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2019,高值耗材遇“劫”,公立醫院步“深水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

7月,國務院發佈《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在“取消耗材加成、降低價格虛高、減少過度使用、探索帶量採購”等層面定調高值耗材改革方向,重點任務之一是嚴打商業賄賂。

自此,全國性高值耗材整治序幕拉開。不到半年,不少省市“明星”院長、“金牌”主任相繼被查,單江蘇一省就有5位心血管專家接連落馬。作為高值耗材使用大戶的心血管科,一度成為醫療反腐風暴的中心。

與此同時,國家關於醫用耗材全方位的改革也在持續深入。6月,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文強調醫用耗材的全生命週期可追溯管理,緊接著國家醫保局也發文推進醫用耗材等四項信息業務編碼規則和方法。

8月,國家醫保局又發文表示,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配合相關管理部門建立醫用耗材一致性評價機構。12月,國家醫保局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1209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將在國內開展高值耗材帶量採購試點工作。

從採購遴選、耗材流通,到院內管理、臨床使用,再到耗材收費、監管監督,國家管控重拳一記猛過一記。

此輪以“分段管控、分點治理、環環相扣”為核心特徵的醫用耗材改革,在多部委與地方政府的合力下,正迅速蔓延開來。

2019,高值耗材遇“劫”,公立医院步“深水区”

年度關鍵詞:零加成

代表事件:《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2019重點工作任務》

坊間有句老話,藥品的昨天,耗材的明天。在藥品零加成全面鋪開的兩年後,全國醫用耗材零加成,終於進入倒計時。

由於醫用耗材種類繁雜、規格多樣,很難形成全國統一的干預策略,所以即使在2018年醫藥行業大洗牌的形勢下,耗材企業仍有機會偏安一隅。

但這一次,政策沒有再將“醫用耗材零加成”置於模稜兩可之地。

與以往“進一步取消醫用耗材加成”等態度曖昧的政策表述不同,此次國家不僅將“取消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加成”列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還在一個月之後,給出了具體的執行時間節點。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7月31日發佈的《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在2019年底前,全部公立醫療機構都要實現醫用耗材‘零差率’銷售,高值醫用耗材銷售價格按採購價格執行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截止目前,全國共有20多個省市正在取消耗材加成。

醫改是個系統而繁複的大工程,取消耗材加成,只是國家醫改頂層設計的分支,零加成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以往醫院傾向於選擇高價耗材的思路,但想要真正降低醫用耗材的虛高價格,帶量採購勢必是下一步發力的重點。

2019,高值耗材遇“劫”,公立医院步“深水区”

年度關鍵詞:帶量採購

代表事件:安徽開展高耗帶量採購、國家醫保局將開展高耗帶量採購試點

早在去年年底,藥品開展4+7之際,業內關於高值耗材開展帶量採購的言論便甚囂塵上。

“帶量採購能否真正擠乾耗材價格水分?”“政策的執行和正式落地的時間跨度會有多長?”“上層的推行決心是否會減弱?”

所有的猜測、質疑,在7月的最後一天被打破。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確按照帶量採購、量價掛鉤、促進市場競爭等原則探索高值醫用耗材分類集中採購。對臨床用量較大、採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多家生產企業生產的高值醫用耗材,按類別探索集中採購,鼓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帶量談判採購,積極探索跨省聯盟採購。

11月15日,國務院深化醫改領導小組發佈《關於進一步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通知》,明確各醫改試點省份要在2020年9月底前,對高值耗材帶量採購進行探索。

政策接連發布,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的未來走向也已“躍然紙上”。

第一,帶量採購、招採合一不僅是當前醫用耗材採購的核心宗旨,也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耗材購銷領域的主要發力方向,“以量換價”、擠乾耗材水分將成為常態。

第二,短期內高值耗材帶量採購仍將以地方性探索為主。在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中,首次破冰出現在醫保局成立較早的安徽與江蘇。

從探索路徑上看,高值耗材延用了藥品帶量採購的三大主要特徵,對使用量、結算週期均、醫保支付標準均有明確的要求。

具體來看,安徽是建立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組套分組法”,形成可比的價格體系。江蘇則是分支架和起搏器兩個組別談判,降幅最大產品將成為採購單位必選產品。數據顯示,江蘇第二輪省級帶量採購最大降幅高達81.05%,安徽省首輪單個組件最高降幅更是高達95%。

值得注意的是,高值耗材與藥品不同,藥品開展4+7的前提是有一致性評價為質量“兜底”,而我國高值耗材產業實力相對薄弱,且缺乏質量評價機制,若依舊延用低價中標的原則,“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將難以規避。

“如何在擠幹水分的同時,還能嚴把質量這道防線?”“如何保證耗材的實際使用量達到採購承諾的目標?”這些老生常談,依舊是懸掛在高值耗材帶量採購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雖然國家決心明確,但相比藥品而言,高值耗材帶量採購這條路勢必還有諸多的暗流和湍流要過。

