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正式練柳體字快1年了,臨帖還免強,但想寫作品卻不成,怎麼辦?

歸心尉成


從你曬圖可以看出,柳體臨得很不錯了!但是離開帖就寫不好,這也是正常事。告訴你兩個辦法,一是背臨,二是集字創作,而把這二者結合起來就可以解決你的困惑了!

1、背臨

就是丟開帖,把字帖上的字默寫出來,這有相當的難度。但是可以從單個字開始,那樣就簡單了;也可以一行一行開始,難度也較小。每次能把一行字背臨出來,積累下來也就可以把整篇背臨出來。要領是要把字寫像,不光是寫出內容。

2、集字創作

集字創作就是一邊應用一邊學習,在學中幹,在幹中學。比如你要寫一幅“和為貴”橫幅書法作品。結合背臨手段,先在字帖上找到這三個字,記住這三個字每一筆一劃的寫法,然後丟開字帖在宣紙上寫下來,落款蓋章,就成正式書法作品。

3、簡單事情重複做

掌握了上面兩種方法,下一步就是堅持。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可以集三個字,也可以集四個字的作品,也可以集對聯,寫得多也就積累的多,這樣不出一年半載就能把字帖上的字都應用到,融會貫通,就成了你自己的。

希望以上方法對書友們有所幫助。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1年的時間寫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造成不會寫作品的原因可能是平時練字太專注於臨帖了。

第一,學習書法多臨帖肯定是對的,但有時照著字帖會寫,離開字帖就不會寫了,這就是死臨帖了。臨一段時間後要練習背臨,把最近一段時間臨的字,在不照著字帖的情況下儘量寫的接近原帖。

第二,書法初學者往往喜歡米字格的練習紙,但在帶格子的紙上練習時間長了,離開格子再寫,往往不知從何處起筆,從各處轉折。所以,要改變這種弊病,就要多用不帶格子的白紙練習

第三,練習楷書字體,要多結合行書練習,學習寫行書的連帶筆意,以行書筆意來寫楷書,這樣寫出來的楷書才會覺得更流暢傳神

第四,平時練習書寫時,要不嘗試把字寫大,寫小,不可以一直在一樣大的格子裡練習,否則字越練就覺得越呆板

第五,練字不能只練習單字,要多臨習整篇的上下文連貫的字帖,多注意字帖的章法,佈局,字的重心平衡,有時我們寫一個字很滿意,但是把一行字寫到一起就差強人意了這就是字的重心不統一造成的

樓主的字,在格子裡寫的很好,但是最後一張寫的~和為貴~三個字,就有點差強人意了,所以我覺得樓主多少會存在我所列舉的這幾條。另外,我也是書法愛好者,自學書法已三年有餘,以上幾點都是我自學書法的一些心得,如果說的不對,請多包涵,最後附上我平時的一些習作,希望大家多多指點!











臨池逸志


看到你臨的柳體很讚賞,能看到你下了很多功夫。柳公權是晚唐書法家,他是在吸取了歐陽詢和顏真卿、魏碑的筆法上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完全沒有了“二王”的“中和”筆意,柳體的特點是中宮收緊,腹部虛靈,緊結中見寬鬆。所以,從柳體入手學習書法,往往會糾結於它的起筆、收筆、轉折、勾、捺這些筆法中,以及上述的結字法,而不容易自拔。這種情景,往往會使你進入一個死衚衕,使寫出來的字僵硬,而無神采,如算盤珠,如刀刻,如美術字。要想從這種糾結中走出來,我們必須在臨習中體悟柳體的“神”在哪裡?一定要做到神似,所謂“顏筋柳骨”,要從碑帖中走出來,否則,越臨越死,更無從談到創作。所以建議你在臨習柳體的同時,要讀一下“二王”的楷書碑帖,從中找到一些出帖的路徑。同時從柳體的碑帖和“二王”的碑帖中,看一看他們的章法,行距和字距的分佈。這樣你就會很快達到自己的學習目的,並突破你的學習瓶頸,不會走彎路,以上觀點供參考。

