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装剧里,杀了人经常一了百了,古代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没人管吗?

嵩山派左盟主


自古以来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在古代为何杀了人还可以一了百了,逍遥法外呢?



其实我们还很清楚,历朝历代都是有法律法规的,杀人更是重罪,只是古代虽然有法律,可是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完善,而且对于杀人越货的罪犯打击力度也不够,由于环境和各自条件都不因素影响,在古代只要杀了人能逃出去,摆脱了官府的追击,随便找个地方隐姓埋名或者占山为王都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毕竟古代不比现代,现代有着先进的设备,一个电话,调个监控,笼罩全球的互联网设备,屁大点事只要发生了,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别说你杀人这么大的事,根本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相比之下,古代还是有机可乘的,杀了人只要有个出路就能活命。另外古代监管力度也不行,贪官污吏到处都是,杀个人这种事只要拿点银两,找对了人也是可以摆平的。

古代最典型的案列就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大部分都是有人命案子在身的,这些人有的身上不止一条命案,之所以他们能够聚集在梁山上,无非就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才落草为寇。

逼上梁山讲的就是水浒传好汉“豹子头”林冲家破人亡被奸臣高俅父子陷害逼上梁山的故事。

当然了,水浒传里面的好汉们只是古代一部分人的代表,不能一味的就认定杀了人就会没事,一般普通老百姓故意杀了人,没有什么关系和能耐的话,被官府通缉到了,还是要偿命的。并不是像某某电视剧里面的那些大侠们杀个人就像碾死一只臭虫一样,无所事事。

影视剧中的纯属演绎而已,不能当真。有国就有家,有国就有法,所以说自古杀人不是说没人管,只是管的没有那么严而已。


任驰赢天下


那也要分时候吧,乱世的时候,易子而食,赤野千里,谁管啊。

我以前看过一篇故事,乱世的时候,一商人外出,路过一间酒肆,酒馆小二说没有肉了,让客人等一会儿,然后不一会儿,带了两个姑娘去后厨。一声惨叫传来,伤人去厨房查看,看到其中一个姑娘一条手臂被斩了下来,小二说,客官稍等,肉一会儿就来。商人于心不忍,被斩掉手臂的女子乞求商人救另外的女子一命,自己则希望来个痛快的。到最后,商人把另外一名女子带回家做了小妾,而这个女子,骨肉都被吃干净了。

乱世和饥荒人命如草芥,谁会在意呢!!!并且在古代,皇权不下乡,所以一些偏远村落里的情况极为混乱。宋朝的时候,人们喜欢纹身,在一些包子店里,有时候肉馅里都能隐约地看到肉皮上的纹身,那些肉是从哪儿来的,就不用多说了,而且在一些地区,你在买肉的时候,店家是会问你要米猪肉还是糠猪肉,糠猪肉才是真正的猪肉,至于米猪肉,吃米的出了人之外,还有谁


归蕶者


在看古装武侠电视剧、电影时,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无论是大侠还是恶霸都随意杀人;杀完人后,就“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好像没有官府会追究他们犯下的杀人罪。古代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没有人管吗?

当然不是。

电视剧、电影和小说嘛,随便看看就行,不能把文学作品的夸张,当成历史的客观现实。

古代的法律非常严密,对于杀人也分具体的情况——

如果是杀害无亲属关系的普通人,结果是一种情况;

如果杀害了自己的亲人,是另一种情况;

最后,如果杀害的是自己的奴婢,或者奴仆杀了主人,又是另一种结果。

层层法律的制定,确保杀人罪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也许又有人说了,古代的大侠怎么可能被抓住?

