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經常看我的讀者老爺們應該知道,我寫作是由一位老師領進門的。昨天晚上這位老師在一個讀者群裡做分享,主題是關於如何寫書評以及各個平臺運營技巧的。在開始講課之前,這位老師先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這個問題是為什麼想要寫書評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過了幾分鐘大家開始說自己寫書評的目的,有的人寫書評是為了把書分享給別人,有的人寫書評是為了提高思維的深度。有的人感覺自己讀完之後腦袋空空如也,跟沒讀一樣,希望通過寫書評來增強讀書效果。還有的人目的比較單一,就是想從寫書評開始,為自己建立一個能賺錢的副業。

在看完群裡其他人的回答後,這位老師開始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寫書評。她說自己寫書評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為了更好的掌握知識,另一個是為了保證自己做自媒體時可以持續輸出。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看他們說完之後,我想了想當初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如何寫書評。我的目的很簡單,也是為了多賺點錢。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覺得以賺錢為目的的讀書太功利,讀書的目的應該是提高個人修養和思維深度。怎麼能為了賺錢而去看書呢?

以賺錢為目的的讀書就是壞事嗎?在昨天的分享中,這位老師提到自己在寫作的同時也對身邊的人產生了很多正面影響。比如她的兩個孩子就非常喜歡讀書,這可以算是非常典型的言傳身教了。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關於讀書的目的當然不止賺錢這麼簡單,讀書的目的大體上有三個:獲取知識、收集信息、消遣娛樂。當我們讀小說的時候,是為了放鬆自己的心情。在上學的時候,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在看期刊雜誌、報紙新聞的時候,是為了獲取最新信息。

在讀書之前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讀書,與之類似,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清,在做的過程中很容易跑偏。比如為了學習新的編程語言,去看今年新出的小說等等。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那麼怎麼做才算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呢?按照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要學會構建我們的底層邏輯。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內容,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底層邏輯的那點事。

底層邏輯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在解釋什麼是底層邏輯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我們是如何思考的。當我們想要達成某個目的的時候,我們會圍繞著這個目的做計劃。比如為了在英語考試中取得高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會努力背單詞,掌握語法知識,同時大量刷題。這就是為了實現考試取得高分這一目的,而採取的行動方案。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再比如我們以寫原創文章為目的的時,大量輸入知識和信息,同時保持大腦深度思考的習慣。這些就是為了實現最初目的,而採取的行動方案。

我們通過思考得出來的結論,應該是基於現實和客觀情況所提出的方法,並以實現最初目的而來的。這裡提到的最初目的,就是我們所說的底層邏輯。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比如騰訊在最開始開發QQ的時候,就是以社交為底層邏輯。QQ的所有功能,都是以實現人們在互聯網上可以即時通訊和社交為目的而設計出來的。所以社交屬性,就是流淌在騰訊公司骨子裡的基因。

同樣道理,淘寶的目標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淘寶建立了一個平臺。直接打通買賣雙方的地理限制。通過互聯網的傳播速度,解決了信息不平衡的問題。所以淘寶的底層邏輯,就是加快信息流通速度。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理清底層邏輯為什麼重要

解釋完什麼是底層邏輯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底層邏輯有什麼用。在管理學中有個方法叫PDCA法,這套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制定解決方案。在這個方法中有四個步驟,分別是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在制定解決方案之前,我們要充分分析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是基於客觀現實,不能依靠腦補。只有充分分析問題,才能找到癥結所在。在分析問題之後,要開始制定計劃,也就是PDCA中的plan階段。我們制定的計劃,仍然要基於現實。

在制定完一項計劃之後,要開始執行,也就是PDCA中的do階段。在執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要開始對過去一段時間的行為進行分析覆盤。在檢查階段,要做的是通過覆盤找到過去一段時間內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確定自己制定的計劃是否偏離最初的目標。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在完成對過去一段時間內執行計劃過程中的回顧之後,要進行調整,也就是PDCA中的act階段。如果出現偏離,就要在接下來的行動中回到最初的目標上。

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PDCA法中四個階段不斷循環的過程。從這四個階段中,我們可以看出所有行動都是以最初目標為基準。也就是我們所強調的底層邏輯,偏離這個底層邏輯就會導致整個行動計劃的失敗。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所以掌握底層邏輯的作用,簡單來說有這幾個:

  1. 確定尋求解決問題方案的基本方向
  2. 保證執行過程不會跑偏
  3. 給出判斷執行方案是否可行的標準

底層邏輯有什麼用

底層邏輯就是我們最初的目標或者是最原始的需求,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套解決方案,形成自己專屬的思維路徑。那麼底層邏輯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用呢?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東西都需要底層邏輯。就拿找工作這件事來說吧,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時候會考慮很多方面。有的人喜歡工資高的、有的喜歡工作清閒的、有的喜歡發展前景好的。如果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搞不清楚自己關於職業發展前景的底層邏輯,很容易挑花眼。

在知道個人發展的底層邏輯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明確一個根本需求。比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覺得只要發展工作前景符合自己的預期,可以接受暫時的加班與相對較差的工作環境。那麼自己在找工作的時候,就要著眼於個人前景。比如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是否有專門的培訓等等。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再比如讀書這一行為,要搞清楚根本目的是什麼。如果像我的那位老師那樣,由於自己運營自媒體平臺不得不讀書。那麼在讀書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關注閱讀速度、閱讀質量,同時還要保證持續的輸出等等。

除了解決自身問題,底層邏輯還可以用來培養分析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比如我們在買股票的時候,分析一家股票是否之的長期擁有,要看這家公司的商業行為是否偏了公司最初的目標。一家業績良好的公司,儘管可能會把業務拓展到其他行業。但是它必然有一項在行業內頂尖、保證自己長期盈利的業務。只要這項業務仍然保持盈利,且這家公司的所有行為都不會破壞這項業務,即使當前股價出現波動,也不會導致公司破產退市。

構建底層邏輯有什麼用:保持方向、確定方案、調整策略

關於底層邏輯,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底層邏輯的作用,是讓我們在採取行動的過程中保持方向的一致性。只要不偏離最初的目標,就算行動中出現各種偏差,一樣會快速回到最初的軌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