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動物都不吃鹽,人為什麼離不開鹽?原始人沒有鹽怎麼生存下來的?

慢慢愛上吃紅糖湯圓


事實上,動物和人一樣需要鹽(氯化鈉),鹽對動物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鹽由鈉和氯組成,不僅僅提供味道,也是人與動物健康所必需的基本營養物質,許多身體功能正常運作都需要鹽——鈉有助於控制血液的pH值,氯有助於消化,是胃酸主要成分之一。

如果出現鈉缺乏,哺乳動物會出現低鈉血癥的症狀,如腦腫脹、昏迷、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對壓力的交感神經心血管調節受損。當缺乏鈉時,許多動物就會想盡辦法去尋找礦物質鹽,這就是為什麼登山運動員汗溼的衣服更容易吸引山羊的原因。缺鹽的動物也會表現出食慾不振和體重減輕,哺乳期動物的產奶量會減少。

素食動物通過鹽沉積礦物中獲取鹽。可以經常看到動物到鹽沉積處去舔必需的鹽(如上圖),鹿、牛、象、羊等動物是這些地方的常客。動物對鹽礦地的定期訪問也會使這些地區受到獵人歡迎。畜牧場飼養畜牧時,會利用磚替代天然鹽塊,動物可以隨時舔食獲得鹽(如下圖)。

肉食動物通過捕食的食物肉中獲得鹽,動物會將鈉富集在肉中。同樣的,原始人類也主要是通過動物肉製品獲得鹽,人類和許多食肉動物一樣,只要不出汗過多,就可以通過吃肉和海鮮來滿足鹽的需求。人類從狩獵和採集飲食轉向主要由穀物和蔬菜組成的飲食,才開始需要補充膳食鹽。因此農業社會比那些狩獵部落消耗更多的鹽,更有可能從事鹽貿易。


科學閏土


動物都不吃鹽,人為什麼離不開鹽?

這個問題問的不準確,不止是是人類,鈉離子是所有哺乳動物細胞外液主要的陽離子,因而食鹽是所有動物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

因此,動物像人一樣也離不開鹽,也需要補充鹽。

只不過,非智能的動物沒有建立起人類這樣的社會,不會通過商品流通渠道獲得食鹽。它們食鹽的補充都是“偷偷摸摸”進行的,表面上看,動物似乎“都不吃鹽”。

那麼,動物都是通過什麼途徑來補充食鹽的的?

在食肉動物,特別是只吃肉類的專性肉食動物,由於它們食譜(動物肉)中的鹽含量與它們體內濃度完全相同,不需要額外補充食鹽。

苦的是草食動物,由於植物性食物中鈉含量很低,它們通常需要通過額外途徑來補充食鹽。

在野生動物獲取食鹽的渠道是舔舐沉積在天然鹽鹼地或者礦物中的氯化鈉來補充所需。

在人類蓄養的動物可以通過舔舐主人提供的商品天然鹽坨獲取食鹽,如題圖所示。

人類比動物更加需要額外補充鈉鹽

但是,題主的說法也並非全無道理,人類經常比動物更需要額外補充鈉鹽。

鈉雖然重要,或者說,正因為重要,動物有著強大的鈉平衡能力,體現在腎臟對鈉平衡的強有力調控上。

生理學上有一句話,“鈉,吃多少排多少,不吃不排;鉀,吃多少排多少,不吃也排”。

意思是,腎臟具有強大的鈉平衡能力,尤其是保留鈉的能力,每天吃多少鈉就會通過尿液排出多少——調查人群鈉攝入水平的準確方法不是計算人們吃了多少,而是收集24小時尿液,測得總尿鈉量就等於吃進去的鈉量;如果,不吃鈉鹽,尿液中可以完全不排洩鈉。

相應的,腎臟保鉀能力就差一些,即使一點不吃,尿液也會排洩一些鉀(人類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每天都必然會攝入相當的鉀)。

這樣,每天需要補充的鈉,也就是所謂的“生理需要量”就是腎臟外渠道鈉丟失,主要包括經大便排洩的消化液和消化道脫落細胞中的鈉,和其他渠道脫落細胞和分泌液中的鈉,比如眼淚。

