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在二战历史中,装甲航母属于比较典型的一种,因为飞行甲板装甲的存在,抗打击能力要比传统设计的航空母舰要强得多,生存性也更好。通常来说这些装甲航母的生存性很强,在战场上即便遭到俯冲轰炸,也能更好地生存下来。而其中日本也曾建造优秀的装甲航母,也就是大凤号航空母舰。然而这艘大凤号航空母舰服役不过三个月,就沉没于海中,这是为什么呢?

一、日本的新型航母

在1935年(昭和10年),日本海军大学开始研究如何在敌军舰载航空兵力续航距离外抢先发动攻击的航空超地平线战法。但在这同时,日本海军也发觉到手上的航舰无论是改造空母或是专业正规空母都存在着同样的技术缺失,那便是面对俯冲轰炸机攻击时只要挨中1发炸弹就足够瘫痪航舰失去战力(这一点还真是挺对的,因为日本航母往往就是这么沉的)。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摆在日本海军面前的课题就是,如何改善这类设计上的先天缺陷,这种思维也成为建造大凤号的原始理念。至于大凤号的建造规划于1939年(昭和14年)的第四次船舰补充计划(丸四计划)定案,当时决定增建一艘大型空母以维持对美军的航空母舰数量优势。早期的大凤号设计概念稿编号“W102”,为一艘2万7千吨的航舰。

在1938年日本海军向大藏省提交的草案中,她是一艘以苍龙级为基础草案,搭载6门155毫米舰炮的航舰,使用方针则是作为航舰主要舰队与敌方舰队之间的中继航舰,为了对应可能遭受的舰队袭扰因此得配置装甲。

这种概念与后来的装甲航母没多少关系;但很快的中继航舰这套腹案也被放弃,大凤号重新以正规航舰的理念设计,但重视防御这项要素被保留。日本帝国海军也将作战想定及经验等反馈于新航舰的建造意见中,最后成功的完成一艘海军梦寐以求“具备装甲甲板及优势防护力的正规航舰”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虽说大凤号是翔鹤级航空母舰的后继舰型,但事实上舰体之间的差异相当大;另外,为了建造大凤号原本因第四舰队事件大量禁用的电焊造舰方式也重新启用。(所谓“第四舰队事件”是指1935年日本第四舰队在恶劣海象下,出现舰体受损,事后认为是电焊造舰方式不可靠造成的)

1941年7月10日,在川崎造船厂的1号船台完成“出云丸”邮轮改装成飞鹰号航空母舰的下水典礼的16天后,大凤号在同一座船台上开工建造。

二、大凤号的参数

大凤号航空母舰于1943年4月7日下水,1944年3月7日在海试完成后服役。长260.6米,宽27.7米,吃水深9.67米,标准排水量29300吨,满载排水量37270吨。大凤号的船体母型由翔鹤级放大修改而成,但因为在原本无装甲的船体配置装甲带与装甲飞行甲板,所以削减一层舰内甲板的方式维持重心稳定。

这使得大凤号内部舱间配置甚至比翔鹤级还要来的狭窄,船员也因此只能睡随时可以收纳的吊床。

同时因为装甲重量导致大凤号的干舷较低,满载状态时和飞龙号航空母舰一样飞行甲板高度距离水面只有12米,为了保持操作性在舰首采用类似英国装甲航舰光辉级的封闭式舰首,使得大凤号的舱内配置偏向飞龙号的风格。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大凤号的船体有着相当高标准的防护能力,装甲总吨位达8940吨。尽管预定是让其能抵抗800公斤的航弹攻击,但是因为会造成排水量过高而放弃。但设计时仍维持其3万吨量级,只有飞行甲板里前后飞机升降机间的位置铺设装甲,防御标准则是抵御俯冲轰炸机自700米俯冲投下的500公斤炸弹直击。

前后仍有一部分维持木制甲板的传统配置,机库侧面仍为无装甲设计。同时大凤号的飞行甲板表面材质众说纷纭,大部分认为是乳胶甲板,亦有人认为木质甲板。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而在动力上,大凤的动力系统与翔鹤级航空母舰相同,为8具带空气预热器、操作压力30公斤/平方公分,运作蒸气温度350度的“ロ号舰本式重油水管锅炉”,所有锅炉都采单一独立舱间设计强化生存性;搭配4台蒸气涡轮机输出160000匹轴马力,采用直径4.3米的锰钢3叶螺旋桨,最快转速每分钟300转 。

但因为比翔鹤级重使得极速降为33节。船舵配置则采纳与大和级战舰相同设计,使用置于舰体中央,采前后分设的主、副舵配置、舵体采电动液压驱动,但如果主舵机遭毁损时副舵可直连柴油发电机驱动使用。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大凤号的烟囱与飞鹰级航空母舰相同,采取舰桥一体化设计,原设计为垂直型烟囱,但风洞测试结果发现这会导致气流干扰到舰载机作业。这个问题困扰了日本海军十几年,最终在大凤号上得到了解决。为了不干扰飞机作业,舰政本部经风洞测试设计了外倾26度、高17米的一体化大型烟囱。

