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独家」博将资本纪顺友:TMT行业抗疫画像与投资机会


「独家」博将资本纪顺友:TMT行业抗疫画像与投资机会

疫情汹汹,尽管发生在春节期间,但恐慌并未出现大规模蔓延。不得不说,高度发达的TMT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当大程度上消解了疫情带来的恐慌,当初过年的感觉,似乎只是搬到了互联网上,与外界的沟通并未因此中断。TMT技术在此次疫情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未来又有哪些发展机会?


在第一路演携手博将资本举办的穿越疫情•驰援“疫”线之TMT篇直播公开课中,博将资本管理合伙人纪顺友深刻剖析了TMT行业抗疫画像与投资机会,助力TMT企业共破疫情困局。


『 国内经济破坏力对比:非典 VS 新冠病毒 』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让所有人一下子陷入一个前所未有,很久都没经历过的一个状况。纪顺友介绍,回想17年前的SARS,现在还心有余悸。


SARS当时造成的影响巨大,数字上看持续了差不多十个月, 8000多个病例,死亡差不多1000人,死亡率接近10%,这些数字本身就已经非常惊人。但是如果今天我们再看这一次新冠肺炎的数字,比上一次的SARS高了一个数量级,而且潜伏期更长……因为这样,所以这一次给我们的挑战其实比17年前更大。


2003年中国4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2季度GDP增速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二季度正是SARS事件的鼎盛时期;同样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线下零售等⾏业受到较大冲击。全年平均下来的话,基本上损失了1.5%。当年差不多有14万亿人民币的GDP,这里就有2000亿的损失。


但是,SARS也让部分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纪顺友介绍,17年前的SARS来临的时候,电信电视行业得到了一定的高峰,电视剧收视率和短信的流量,还有医药产业、汽车市场,然后是保险行业,当然,因为SARS起飞的最大受益者还是互联网的行业。


非典带来了京东、阿里巴巴等井喷式发展的互联网浪潮。2003年刘强东正式把中关村的实体店铺搬到了线上,成为了今天的京东;马云的阿里巴巴因为全部500人被隔离,在里面憋出了淘宝网;腾讯也在2003年上市。


纪顺友表示,面对今天的新冠疫情,同样有危也有机。餐饮、旅游、线下零售服务面临生存考验;而医药保健、在线教育、线上娱乐需求暴增。

传统四大行业受到的打击却是最大,纪顺友认为。旅游业有预估说第一季度就会减少69%的收入,然后全年减少9.32亿的人次,并且,现在疫情蔓延到海外,对旅游来讲更是双重打击,纪顺友认为,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的时间,可能还会比餐饮业、零售业更为严重,时间更长。


当然有一些直接受惠的行业,医药是肯定的增长的,它的需求增长了600%;在线教育,因为大家都停课,所以增长了300%;在线视频和游戏也增长了50%、60%。比如微信的老对手钉钉。钉钉在过去几年潜心去做企业上的通讯和企业的流程和服务程序,在一夜之间突然成了一个必备的工具。下载量也超过了微信,一夜之间大家都要上去打卡、开会;学校也在上面授课,进行各种课件的发放和家长讨论,这些都是正面的影响。


纪顺友称,但线上业务的增长并不代表我们损失的GDP只是从一个板块搬到另外一个板块,其实在增长的这一部分,很多都是免费的。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这里的一块钱并没有变成那边的一元钱。


『 疫后新常态下的TMT应用逻辑 』


据纪顺友介绍,当所有人认识到疫情的严重后,几乎每个TMT行业只要有办法的都变成了健康产业的一份子,除了医药行业直接做疫苗、做特效药、做检测,这些直接派上用场的,做口罩做防护之外,TMT行业其实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不亚于医疗健康。


我们看到的AI行业,这次就全线把注意力都从安防、人脸识别转到了健康领域里面。识别戴口罩的人脸、识别体温、识别胸片和CT片等等这一些AI行业里面的机器视觉,在这次事件里面现成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维码,从一开始微信使用它用来加好友,到后面演进到主要是用来支付之后,现在我们又产生了健康,这个二维码其实本身是认证的工具,没有说一定要用在什么范围里面的,所以他这种转型也是非常的合理的,以后长远固化下来的话,每人一码,这个码代表了个人很多的信息,更方便国家的管控与识别。


机器人是纪顺友最爱投的其中一个产业。机器人过去出来的时候有引起很多的疑虑,他是不是我们人类自我灭绝的一步,担心自己饭碗不保,这些都是一些有逻辑有根据的思路。但是其实在目前来讲的话,机器人最主要最先的产生的作用跟以前人类发明的任何工具,任何自动化,用任何机器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样的,就是我们人所不能做的时候机器来做,这一次的防疫机器人发挥了全面的作用。


还有就是包装盒、快递盒它有一个溯源码。确定上一次的消毒时间,是否在整个过程中维持消毒状态等。纪顺友认为,TMT行业在面对这一个疫情的时候,基本上都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并不亚于医疗大健康产业。


