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些“简单粗暴”的老师,为什么教学成绩反而好?

舞羽流雲


应试教育下,所谓“简单粗暴”的老师,教的都是简洁明快的应试方法和答题技巧,仿佛这类老师是专门为考试而生的。

寓教于乐的老师讲课有趣,但不太适合应试。

我家儿子小学三年级以前的语文老师,用的是生本教育的方法,说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法。具体的教学方式,我们外行不太懂,也没听过公开课。

据说是老师课堂上带着孩子们用玩儿的方法学认字学课文,孩子们都喜欢上语文课,因为玩儿的很开心,但能记住的东西不算太多。


孩子每天放学回来你问他学什么,他是不知道的,问他每天老师讲什么,孩子也是答不出来的。我也从侧面问过老师,为什么孩子讲不出在课堂上所学内容。老师说因为教学方法很灵活,孩子是不可能描述出来的。

等各种大考小考时,我家孩子的语文成绩还不错,一般都98-99分,通常只是作文扣1-2分。因为他语文属于超前学,没上小学之前已经认识了近3000字,也读了很多书,所以小学三年级以前的考试对他来说非常轻松。

只是别的同学语文成绩都不算太理想。语文老师自己都承认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应试教育的考试。

那些看似简单粗暴,但适合应试教育的老师

孩子升四年级以后,不再用生本教育课本,而是换了普通的全国中小学生9年义务教育的课本。同时也换了个副校长做语文老师,副校长只教他们一个班的语文,主抓成绩。

开始时孩子很不适应,因为这个副校长讲课无趣,简单粗暴,根本不像过去的老师那样陪他们玩儿,上课一句废话没有,语文课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副校长讲课简单明了,这堂课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需要背诵的是什么。做卷子专讲答题技巧,阅读理解题,重点讲如何看题拿下采分点。


包括写作文,怎么布局,怎样用词,如何做到首尾呼应。反正她只有一个宗旨,就是我上课你认真听了之后,你的语文成绩不太可能不好。

自从副校长上语文课之后,孩子放学回来,你问他语文课讲了什么,他能回答的清清楚楚。说明这个副校长讲课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所以四~五年级,孩子班所在的语文成绩,一向是全年级第一。但是孩子们都不喜欢这个副校长,因为她严厉,简单粗暴地讲完课就走,跟孩子们不亲近。

能教出好成绩的老师,其实都不简单。

所谓“简单粗暴”的老师,其实把自己所教范围内的课程研究的很透,历届的考试内容也研究的很透。

每年新的考题他们自己会拿来先做,这类老师会从各种角度去研究考题,研究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研究各类问题的采分点在哪里。


其实好多题的采分点已经摆在问题里,但是学生们通常当局者迷,所以才需要老师指点迷津。

通常知道怎么抓分数的老师,就知道从哪个角度指点学生看问题,他们的方法看似简单粗暴,实则学生掌握了,分数就会很高。


小韭漫谈教育


一天,高三(10)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他先把数学作业往讲台上一摔,然后拿起身边的小凳子往旁边的空桌子上狠狠地砸下去,小凳子一下一下子就碎成了几块。
我走在走廊里,听到这声响吓了一跳。
“凳子坏了我可以赔!但是,如果你们谁再不认真写作业,你们就要小心!”数学老师继续吼道。全班学生吓得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声音来。
原来是学生不好好写数学作业,数学老师发火了。从此以后,学生没有人再敢糊弄作业,都认真老老实实地学习数学。高考时,他班的学生成绩考得特别好。40人当中有21人上了本一,最高分在全区排在首位。

看来,简单粗暴确实可以提高成绩的。这是因为:


1、从学习方面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没有人监督甚至在后面用鞭子打,学生很难学得进去。

到了高中,学业越来越重,所学知识也越来越难。常常要学生“硬啃”才能掌握。在困难面前退缩是人的天性,何况学习这么重的任务,会让那些意志薄弱的人败下阵来。这时如果有老师在后面驱赶,就可能知难而上,勇攀高峰。

2、从学生角度来说,有些学生虽然上了高中,但心智还不成熟,没有一种自我要学习的动力。

害怕学习,没有玩儿球打游戏有趣。作业能糊弄就糊弄。这样,有些有天分的学生就浪费了天分。再加上有些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比较懒,成绩就不可能好。要求严格的老师如果对其大加督促,就可能促使其上进,反之就后退。