以及,存在巨大變數的汗液鈉丟失。

我們知道,人類是唯一全身佈滿分泌汗液的(小)汗腺的動物,人類這種超級強大的出汗能力帶來的強大的體溫調節能力,賦予人類超出其他所有動物的運動能力,主要是長跑能力。

人類,正是依靠這種超級能力,才從食物鏈的底部一步步跑上了食物頂端。

但是,這種巨大的生存優勢在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巨大的短板,就是由於相比於腎臟對鈉離子強大的回吸收能力,汗腺鈉的重吸收能力很弱。大量出汗時,可以丟失大量鈉。

這就是夏日高溫環境從事強體力活動需要補充含鈉液體的原因。

在動物,汗腺主要分佈在四肢掌墊部位,汗液分泌很少,不具有體溫調節作用,相應的就沒有汗液鈉丟失這個短板。

有網友或者不以為然,說馬就具有強大的出汗能力。

但是,遍佈馬全身的汗腺與人類的汗腺不同,屬於人類腋窩產生腋臭的大汗腺。所有哺乳動物全身都滿部這種大汗腺,分泌的液體含有更多有機物更少水分,主要是與皮脂腺分泌液一起滋潤毛髮。

因此,絕大多數動物身體都不出汗,不會因此丟失鈉。

馬的汗腺是一個特例,雖然結構上屬於大汗腺,卻具有類似於人類小汗腺的分泌能力。即便這樣,馬汗液鈉的丟失也遠少於人類。

汗液,鈉丟失的這個“漏洞”決定了人類比其他動物更加需要額外補充鈉鹽。

奶牛,是動物界的一個例外,也需要額外補充食鹽

鈉,沒有額外丟失就不需要額外補充。

在動物界,奶牛是一個極端的例外,由於人為干預,奶牛“職業性”額外分泌超量的乳液,而乳液中含有大量鈉鹽。

這就給奶牛造成一種人為額外的鈉丟失,因此,奶牛需要按需額外補充食鹽。

鈉嗜好導致人類遠超過生理需要的高鹽攝入

6月8日,答主在回答“古代為什麼要控制鹽?”時已經介紹,人類大腦獎賞系統建立起來的堪比毒品的“鈉嗜好”促使人類攝入遠超過生理需要的食鹽,是人類普遍高鹽飲食的生物學基礎。

即使,科學已經表明,高鹽飲食會造成系列健康危害,仍不能阻擋人們強烈的“鹽癮”帶來的對鹽的渴求。

“鹽癮”+自由可獲得性,使得人類無論看上去還是實際上遠比動物吃更多的食鹽。

原始人沒有鹽怎麼生存下來的?

很簡單,跟其他野生動物一樣,沒有商品鹽供應的原始人類,鹽的來源不外乎某些動物性食物,和舔舐某些天然礦物鹽。

這樣,可以進食的鈉非常低,如何滿足需求,維持存活的呢?

如上所述,在不大量出汗的情況下,日常鈉丟失很低,上述攝入足以滿足需求。

有人說了,原始人由於沒有足夠的保暖措施,只能生活在熱帶地區,大量出汗必然是日常。

原始人是如何應對的呢?

這主要是依賴於一種被稱為“熱適應”的“技能”。

這是指長時間在高溫環境活動日常大量出汗時,汗腺可以做出適應性變化,可以極大的加強鈉重吸收能力,即使大量出汗,鈉丟失也很少。

這在一些專業耐力運動員中體現的很充分,他們即使在高溫下從事像馬拉松等需要大量出汗的運動,需要補充的鈉遠低於未經熱適應訓練的普通人。

另外,南美洲亞馬遜人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生活在熱帶雨林的亞馬遜人,目前仍幾乎過著原始人的生活,他們不額外補充食鹽,卻仍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以來的正是這種熱適應。

亞馬遜人的“無鹽”生活足以給出題主“原始人沒有鹽怎麼生存下來的”疑問的答案。


掙脫枷鎖的囚徒


動物都不吃鹽,人為什麼離不開鹽?原始人沒有鹽怎麼生存下來的?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鹽是什麼,鹽對於生物來說起什麼作用。通俗來說提到鹽,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NACL,那麼它對人類來說為什麼是不可或缺的呢,從生物學研究來說,鹽的主要功能是維持動物正常的新陳代謝,起到保持體液酸鹼度平衡等的作用,而起到這個作用的其實是鹽中的鈉離子,所以人類不是離不開鹽,確切的來說是不開鈉離子。