2019,高值耗材遇“劫”,公立医院步“深水区”

年度關鍵詞:一致性評價

代表事件:國家醫保局明確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耗材一致性評價

站在今天這個時間點上來看,國家醫保局等相關部委其實早就在為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的推進而摩拳擦掌、落子佈局。這落盤的第一枚棋子,便是耗材一致性評價。

今年8月,在綱領性文件《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發佈的12天之後,國家醫保局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6395號建議的答覆中稱: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配合相關管理部門建立耗材一致性評價機構,並加強相關方面研究,完善評價機制。

藥品一致性評價已成為藥品帶量採購的基石,放到耗材領域,作用同樣顯著。

在耗材帶量採購中,如何保證低價中標產品的質量,一直是個讓人頭大的難題。而一致性評價的存在就相當於為耗材設立了一道“質量標準線”,對標準線以上的產品進行談判採購,即使唯低價是取,也能嚴把醫療質量安全這道防線。

相較於已步入實地探索階段的帶量採購,耗材一致性評價則更多停留在理論的探討層面,

難點在於耗材與藥品有所不同,藥品有原研藥和參比製劑等維度做評價標準,但耗材卻尚無可參考的統一評價維度與標準,或許如何對耗材進行一致性評價,才是破局的關鍵所在。

2019,高值耗材遇“劫”,公立医院步“深水区”

年度關鍵詞:統一編碼

代表事件:國家醫保局發佈醫保目錄調整工作方案

6月20日,耗時10個月,全國統一的藥品、耗材、疾病診斷與醫療服服項目等4項編碼標準終於揭開面紗。

6月27日,在國家醫保局組織召開的“醫療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座談會”上,研究醫改多年的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朱恆鵬一改往日的犀利風格,表示“我對這項基礎性的工作,坦率來說,由衷地欽佩”。

這場被外界喻為是從多種“方言”到“普通話”的革命,里程碑式的意義在於,其或將徹底終結醫保信息孤島的局面,未來全國層面、區域層面的數據分析測算將照進現實,為醫保籌資、支付制度、藥品耗材招標採購等決策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支撐。

換個角度來看,統一編碼就是國家醫保局佈局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的另一枚關鍵棋子。

“品種劃分極其繁雜,上萬種類別,既無地方標準,也無國家標準”,是醫用耗材長期以來最為被行業所詬病的地方。因而四項編碼中,耗材編碼標準最具突破性意義。

從最新發布的醫保醫用耗材編碼規則來看,醫用耗材編碼共分5個部分20位,通過大寫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按特定順序排列表示。其中第1部分是耗材標識碼,第2部分是分類碼,第3部分是通用名碼,第4部分是產品特徵碼,第5部分是生產企業碼。

12月2日,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公示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數據庫第一批醫用耗材信息的通知》,公佈第一批30332種醫用耗材統一編碼名單,並學科、用途、部位、功能,形成了17個一級分類(學科、品類)、176個二級分類(用途、品目)、1073個三級分類(部位、功能、品種)。其中,骨科材料的數量最多,高達18537種。

隨著全國醫用耗材統一編碼的逐步實施,超2000億的醫用耗材市場正迎來“最強監管”這一觀點,幾乎已成業內共識。統一編碼作為醫用耗材的唯一一張“身份證”,為打通醫用耗材從生產到流通,再到使用所有環節的數據接口提供了可能。

可以想象,未來全國範圍內,醫用耗材全生命週期的信息都是可查驗、可追溯的。同時,一個品種的耗材招標價格,各地會逐步趨於統一,醫用耗材領域長期形成的灰色產業鏈或將開始瓦解,價格虛高或將成為歷史。

2019,高值耗材遇“劫”,公立医院步“深水区”

年度關鍵詞:DRG

代表事件:國家醫保局明確試點城市、明確DRG標準

零加成、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統一編碼,耗材領域吹響的管控四部曲,也正深刻影響著醫療機構的神經。在耗材藥品逐步變為成本項的當下,醫療機構用發展來解決問題的“萬能答案”已經失效,公立醫院正步入醫改“深水區。而國家關於DRG支付改革的持續推進,則是最為有力的佐證。

事實上,在中國,有關DRG的探索已近30年。

最早的探索始於1988年,主事者是時任北京醫院研究所所長黃慧英。她率領協和、天壇等十家大醫院開展DRGs研究,想看看這套國外流行的方法可否用來作醫院績效管理。

這項研究持續了四年,並斬獲諸多獎項,研究的主要結論是:美國DRGs的理念適用於中國,但必須本士化。

之後,自下而上的地方試點開始熱鬧起來,但巨大的區域差別、複雜的機制設計與參與各方的明顯博弈,一度令DRG的本土化進程舉步維艱。

轉機出現在2018年。國家超級醫保局成立,並於當年底,發佈《關於申報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的通知》,成為DRG當仁不讓的主力推手。