——【芳草軒書法講堂】




芳草軒書法講堂


看了你的柳體書法,相當棒,僅僅一年的時間

達到如此程度,令人驚歎。👍👍

沒有一個十分認真的學習態度是不會有此成績的,

再有天賦也是一個因素,柳體實際上是很難寫的,你

應該堅持下去,以你目前的水平若能持之以恆,前途

不得了,說實在的,看了你的書法內心是有些激動的,

所以說了兩句與題目沒有關係的話。🤓🤓

臨帖是學習書法中最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像你這樣認真

學書法的人就尤為重要,你現在已經跨過了最艱難的

階段,有了目前的基礎是不用擔心寫作品的問題。🎈🎈

寫作品也和臨帖是一樣的,由淺入深,從易到難。📖

具體的做法是作品先從簡單的條幅開始,這些條幅可以

是豎條幅也可以是橫條幅,最初從兩個字三個字開始,

由少到多,然後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寫對聯或者詩詞。🤓🤓

寫這種條幅的話,你大概要經過一個簡單的集字過程,

從字帖中找出兩個三個或以上的字進行組合創作,剛

開始可能會覺得有點難度,但由於字數不多難度也不會

太大,這個小技巧最好要掌握一下,對未來的書法創作

很有實用價值。🌈🌈

網上是否有柳字的集字創作作品,你也可以參考一下。

我在你寫的兩篇作品中搞幾個集字創作,給你參考。

1,大有作為。2,莫流俗。三,莫輕狂。4,師真則趣。

5,猿狂象滯,雹盛霜輕。當然,還可以組合很多聯句,

這需要你稍微付出一點時間。🎆🎆

附圖照片:清代鄧石如【隸書長言聯句】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清代卷)



素里布衣楊半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你練柳體一年了,寫得挺不錯的。基本寫出了柳體楷書結字嚴謹,用筆骨力強的特點。繼續堅持學習就好,只要把柳體字貼臨得精到了,寫出柳體風格的好楷書作品終是水到渠成的事。

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練上一段時間後,都會犯心急的毛病,覺得自已已經很用功了,長進卻不大。其實他們這是忘了書法的進步是需要日積月累的,練字也是個慢慢提高的過程。


你才練了柳體字一年,就因為寫不出作品問大家怎麼辦?那是不是等你練了二,三年後,你又會問大家,成不了書法家怎麼辦?

首先你要知道學習書法是個慢功夫的活,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而且學習書法的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和目的顯然被你忽視了。那就是練書法,不光是為了練好字,還要達到修心養性,靜化心靈的目的,寫字也是修心的過程。

我們每天都抽出一定時間去練書法為的是什麼?難道我們僅僅是為了把字寫好?

我們備好筆墨,展好紙,放一些清心古樂,悠揚之聲。然後靜坐古貼前,寧神靜氣,把一切紛煩之事從腦海和心靈之中清除出去,努力寫好每一筆,每一字。

這份清靜,何嘗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又何須著急,強求幾日之功?

在如今物慾橫流,唯金錢物質而至上的社會環境下,在巨大的各種壓力和煩惱面前,還有什麼能讓我們暫時遠離那些功名利祿,遠離那些焦慮和抑鬱?

對於我們這些書法愛好者來說,唯有書法才可以!

也許只有在執筆揮毫間我們的心靈才能覓得片刻的安寧,才不會被那些世俗之煩事所困擾。

我倒覺得,因練書法而得的這份清靜比練字本身更重要。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份清靜和這份專注,我們才可以練好字,臨好帖。

在心靈靜化沉澱下來後,通過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積累,寫好柳體楷書又豈不是手到擒來之事?又何難之有呢?


我們初學書法,要專注於臨帖,在一段時間後可以嘗試搞創作。其實由於楷書書體相對固定化,尤其柳體楷書模式化比較強,只要把帖臨精到了,出帖並不難。

臨帖也是分階段的:

  • 第一階段:初學時對臨,照著貼寫,努力寫好每一筆,把每個字寫像了。這個過程要好久,也許二、三年,也許三、五年。視個人的專注和努力程度而定。

這個階段努力臨帖就好,不急於搞創作,因為水平,功力還遠遠沒有到自已可以寫出好作品的程度。

  • 第二階段:在對帖已經很熟悉,對臨已經寫得與原帖很相像的的情況下,就要練習脫離字帖寫字,不看帖憑記憶寫。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背臨,然後再與字帖作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重點加以練習。