我們都知道,鹽是大自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物質,它不僅僅只存在於海洋、鹹水湖中,像土壤、岩石、沙漠、河流、沼澤等等都有含有一定的鹽分,比如華北平原春季頻繁出現的鹽鹼化現象就是由於氣溫升高較快,由於漫灌或地下水通過毛細現象上升至地表,當水分蒸發後鹽分在地表積累形成鹽鹼地。

那麼動物不吃鹽,是如何生存的呢?其實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善於藉助工具來改善生活,而動物就不一樣了,由於受制於身體結構,絕大部分動物吃喝只能全靠嘴巴,即便是進化較為成熟的捲尾猴、大猩猩等也不能像人類一樣直接提取自然界中的鹽分,比如直接從海水、井水或者岩石中提取海鹽、井鹽、岩鹽等。

前面講到了鹽的分佈範圍很廣,因此一般的食物中本身就含有鹽,只不過是人類考慮到環境汙染和糧食、蔬菜可能存在農藥殘留,需要去皮或者用清水沖洗,而動物就沒有這麼講究,直接食之。

除了從食物中直接獲得鹽分,有些動物也需要額外的補充鹽分,這就是為什麼經常看到一些動物“莫名其妙”的舔石頭、樹根、牆腳或者是尿液,甚至有的山羊為了獲取充足的鹽分,竟然爬上了幾十米高的大壩或者陡峭的岩石上,這足以證明鹽對動物的重要性。

而原始人獲取鹽的方式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不斷改善的,同樣也經歷了由直接從食物中獲取然後向直接提取食鹽的轉變。


地理那些事


所有人都離不開鹽,因為大家都知道做菜不放鹽的話,那味道是簡直了!當然了,所有人也都應該知道,鹽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須物質。如果沒有鹽的話,一個人就活不下去。
人可以去超市買鹽,然後做飯的時候加進去吃。那麼動物們沒有超市去買鹽,難道它們就不吃鹽嗎?動物不需要鹽嗎?說實話,提這個問題有點兒缺乏常識了,動物們當然要吃鹽,它們當然不用去超市就可以吃到鹽!

生物對鹽的追求是從生命之初就奠定了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海洋,而這就決定了我們最基本的身體機能模式——機體必須要維持滲透壓的平衡。這對於陸地上的動物來說的話,就是水鹽平衡!在這個根本需求下,鹽分的重要性普遍存在於陸生的脊椎和非脊椎動物中。

當然,哺乳動物對於鹽分的需求量更大,因為我們排汗、排尿量都比較大,因此鹽分流失嚴重。那大型哺乳動物們都怎麼攝入鹽分呢?

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這不是一個特別困難的事情。因為動物的血液和內臟都含有大量的鹽分,它們可以在捕食中順便獲得足夠的鹽分。

而對於食草動物來說,獲取鹽分就麻煩多了,它們要去舔舐一些礦物鹽。比如說野牛和山羊會不惜長途跋涉到富含鹽分的天然礦獲取鹽分,很多山羊也有通過舔舐石頭和尿液來獲取鹽分的行為。
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美國的一些國家公園中,原本膽小、謹慎的雪羊卻反常的對遊客十分親近。原來是因為雪羊可以從遊客留在欄杆上的汗漬,或者是石頭邊的一泡尿中,來獲取到鹽分!

再者就是蝴蝶,它們會到河流邊大量的飲水,然後再排除多餘的水分,從而積累到足夠的鹽分。

還有就是家畜,像是羊、牛等,會有舔舐牆根的行為,其實這就是它們在吃牆上析出的鹽。


悅寵喵大俠


從古至今,鹽一直是生活的必需品,人類每天都要吃鹽,鹽作為一種調味品廣泛的涉及人類的很多食品之中,每天供人食用,人對於鹽的需求量也比較高,而且不能多也不能少,人們提取鹽的方法也是越來越多,有很多人會有疑問,怎麼沒有見過動物吃鹽?


