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量子計算技術,我國如何具備競爭力?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 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發明人是JohnW.Mauchly和J.PresperEckert。至今已有70多年了,可以說被用於各行各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功不可沒。

量子計算技術,我國如何具備競爭力?

起初從堆滿了整個屋子的儀器,發展成現在的筆記本電腦,一步步的優化給了人類前所未有的體驗。我們都知道自己用的是微軟的操作系統,用別人開發的軟件,除此之外,因為自己沒有,在電腦的核心部件方面我們也靠進口,所以我們處處受到別人的制約。關鍵性的儀器設備以高昂的價格銷售給我們,但是隨著我國科研實力的增強,我們也能夠自建一些儀器來用於研發,這時候他們又會在實驗材料方面給到我們很大壓力,想著法子來制約你。

目前量子研究用的原材料,主要是一種特殊的晶體——硅,它要求的純度特別高,國人都是從外面購買,所以做基礎材料研究的人很少,也因為很難出成果,研發週期長,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做,完全靠購買國外的,別人一旦斷供,我們就沒法生產了。但是自中興事件後,國家開始重視這一塊,哪些方面薄弱就在哪些方面多投入,核心的儀器設備、材料資源我們有了,別人斷供對我們影響也不會太大。

我國的量子計算從2004年開始做,目前我們的量子計算專利在國際上排名第十二,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前二十的。據中科院院士郭光燦透露:“量子計算機的核心專利是非常重要的,誰握有了核心專利誰就會走在前面,比如像我們所做的北京到天津的量子密碼穩定性,它屬於國際專利,別人繞不過去,一定向我們購買。如果要有競爭力,必須我們自己有核心專利。在儀器設備,材料等方面我們完全可以自主解決,那麼我們就有了一定的競爭力。”

量子計算技術,我國如何具備競爭力?

在傳統計算機的研究上,我們吃了很多虧,現在國人用的電腦設備都是別人的,芯片和處理器等全靠進口。但是在量子計算機的研發上,我們目前和國際巨頭相比雖仍有差距,但即便是落後也要緊緊跟住,否則差距越來越大。有了過去的經驗,我們在新時代的科技浪潮下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