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洛麗塔》的作者納博科夫有一次給學生講俄羅斯文學,講著講著突然拉上了教室的窗簾,關掉了所有燈。

一片黑暗中,納博科夫站到開關旁,按下最左邊的開關,一盞燈隨之亮起。

納博科夫說:“在俄羅斯文學的蒼穹上,這盞燈是普希金。”

接著,他打開中間的燈說:“這盞是果戈理。”又打開最右邊的燈:“這盞是契訶夫。”

最後,納博科夫走到窗前,拉開窗簾。陽光照進室內,整個教室瞬間明亮。

納博科夫指著陽光對學生說:“而這,是托爾斯泰!”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列夫·托爾斯泰堪稱俄國“國寶級”作家,以一支筆針砭時弊,喚醒世人。他塑造的一個個經典角色,至今仍未過時。

其中我最愛的,當屬那個衝破社會桎梏,勇敢追逐愛情的安娜·卡列尼娜。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她的前半生,不過是一場交易

安娜是個明豔動人的貴婦,她丈夫卡列寧很有地位,但二人的結合無關愛情,只是一場上流社會的交易。

當初,安娜的姑媽為了兒子的職位、地位,威逼利誘安娜傍上了卡列寧這棵大樹。

婚後,安娜也嘗試過去愛這個大她20多歲的丈夫,一腔熱情付出,卻石沉大海。

卡列寧對“愛”沒興趣,他出身官僚家庭,更看重名利和地位。

所以當安娜“婚內出軌”,卡列寧固然憤怒,但憤怒卻並非因為妻子的不忠,而是因為自己被戴了“綠帽子”,面子上掛不住。

安娜或許是幸運的,她什麼都不缺——富裕的家庭,有地位的丈夫,可愛的兒子……八年來,她一直這樣安慰自己。

但她又何其不幸?沒有愛和激情,生活循環往復,不過一潭死水。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直到情夫伏倫斯基出現,她才明白自己的處境——彷彿被關在籠裡的金絲雀,沒有自由;抑或繡在屏風上的紅玫瑰,虛有華表。

她開始厭惡丈夫:“八年來他一直在扼殺我的生命,扼殺我身上的一切活力,他從來沒有想到我是一個需要愛情的活生生的女人。”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首次出場,是因為她哥哥被她嫂子捉姦在床,嫂子想離婚,安娜去勸她:為了5個孩子,她應該原諒一個有心挽回家庭的丈夫。

一番思想工作後,嫂子選擇了原諒。而安娜呢?她親手把一個試圖自救的女子推回了婚姻的墳墓。她萬萬想不到,不久後,她會因為愛情,親手撕碎曾那麼看重的家庭。

當安娜在宴會上隨伏倫斯基翩翩起舞時,她發現自己的心活了。她本把這支舞當成一個轉瞬即逝的意外,可當伏倫斯基追隨安娜而來時,意外就變成了必然。

被一個英俊、優秀的男人愛慕,安娜無疑是自豪的,她臉上的笑容,是怎麼也藏不住了。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理智讓她拒人千里之外,激情卻讓她無路可逃。面對伏倫斯基猛烈的追求攻勢,安娜很快便繳械投降。

這讓我想起福樓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裡,那個同樣因得不到愛情滋潤,選擇出軌的妻子愛瑪。可見對女人來說,在兩性關係裡,愛的排名是很靠前的。畢竟女人總愛幻想,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婚姻的前提是愛,愛的結果是婚姻。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就如同沒放調味料的料理,味同嚼蠟,難以下嚥。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有人打我一邊臉,就把另一邊臉也給他打

《洛麗塔》中說過:“世上有三樣東西是藏不住的,貧窮、咳嗽和愛。”

跟伏倫斯基在一起後,一次,安娜跟卡列寧去看一場盛大的賽馬會,伏倫斯基參與其中。

比賽中,伏倫斯基不小心從馬上摔了下來,安娜大驚失色,舉止失態,對伏倫斯基的關心無論如何也藏不住,惹人議論紛紛。

卡列寧責備安娜有失檢點,壞了自己的名聲,安娜吼道:“我愛他,我是他的情婦。我看見您就受不了,我害怕您,我恨您……”

她甚至坦承,自己已經懷了伏倫斯基的孩子。

卡列寧給了安娜兩個選擇,要麼立刻離開這個家;要麼留下繼續和他扮演模範夫妻。為了兒子,安娜無奈選擇了後者。

她試圖反抗:“他在謊言裡活得優遊自在,我不能讓他這樣優遊自在,我要衝破他這張想束縛我手腳的謊言的羅網!衝破它,衝破它!”

可安娜心裡清楚,她無力擺脫這個謊言,哪怕它虛假得像泡沫一般,一觸就能破。

她太思念伏倫斯基了,甚至挑戰卡列寧的底線,把伏倫斯基叫來家裡,不小心跟卡列寧撞了個滿懷。

伏倫斯基:“他在家你怎麼還叫我來?”