其實,這個問題過於片面,動物們並沒有吃鹽,只不過沒像人類一樣直接吃鹽而已,它們還是需要鹽類的,哺乳動物都需要攝取鹽,因為鹽可以為它們的生理機制提供不可缺少的離子,古代的人類吃鹽一般都是海鹽,用它們來調理食品的味道,即使是生食,都是用鹽來調味的,有些海產品本身就含有鹽在內,不調也沒關係,動物向來都是直接覓食,不像人類一樣提取鹽,而是直接食用含有鹽的食物,以滿足機體對鹽的需要,所以動物並沒有不吃鹽,只是我們看不到他們吃罷了,而且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鹽都是他們的必需品。

食鹽維持動物體內的內環境,對於人體來說表現的更加明顯一些所以人類必須食用鹽而動物對食鹽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地球上早期只有海洋,而海洋裡面含有鹽,早期動物都是從海洋裡進化而來的,所以人類的機體裡面的血液循環和海洋大致相似,都是依靠一些離子,只要是Na離子和Cl離子,都是它們兩者的主要成分,食鹽裡面包含大量的氯化鈉,通過食用它來維持機體平衡,所以人類必須食用鹽。


還有就是鹽可以使食物具有味道,人類是味覺性極強的動物,沒有食鹽調味幾乎很難下嚥,所以人類很早就開始食用鹽了,沒有鹽的話,很多食物都沒有味道,所以人類一直依靠食來調節各種食物,鹽的作用還是蠻大的,廣泛的運用在各個方面,而且人類一旦失去了鹽,身體內的機制會損壞,對於動物的話,就沒有那麼多要求了,只要能夠攝取足夠的鹽維持生活就好了。

鹽在人類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人類必須依靠它生存,調味、維持身體內機制都必不可少,而且人對鹽的需求量比較大,動物確實是不直接吃鹽,但是它們會經常吃一些含有鹽的東西,維持自己的正常生存,它們吃的鹽比較特殊,比如吃一些含有鹽的土等等。


趙美蘭meilan


其實這個問題裡有個觀點是錯誤的:動物其實也是吃鹽的,只不過他們攝取鹽的方式比較隱蔽,一般是間接性攝取鹽分,而且動物攝取的鹽含量很低,遠遠不及人類每日攝取量的十分之一。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這4個小問題:為什麼動物都需要吃鹽?動物是怎麼攝取鹽分的?為什麼人類吃這麼多的鹽?原始人是怎麼吃鹽的?

為什麼動物都離不開鹽?從地球早期的生命誕生說起

咱先不說鹽的生物學作用,我們瞭解了動物的起源之後,對於動物為什麼離不開鹽就清楚的多了。我們知道,“海洋是孕育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搖籃 ”,地球上的早期生命均起源於海洋,大約30億年前,地球上的海洋麵積比現在大的多,包括亞洲等絕大多數面積均被海洋覆蓋,早期海洋中富含鹽分以及其他礦物質,這為原核生物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原核生物經過幾十億年的進化,逐漸走出了海洋來到了陸地生存,出現了早期的陸生生命,然而,早期的陸地生物在繁殖期仍然需要回到海洋去繁衍後代,因為只有海洋中有生命所必須的鹽分。在經過幾億年後,海洋麵積逐漸減小,海水蒸發後在陸地上留下了大量的鹽分。此後,動物們再也不需要回到海洋中去繁衍後代,它們可以直接舔食岩石上的鹽分或者守在鹽湖周邊進行繁衍。

直至今日,鳥類的蛋殼內,懷孕的哺乳動物的體內仍然像一片海洋,為下一代生命的誕生創造了含鹽和其他營養物質的環境。所以說,沒有鹽就沒有生命的誕生。

鹽的生物學作用

學過生物學課程的人都知道,細胞正常形態的位置,離不開滲透壓的平衡。所謂滲透壓,定義是:對於兩側水溶液濃度不同的半透膜,為了阻止水從低濃度一側滲透到高濃度一側而在高濃度一側施加的最小額外壓強稱為滲透壓。而維持動植物細胞內外滲透壓平的重要成分就是氯化鈉,離開氯化鈉,動植物細胞就會失水,無法維持正常形態。而食鹽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所以說,沒有食鹽,動物就無法生存。

對於動物體內的滲透壓,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下圖所示,假設一個單位的鹽能吸引10個水分子,兩個能吸引20個水分子。現在假設一層紙兩側有兩個不同的團伙,一個團伙(甲方)有20個單位的鹽,另一個團伙(乙方)有10單位的鹽,但甲乙兩方的水分子是一樣的,假設都是100個水分子。那麼,在鹽的吸引下,甲方憑藉更多的鹽分子可以將乙方的部分水分子吸引過來,乙方就會缺水。久而久之,乙方就會因為缺少水分子而無法生存。這就是滲透壓的基本原理。

動物是怎麼攝取鹽分的?

