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瘟疫恩仇錄

科學家們可以通過電鏡觀測到這個精巧而美麗的小玩意,它是一個球體,直徑在100nm左右,日冕一樣的蛋白棘突保護著其下記錄著一切遺傳信息的RNA物質。它不具備意識,但是當它得以接觸到受感染者的細胞的時候,他會精確地利用細胞中的營養物質來複制自身的結構。如果不加以制止,很快,受感染者的體內就會建立起一支由千萬個“它”組成的軍隊……

瘟疫恩仇錄

Close up Virus Abstract bacteria background

這個人視力所不能及的小東西,就是現如今肆虐武漢,危害全國的冠狀病毒。

得益於人類社會幾百年來積累的醫療知識,我們今天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諸如病毒的各種微生物的存在。雖然依舊沒有針對病毒的特效治療方式,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著隔絕病人的飛沫,體液,通過切斷一切的傳播途徑來建立切實可行的抗病毒陣線,並且頗具成效。

然而早在人類認識到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存在之前,病毒就已經切實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了。幾億年的發展歷程,使得藍天之下,碧海深處,無數人類所不能生存的地方,他們都都早已經深深紮根。根據科學家估計,海洋裡的所有病毒的重量甚至要遠遠高於所有鯨魚的重量。而人類文明的歷史也就不到萬年而已。


瘟疫恩仇錄

高質量三維圖像處理病毒攻擊神經細胞、 神經疾病、 腫瘤、 腦手術的概念

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中國古代將這些微生物所引起的一切傳染病,都統稱為瘟疫。瘟疫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無數大大小小的瘢痕,而對於瘟疫的記憶,則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先民文化的最早記載中。

千年攻防

“疫”是一個形聲皆會意字,《說文》中記載“疫,民皆疾也”,《字林》中也寫到“疫,病流行也”。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古代的疫,指的就是如今的傳染病。“瘟”字則表示兇猛的傳染性疾病,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瘟疫”,在中國古代指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傳染病。

瘟疫恩仇錄

《周禮》中曾經記錄了一個名為“疾醫”的職位,這個職位的任務就是要妥善治理好“四時癘疾”,而癘指的就是瘟疫的意思。“四時癘疾”指的就是一年四季的各種或強或弱的傳染病,“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周代古人已經能將四季傳染病的症狀都進行區分,可以想見,他們已經有了許多和傳染病交鋒的經歷。

著名學者鄧拓考據所著的《中國救荒史》中統計了中國曆朝歷代的瘟疫次數,加在一次總共238次,而在《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的記載中,僅明清兩代就有三百五十次以上的瘟疫記載,兩個數據無論哪個更具真實性,都共同體現了一件事,就是中華文明自誕生開始就飽受傳染病的侵擾,那麼在漫長的歲月裡,中國古代的先民們都總結出了哪些針對瘟疫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手段呢?

瘟疫恩仇錄

學者鄧拓照片

理念傳承

想要治療瘟疫,首先就要了解瘟疫,《黃帝內經》這一著名的中醫典籍奠定了中國古代醫療保健事業的核心思想,即“天人合一”,而對於瘟疫,此書也根據這個理念給出了觀點。《黃帝內經》將一年分割為七十二候,並且詳細記錄了每一候的氣象特點和人體對應的生理狀態,並且表示“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後世中醫對於疫病的研究也大多圍繞這一觀點展開。

瘟疫恩仇錄

東漢時期瘟疫肆虐,人們更加完善的總結得出瘟疫是:夫天行時異之病者,是春時應暖而反大寒,夏時應熱反大涼,秋時應涼反大熱,冬時應寒反大溫。而同時期的名醫張仲景的醫學著作《傷寒論》中記錄的諸多傳染病防治手段,也都圍繞著調理人體,切合四時氣候而展開。

而這種觀念顯然也絕非紙上談兵,諸多時期的歷史記載都能對這種觀點進行佐證,例如景泰六年(1455年),陝西各郡正月無雨,四月卻出現霜雪,當年就發生瘟疫,死者兩千餘人。

瘟疫恩仇錄

四時理論體現的是古人對於瘟疫起源的探究,而對於瘟疫之流毒,古人則另有一種解釋的方式。

曹植有著作《說疫氣》,記錄了建安二十二年瘟疫橫行的景象,其中開篇說道“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可見古人認為瘟疫的流行實質上就是癘氣的流行。那麼這個“癘氣”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瘟疫恩仇錄

曹植像

癘氣並非一種氣體,在中醫理論當中,癘氣又被稱作疫氣、疫毒等。中醫對其的認知有兩點如今看來十分有趣,一是疫氣具有很強強的傳染性和流行性,二是一種疫氣引發一種疫病,同種疫病具有相似的症狀。由這兩點可以看出,古人所謂的“癘氣”本質上就是各種各樣的傳染病病原體(病毒、細菌、寄生蟲等)。

由此可見,古人雖然沒有進一步發現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但是其對瘟疫及其傳染原因的總結和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

本期文章講述了古人對於瘟疫發病原因和致病機理的認知,那麼具體到醫療行為上,中國古代又有著哪些防止傳染病的方式呢?這些方式究竟效果如何呢?在之後的文章中,蘇家酒窖會繼續為您講述,敬請期待。

最後的最後,小編還要再嘮叨一遍:希望各位看官們多洗手,勤通風,少出門,戴口罩,科學支持防疫事業,共克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