学生也会欺软怕硬,老师如果严厉一些,学生就怕。老师如果软一些,学生说不听话了。如果和学生讲民主、平等,这往往就会被有些淘气的学生利用,胡作非为。

所以,教育学生要讲究艺术。有时要软硬兼施,有时要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有时还要“引诱“他学习。

3、对懂得道理的学生还是要讲尊重和民主的。

学校培养学生,不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还要培养其成人。“简单粗暴”是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同时也会在学生求学阶段留下阴影。学生怕你才学习,而不是因为喜欢你才学习,这样对他的心理也会有影响。

[结束语]

“亲其师,信其道”。如果能利用学科特点和老师个人魅力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才是上上策。“简单粗暴”的做法有点简单粗暴,对有些学生有用,对有些学生未必有用。相反还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在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紧张的今天,还是要心态和平为好。


苏教版老高三


我身边就有“简单粗暴”的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她是学体育的,由于学校缺老师就让她当一年级的班主任!这确实令我震惊,因为小学阶段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我还真的是头一次见!

我这个朋友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人,声音也非常的大!可以说全校的学生都怕她。但是却又非常受学生欢迎,所以我还是非常的佩服她!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有许多的行为习惯需要纠正,也有很多学生从幼儿园过度到一年级极度的不适应。开学到现在4周的时间,我惊奇地发现一年级的小朋友居然不用老师监督帮忙也能将卫生打扫的很彻底!见到老师也非常的有礼貌。有一天去他们教室找她,看到她班上的孩子写字也是写得非常工整!

我这位“简单粗暴”的朋友,说一不二!不管对班级的管理也好,还是对学生的学习也罢。她都是非常负责的,做得非常好!我想她的教学质量就算不是最好,也肯定是不会差的。

我心中“简单粗暴”的老师应该是学生的模范,是一个极其守诚信却又十分严厉的人,一个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负责的老师,怎能不是一个好老师?怎能教学质量差?


有趣的Soul


不想长篇大论,也不想图文并茂,只把我的切身感受简单说一下。

我不是个教学成绩特别优秀的老师,但和本校同年级的教学班级比较,我的教学成绩基本名列前茅。我的教学方式同样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学生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不准有小动作,也不准思想开小差。

在讲课的时候我不光只是讲课,我的目光始终都要观察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只要发现有开小差的,思想抛锚的立马就要提出批评。记住是批评,不是责骂哦。表现不好的当着全班同学指出错误所在。我经常对学生说的是:我负责在课堂上认真教,而同学们自己要负责在课堂上认真学!做的不好就要接受批评。课后要求同学自觉复习,从不在课外给任何一个同学开小灶,但是鼓励学生有问题课后找老师解决。

我始终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老师时刻监督着,学生被动去学!因为一个学生可能一辈子会遇到一个用所有的课外时间逼着你学习的老师,但不可能一辈子都遇上这样的老师。

我想学习就是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简单明了。当然教育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谁也不可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搞好教育还是需要大智慧的!


江水潋滟2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我们同年级语文组的一位老教师,教学经验特别丰富,对于中考考点早已烂熟于心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比同学科的其他老师平均分要高点,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人家,因此久而久之我们便默认了这个状态。

事情的转变出现在去年,一位新同事刚刚调过来,比较年轻。我们一起去听这位新老师的公开课,整体感觉很一般。谁知,第一次月考后,这位新老师任教的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竟然超过了这位老教师。她也是笑着谦虚,说是运气好。

可是第二次,第三次依然如故,这就不是运气的事情了。

后来,有两次我去他们班级督察的时候,正赶上这位新老师上课,那个上课状态呀,真的是好到不能再好,全体坐得笔直,齐刷刷地看着老师认真听课,连个小动作都没有。

以后接触得多了,我发现,不是这位新老师的魅力有多大,而是她太厉害了,学生不敢不听话。因此,同样一个知识点她可能并不需要花费太大心思去讲,而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就可以了。

学生的执行力真的比一般班级里的学生强了不知道有多少,因为老师厉害,学生是真的怵她。这样以来,教学成绩就真的区别开来了。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一节讲得特别精彩的语文课,可能对学生的认知、精神、素养、价值观确实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让学生一生都记忆犹新。但是,如果缺少了课下的督促和严格要求的话,学生不一定考试分数高。反而,是那些“简单粗暴”的老师更适合应试教育的要求,更出成绩。

但是,教育除了要分数之外,我觉得它还承担着育人的重大使命,而这个过程应该让学生伴随着一种美的体验来实现,而不仅仅是记和输出的单调过程。

当然,如果将两者能够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那是最完美的结局!