先來說說食草動物是如何攝取鹽分的。對於一般的植物(排除海藻等植物)來說,它們內部是不含鹽分的,所以草食性動物無法直接通過植物獲得鹽分。所以對於野生草食性動物來說,它們往往都會沿著鹽湖作為棲息地,通過舔食鹽湖地的鹽來補充鹽分。有的動物群落離鹽湖較遠,所以它們往往平日裡不怎麼攝取鹽分,只有在進入繁殖期後進行長距離遷徙,來到鹽湖進行舔食。而對於部分草食性動物來說,它們從未見到過鹽湖,那是不是就意味著它們可以不吃鹽呢?其實不是的,這部分動物一般通過吃土或者舔食岩石來補充鹽分。因為動物體內是含鹽的,動物腐爛後融入的土壤裡會有少量鹽分,動物的糞便也會有少量鹽分,它們的屍體迴歸自然後為其他動物的繁衍創造了條件。

那麼,野外的肉食性動物是如何補充鹽分的呢?其他,它們攝取鹽分的方式就簡單多了。例如獅子,老虎,它們的主要食物都是肉食,因為肉裡本來就含有鹽分,所以它們不會像草食性動物那樣去舔食岩石了。

對於圈養的動物來說,它們攝取鹽分的方式就和野生的不一樣了,家養的豬往往是雜食動物,人類吃剩的湯水裡還有足量的鹽夠他們吸收,而大型畜牧場,農場主往往會在食槽裡放置鹽塊供它們舔食。

為什麼人類每天攝取的鹽分比其他動物多得多?

原因一:人類每天丟失的鹽分更多。

和其他動物的的生理結構不一樣,人類是唯一一種全身佈滿汗腺的生物,而大多數的動物是比較少的,甚至像貓咪和狗都連汗腺都沒有。而汗腺在排汗的同時會丟失大量的鹽分,所以只有攝入更多的鹽分才能維持體內的鈉平衡。

原因二:人類對食材口味要求更高,鹽成為必須的調味品

和其他動物的食材要求不同,人類吃食物早就擺脫了生存的需要,而是提升到了生活品味的高度。人類在長期的一日三餐中,添加食鹽來改善口味早就成為一種飲食習慣。各種美食的製作都離不開食鹽,不吃鹽的話不僅會影響食慾,而且長期缺鹽會感到四肢乏力、頭暈等症狀。所以,人類在飲食中的“嗜鹽”習慣早已養成,這就需要更多的鹽了。

原始人買不到鹽,他們是怎麼生存的?

原始人作為哺乳動物的一種,吃鹽自然也是必須的。只不過和現代人去超市購買食鹽不同,他們攝取食鹽的方法一方面是舔舐某些天然礦物鹽,另一方面是通過吃其他動物的肉來攝取。不過,原始人對於食材的要求較低,食鹽的攝取量也沒有現代人高,這主要是古代人的運動量也相對較小,通過排汗來丟失的鹽分也較少,所以需要補充的鹽分也較少。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中國曆代的食鹽販賣都是由官府掌控,不允許私下販賣,販賣私鹽一旦被發現也是殺身之罪,這正是因為食鹽對民眾的生存是不可或缺的,俗話說誰掌控了國家的食鹽,就掌控了國家的金庫,這一句話放在古代一點都不誇張。

綜上所述,地球上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需要食鹽的,因為人類的汗腺更為發達,排汗時排出的鹽分更多,所以人類對鹽的需求量更大;與人類直接購買食鹽的方式不同,其他哺乳動物攝取鹽分的方式是通過舔食鹽塊或者通過其他動物來攝取的。