2019年5月,國家醫保局召開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工作視頻會議,明確試點城市名單的同時,再一次清晰的給出了DRG推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10月,國家醫保局明確CHS-DRG為唯一付費標準,終結各地標準分散的局面。

事實上,統一標準只是DRG本土化的前提條件,如何跨越區域差異,破除利益糾葛,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才是成功的關鍵。

曾被國務院點讚的玉溪DRG改革試點,就是從DRG管理機制上下功夫。

2016年,玉溪在全市9 家縣區人民醫院(二級醫療機構)全面推行新農合DRG 支付方式改革。2017年,玉溪市在此前新農合493個付費病組推廣的基礎上,在全市規模最大的玉溪市人民醫院推行了DRG付費模式——付費病組高達531個,付費險種涵蓋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兩個險種。

2019,高值耗材遇“劫”,公立医院步“深水区”

充分結合臨床是玉溪市DRG改革成功的關鍵。玉溪市通過搭建充分結合臨床的成本管理體系,在診療過程中為臨床科室提供成本管理服務,實現財務與業務的融合;此外還將成本管理與臨床結合,充分尊重臨床差異,針對不同的臨床科室,制定與之對應的成本控制目標和策略。具體來看:

事前強化成本預算,明確成本管理目標,藉助預算的管控力度,強化成本控制力度;

事中強調過程管控,以疾病為導向進行診療流程優化,縮短平均住院天數,控制藥品、耗材的不合理使用;

事後強調績效考核,推行成本責任制度,將成本管控納入績效考核,藉助績效形成管理抓手。

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玉溪市人民醫院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住院費用按DRGs付費的病組656個,付費人次51457人,佔參保出院患者的86%,結餘率6.9%。職工CMI值1.329,城鄉居民CMI值1.255。職工醫保按DRG付費病組住院次均費用為10076元,同比下降519元,降幅4.9%。居民醫保按DRG付費病組住院次均費用為次均費用9180元,同比下降322元,降幅3.3%。初步實現了醫保基金要安全、醫院可持續發展、群眾得實惠的改革目標。

2019,高值耗材遇“劫”,公立医院步“深水区”

2020,價值同行

優!

這已是中國踐行價值醫療的第三年。

2019年,以國家醫保局為首的相關部委,緊鑼密鼓的出臺了諸多基於構建價值醫療體系的改革舉措,諸多重磅政策合力之下,行業格局已然深刻改變,在醫藥格局被逐步理順、醫保支付改革逐步深入的當下,三醫聯動中的“醫療”勢必成為政策關注的焦點,也就是說,醫療機構必將成為下一個管控目標。

在此之下,醫療機構2020的走向,基本呼之欲出。

1、優選醫用耗材是必然趨勢。在耗材藥品相繼零加成,DRG支付改革等措施的持續發酵,藥品耗材基本已經完成從收入項到成本項的轉變,並倒逼醫院主動降低採購價格,未來醫療機構在耗材的選擇和使用上,會更加註重“質優價低”。

細分來看,優選包括三個層面,其一是優先選擇臨床效果最好、價格相對最低的品種;其二是優選採購的時間與空間,以確保價格優勢;其三是優選物流能力更強、企業信譽、產品質量更佳的供應企業,提升百姓診治的價值感和獲得感。

2、優採將進一步滲入,併成為主流。在國家衛健委與中醫藥局聯和發佈的《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管理辦法(試行)》中,就已明確規定,醫用耗材採購相關事務由醫用耗材管理部門實行統一管理。其他科室或者部門不得從事醫用耗材的採購活動,不得使用非醫用耗材管理部門採購供應的醫用耗材。在此之下,以“用採分離、科室盲審、標化流程、參數預審”為主要路徑的優採模式,勢必會逐步深入更多醫療機構的採購管理之中,並逐步成為業內主流。

3、公立醫院精益化運營箭在弦上。必須承認的事實是,面對醫保支付的天花板及醫改組合拳的重磅出擊,醫院的收入壓力正逐步加大,而人力、新技術/設備應用等成本卻持續走高,運行成本的剛性增長正倒逼醫院必須在採購管理、供應管理、院內管理及成本管控方面轉變發展思路,由過去“粗放碎片”的管理狀態走向“精耕細作”的發展模式。

而搭建涵蓋“優選、優採、優供、優管、優評”

的全流程精益管理體系或將成為有效緩解醫院運營壓力的最佳路徑,最終實現採購尋源科學合規、供採環節高效協同、醫用耗材全程可溯、全程管理可評可控、醫院運營降本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