安娜:“我沒想到他突然回來拿一個文件。”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妻子在自己家同情夫約會,卡列寧忍無可忍,提出離婚,帶走兒子,無論安娜如何乞求。

律師告訴他,因女方一人過錯離婚的,按律法,女方以後再也無法嫁給任何人。

卡列寧卻說;“這正是我想要的。”

沒過多久,安娜臨盆了。生產過程很不順利,安娜患上“產褥熱”,死亡率達百分之九十九。

安娜讓人給卡列寧發電報,希望在臨死前能得到他的原諒。

卡列寧回來了,他本恨不得安娜去死的,可當他看到安娜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時,瞬間就原諒了她。

他甚至對情敵伏倫斯基交了心:“我完全饒恕了她。有人要打我一邊臉,我要把另一邊臉也給人打;有人奪走我的外衣,我連裡衣也由他拿去。我懇求上帝,願他不要從我身上奪去饒恕的幸福!”

卡列寧的胸懷和寬容,令伏倫斯基自慚形穢。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舉起手槍,朝著自己的胸膛,扣下了扳機。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女人,應該活成自己的主心骨

伏倫斯基沒有死,安娜也沒有死。

安娜逼自己斷絕同伏倫斯基的關係,因為丈夫如此寬宏大量,甚至對情敵的女兒視如己出,她還有什麼理由辜負他?

可當哥哥來看望她時,安娜心底最後一絲防線轟然倒塌:“難道就因為他原諒了我,他就成為我人生的主宰了嗎?”

情感再次戰勝了理智,安娜撇下丈夫和兒子,同伏倫斯基遠走高飛。

伏倫斯基也為安娜拋棄了一切,從這一點來看,他當然是真心的。但這份真心需要時不時有些刺激,才能保持鮮活。

它能抵得過轟轟烈烈的磨難,卻禁不住雞毛蒜皮的平凡。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愛情是有保鮮期的,一旦得到了,往往就不珍惜了。隨著安娜越來越愛伏倫斯基,佔有慾越來越強,伏倫斯基卻覺得越來越無聊了。

這時的安娜對他來說,就好像一朵摘下已久的凋謝的花,他很難看出它的美——當初他就是為了它的美把它摘下來,也因此把它毀了的。

察覺到伏倫斯基的冷淡,安娜也很委屈、很不安。“我為你放棄了一切,你憑什麼不對我好?”這份被道德綁架的愛,只會讓彼此揹負壓力,活得越來越累。

加上伏倫斯基的母親一直看不上安娜,給伏倫斯基介紹門當戶對的女孩,危機感讓安娜喪失理智,跟蹤、誤會、爭吵,搞得彼此不勝其煩。

一次大吵過後,伏倫斯基摔門而出,準備去母親那裡。心力交瘁的安娜跑去找他,在車站人來人往中,她精神恍惚,覺得這世上“一切都是虛假,一切都是謊言,一切都是欺騙!”

她再也受不了了,在火車開過來的瞬間,猛地向前撲去。“如同飛蛾撲向野火,這場愛情註定要將她毀滅。”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下一秒,她對自己的行為大吃一驚,她想閃開身子,卻來不及了。一個冷酷無情的龐然大物撞到她腦袋上,從她背上軋過。

“上帝呀,饒恕我的一切吧!”她掙扎著說了最後一句話。

安娜的悲劇令人唏噓,但根本原因在於,她把這份愛看得太重,以至於失去了其他的生活寄託。

就像細沙,雙手握得越緊,就越容易流失。

這讓我想起毛姆的《面紗》中,女主人公凱蒂嫁給一個不愛的人,婚內出軌,被丈夫報復,把她帶去瘟疫盛行的梅潭府。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經歷了情夫背叛、丈夫去世、瘟疫橫行、救助他人的種種後,凱蒂揭開了生活的面紗,不再把愛情當成唯一,而是通過幫助他人實現個人價值,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長。

可見,女性要活成自己的主心骨,不一味依附他人、追著對方搖尾乞憐,而是自己給自己快樂,不患得患失,更不隨便傷害自己。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勇敢追愛的安娜,或許我們都是她

《安娜·卡列尼娜》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是不幸的,她的悲劇無法避免;但她也是勇敢的,至少她嘗試過突破舊社會的桎梏,不理會他人眼色,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愛情幻滅、無法挽回,她選擇用生命懲罰彼此,保留最後一點驕傲——她沒有敗給任何人,只是敗給心底對愛的完美幻想罷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安娜,為愛飛蛾撲火,遊離於一切規則之外,不因道德阻攔慾望,只圖一個你情我願。

她明豔動人、家境殷實,卻因一段婚外情選擇臥軌自殺

可即使在開放的當代社會,哪怕以“真愛”的名義來包裝,“出軌”都是很難聽的字眼。何況在舊時代,安娜的“冒天下之大不韙”,又該是怎樣的勇敢?

無怪乎連作者托爾斯泰都說,他不想讓安娜死的,但後來由不得他了。

理智與感性,激情與倫理,愛與道德,說到底,誰又能由得了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