事实上,大侠们的绝世武功,只存在于武侠作品中,古代的武术家们,其实都属于社会的最底层。

举个例子,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叫甘凤池的武术大师,其“手能破坚,握铅锡化为水”,力气算是非常大了,可谓是名震江湖。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被卷入到雍正七年(1729)的张云如邪术案中,险些被斩首。

可见,官府逮捕一个大侠,实在是轻而易举。

总而言之,别把古装剧当真。


HuiNanHistory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杀人是重罪。

所谓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杀人一般都要处死。

中国古代杀人认为:谋杀、故杀、劫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 7种,合称七杀。

前四种基本都是死刑,误杀虽然免死也要流放三千里,生不如死。

戏杀就是大家一起游乐导致误杀,比如大家赌博互相各打几拳,结果其中一人死了。这种因死者也有责任,轻判为坐牢3年。

过失杀则最轻,一般是赔钱。这种根本没有杀人的故意。比如仆人将主人孩子放在门口乘凉,结果不慎被路过的野狗咬死了。这种仆人没有杀人的故意,也不能预见会有野狗咬人,罪行最轻。

但一般有故意性的杀人,都是很严重的罪行。

大家都看过《红楼梦》吧。里面四大家族的薛家大公子薛蟠,指使家仆和冯渊斗殴,结果把冯错手打死了。

即便四大家族是当时满清最有权势的大贵族集团,这件人命案也是花费了很大精力才遮掩过去。

如果不是主审官员是四大家族提拔上来的贾雨村,这事绝对没这么容易解决。

如果冯家不是没有直系亲属,只是帮亲想捞些好处,这事也难以解决。

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四大家族上下打点,这事一样会闹大。

大家看看,四大家族如此的势力,搞出人命仍然这么麻烦,普通老百姓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这事就成为贾雨村抓住四大家族的一个重大把柄。

一旦贾雨村倒霉,四大家族置之不理,他一定会揭发闹翻。

后来薛蟠又搞出事来,打死了一个酒保,最终也是闹得天翻地覆。

古代,只有两个杀人没什么事。

一是在深山老林杀人,比如菜园子张青把光明寺僧侣都杀了。因没人愿意过问,这事就不了了之。

二是流窜杀人,杀了就跑,在古代也难以抓住。比如武松杀了飞天蜈蚣师徒,当年谁知道武松是什么人,没地方抓他,也就不了了之。

其余的杀人,基本都跑不掉,肯定是死刑。

就比如《水浒》里面的杨志,被牛二殴打抢劫宝刀,这才一时兴起杀人。

在我们看来,这最多是自卫过当,杨志也只是免于一死,一样要发配坐牢。

其实,古人杀人很难脱罪。

主要当年人口流动少,尤其农村几乎人员不流动。一旦发生命案,比较容易破案。

况且古代多是连坐制度,周围邻居也只能去检举。


萨沙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即便在古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随意杀人而没有制约。




先说一个乱世发生的真实故事。在隋朝末年,山东莱州有一户王姓人家,家中有一个6岁的孩子叫做王君操。某天,王君操的父亲和同乡一名叫做李君则的人发生了口角,而且两人的口角迅速演变成了肢体冲突,变成了斗殴,结果王君操的父亲被活活打死。

当时看到父亲被打死,王君操和母亲到了府衙报官。眼看出了人命,李君则害怕被抓,于是选择了逃跑。

当时的隋朝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官府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追查能力,所以李君则逃跑之后就不了了之了,很多人以为他可以逍遥法外了。

直到贞观年间,李君则认为时过境迁,天下已经改朝换代,而且王君操家族势力弱小,估计他也不想复仇了,所以便大摇大摆的回到了家乡,并且自首。



李君则自首后,王君操听到了消息,他害怕杀父仇人被无罪释放。于是在官府审理的李君则的过程中偷偷潜入了府衙,出其不意的从袖子之中掏出了藏好的短刀,一刀刺进了李君则腹部,还掏出了李君则的心肝,生食殆尽。

李君则死后,官府迅速扣押了王君操,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

杀人偿死,律有明文,何方自理,以求生路

王君操大仇已报,对着当地官员说:“我父亲被杀二十余年,如今终于找到了凶手,报仇心切。如今大仇得报,甘愿接受律法惩治。”



