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用工燃眉之急,大數據不可小覷

用工燃眉之急,大數據不可小覷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快速建成搶救眾多疫魔患者的生命之舟,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等成為了關鍵。恰逢庚子年新春佳節之際,人人都在迎接新年的喜慶。這種時候,要想召集到數千名建築工人參與到生命之舟的建設,即便是用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詞也不為過。

  然而,一直致力於幫助農民工推薦工作的“建築港”在中國科學院雲計算中心的支持和幫助下,成功搭建了“快速招工上人”線上平臺,不僅為修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當地徵集了數千名工人。又助力山東、遼寧、河南等地多個應急醫院建設招工需求,為戰勝疫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凸顯了大數據平臺的優勢。

  據瞭解,今年1月,建築港與中科院雲計算中心聯合成立了“中國農民工保障大數據聯合實驗室”,雙方將深入探索挖掘平臺數據價值,為全國疫情期間的用工提供更多支持,為建築行業和農民工群體打造更智能化的數字服務,為行業應急指揮和智慧城市管理提供保障。

  不管是修建高樓大廈、修橋鋪路築涵洞,還是城市交通美化、排汙環保電力保障都離不開農民工,也只有這些來自農村的務工人員才不怕苦、不怕累,參與到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中去。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來,數億農民工所發揮的作用足以令世界震撼,中國能成為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二,農民工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用工難是個老大難的問題,別說是工作環境一般、安全係數較低、收入較為普通,甚至經常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建築行業,即便是從事高科技產品生產的企業,服裝鞋帽、電子電器等行業同樣面臨招工難的問題,甚至連從事傳媒、廣告、電子商務、諮詢中介、餐飲娛樂、超市快遞等第三產業也處於用工難得尷尬境地。要想從根子上解決這一難題,不是僅憑許以高額中介獎勵,報銷到位車船食宿等費用能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從農民工安全保障、薪資支付、福利措施、實力價值等多個方面來進行完善,確保農民工勞有所獲、利有所享的保障體系。

  筆者認為,“中國農民工保障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的成立,不僅要承接國家關於建築從業人員大數據分析及工程項目管控相關的課題研究,研究關於農民大數據所帶來的商業價值及建築工人產業化與大數據結合應用;也要籌建建築企業農民工身體健康狀況、施工難度安全係數、各工種福利基數、薪資構成係數等大數據分析庫,不僅可以全面解決用工難問題,也可以保障農民工的基本權益,體現大數據在實際運用中的核心價值;更要解決建築行業信息公開、數據共享,通過對農民建築工的管理等技術、政策、金融手段,實現對整個建築行業全方位、立體的管理,通過中心搭建的大數據平臺,讓整個建築行業更加透明、管理效率更高,並把良好的工程技術帶到全世界,讓智慧建築、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從最底層開始得到支持。

  大數據的未來前程似錦,勢必會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難以估量的成就,中國科學院雲計算中心一直之力與大數據的研究和開發,在實際運用中不僅成功為教育戰線、政府管理、城市運營、網絡安全防護等提供技術支持,他們將更進一步為數字經濟、數字管理等提供智腦。(文\\楊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