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猴王出世》每一段分別寫了什麼?

心靜又清心


石猴的出生和盤古有些相似,雖然沒有開天闢地的壯舉,但達到了石破天驚的效果。猴子眼中射出的兩道金光,直接照到天宮,驚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本來是道教的神祇,在宋朝之後逐漸成為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天神。在《西遊記》裡,他就是天庭的皇帝。玉帝開始被孫悟空嚇了一跳,派千里眼和順風耳一打聽,聽說是個石猴就沒放在心上。可是他卻萬萬沒想到,日後這個石猴會給他帶來大麻煩。石猴一出生,兩隻眼睛就直往天上看,這說明在他的天性裡有一種積極性向上的渴望。在後面的故事中,我們會看到無論是在大鬧天空,還西遊取經中,他都是勇往直前,從不退縮的。他雖然先學道、後學佛,但在骨子裡流淌的還是儒家的血液。他身上所體現的既不是道家的避世、也不是佛教的出世、而是儒家的入世態度。

西遊取經本來是一個具有濃厚佛教色彩的故事。但是在吳承恩的筆下,這個故事變成了以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融合儒釋道多種思想,帶有民間樂觀精神、幽默詼諧特點的啟蒙教化小說。因此,吳承恩就不僅是一個偉大的小說家,同時也是一個傑出的思想家。中國古代也有思想家想融合儒釋道三教的思想,卻沒有成功的。吳承恩卻在小說中做到了,這是很了不起的。當然,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功勞,因為西遊取經的故事早在他之前,就已經包含了豐富的儒釋道思想。只是在他的筆下,被改造和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儒帥哲師


沒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