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拼多多、雲集、趣頭條的成功祕訣:要做到“缺你不可”

從2016年到現在,風險投資和科技巨頭都開始逐漸將目光和觸角向下延伸,尋找

三四線城市的下沉機會。

圈內的一個投資人笑說,下線城市的人群都不夠用了,一天聽到好幾個人要收割他們。

與此相對應的邏輯是,2017年,移動互聯網加速向下線城市滲透,四線甚至五線城市成為新的增長熱土

拼多多、雲集、趣頭條的成功秘訣:要做到“缺你不可”

於是,我們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不停看到各種新平臺的崛起,如:

  • 視頻社區:快手、抖音、西瓜視頻

  • 電商:拼多多、雲集

  • 內容:趣頭條、夜聽

▌不靠買量,爆發式增長

拼多多、雲集、趣頭條都已經成長了獨角獸級別的公司。

拼多多初期的主要人群是三、四、五、六線中年女性(後來逐漸向年輕群體延展)。客單價較低,30~50元,產品類型如服裝超市、山寨百貨、集市地攤。

今年年初,拼多多的月交易額達到400億,訂單量已超過京東。業內由傳言稱阿里、京東已成立

“打多辦”,可見給他們帶來的衝擊。現在也有很多電商copy了拼多多的模式。

和拼多多的拼團模式不同,雲集用直銷方式,直接降低了渠道成本

雲集微店的店主年齡分佈在25-40歲之間的人佔比超7成,主要是三四線城市的媽媽人群。雲集的客單價較高,與傳統電商、線下日常消費的品類和金額相當接近。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份,雲集銷售額達到35.39億元,年度銷售額增速達506.3%,GMV超過15億。

趣頭條在2016年依託於微信流量+收徒獎現金紅包玩法(二級關係)開始起量,看新聞給金幣(可兌換現金提現),每天有日常任務激勵。用戶達到10萬左右出現裂變式暴增,目前DAU過1000萬。

今年年初,趣頭條獲得騰訊超2億美元B輪融資,投後估值16億美元。

這三款產品增長的核心,得益於產品機制可以

低成本自產生流量,而不只靠買量。道理很簡單,買流量必定有天花板,而且隨著供需變化代價會越來越大,直至不划算。自產生流量雖然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但是曲線的變化會穩定多的多。

以趣頭條為例,趣頭條曾嘗試過從巨頭掌握的渠道里買量,平均獲客成本在10元以上,這麼高的成本很那支撐起一個快速成長的公司。

之後,趣頭條放棄買流量的方法,轉而基於微信的人際傳播,在下沉市場搶份額,“我不是從這些大平臺採購的,而是從一個一個人手裡來組成流量,個人是不會跟我們溢價的。”創始人譚思亮說。

拼多多、雲集、趣頭條的成功秘訣:要做到“缺你不可”

▌成功秘訣:做到“缺你不可”

拼多多、雲集、趣頭條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眼看著某個巨頭,幻想能沿著巨頭曾經走過的路徑打敗它。

只有採用很不同的做法(無論是流量、技術、用戶群體、運營、產品等),在路線和目標上形成巨大的差異,使得市場上越來越“缺你不可”,才是一個新生的公司能夠在兇險的森林裡立足和壯大的根源。

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1、拼多多初期在向移動互聯網新增人群的滲透方面,是不是大幅度領先於多數的電商平臺?

2、趣頭條初期在給中老年用戶資訊feed結合任務激勵方面,是不是好於多數已有資訊產品?

3、頭條初期在內容推薦

產品呈現方式上,是不是好於多數已有新聞類產品?

所以,相比現有產品/服務的20%、30%的提升,看似不錯,但還遠遠不夠顯著,不足以向所有相關各方證明: 你是獨一無二的,你的缺席甚至會造成大眾需求的真空和延遲滿足。

同樣,對於VC機構和從業者來說,早中期抓住這三款其中任何一家,就相當於拿到了這個流量時代的門票,毫不誇張。好比拼多多之於高榕資本,意義絕不僅是一兩期基金的本壘打(棒球術語,指一個項目賺的錢超過一期基金的總額)。

拼多多、雲集、趣頭條的成功秘訣:要做到“缺你不可”

▌下沉市場未來還有機會嗎?

下沉城市人群使用移動互聯網有什麼特點?從我們之前做過的調研來看,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1、使用渠道來看,獨立的APP數量較少,主要利用微信作為主要入口,使用需求更加偏向於簡便單一易於識別

2、用戶需求和偏好,男性集中在:時政類(國際關係、房地產局勢)、軟色情(非絕對暴露型)、搞笑類(段子較多、具有一定軟色情屬性)、遊戲(棋牌類)。

女性集中在:情感類(普世價值類、婆媳關係、祝福類、如何和老公相處、兩性關係)教育類(子女人格教育、入學和自我人格養成類)、運動類(廣場舞、重煥青春)、生活更美好類。

3、消費特點:正在經歷巨大規模的消費擴張

,有強烈的消費需求,購買以前沒有消費過的品類。

那麼問題來了,經過2016年的醞釀,2017年的爆發,2018年及以後,針對這波人群的創業還有機會嗎?

儘管有了快手、拼多多、雲集,但和一二線城市豐富的互聯網服務相比,下線城市在社區、電商、線下服務等多數互聯網服務上仍然缺乏甚至空白。

思考幾個問題。在拼多多和雲集之外,客單價在50-100的區域是否有新電商渠道的創業機會? 是否擁有差別化的供應鏈組織能力,有比它們更高的運營效率?

在品牌領域,新人群中,某些品類在從白牌到品牌化轉變有沒有機會?還有哪些品類沒有完成品牌化的過程?會有真正的“拼品牌”嗎?

微信生態內還有沒有更多的吸粉和變現方式?小程序會帶來怎樣的機會?

拼多多、雲集、趣頭條的成功秘訣:要做到“缺你不可”

本文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無論投資還是創業,真正有高成長性的大東西極大可能在我們的盲區,唯一的辦法是多看多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