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患“媽媽手”的只能是媽媽?醫生闢謠:腱鞘疾病也多發在4種群體


患“媽媽手”的只能是媽媽?醫生闢謠:腱鞘疾病也多發在4種群體

當你豎起大拇指,或是用力緊握拳頭時,在手腕靠近大拇指下方處會產生疼痛嗎?若你有以上症狀,可能患有媽媽手!

患“媽媽手”的只能是媽媽?醫生闢謠:腱鞘疾病也多發在4種群體

狹窄性肌腱鞘炎

媽媽手正式的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鞘炎。主要發生在負責伸直和向外打開大拇指的兩條肌腱--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這兩條肌腱的外層由稱為腱鞘的滑膜包覆著,可使肌腱在腱鞘內流暢地滑動,就像車輛經過隧道一樣,腱鞘具有保護肌腱的作用。但當反覆使用大拇指,會使肌腱逐漸增厚,與腱鞘互相摩擦產生髮炎現象。

此病好發於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婦,做家務事大拇指反覆使用、施力過度,例如常常扭毛巾、用手洗衣服、抱嬰兒、媽媽用力擠母乳等動作,大拇指和手腕的姿勢及用力不當所致,故「媽媽手」因此而得名。

患“媽媽手”的只能是媽媽?醫生闢謠:腱鞘疾病也多發在4種群體

腱鞘炎 疾病 飲食 手術

患者活動大拇指時在手腕靠近大拇指處會產生疼痛,嚴重時出現局部腫脹、麻痺、無法施力、肌肉萎縮。但媽媽手並非女性專利,亦會發生在男性身上,常見的例如髮型師、長時間書寫、使用滑鼠、打遊戲機等,經常反覆使用大拇指者,都是患媽媽手的高危一族。

可通過初步自我檢測是否患有媽媽手:四指包覆大拇指,然後手腕向尾指方向屈曲,此時在手腕靠近大拇指處會產生疼痛,可與對側手作比較。

物理治療方面,由於媽媽手是過度使用大拇指所導致的,故最重要的是讓手部充分休息,於急性期患處有紅腫熱痛時,可用冰敷、電療緩和疼痛和發炎,並建議穿戴輔具限制大拇指及手腕活動,避免進一步傷害。

患“媽媽手”的只能是媽媽?醫生闢謠:腱鞘疾病也多發在4種群體

腱鞘炎 疾病 飲食 手術

急性期過後,即活動拇指時仍有明顯疼痛,但腫脹和熱感已緩解,此時可使用熱敷、超音波治療促進癒合,物理治療師並會為患者進行手法治療,以避免癒合過程中肌腱與腱鞘產生黏連現象。

到了慢性期,疼痛情況逐漸改善,此時可加入伸展運動和漸進式肌力訓練,加強肌肉柔軟度和強化肌肉力量,以恢復手部功能,並預防日後復發的機會。

一些病情較嚴重者,若對保守治療療效不彰,則需考慮接受局部類固醇注射,

少數病人甚至需要手術介入。

患“媽媽手”的只能是媽媽?醫生闢謠:腱鞘疾病也多發在4種群體

腱鞘炎 疾病 飲食 手術

日常預防

預防勝於治療,日常生活進行手部操作時應使用正確方式及注意良好姿勢,

例如提重物應用雙手協助;媽媽抱嬰兒時身體需靠近嬰兒床,儘可能把床欄調低、上臂夾緊身旁再抱起嬰兒,避免只由大拇指承受重量;平日需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增加肢體的柔軟度、肌力及耐力,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您還有哪些健康養生方面的問題,頭條關注南方健康,三甲醫院醫生顧問持續為您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

患“媽媽手”的只能是媽媽?醫生闢謠:腱鞘疾病也多發在4種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