小溪叮咚


简单粗暴的老师,为何出成绩?估计我最有发言权,我在初中遇见的老师,简单粗暴不足以形容,那要用严刑拷打来形容,不过成绩确实很好,举几个例子吧!

一,初中三年没怎么吃中午饭,马步蹲了不少。

数学老师规定中午,背不住概念,不准吃饭,考试错一道计算题蹲一分钟马步,大家可以试试蹲一分钟标准马步就会把你累的够呛。

导致现在初中概念还忘不了,做题不敢错,你说出成绩不?

二,打耳光,不分男女,吓死人。

政治老师上课抽查背诵的知识,背不住就是两耳光,我还因为开玩笑,有一次我没背住,两耳光打得呼呼的,从此以后即使是通宵也要背住。

如今记忆这么好,估计是当时训练出来的。

三,英语老师的高跟鞋

在初中我死活不愿学英语,记得国庆前一天,老师要求单词背不住,不准回家,我认为国庆一过,老师就忘了,我就逃了回家。

国庆一来,英语老师就叫我出教室,高跟鞋一脱,就扔了过来,把我砸的很是疼,以后再也不敢违背老师的话语了。

英语从15分慢慢就考上了100分。

简单粗暴其实就是规矩,一生遇见这样的老师,很是幸运,就像美国的菜刀老师一样,把一群流氓送进了名牌大学。


小竹子数学


简单粗暴的老师对学生更有一定的威慑性,因为惧怕,所以上课期间即使再想捣乱,也不敢放肆,只能乖乖的上课,只有拥有纪律的良好,才能教育出优秀的班级。


我读小学的时候,当时还没有不允许体罚学生的规定。我们的班主任特别的严厉,遇到叛逆的学生直接“下蹲”惩罚,严重者直接拿竹子打手。那时候班级的纪律特别好,从来没有人敢和老师顶嘴,他教出来的学生虽然当时恨他,后来毕业后都觉得他是一位合格的老师,都会时常的拎着礼物去看她的。后来不让体罚学生了,她好像适应不了自己的教育环境了,教育出来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自己也气的不行。




其实有时候“简单粗暴”并非坏事。有句俗语说得好:“棍棒下面出成绩”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属于未成年群体,没有一定的自控力,这时候你给他讲道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甚至转脸就忘,所以往往简单粗暴的方法最有效。



但是教育制度的改革,禁止体罚学生政策的出台,没有一个老师敢继续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了,即使他的效果特别的明显。教育追求以徳为本,即便学生的文化课不行,上课贪玩捣乱也不许体罚,懂得引导,利用学生玩的特点将来考取体校,也是学生的一种前途。


星期久看点


经常看到一些老教师,没什么复杂的教育理论,就是抄抄背背,就是机械记忆,练习。期末考试成绩一出,确是遥遥领先。为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我妈是从民办老师转正的老师,初中学历,要说水平,确实没什么水平,教五年级语文还得经常问我,但是奇怪的是,她所任教的班级期末考试的成绩长期在全镇名列前茅。这可让我们学校那些教育专业毕业的“正规军”们搞不明白了,为什么水平不够的老师能取得优秀的教学成绩呢?


其实我妈的教育方法并不复杂,正所谓“简单粗暴”,但效果是不错的。她不懂什么教育理论,就是严格要求,抄写背诵,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的训练。母亲每天最早到校,中午吃完饭也一头扎进教室,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笨鸟先飞,既然我水平不行,只能用时间补起来”。

学生的作业多,生字要抄写,词语要抄写,课文要抄写甚至连作文都要抄写。在机械的抄写中,学生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其次,母亲管理学生的方法也比较“简单粗暴”,没做完作业,打屁股,上课不听讲,打屁股,学习不认真,打屁股……

严格的管理,机械的抄写记忆,学生基础扎实,自然成绩得到提高。但是这种做法值不值得提倡,是不是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只怕有待探讨。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也许当时有效果,但是对学生长远发展不利,不值得提倡和效仿。

机械记忆,体罚,在小学阶段确实能取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只是为了逃避惩罚。这从我母亲的学生成长中也能看出端倪,学生小学成绩很好,初中,高中就不行了,缺乏发展的后劲,母亲的学生最后考上重点大学的不多,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

教书育人,育人为先,注重和学生的沟通,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探究的热情,学习的兴趣才是关键,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总结语:教育是细活,“简单粗暴”不适合教育,也许当时能产生学习效果,但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是教育的急功近利,是揠苗助长,不值得鼓励和提倡,更不应该效仿!