這裡是科學驛站,要了解最前沿、最權威、最有趣的科學知識,就點擊關注並留言討論哦


科學驛站


鹽性味屬鹹,在中醫五行裡頭,五臟對應喜歡的五味,酸甜苦辣鹹,肝喜酸,脾喜甜,心喜苦,肺喜辣,腎喜鹹。我們的五臟要是不夠平衡就會有人喜歡偏於某種味道的食物。比如脾氣不足的人,就喜歡吃甜食。小孩子脾胃功能還未成熟,屬於脾氣不足,他們元氣充沛,所以就喜歡吃甜的東西。當一個人全身性的氣不足的時候,他的胃口就會變差,這時候最能引起他的食慾的就是五味俱全的食物。好的廚師理解到這一步,就能成為最好的廚師了,他可以根據食客的身體狀況做出最適合食客口味的食物。當然最好的身體狀態是吃五味偏淡的,到了要吃味重的就說明身體有虧虛了,所謂粗茶淡飯最養人,其實是代表了吃飯的人處於吃粗茶淡飯也好吃的健康狀態。為什麼上年紀的人不喜歡吃甜的而是喜歡吃鹹的呢,就是因為一般上年紀的人普遍開始腎氣虛,所以他就會通過吃鹹的東西來調元氣,也就是吃了鹹的東西才感覺有精神有力氣。而甜的東西只能增加脾氣,脾屬土,腎屬水,土克水,所以吃了甜味的東西就會壓制腎氣,就會造成原本虧虛的腎氣更加不足,身體雖然不會說話但其智能化卻遠高於人類的大腦智慧,所以你的身體會主動讓你討厭吃甜味食物,這種現象從側面也說明討厭吃甜食的身體出現老化了。現在知道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鹽了吧。吃食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的身體不僅僅是通過食物獲取能量獲得動力(這個就是中醫講的氣),而且我們的身體還有一個信息傳遞系統也就是神經系統,這個系統其實是靠微電流來實現的,而要獲得電流,就得靠身體裡有微電池,而水和各種無機鹽就是構成微電池的主要物質成份。而神經的電流傳導其實也存在一個導通電阻大小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純水的電導率是很低的,也就是電阻大,而水的無機鹽溶液的電導率就很高,所以我們要是吃鹽使得體液的電阻降低,對信息的傳導就會起很好的作用,也就是人體要靠體液含的電解質濃度來保證化學原電池獲得最大的電壓,最小的導通電阻,這樣大腦才能有效控制我們的機體,以及思維活動,也就意味著吃鹽的人他的體力和智力以及思維活躍度都會好很多。這就是鹽對人體的作用。


龍懷


動物與人類一樣少不了鹽,特別是哺乳動物都是少不了鹽的。它們攝食鹽比人類更寬泛多樣,動物攝食的鹽大多是天然的礦物鹽,什麼鈉鹽鉀鹽碘鹽都能直接舔食,它們一旦發現哪裡有鹽就會經常跑來舔食。食肉動物在進食其他動物時,被食動物的血液肌肉內臟本身就含有微量的鹽。食草動物會定期到一些臭水塘邊上啃草皮其實也是在補充鹽分。缺鹽時間長了,會冒險闖到人類居住地舔墻腳舔髒水補鹽。另外,動物的尿都含有鹽前面的動物路過撒下的尿,幹了以後有鹽結晶且股臊臭味後來的同類異類聞到必尋跡舔食乾淨。當年沒禁獵時,本人就花8元錢請鐵匠打了個獸鋏業餘時間到山林狩獵:專找有尿臊味的地方選人不會過路的部位把鉄鋏張開,在上面再撒泡尿,偽裝一下就成了。第二天早上約了人帶上棍子和大刀去收穫。成功率20%左右,食草的肉食的都夾到過,如麂子、野貓、菓子狸、兔子……。它們就是因為找鹽吃才喪命的。





淡定談


早在公元前6050年,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就已經用一種叫briquetage的陶器煮鹽泉水製鹽了。更早的原始時代雖然沒有人工提取的鹽,但是食物中卻有足夠的鹽。