当地官员虽然看他非常孝顺,但依然按律判处了死刑。不过由于唐朝时期,死刑犯人都需要上报朝廷,所以这件事也让李世民看到了,最后李世民感念王君操的至孝之情,特地宽恕了他。

从这件事来看,唐朝法律严格,不管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杀人都会被判处死刑。因此李白所谓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是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唐朝,其他朝代也是如此,没有任何朝代可以随意杀人。而且所有朝代的法律都有规定杀人者死;

唐兴,高祖入京师,约法十二条,惟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新唐书》杀人者死,实居其首——《宋史》杀人者不死,虽尧、舜不能以致治。——《宋史》



明朝朱元璋建国之初就曾对刑部尚书杨靖说;

犯十恶并杀人者论死,余死罪皆令输粟北边以自赎

从朱元璋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杀人罪和叛国、谋逆等十恶的大罪是一样的,全部需要处死。

这里多说一点,很多人曾经问我,如果古代遇到特赦,是不是杀人犯就能免除刑罚而逍遥法外呢?告诉大家,这也是不可能得事情。



明朝英宗时期,大理寺关押了很多斗殴杀人的罪犯,很多人请求宽赦。于是明英宗下旨宽免,但全部把他们搭配到了边疆做免费苦力。

后来弘治元年,吕梁山有四人犯了盗窃杀人罪,依法判处了死刑。很幸运遇到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御史请求依照前例把他们发配边疆。但朱佑樘一反常态,专门下旨杀人不宥,将他们处死了。

所以,综合来说,古代对于杀人罪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所谓杀人没有人管只存在于虚构的电视剧或者武侠小说里面。


我是越关


所谓古装剧,其实和历史毫无关系。

所以古装剧出现任何不合理的情节,都是比较正常的,就拿杀人这一件事来说吧,古装剧里杀了人可能经常一了百了,但真实的历史可不是这样的。其实,古代杀人也分几种情况,这里金兔就来简单聊聊吧。


第一种:战争时期杀人

在战争时期,杀人确实不犯法,或者说,在战争时期杀人不会被追究。例如,坐镇襄阳的郭靖杀的蒙古军人,这就属于在战争中杀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还会受到嘉奖。

第二种:和平时期杀人

和平时期杀人,分七种情况,即:谋杀、故杀、劫杀、斗杀、误杀、戏杀和过失杀。如果是前面四种,基本上都是死刑,而误杀虽然可免死,但也要流放三千里。

后两者罪行比较轻,但也不是一了百了,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处罚。戏杀,指的是双方一起玩耍,比如你打我一拳我给你一脚,结果某个人下手过重,把人打死了,这就属于戏杀。戏杀罪行较轻,一般就是关押几年。

过失杀,指的是无意杀人却致人死亡。比如说仆人把地主的孩子放在门口乘凉,结果被路过的野狗咬死了,这就叫过失杀。这种情况所受的惩罚最轻,一般就是赔些钱。

但只要是故意杀人,都是很严重的罪行,一般都是死刑,再轻也要流放三千里。

而且你也别指望能一走了之,除非你是在深山老林杀人,没人发现你杀人,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大侠自然可以一走了之,反正没人发现,但被发现了就肯定会被官府通缉。

古代是有身份证(符牌)的,人员不可随意流动,出门得有介绍信(路引),城市一到晚上通常都会有宵禁(宋之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杀人怎么可能一走了之?

如果你在本地杀人,你的邻居很有可能把你出卖,因为在古代知情不报也算重罪。

如果你在外地杀人,官府会在第一时间封锁城市,排查外来者,你极有可能被发现。

所以在古代的和平时期,杀人被发现了,被官府抓起来是肯定的,至于会不会被处死或者被流放,那就要看你的后台有多硬了。

当然,在古装剧里杀人直接一走了之,自然是比较正常的。毕竟,如果杀人需要承担责任,古装剧里的主角还怎么快意泯恩仇?


