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保護野生動物,物聯網、AI技術與人類齊發力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

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3月2日中午11:55,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累計

確診80174例死亡2915例,還有46219人正接受密切醫學觀察。

科技的溫度 | 保護野生動物,物聯網、AI技術與人類齊發力

1月份,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初步的流行病學分析,新型冠狀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可能性比較大。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野生動物保護在今年迎最嚴法規。

科技的溫度 | 保護野生動物,物聯網、AI技術與人類齊發力

保護野生動物刻不容緩

野生動物存在的商業價值,是造成其被大量獵殺的原因。

近40年,全球野生動物數量減半:

➤ 全球僅剩35萬頭野生大象,平均每天在非洲國家屠殺100頭;

➤ 野生犀牛全球僅存約3500頭

➤ 野生穿山甲全球僅剩8種,目前我國內總數不到10萬頭

➤ 中國境內野生東北虎僅存約25頭……

因環境汙染、棲息地銳減以及人類無情的殺戮,讓越來越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

科技的溫度 | 保護野生動物,物聯網、AI技術與人類齊發力

(我國野生動物種群分佈)

AI、物聯網技術為野生動物撐起保護傘

雖然野生動物保護措施一直都有,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隨著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的不斷成熟落地,野生動物的保護會趨於智能化、系統化,開啟一頁新篇章。

1、物聯網技術助力野生動物夜間監測

藉著夜色掩護,偷盜獵殺行為大部分會發生在夜晚。

許多保護區範圍十分龐大,雖然每天都有人類定時巡邏,但還是難以面面俱到。

因此,需要藉助物聯網技術:

藉助攝像頭和傳感器,管理部門可以獲得關於動物位置、活動、活動速度的深入信息,從而幫助處於困境中的動物。

利用無人機+熱成像,還可以準確識別動物運動圖像,同時檢測可能存在的偷盜者,有效監管野生動物的動態。

科技的溫度 | 保護野生動物,物聯網、AI技術與人類齊發力

(來自無人機的黑猩猩熱成像)

2、AI技術優化野生動物保護方案

我們知道,如果使用正確的數據進行訓練,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人類完成任何任務。

(1) 監測

在保護野生動物過程中,通過在森林中部署的攝像頭內部運行

深度神經網絡算法,以進行物體檢測和圖像分析。這些攝像頭能夠對由運動激活的圖像進行捕捉,如果監測到人類,就會觸發警報併發給管理人員,從而在偷獵者傷害動物之前進行防範。

(2) 預防

同時,AI技術還可以利用機器學習能力,整合以往的偷獵事件及地形數據,進行風險評估,以此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偷獵行為的地點,併為護林員提供最優的巡邏路線。

科技的溫度 | 保護野生動物,物聯網、AI技術與人類齊發力

如今,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盜獵行為依然存在,技術帶來的,是大幅度降低捕獵分子的可趁之機,讓動物們和人類都能存活的更久,讓人類不再成為一座“孤島”。

保護野生動物的同時,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德諾智造溫馨提示:

拒絕野味,從我做起;

病從口入,牢記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