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寥若星辰的自由心灵:读《象棋的故事》

寥若星辰的自由心灵:读《象棋的故事》

胡晓明,贵阳人,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寥若星辰的自由心灵:读《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写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篇小说。我曾多次向文理科的大学生推荐过这篇小说。小说是一部非传统的悲剧,所谓悲剧的意义何在?作家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沉重忧思?这个故事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现代性的经典?随着故事的展开,你会被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力道渐斩压住,掩卷而思,你又会有一种难以言宣的透气之感。什么叫欧洲文明最古老最有尊严的自由心灵,从这篇小说可以略知一二。

在一艘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客轮上,B博士与象棋世界冠军米尔柯?琴多维奇的一场棋赛正在展开。B博士竟然二十多年未动过棋子,在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时,他遭暗算被囚于大旅馆徒有四壁的单间内,无比空虚孤寂中靠一本偷来的棋谱培养了象棋才能。但这种没有棋盘、没有对手的自我对弈、也没有选择、单一狭窄的思维牢笼中,使得他精神分裂乃至疯狂。B博士虽然赢了第一局,然而在第二局里,世界冠军感觉到了B博士的强烈焦躁与急切,遂以阴毒狡猾的手段,故意在关键时刻缓延时间,诱发B博士的精神分裂,并陷入狂乱的自我对弈之中……

茨威格是公认的情感描写的圣手。在《象棋的故事》中,茨威格描写主人公B博士在被软禁中会长时间地凝视衣领上的那一滴小水珠——这是何等的深入骨髓的孤独与斨杀人性的压抑。而茨威格本人是如此内心丰富、情感细腻、思想与感性兼胜的知识人,这种深细锐感的精神世界,我们在他《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里,可以大致领略一二。那是他的孺慕之思,也是他写给思想丰饶的欧洲精神的情书,是对于人文自由精神传统的缅想。我们似乎一直缺少这样的深情忆念之作,我能想到的齐邦媛先生《巨流河》可以依稀仿佛,而后者的价值仍然被这一代人低估。

十分具有象征意味的正是那本棋谱。如果他没有那本棋谱,极有可能这位高智商高情商的贵族将被纳粹恶毒的心灵桎梏折磨至投降、发疯。但是也正是得到了棋谱,我们却看到了在极度的空虚与单调,完全无精神选项的情况下,B博士的精神灾难。他的精神之旅进入一种奇特的挣扎:下棋之后精神得到短暂的舒缓,然而此后又陷于一种极度的空虚与紧张。作家警示世人,“只有一样东西”和“只有空虚”,其实是无差别的,同样不免受到精神的扭曲与人性的压抑。B博士靠棋艺得到解放,却又摆脱不了象棋的再奴役。作家之所以选取“得到棋谱——精神拯救——精神分裂后遗症”这样一条情节发展线索,不仅是更戏剧化地塑造传奇人物,更是意味深长地揭示那样一种可悲可叹的精神拯救,终将导致精神毁灭。因为,对于高贵无羁的精神来说,孤立无援的精神活水终将枯竭;对于渴求自由的人类天性来说,一根筋式的洗脑终将自我报复,——这正是“精神拯救”自我挖坑式的辩证法。

茨威格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德国入侵奥地利,作为犹太人,他和妻子一起逃离了故国,辗转来到了巴西。在貌似平静安宁的生活下,茨威格有着强烈的“异乡感”,他说:“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要对一个陌生民族感恩戴德似的,因为自己呼吸了他们的空气。”他的朋友罗曼?罗兰对他在巴西出版的书籍《巴西:未来之国》直言不讳地评价说:“我没有看见您扎根在巴西这块土地。现在落地生根,太迟了,没有根的人,就成了幽灵。”《象棋的故事》当中两处场所,一是轮船,二是囚房.都是没有根的地方。而自我脑力对弈的世界,更是一个抽象的没有现实感的世界。

茨威格曾说:“我素来感兴趣的就是各种有偏执狂的人,即圃于某种单一的思想不能自拔的人”。茨威格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次的偏执。在强调信仰、剥夺自由、压抑人性,知识与思想资源枯竭的文革时代过去半个多世纪之后,在疫情肆虐下的当今中国,我们还是会被《象棋的故事》打动,被茨威格自己的人生故事打动,被古老深厚的人文传统打动,被高贵而富于人性尊严的自由心灵打动,用毛姆的话来说,这样的人虽然寥若星辰,却深深吸引着我们。

寥若星辰的自由心灵:读《象棋的故事》

防疫抗疫,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理性面对,无一例外的,医学专家们的共同建议是,大家尽量少出门、不聚会。

而我们的倡议也随之而来——

既然宅在家中,何妨多读几本好书。

据说,网络时代,阅读已跻身奢侈品之列。整个社会的阅读习惯,大概算不上叫人乐观。虽然,我们仍愿尽绵力,不仅因为手中可留书香,更缘于读和享的过程中,自有欢悦喜乐。

当然不阅读的借口也多,常见是说没有时间,其实,古人早就感叹过了。

寥若星辰的自由心灵:读《象棋的故事》

三国时代的董遇说,读书只能利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宋代的欧阳修则利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

这段时间,既然要“少出门,不聚会”,那何不索性围着炉子或者拥着被子,安安静静、暖暖和和地读一本好书?

按照欧阳修的法子,我们来算一算,马上当然不现实,待在家里的话,那就“桌上、枕上和厕上”好了。各花15分钟,总共45分钟,一分钟读500字,一天就读22500字,一星期七天是157500字,每页差不多500字,则是315页,这是相当厚的一本书了。

从今天起,我们邀请一些爱书的朋友,以线上“溪山书会”之名,逐日推送好书,以享读者。

欢迎留言甚至附上您的读后感想,亦欢迎来稿,投稿信箱是[email protected]

跟我们一起推荐,获得采用者,自然也会有一份礼物奉上,您不用猜,肯定是书……

我们寄给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