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湖北的中心的荊州,為何武漢會成為湖北省會?

荊州,古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是國務院公佈的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長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輕紡織基地,素有“長江經濟帶鋼腰”之稱。

湖北的中心的荊州,為何武漢會成為湖北省會?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城歷史長達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於郢(現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歷20個楚王,定都長達411年,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國時期,荊州為群雄逐鹿之地,境內三國文化遺存遍佈。

湖北的中心的荊州,為何武漢會成為湖北省會?

漢武帝元封五年,設立荊州刺史部,東西漢時皆屬南郡。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荊州。後歸吳,定治南郡。

晉永和八年,荊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時,齊和帝、梁元帝、後梁蕭銑皆以荊州為國都。

隋開皇二年,因與後梁聯姻,罷總管府;開皇七年並後梁,又置江陵總管;二十年改為荊州總管。大業初,複稱南郡。

唐貞觀元年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山南道分為東、西道,屬山南東道江陵府,設荊州大都督府,至德後置荊南節度使。上元元年,以江陵為南都,改荊州為江陵府;次年罷都。

荊州城區五代十國時,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割據荊、歸、峽三州,稱南平王,國都設江陵。

明洪武九年湖廣行省改置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荊州府改屬河南布政司;洪武二十四年荊州府復屬湖廣佈政使司。

清康熙九年置上荊南道,駐荊州府;雍正十三年上荊南道更名荊宜施道;光緒三十年荊宜施道更名荊宜道。

民國元年1月,荊州府裁府留縣,所轄各縣直屬荊宜道;1914年荊宜道更名為荊南道;1921年8月複稱荊宜道。1932年為湖北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6年改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湖北的中心的荊州,為何武漢會成為湖北省會?

到明末清初時,武漢的漢口鎮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當時天下“四大名鎮”,武漢被稱為“楚中第一繁盛”,成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為什麼武漢到後期會取代江陵,成為湖北省的中心呢?最大的原因原因還是地理位置。

古代中國,從中原南下荊州的路只有一條,就是經宛城,南陽盆地,從襄陽南下,到荊州,自古以來,北方政權想要南下攻佔荊州之地,肯定要走這條路,包括曹操南下,蒙古南下,都是走襄陽這條路,而且蒙古打襄陽還打了幾十年,襄陽一破,整個南方基本上就無險可守。

到了後期以後,南方經過大開發,特別是明清時期,武漢的地理優勢就顯露出來,武漢作為長江沿岸重要的港口,其水深、長江寬度、流向都優於江陵,萬里長江險在荊江,長江在江陵這一段九轉十八回,大船不好走,相對來說,武漢的港口條件比江陵要好得多。

第二個原因就是陸路交通,江陵向南面是洞庭湖,陸路不好走,向西面是夷陵(今宜昌),山路險峻,夷陵也是江陵的西邊屏障,向東沿長江就到了武漢,向北經荊州到襄陽,只有北邊一條陸路好走,其它方向都不好走。

武漢經過開發,四面八方都有陸路可以走,而且武漢的位置算起來在湖北省靠東的地方,在整個中國來看,正好在最中間的位置,四個方向的陸路都好走,再加上長江水路,在明清時代,武漢一下子就發展起來了,成為了湖北省的中心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