金兔历史


那是不可能的事!古代有保甲制度,任何人离开自己家到外面都得保长写介绍信才能离开当地,去到其他地方也得凭证才能入住各种客栈,否则便会被当成流匪给抓起来。

想杀人,除非去大山里头,那个地方死个把砍柴的很正常,毕竟当时是地广人稀,有常有野兽出没,去太偏僻的地方失踪的人很多。而只要入了村庄乡镇以及城里根本不可能有随便杀人的机会,更不可能有杀了人还能跑的机会。

保甲制度是一种最早的户口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十分严格,虽然各个朝代有各自不同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大多大同小异。以明朝为例,明朝的保甲制度以十里为限百里为界,这意思就是想要离开超过自己所住地区10里以上的地方一定要向保长(里正)请假登记,然后登记自己需要离开的时间长短并拿到相应的批文,当时一般是三天一查查不到人口就需要上报朝廷,提前登记是为了让里正知道自己的去向以及时间;而要离开自己所住地区100里以上地区则是需要申请的,必须先向里正申请,由里正向乡正打报告,再由乡正发布审批文书,一般一趟流程走下来需要10天以上,这足以说明想要离开当地非常的难。

流民少就使得当时的外乡人实际上也不多,街面上碰到一个面生的人太容易就被认出来了,这时候就会有官差衙役上来查各种证件,一旦发现没有所谓的证件就直接拿下送进大牢了。


优己


我们常常在古装剧中看到这样的情况:某个恶霸杀了人还大摇大摆的走,丝毫不感到任何害怕,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单从这样看,古代好像是可以随便杀人的,因为没人管啊。

于是乎,很多人相信了古装剧里讲的杀人不用怕、可以随便杀。

甚至有人开始向往起李白在《侠客行》里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而希望自己能做一名侠客,走遍天下,看谁不顺眼就杀谁,过个逍遥自在的生活。

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常常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我国很早之前就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说法。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了呢?

因为杀了人而逃亡、判刑的人数不胜数

在我国的民间很早就流传着杀人偿命,一命换一命的说法,你杀了人,怎么能这样轻易的就算了呢?在我国古代,因为杀人而逃亡在外,甚至被判刑处死的例子数不胜数。

关羽在三国时代里所向披靡,可他之前在老家杀了人之后就四处逃亡,无家可归,只能靠卖枣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宋江在没上梁山之前怎么说也是一个官,日子过得滋润滋润的。可他在杀了阎婆惜之后不也要赶快逃跑,还被朝廷通缉,最后没办法,只能跟晁盖花荣他们上了梁山。

再比如,青面兽杨志杀死了恶霸牛二之后,不也是要被拉到官府那判刑吗?他的武功十分高强,为何不一路杀出去呢?

鲁达在街上拳打镇关西,杀死了镇关西之后不也要跑路,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杀,不得已只能落发为僧,变成了花和尚鲁智深。

许许多多的例子深刻的告诉我们:杀了人绝对不可能是一了百了的,随便杀人更是不存在的。

要让人死,没那么容易

我国很早之前就有法律了,任何一个朝代对于杀人的行为,都是禁止的,违反者都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即使是官府在处理刑事案件,想要判某个人死刑,也绝非易事。何谓死刑?死刑是剥夺受刑人生命最严厉的刑罚,说白了就是让他死。

而决定人生死的大事,自然不是那么简单的。在我国任何一个朝代对死刑的使用都非常的谨慎,因为万一判错了,把人给误杀了,那该如何是好?不用担心,因为有个“死刑复核制度”。

我们现在常在电视剧里看到某个地方官员在审理案件之后判处某人死刑,直接就把犯罪者拖出去斩首。这种事情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古代被判死刑的人,地方官员是没有权利直接让他死的,他必须上报给朝廷,朝廷再上报给刑部,最后还要皇帝亲自定夺。