這時可以嘗試搞創作,可以先以集字的方式入手,慢慢的嘗試自已依字帖的筆意和風格來寫字。

  • 第三階段:就是意臨了,就是不太注重形式,更強調臨出原帖的意境和風韻。這個比較高級,需要對字帖有很深的理解和把握,同時也要在擁有紮實的書法功力的基礎上來進行。

你說你現在臨帖尚可,但搞創作還不行,主要就是因為你學習書法時間還比較短,還處於臨帖的第一階段,這時搞創作不行非常正常,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你還沒有把帖臨透,書法功力積累還不夠,這時怎麼能創作出好作品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並不難,只需要調整好心態,保持耐心,將修心養性和寫好字提高到相同的高度,將書法當成長久的愛好,再加上不斷臨習精研柳體字帖即可。


最後希望你沉澱下來,靜下心來,保持耐心和專注,相信你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創作出柳體楷書風格的好作品。

回答完畢,謝謝。


杉石


柳體字在這麼短的時間能有這樣成績,很不錯了。也正說明你下了苦功,如想脫帖還須要意臨。

我們學碑帖,在看帖習學在一定程度後,則需要把帖放一邊,在背臨著帖,把腦子平時習帖的字寫出,與碑帖對照,看看哪兒還不足,再認真地臨帖學字,再進行背臨,這樣通過臨帖-背帖-臨帖-背帖的一段學習,自然可以脫帖創作。

創作作品,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因為你不管在習帖時期有多麼優秀,也不可能創作出與帖一模一樣的精氣神來,創作是你內心世界的體現,你的審美,你的學養,你經歷的事物,你的心胸,你的性格都會在作品中表現,但這不能過於表達自已的東西,這不符合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作品表現的應該就是人們常說的,有古人的東西又有現代審美。

學習書法學一家是不夠完美的,只能是主攻一家後,再根據目前自已的情況,臨習諸家,但也應有取捨,取其之長,補己之短。才可能完善自已的審美。

以上僅是我個人觀點,望能幫助書友。




山野大伯


一年時間就可以寫得這麼好啦,真的嗎?你定是人中龍鳳,神一般的存在啊,天賦高還這麼努力,讓我等凡人沒法活了。[流淚]

柳公權的字勻衡瘦硬,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緊實。他是晚唐最著名的書法家,學習柳體應該說難度還是非常大的。柳體字特點分明,學柳體應該學好三個方面:筆劃的嚴謹、結體的緊密和骨力的勁健。

你現在要做的事兒:一是在筆劃上就要細摳,使每一個筆劃都符合柳體的特點。寫完字之後,與原帖認真做對比,包括起筆、行筆、粗細、斜度、曲率、停頓、收筆的每個方面。二是在結構上細扣。柳體字的結構非常的巧妙,認真做對比,才會發現柳體字結體的精髓。第三是把握骨力,沒別的辦法,就是苦練。書法至少得練個3~5年吧,才能讓你自己基本滿意。

另外,寫楷書作品,和臨摹關係更直接一點。因為楷書相對於行草書,上下的連帶關係相對比較少。所以如果寫作品你不滿意,說明每個單字沒有練好。把字臨得儘可能像,可能是學習楷書的不二法寶。

胡亂談一點理解。見笑了。[呲牙]


臨風閣知書


柳楷能練到如此水平確實不易,祝賀!

粗略地看題主的柳楷已經很好了,但是,關注細節就存在諸多的不足,這也說明題主的柳楷已經練到細節了,是很難得的境界。

下面咱們談題主的細節。首先,柳楷的橫划起筆不好,題主的起筆顏楷還存留顏楷的風格。然後還是這個橫劃的中間需要略微的弧度,不要小看這個略微的弧度,它是調整這個字結構的關鍵,沒有這個弧度,你的字這個就存在右下方的不足。

再者,就是許多筆劃的不到位問題,比如小撇處理有些草率,你仔細對比一下就會知道,還有鉤也存在不到位的現象,。這些問題需要反覆臨摹,不斷讀帖才能體會到,才能解決得了。

最後的問題是通病的問題,題主的筆力尚弱,這個問題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解決,沒有捷徑。


一笑貫長天


“吾兒練字墨三缸,唯有一點象父樣。”

這一點是他父親給點上的。

這是王羲之的故事。

可知道故人練字練多少年。

王羲之寫蘭亭序是在多大歲數寫的,這中間有沒間斷過練字。

考察一下,古代書法多作有幾個是在二三十歲寫的。


qSy112233864喜樂孩子


寫的已很好了,繼續努力,祝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