自己的个性揉入。

上图中的隶书大字作品,取法《曹全碑》。

上图中的隶书大字作品,取法《张迁碑》和《鲜于璜碑》,在创作时融入有自己的个性。

上图为隶书大字作品,书者在创作时,取法多种汉碑风格的汉碑,并有自己的个性揉入。

综上所述,创作隶书大字作品,无论哪种汉碑碑帖都是可以的,重点是掌控好用笔和字的结构布局。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古代书法,字形大多较小,所以,并非所有字都适合放大。


以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为例,其纤瘦妍媚的字形,放大后则过于软弱,所以王字放大一倍写尚可,过大则不合适。

又如,同为唐楷向代表,颜体丰腴肥美的字形,就远比硬瘦险峻的欧楷,更适合放大。欧楷字形放大的同时,也放大了单薄的缺点,而颜体放大后的粗壮更显端庄大气。


就隶书而言也是如此。正常书写写,各种隶书字体各具特色,各有其美,可一旦放大,比如《石门颂》一路过于纤细的线条,则会显得空而软,即便是平常秀美的《曹全碑》,放大后其字形也与其风格不相符。


这正如人的穿着打扮。你让一位五大三粗的壮汉穿一套紧身衣裤,透着的是别扭;反之,让一位身材单薄的奶油小生,穿一套宽松的Jeep,也只会松松垮垮,没有精神。

写隶书大字,适合《衡方碑》《张迁碑》《陠阁颂》一类,厚重古朴的汉隶。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适合写大字的隶书碑帖第一首选《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先看图






此碑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是摩崖石刻,刻于泰山石经峪花岗岩溪床,字很大,高35厘米左右,横宽约40-60厘米,据说是北齐时期作品,不知书者、刻者姓名,清杨守敬在《学书迩言》里描述:“擘窠大字,此为极则。”从图片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个碑帖的字雄浑宽博,气势磅礴,结构大开大合,圆润得体,对于写大字特别是榜书,可谓是经典至极。颜鲁公的字也是宽博雄浑,不知道是不是也借鉴了此碑呢?待考。

我们都知道,写大字第一要讲气势,此碑气势之大,历代碑刻无出其右。不仅字大,气势上也“大“,既要大也韵致。此碑左右开拓,横向取势,从容不迫,笔法融汇了篆隶和楷法,显得安静简穆,像一个得道之士,闲云野鹤悠游自在。

但是单单大不足以成为经典,在细部处理上也颇有法度,杨守敬又说:

“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


此碑差不多就是这样,历代评价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不知题主觉得如何?欢迎讨论。


书法颜二


临摹字帖只是学习书法过程中一个训练环节而已,最终目的是获得法度,掌握正确的书写技艺方法,原帖字体形状是次要的。至于什么样的碑帖适合写隶书大字,关键是,一要看想写多大字? 二要看用在哪里?即要考虑视觉效果,还要顾及到字体风格与文字内容的和谐关系。这是主要的。

临摹范本的时候尽量按原大对等练习,以力求笔法、字法忠实原作,并且保障书写技法不能误读曲解,更不能篡改笔法动作核心精要。如果是用于创作,那就抛开字帖束缚,把字形结构拆解,利用帖的笔法、笔画重新组合字体。

通常,悬挂在一米五以上,两米五以下这样的空间里,如果单字不超过20厘米的话,一般不论什么帖的字体,放大之后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比如城里有很多文化一条街的店铺,多是木刻的仿古匾额xx斋、xx阁……看着都挺漂亮的。

比较高大的楼阁,匾额字体至少是30~40厘米的大字榜书,若是这种针对性的练习,应该选择笔画粗壮、字体浑厚的范本比较好。如《鲜于璜》、《衡方碑》、《张迁》、《泰山经石峪》之类。
▲图为隶书《鲜于璜》

其实,要想真正的掌握大字书写技法,需要专门的进行榜书技法基本功训练,并不是将古帖那样的小字体同比例放大几倍书写。

没有办法,目前为止,真正的榜书字帖四处难寻,只能借助现有的将小字碑帖放大的版本了。榜书属于特别的书法系统,书写技法不能完全生搬硬套3厘米左右的小字碑帖形象,临摹的时候可以变通,不能原样照搬到作品中,需要进行特殊的技术处理,使其改变原来的特点与功能性,以适合实际应用所需。在这方面,清代金农《临华山庙》是我们很好的学习榜样,他的作法是带有创作性的意临法。如图: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按理说,理论上所有的都可以放大写,但许多的严谨类如曹全乙瑛礼器等放大后容易写散,失去了原有的势。前面那个朋友说过了金刚经适合,那是废话了,原碑就是四十㎝多大的了,我们写的时候反而缩小了来写的。个人感受摩崖类的书风适合写大字,因为用笔结体纵逸宽博洒脱,写小气了反而显得过于拘谨了。




八闲居主


《泰山金刚经》最为适合写隶书大字。#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

《泰山金刚经》有大字“鼻祖”之称,比较适合写大字,尤其是擘窠大字更为合适。

《泰山金刚经》为摩崖刻石。南北朝时刻于山东泰安县泰山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没于水下千年,泉水改道,始见天日。

书者何人,暂无定论。文字内容为《金刚般若波罗经密》。每个字的宽和高约四五十厘米,总字数上千,是书法史上摩崖隶书巨制,蔚为壮观。

《泰山金刚经》隶书的翻挑都隐敛于笔势之中,含蓄凝练。笔画有圆转,有方折,无不饱满浑厚,有些笔画杂有楷书笔意。结字正面取势,或密或疏,体态宽博凝重,气象雍容大度。这样的隶书体态,没有汉隶那样的“蚕头燕尾”,不像魏晋隶书那样方板,与北齐碑志上单细的隶书也大不一样,是前无古人的旷世之作。

需要说明的是:《泰山金刚经》是北齐时代(550—577)摩崖石刻。北齐王朝,官民一体崇仰佛教,不但开石窟造佛像,而且刊刻佛经。刻经的风潮,最初在邺都周围地区,而后蔓延到山东南部。山东地区的刻经都是大字隶书,有的刻于崖壁,有的刻于宽阔的石坪上,有的刻于兀立的大石上。这些都是华夏五千年古老的文明见证,也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最后再说说这样大的字在当时是怎么写出来的。书刻这样的大字,估计是用束帛之类的物品替代毛笔,写在石面上。或是先双钩笔画的外廓,然后刻出笔画的轮廓线,最后挖凿笔画而成。

我是无心斋,专注于书画艺术品鉴赏,欢迎同道一起交流。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谢谢!


无心斋手稿研究


适合写隶书大字的碑帖很多,如:《礼器碑》古雅无前,若得神助,字体结构寓欹平正,刚健骨秀是汉碑中艺术高峰。《史晨碑》字体圆润刚挺,点画遒丽多姿,结构严整典雅,独具书法艺术性。《曹全碑》丰腴圆劲,无拘无束,婀娜秀丽。《石门颂》结构奔放,洒落自然,字体简便不失风貌,《瘗鹤铭》仪态大方,颇具道风仙骨风度。

如果说什么碑适合写隶书大字,主要看笔者对各碑帖字势的了解,基本功是否扎实熟练,笔法是否达到巧妙等技能。

技越高,规律性越强,只要掌握了书写技法,无论多大字体都能进入拓展、造意、造境、达到风云变幼的艺术程度。


瀚墨無極


這樣的字適合寫大字。


国承明


隶书写大字普遍不好看,大字还是颜体楷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