食鹽的存在也使很多人誤以為只有鈉鹽鉀鹽才是人體需要的鹽、其他動物和人類生物體組成不同所以不需要吃鹽,其實不是的。人體所需要的鹽被稱作礦物質,包括鈉鉀鈣鎂鐵鋅等等很多種,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鈉鹽協助平衡細胞內外的壓力,還和心臟肌肉的收縮跳動有關,鈣和凝血、心臟搏動等功能有關,鋅、鎂等離子還和蛋白質結構的形成有關,食鹽是現代人類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種調味品,主要是鈉的鹵素鹽,少量食鹽中含有微量的鉀鎂的鹵素鹽,可以補充人體新陳代謝喪失的鹽分,但是它卻是輔助性的,能補充人體鈉鉀鹽的喪失,卻不能補充其它成分的礦物質,人類攝入鹽分的主要方式是吃東西和喝水。

地球生物體組成有很高的相似性,像人類一樣,動物的血液、細胞等組織中都有大量的礦物質,野生動物乃至原始人在吃食物的時候,都會攝入礦物質成分,對於食肉動物來講,一般是很少缺鹽的,原始人食物雖然也比較雜,但是考慮到他們生存環境的惡劣,動物脂肪、蛋白等食物能夠提供更多的能量,支撐他們在寒冷、缺少食物的野外活下去,他們還是以吃肉為主,以植物性食物為輔。雖然人類後來學會了燒烤食物,但是燒烤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水分的蒸發,礦物質成分卻保留了下來,吃肉的過程中就在攝入礦物質。並且原始人也需要喝水,而自然界中沒有純淨水,只要是水就會在地表流動的過程中溶解礦物質成分,也能補充少量的礦物質。

很多家畜有時都會舔舐土坯、牆根,而那些地方通常會有一些白色的析出物,那就是鹽,在自然界中鹽是無處不在的。後來隨著人類聚居的生活方式,食物以飼養和種植為主,肉食的產量比不過植物,植物性食物吃多了可能會缺乏鹽,生活經驗的總結使得人類明白了鹽的重要性,才逐漸開始利用鹹水湖或者海水曬鹽煮鹽。


來看世界呀


各位大咖們已經回答得很專業,我讀了一些遠古類歷史書,就從這方面稍微解釋一下,從科學角度看,幾乎所有動物都需要食鹽(鈉)才能維持生理機能,由於遠古人類知識匱乏,對世界對自身身體完全不瞭解,對鹽的認知要到石器時代晚期,才有一些族群認識鹽這種東西,那麼沒有鹽的時間人類如何補充鹽鈉呢?其實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就已經進行對鹽的攝入了,這是為何?這和遠古時代人類的生活條件習慣有關,那時處於野蠻時期,主要以打獵為生,或半獵半採摘,整天吃肉喝血,而動物血液是含鹽的,從一開始把血當水一樣喝,到後來習慣了血液裡的鹹味,久而久之形成了吃生肉喝生血才夠味的飲食習慣,就像今天龍蝦必須配啤酒,而人體對鹽量需求其實每天很少量就可以了,再加上其它食物裡也含有少量鹽,基本可以滿足身體需求,只是後來文明繼續發展,慢慢放棄了喝生血,鹽量攝入少了身體就會出現無力現象,甚至生病,人類經過漫長時間才逐步意識到身體需要經常吃鹹味東西才能保持身體力量,血液成了補品一樣的東西,但是血液很難保存,又不能總是打到獵物喝到新鮮血液,於是人類發明吃乾燥的血來補充鹽,再後來,某一群人發現了水裡帶鹹味的河或湖,於是在沒有血液可以喝的時候,就喝鹹水代替,但是水又不方便攜帶儲存,其中有些人發現鹹水湖邊或河邊有白沙一樣的東西,既然水是鹹的,那麼這些白沙應該也是鹹的,一品嚐果然是,因此他們帶走白沙(鹽),要用的時候就地取水融化後喝,鹽文化就誕生了。。。以上內容100%原創,雖然想象力天馬行空,但是從人類發展史上看,應該是靠譜的,人類文明發展就是不斷髮現、領悟、研究,就像從蜘蛛網到魚網,絕對是某一個智人無聊之時翹著二郎腿看天,突然發現蜘蛛網可以網住小蟲,突然領悟到如果弄這麼一個網不就可以抓到魚或小動物,於是就去用青藤編織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網。。手機打字太累,手臂都麻痺了,希望得幾個贊。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