周老师教育谈


我看到这个问题啊,我就特别想说说我认识的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是教孩子们学艺术的,真的一点都不温柔,但是特别奇怪的是,所有的孩子见了他都特别尊敬他,而且他说什么话孩子们都愿意听。教学效果也特别好,可以说在当地小有名气。

我其实一直挺好奇的,就观察了一下,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孩子们害怕不敢反抗,才听话的呢?

时间长了我感到还真不是这么一回事儿。这位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讲原则,别看态度严厉,但是要求对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做的不对就要纠正,就要批评。而且要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这个错误。

在外人看来,温柔的老师是最好的。但是实际上呢?温柔当然好,但是温柔没有原则的老师肯定不好。严厉的老师看似不好,但是严厉却有原则的老师,孩子们反倒喜欢。因为这样的老师心里有一定的原则,并且特别严格的执行对谁都一样,所以孩子们钻不了空子,时间长了就对这样的老师佩服了,也愿意服从管教。

我们眼中的孩子有他自己的小世界,孩子们最在意的就是是不是公平。如果老师能够公平的对待他,并且很好的协调每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就会发自内心的听话。当然毕竟孩子年龄小,有时候老师看起来简单粗暴一些,孩子也会适当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所以我觉得这个提问可以再优化一下,并不是说简单粗暴的老师教学效果一定好,实际上是这些老师掌握了一定的管理孩子的方法。但是有些老师是真的简单粗暴,粗暴到没方法没师德,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的。


幼儿园张老师


“简单粗暴”的老师,教学成绩反而好。

这个现象我是亲眼目睹的,那就是我们学校的张主任。

张主任1990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有着29年教龄的张主任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因为教学成绩突出,班级管理也有一套。10年前被提拔为政教处主任,现任两个班的物理课、班主任、年级主任、政教处主任。

说起张主任,在我们全市教育界那是很有名气的。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劳模,全市功勋教师……今年又刚刚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工作29年来,他的荣誉证书得装几麻袋。

从90年开始工作以来,张主任已经带了10届班主任,50多个班的物理课,教过了2000多个学生,他的学生在各行各业的都有,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教过的学生一开始都很怕他,但时间长了都很喜欢他,对他的总体评价是:教学水平高,管理简单粗暴。

为什么张主任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和管理效果呢?

首先张主任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他总是每天全校第一个来学校的,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全校2000多个学生都在盯着你呢,你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否则怎么去严格要求学生。

高中物理课是最难学的一门课程,特别是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感觉更难,张主任对他的每一节课都做到精心设计,具体到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深入浅出,特别的是对例题和巩固性训练的题目针对性强,而且他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知不觉的学生们就感觉着物理不是那么难学了,也越来越感兴趣了。尽管我们学校在全市中排在二类学校,但是张主任的物理成绩在全市16所高中学校中一直是名列前茅的。

再者就是他的管理非常有特色,那就是:简单粗暴,张主任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简单的粗暴型的老师,有时候还会说粗话,那真叫一个“语出惊人”,毕业很多年的学生有些至今还记着他的口头语:再不好好学习我揍死你!然后做一个很夸张的手势。

但是他的粗话也不会伤学生自尊,那是有原则的,他的粗暴并不是不讲理,而是属于可爱型的。他内心深处的感情是细腻的,宽严适度,时间长了学生们都会体会到这一点,即像严师又像慈父。和他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老师经常有意地去模仿,很奇怪,就是怎么都达不到张主任的那种效果。

我们再来谈谈学生,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有很多不适应。课程难,节奏快,作业多,睡眠少。而且很多学生正好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有些学生很难管理,上课迷糊,下课打闹。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成绩越来越差。

这些学生放在张老师班里那都不是事儿,两个月下来都乖乖的,服服帖帖的,学习作息都按部就班进行,关键是心服口服,张主任就像有魔法一样。每学期学期末测试,他们班不光学习成绩好,班级评比也总是A级。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要想教好学生管理好学生,首先老师要自己有真本事,特别是对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智相对已经成熟,看问题相对要深刻一些,更看重的是老师的教学本领和师德水平。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更要多一些耐心和信心,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比他们考100分还要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