这设计首先在飞鹰级上测试,效果良好,因此后续的大型航舰,包括大凤号与信浓号航空母舰都陆续采纳。而大凤号的自卫火力也较为充足,联装九八式10公分高射炮6座,左右舷各配置3座,接受两舷各自的九四式高射装置指挥。近距离对空防御则配备22座三联装九六式25毫米高射机炮加强防空火力。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即便大凤号因铺设装甲带缩减舰内船舱规模,但仍勉强维持了双层机库设计,但容积还是略小于翔鹤级;大凤号机库长150米、高5米,上机库比下机库宽1米,只设置两座升降电梯。大凤号的舰载机装载方式是将战斗机放在上机库靠近前后升降电梯处,攻击机等则放置在下机库及上机库剩余空间中。

机库内部可使用防火百叶窗分隔,上机库可分5个隔间,下机库则是4个;机库侧面与顶端设有泡沫灭火器管线。大凤号的航空燃油油库设置在舰体前后各一座,约在靠近升降机的水面下舱间内,可搭载990吨空用燃油。虽然远超过翔鹤级的496吨,但是原先设想的新型战机并没有上舰服役,因此据当时舰上人员回忆,在菲律宾海海战期间,油库并没有真正满载。

三、大凤号短暂的生命

如果从设计上来看,大凤号应该是十分出色的,其胜出能力也很有保障,然而不幸的是,大凤号充满了厄运,就和这一阶段日本所有的军舰一样,在节节败退之中,遭到了不幸。

作为当时日本所剩不多的航母,大凤号服役后没多久,就参加了菲律宾海海战。这是一场获胜几率不大的海战,刚刚服役不久的大凤号,就成了这次海战中,日本的绝对主力。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当时大凤号被编入了海军中将小泽治三郎的机动舰队中,这也是当时日本最后的航母舰队了。在1944年6月19日早上6点30分,能代号轻巡洋舰所配属的侦察机发现美军舰队。

早上7点45分,机动舰队等航舰派出第一波攻击机队共128架战机,大凤号此次作业共起飞42架舰载机,包括9架天山舰攻、19架彗星舰爆和16架零战,于7点58分完成战机升空作业。但是小泽治三郎的机动舰队在忙于升空作业时,可能因此疏忽了反潜侦测,使美军潜舰有了溜入舰队群中的可乘之机。

试图追踪小泽舰队的美军潜艇大青花鱼号对大凤号发射了6枚鱼雷,而小松幸男兵曹长所驾驶的彗星俯冲轰炸机发现大凤号右舷5,000米处有1枚鱼雷直冲而来,随即驾机俯冲引爆一枚鱼雷。而大凤号上的瞭望员在发现鱼雷航迹后,航舰立即加速至28节,并朝右满舵的方向实施回避航行,但右舷前部仍于早上8点10分遭一枚鱼雷击中。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按说对于舰体装甲大幅强化的大凤号来说,这枚鱼雷不应该造成任何致命损害,而当时也确实没有,仅仅是舰首浸水并略微下沉。但没人注意到的是,部分输油管受损,导致了油气溢出。因为当时最明显的损失是前升降机故障,在距离飞行甲板一米处卡死。因为要恢复升空作业,所有人都忙着处理升降机的问题,而忽略了油气泄漏的问题。

但这件事最终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由于当时大量的油气从破裂的管线挥发至机库,而封闭式机库设计又让油气无法疏通,这就让大凤号当时陷入一种非常威胁的局面中。在中午12点,油气已经蔓延进了机库之中,因此舰船上下令不准出现任何可能产生火星的器具。

此时锅炉室已经陆续出现油气中毒的水手,而损管队员也因为担心引发火灾而不能采取可能产生火星的损管处理行为。即便打开附近的舱门加快空气流动也无济于事。一度大凤号的损管队员也曾组织敢死队,进入发电机室试图处理问题,但最后全部因为油气中毒而晕倒。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到了下午2点32分,油气终于被引燃,并引发了大爆炸。关于爆炸原因众说纷纭,一说为船内凿击通风口造成了火星引燃,一说是飞机降落时产生电火花,还有一说是电线走火引发爆炸。

但不管是哪一种,当时的大凤号都面临了一场灾难。因为当时舰船内部充斥油气,爆炸威力又不能突破装甲机库,所以说爆炸就成了闷炸,而且还是从舰身下方开始,这就让动力部门从一开始就因为爆炸而团灭。

短命的大凤号航空母舰,原本优秀的设计,却成为了自身的催命符

而更大的问题是,大凤号在设计时,消防管线的阀门在动力部门那里,而动力部门的人此时又已经全军覆没,所以消防管线也没能发挥作用,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被启动,这就加速了大凤号的毁灭。

除了大凤号的舰桥人员尚来得及撤离外,大部分的舰员皆命丧于此。

1944年6月19日下午4点28分,大凤号的舰尾完全沉没。

结语

这艘精心打造的航空母舰,在仅仅服役三个月后,就宣告沉没。大凤号的结局,就和第一机动舰队一样,是日本联合舰队最后的垂死挣扎,但又徒劳无功。或许它的设计是好的,但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无法发挥它的性能,无论是船员的素质下降,还是此时已经残破的舰队,都注定了大凤号悲剧的结局。最终,它也只能成为海底里扭曲的废铁,成为太平洋战争历史的见证。

参考文献:《日本の航空母舰》

《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8 マリアナ冲海戦》

《历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 大凤 信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