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 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齐唱,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我爱这夜色茫茫,也爱这夜莺歌唱,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抱着夜来香,闻这夜来香,夜来香我为你歌唱,夜来香我为你思量,我为你歌唱,我为你思量……”这首歌应该家喻户晓吧,小时候听到的是邓丽君版本的,其实原唱是李香兰,她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01

1945年日本战败,她被逮捕,罪名是:“身为中国人,却拍演玷污中国的电影,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推波助澜。”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审判现场,很多国人都义愤填膺,振臂高呼道:“杀了她!枪毙李香兰!”而李香兰站在法庭上却说自己是日本人,还向法庭出示了自己的户籍证明,原来她的真名叫山口淑子,这在当时的法庭上引得全场一片哗然!

紧接着李香兰向国人鞠躬道歉并说着:“中国人不知道我是日本人,我欺骗了中国人,一种罪恶感缠绕着我的心,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自己的思想是愚蠢的,对此我深感内疚。”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最终,李香兰被无罪释放,并于1946年3月遣送回日本。

她曾在日本知名杂志上发表《我是李香兰,我要说》中描述了离开上海的情景:“1946年3月,我在上海码头登上了开往日本的‘云仙丸’。当时船内正播放着我用汉语演唱的歌曲《夜来香》,在歌声汽笛声的伴奏下,船缓缓地离开了码头。望着越来越远的上海摩天大楼,我很难过,心想,今生恐怕再也不会踏上生我养我和我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了,不禁脱口喊出:再见了中国!再见了,李香兰!”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如果不是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也没有那样尴尬的身份,或许李香兰会在中国度过余生。就像她在一本《此生名为李香兰》的自传中写所说的那样“我偶然间被身披战争时代这件外衣的命运所操纵,人生中的每条道路都由不得自己选择。待到察觉时,我已被夹在相互争阋的母国中国和祖国日本中间,拼斗的火花溅满全身。”

 02

1920年2月12日,祖籍位于日本佐贺县的山口淑子在辽宁省灯塔市出生了,父亲山口文雄是满铁的高级职员。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1932年,平顶山惨案(“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对中国无辜百姓的第一场大屠杀,被害三千余人。)期间,因为山口淑子的父亲是一个亲华的日本人,平常喜欢帮助中国人,因此被怀疑“通敌”,遭到了日本宪兵的拘捕,事后一家迁居沈阳。在抚顺去往沈阳的火车上,山口淑子结识了一个苏联少女柳芭。

在柳芭的引荐下山口淑子拜苏联著名的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为师,走上了歌唱的道路。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13岁那年,山口一家住她父亲的朋友李际春家。李际春曾被关东军任命为“救国军”总司令,在抗战时期他可是著名的汉奸。这个李际春十分喜欢山口淑子,于是便认她做干女儿,取名李香兰。

李香兰在满铁控制的广播电台播音,在音乐界初露头角,可是她的父亲心里却是不情愿的。因为他对满铁的侵华行为不满,所以他不愿意让女儿去被满铁控制的广播电台播音,并以李香兰需要进修学业为由将14岁的李香兰送去北平念书,为进北平翊教女中念书,李香兰又认下了另一个大名鼎鼎的汉奸做义父,他就是后来北平公安局长和伪天津市长的潘毓桂,李香兰也因此有了另一个中文名字——潘淑华,并以“潘淑华”这个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书。

03

17岁那年,北平举办了一场纪念”一二·九”死难同胞默祷会,在场的每一个人的眼里都含着泪,就在这时,班里的一个同学发声:“假如日军侵入北平,我们应该怎么办?”有的同学激动的说,去南京找国民政府!有的同学则高呼去陕北参加红军!还有的人说,我们留下来坚守到最后一刻。轮到李香兰时,她回答道:

“我,站在北京的城墙上。”大家热烈鼓掌。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但没人知道,这个问题对她来说特别难以回答。她后来在自传里还原了那一刻,“我只能这样说。站在城墙上,从外面飞来的是日本炮火,从城墙里面打来的是中国铅弹,不管被哪一方打中,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 我本能地想,这是我最好的出路。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当时的李香兰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她对母国中国与祖国日本的无奈,只能选择自己成为炮灰!

也是17岁,李香兰渐渐进入了影视行业,也许是因为她特殊的身份才被日本的“满洲电影协会”(简称满映)看上,而这种“邀请”李香兰的父亲即使再不愿意,也是不敢拒绝的。

李香兰对电影圈首次涉足就是在《蜜月快车》里饰演女主人公,在这之后,满映直接找到了李香兰的父母,私下签订了专属合约。从此,李香兰身不由已的拍摄了一部又一部的日满宣传片。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比如她后来拍的“大陆三部曲”——《白兰之歌》、《支那之夜》和《热砂的誓言》,虽然让她在影坛名声大噪,同时也引来了很多争议。

李香兰在满映总是扮演同一个角色,就像《纽约时报》总结的那样,“一个备受欺凌但非常美丽的中国姑娘,一开始蔑视一个英俊的日本水手或士兵所提供的帮助,之后爱上了他。”

日本是想潜移默化的从精神上彻底腐蚀中国人,可是中国人是有灵魂的。

04

1941年,李香兰在满映的安排下回到了祖国日本,举办一场音乐会,可是刚下船便受到了别样的对待。当时的她持日本护照却身穿旗袍,不仅被海关处的警察训斥,还差点被强行换下代表中国的服装,幸好当时的满映负责人解释了李香兰的身份才得以脱身。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但是这让了解中国文化的李香兰非常震惊,也非常痛心,她意识到中国和日本就好像是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一样,如果他们打架,自己不知道如何是好。

她在后来的《满映的木偶李香兰》一书中叹道:“日本人对亚洲其他民族的优越感和不平等,是多么的露骨啊,真是一个令人厌恶的民族!”

1944年,李香兰辞职离开满映,在上海大光明大戏院举行个人演唱会“夜来香幻想曲”。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所以才会有故事开始的那一幕。

夹缝中的李香兰:没有选择的人生,毁了她还是成就了她

李香兰被遣送回日本后,改回日本名,重回影坛,后因个人影响力较大,做了参议员。踏入政坛后,她一直表达自己对侵略战争的厌恶,希望中日友好。

1972年,当周恩来和田中角荣握手,中日重新建交的那一刻,李香兰激动的止不住眼泪说:“真是让人快乐的一天啊,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一天啊!”

2005年,已经85岁高龄的李香兰还在为中日友好而努力,公开发表一篇长文,劝诫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在政局动荡下,李香兰身为一个女人想要活着只能任人摆布,在日本,日本人把当作中国人小心防范着;在中国,她虽有一颗中国心却不得不迫于形势拍一些丑化中国的电影,而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处在夹缝中的李香兰,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