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略陽林家山石梯子巖古棧道遺蹟

從林家山村附近水臺子越過青泥河,進入石梯子巖溝,徒步約五千米,就到了一個三叉口,從此向右西南行,經鴛鴦裡、四房山、張家山就到了西漢水流域的東淮壩、西淮壩一帶;向左過陽灣裡,翻越歡喜嶺,經大水溝、水銀溝、黃龍坎、莊科裡就到了嘉陵江邊的禪覺寺,沿江就可達到略陽縣城。


略陽林家山石梯子巖古棧道遺蹟

石梯子巖古棧道位置及林家山-小河廠古道示意圖


石梯子巖棧道遺蹟就位於右側的大石梯巖溝口處,這裡兩山夾峙,壁立千仞,河水從中間的道路上漫過。在大梯子巖左側的巖壁上,現尚存兩個方形的棧道孔,每孔20釐米見方,深15—25釐米,已完全被雜草掩埋,如果不是嚮導指引,一般人很難發現。當地嚮導介紹說,這裡是一處峽谷,地名大石梯子巖,前面是小石梯子巖,原來有很多的石臺階和棧道孔,道路險峻,陡峭難行,部分石梯子要藉助繩索和藤條才能攀上去,後來開礦修路,河溝被墊平,石梯子和棧道孔被埋在了沙石下面,只剩下這幾個棧孔了。


略陽林家山石梯子巖古棧道遺蹟

大石梯子巖溝


略陽林家山石梯子巖古棧道遺蹟


略陽林家山石梯子巖古棧道遺蹟

搜圖

略陽林家山石梯子巖古棧道遺蹟

大石梯子巖巖壁上的棧道孔


筆者仔細研究發現,該棧道遺蹟所在的地方,其實是徽略古道——小河廠·林家山古道的一部分。這條道路自徽縣縣城出發,經大河店到達小河廠,從茅草口入溝,經王家院、包家溝,翻越分水嶺,再經略陽境內的吊溝、垮子巖、窄峽溝,到達鐵佛寺村旁的板橋溝,由此越過青泥河,再經石梯子巖,翻越歡喜嶺,經大水溝、水銀溝到達嘉陵江邊的禪覺寺,沿江水陸路都可到達略陽縣城。這條道路,是除了“徽略大路”和“百渡溝·九股樹”古道外,又一條連接徽縣和略陽的古道。是略陽西北部地區,唯一溝通洛河、青泥河和西漢水流域的一條重要的古道,道路沿途有關帝廟、老摶洞、老君殿、土地廟、觀音洞、祖師廟、鐵佛寺、禪覺寺等寺觀,以及窄峽溝石梯和古棧道遺蹟、石梯巖古棧道遺蹟、烽火臺遺蹟、鐵佛寺明代磚塔和位於板橋溝內的兩方嘉慶年間的修路摩崖石刻等古蹟。


略陽林家山石梯子巖古棧道遺蹟

眺望歡喜嶺


略陽林家山石梯子巖古棧道遺蹟

石梯子巖溝內壁立的山岩


嚮導介紹說,以前徽縣、成縣的人去略陽或西淮壩,都從這裡走,行人很多。唐朝“安史之亂”唐玄宗幸蜀,也從這裡走過。玄宗皇帝路過此地時,恰逢陰雨連綿,道路泥濘,當走到山頂時,雲開霧散,豔陽高照,皇帝龍顏大悅,此山嶺遂被命名為歡喜嶺。詩人李白沿青泥河一路走來,但見青泥河蜿蜒曲折,道路險峻難行,於是發出了“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的嘆息。以後有好事之人將唐玄宗幸蜀之事和李白《蜀道難》詩,刻成石碑,立於歡喜嶺山巔。


略陽林家山石梯子巖古棧道遺蹟

從林家山看蜿蜒曲折的青泥河


由於後來常有人前來瞻仰拓印,附近百姓不堪其擾,將石碑推下了山崖。據嚮導說,關於此石碑的事,當地年長的老人曾見過此碑,但現在卻不知所蹤。


略陽林家山石梯子巖古棧道遺蹟

窄峽溝的石梯子遺蹟


唐玄宗幸蜀和李白經行這條古道之事,均無史料可考,但至少說明,這條古道使用年代久遠,在歷史上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如果有朝一日能夠找到歡喜嶺上的石碑,也許一切都會真相大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