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防控不松劲 春耕生产不误时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在广安区广袤乡村大地,田间地头一片春意盎然,处处可见农户忙碌着开展春耕生产的场景。

疫情防控不松劲   春耕生产不误时

疫情防控不松劲   春耕生产不误时

早谋划早部署,出台“十条措施”稳农业

连日来,广安区农业农村局一班人马深入各乡镇,指导开展春耕备耕、产业项目建设等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但发展农业产业也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抢抓时机做好春耕备耕,才能真正守住农民的钱袋子。”2月29日,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钧说道。

广安区立足于早,在疫情防控初期,就着力调研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千方百计落实举措将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早在2月13日,广安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就印发《广安区加强疫情科学防控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十条措施》,由主要领导亲自抓,逐条逐项细化落实。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统筹抓好大春生产的紧急通知》,组织召开大春生产动员会和技术培训电视电话会,将工作安排部署到位。

记者得知,广安区按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思路,将大春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明确全区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72万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59万亩,补栏生猪10万头、能繁母猪0.65万头。

疫情防控不松劲   春耕生产不误时

为抓好试点示范,广安区围绕粮油园区建设,在悦来、大安、东岳等乡镇建立3.5万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在兴平、大龙、花桥等乡镇建立标准化蔬菜基地5000亩以上,以示范引领带动大面积发展。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做好龙安柚、柠檬、水果、花椒等特色产业的标准化管护和春管工作,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

早备物早调运,放心农资送进村

2月17日,在彭家乡金桥村活动室门前,村民们围在农资销售摊点前购买种子、农药和肥料。“不用出村,在家门前就买到了春耕生产要用的种子,政府替我们想得真周到。”村民彭以全拿着刚买的4包水稻种和12包玉米种说道。

疫情防控不松劲   春耕生产不误时

疫情防控不松劲   春耕生产不误时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村实行封闭管理,村民不能出村赶场,而春耕备耕已迫在眉睫,怎样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做到防疫备耕两不误?彭家乡政府及早谋划,及时行动,组织7家具备资质的经销商,每天将农用物资运进一个村,在村活动室集中“摆摊设点”,由村组干部组织村民有序选购,让村民们在家门前购买到放心农资。

记者得知,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及时发动农资经销商备足大春所需农资。目前全区备足水稻、玉米等用种520吨、农药350吨、化肥4.05万吨、农膜1400吨、各种农机具1.7万台(套),能够满足全区春耕生产需要。广安区从2月14日起,对种畜禽、饲料运输车辆,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等物质运输车辆开通绿色通道,通过组织农资进村入社、农资企业直销到户、经销商送货上门、村组干部代购等方式,“两杂”种子到户率已达60%以上。

重服务强保障,春耕一线生产忙

2月19日下午,在大龙镇光明村蔬菜基地,工人驾驶着“铁牛”在翻耕土地,10多个戴着口罩的村民在甘蓝地里翻地除草。“我们村引进业主,着力搞好土地流转、用工需求及口罩提供等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蔬菜生产不误农时。”村支部书记肖文均告诉记者。

疫情防控不松劲   春耕生产不误时

据悉,光明村引进业主集中发展200亩冬瓜、豇豆、洋芋等蔬菜,目前已备好菜苗,3月份将移栽到地里。除业主外,光明村还引导村民自种蔬菜200亩,努力将全村打造成为城区居民的“菜篮子”基地。

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房斌介绍,广安区通过微信、视频、音频及宣传资料等形式,把技术送到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手中,累计派出指导组25个115人次,培训1800人次,发放资料3.5万份。出动农机“保姆”80余人次,维修农业机械500余台。

搞好春耕生产,抓好企业服务是重要一环。广安区指导农业企业、专合社、种养大户等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协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人员、疫情防控物资。对有资金需求的业主,由农业部门协调金融部门给予信贷支持,真心服务企业和农业业主。

同时,广安区积极抓好社会化服务,整合1000万元资金,为大龙、大安、悦来、兴平等现代农业园区及周边乡镇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开展水稻机耕、机收、机防和蔬菜、果树育苗及管护等社会化服务,总服务面积达24.36万亩。推行农机化作业和统防统治,全区机耕面积达7万亩,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周到服务。


全媒体记者:张国盛

通讯员:冯宗林 向 泾 唐建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