皇帝在收到刑部的信息之后,会安排人员对案件进行审核,把这件案子是为什么发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通通调查清楚。等到案件调查清楚、证据确认之后再下令执行死刑。

这种所说的“死刑复核制度”最早起源于汉朝,当时只有年薪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处死前才需要皇帝复核。后来逐步扩展开来,到普通人如果被判死刑,也会有这种制度。

比如,在《还珠格格》里面,萧剑一直想杀死乾隆,为父亲方之航报仇了,因为方之航被判死刑最后是乾隆拍板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乾隆确实是他的杀父仇人。

因此,古装剧里那种人随便杀的情况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要真是这样,还要法律干什么,还要朝廷干什么,这还不天下大乱?


小小嬴政


大家在看武侠的电视剧的时候,一般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这些大侠们呢,到各个地方去杀那些贪官污吏,杀完之后呢,逃之夭夭。不但可以打尖,还可以住店,活得是无比的逍遥自在。然而,古代的社会管理就真的如此不严吗?

可能你们就要说了,这个大侠们杀了一些贪官污吏,为什么能那么方便的出城呢?还不是因为画像画得奇丑无比,又不像他本人,怎么可能抓到那些大侠们呢?

那你可就错了!古代人的画像不可能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古人的丹青之术可谓是行云流水,画出的人像足能以假乱真!比如战国时候的那个伍子胥,就是因为人家画师把他画得太像了,他一晚上急的,头发都白了!

可能你们又要说了啊,大侠行侠仗义啊,杀的都是那些无奸不恶之人啊,百姓们都是非常爱戴你们,他们怎么可能会被抓呢?

那你又错了!这古代呀,有着这样一个制度,叫做保甲连坐制度。古人人数比较少,就把生活的区域分成很多片区,每个片区,大概有十户人家。十户人家中,要挑选一个人成为甲长。十个甲是一个保,也就是一百户人家,要挑选一个保长。每个甲长和保长都要管理好自己的区域。

这些大侠们如果杀了人,百姓们如果藏匿他们,要是被其他人知道了,他们就会联合举发这个藏匿杀人犯的人。一户人家有罪,九户人家就要举发,哪家不举发,十户人家全部都要连坐处死。

可能你又说了,百姓哪知道他们有没有杀人?这很好办。现代人住酒店,做火车飞机,是不是得有身份证啊?古人也是有身份证的,那个玩意叫路引,上面记载了该人的姓名,体貌特征,年龄大小,属于哪个保甲的。大侠要是杀了人,被人看见了。目击者就会把体貌特征说出来,和路引一对比,这大侠不就抓住了吗?而且,古人没有路引,也是不能登记住宿的,被查出来,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别信电视剧演的那样,大侠多么厉害。现实中,早就被抓到了牢房,拉到菜市场砍头了!





景行行止11


古装剧里,经常出现,事主杀人了,然后,躲一段,就没事了,一了百了了。其实,这是导演和编剧的无知,古代怎么可能杀了人,就没事呢。

古代有两条著名的法律,也是约定俗成的民俗:第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第二,天子犯法,与民同罪。就算是天子(也就是皇帝本人),杀了人,如果证实了是恶意,那也得偿命。

当然,不管是正常的吏治之下,还是乱世,皇帝本人杀人,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起码,皇帝要杀的人,杀之前,明面上,已经罪该死了。

那为什么古代杀了人的人,有很多逃脱的呢,比如:武松、鲁智深,甚至现实中的原型。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古装剧或小说中所写的,杀人者,某某某也。他在A地杀了人,大家并不知道这杀人的人是谁,他跑了,跑到B地,两地相隔太远,古代取证困难,过几年,他重新出来,没人知道他杀过人啊。

这种情况,才有一了百了。

但也有被发现揭穿的,那就难逃一死了。

结论是:古代杀人,绝对要偿命。不过,破不了的案,凶手逍遥法外罢了。一旦被抓,就是个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