此外,纪顺友还分析了疫情之后第一波响应和第二波响应的特点。他认为,第一波响应往往是不计代价,救人要紧,控制疫情要紧,先管控好疫情,然后才能抓经济。而当疫情暂缓之后,我们重新出来摘下口罩的时候,我们还有另外一波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就有了第二波常态化的响应。


所谓的第二波新常态化的响应是可持续的,有经济效益的,彻底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第一波的响应往往是存量的生产力才能做到的,比如比亚迪的工厂,柔性生产马上改为做口罩,而我们连工厂都还没有,仍在商业计划书阶段的肯定没有办法赶上第一波。所以,我们就需要第二波的响应,这也是TMT行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能把握得到的。


另外,TMT行业如何在新常态之下发挥作用? 纪顺友还分析了他的三层逻辑。以传染病为例,首先就是不接触,避免接触是一个一级的逻辑,就是能线上做的尽量线上做,不能线上做的让机器人去做,这是最安全的。


但是,不接触是反人性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不社交,所以就还有退而求其次的第二层逻辑,叫安全接触。就是我们虽然接触,但是我们有防护,接触谁不接触谁有监控,接触之后有调度,可以防止扩散等等。


当然人又是很贪心的,因为不断追求,所以我们还有第三层的逻辑。就是不只要安全,做到安全的情况下还要舒适。例如口罩,要薄一点,还要舒服点或美观点。所以舒适美观还符合经济效益,也会是人们进一步的诉求。


『商业战“疫”下,贯穿变革的投资机会』


那么,这次疫情下,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TMT行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纪顺友认为,我们看到的老四大行业,每次都是首当其冲。线下的零售餐饮、旅游、出行,它们的形态是否需要调整?难道每一次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每20年洗牌一次?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值得攻关的方向。


他认为,每一次重大变革的时候,技术始终占有优势。所以做为TMT行业,如何在新常态之下发挥作用?涉及到线上又有哪些产业是推动这一块的呢?纪顺友认为,线上的各种服务,医疗、教育、金融、银行体系、办政务、娱乐消费,这些所有大的板块线上化,这次都肯定是会得到很大的助力,也肯定会常态化。


纪顺友说,如果17年前在疫情之间诞生了这么几家伟大的公司,阿里、京东、腾讯,或者说对这些公司是一个标志性转型的话,那我们有理由相信2020年产生的新项目或新业务,也会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 。


另外就是无人的自动化领域。线下有些事情确实也没有必要人去做,我们这次看到,当人需要休息、需要医治、需要隔离、需要保护的时候,还是要有其他的方式来服务我们的。所以这些机器人这次帮了人们很大的忙。而机器人包含了无人驾驶、无人机、无人的所有东西,在纪顺友心目中,机器人都是自动化的一种,所以这两个大逻辑相关的产业,他个人表示会特别关注。

然后就是防护。防护就是要安全接触,戴口罩,戴护目镜,穿安全防护衣,这些都不可能是常态做下去的,这里我们就要有一些脑洞大开的改变。比如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新材料,新设备,负压隔离的病房……如果人类的生存环境上升到太空的级别,那我们就可以安全接触进行社交进行群体活动了。


还有一些影响到我们的一些技术上的选型。比如说现在很多触摸屏,按按钮,指纹这些东西来讲,我们就立马觉得比人脸识别、声控、远程识别甚至是戴着口罩都能够认脸,这些技术就感觉会更优越,因为各种要触碰的方式都有危险,所以非触碰技术也会得到一定的重视。


监控方面,纪顺友认为,怎么样远程红外成像和红外线测量体温,这些可以做得更先进,更精准,再配上AI和lot都是巨大的机会。


上升到整个城市级别的追踪定位,目前还不是很精准。但以后可能会跟我们个人信用、健康信用、健康度、生活行为习惯、去过哪里,消费历史,统统都会挂勾在一起,那当然也会涉及很多个人隐私需要保护,这方面技术应该会得到很大的关注。


最后,纪顺友总结道,我们对于疫情过后要恢复正常的生活,又能防止下一次疫情的爆发而需要改变的一些习惯,用技术来做,自动化做到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每一道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都是创业和投资的机会。他表示,每一次灾难都是时代变革的推动力,我们现在就在推动的浪潮之巅,现在去思考驾驭它,在下一次冬天来临之前,我们就有了全新的环境,我们就是一个已经变革过的社会。


以上是由逐路大学整理的部分分享实录,搜索逐路大学小程序可以浏览更完整的分享实录,在给投资者和创业者的答疑环节还有更精彩的观点,更有音频实录可供参考哦。

「独家」博将资本纪顺友:TMT行业抗疫画像与投资机会

逐路大学是第一路演旗下精品创投教育品牌。基于第一路演平台海量创投大数据,通过AI动态深度挖掘,资深投研团队调研分析,与众多知名机构投资人、领袖企业家、“独角兽”掌门人、资深产业专家,聚焦创业技能的系统化梳理,帮助创业者实现认知提升、业务优化、资本升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