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魯西的肥牛為何從重慶奔向全球?

“火鍋之都”重慶,一直是紅湯麻辣鍋天下;毛肚、鴨腸、黃喉,是重慶人燙火鍋必燙“老三篇”。但,“外來戶”魯西肥牛卻硬是將北方涮食火鍋帶到了重慶,讓牛肉成為了必涮菜。

一個外來的“不麻不辣”的火鍋品牌,竟然在麻辣重慶闖出了一片天地,“牛人”李思霖做對了什麼?

一個玩笑 轉身火鍋

魯西的肥牛為何從重慶奔向全球?

李思霖的故鄉,在山東西部的鄆城,這裡不僅是梁山好漢的聚義之地,也是中國名牛之鄉。

“小時候,黃牛是農民耕作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當地人哪捨得吃牛肉。”大學畢業後,李思霖與同學楊振剛的家族牛肉產業結緣,並由此結識了中國畜牧專家馬廣勝。

魯西黃牛,我國四大原產名牛之首,與美國安格斯牛、日本神戶和牛,同屬於“北緯35度世界黃金肉牛產業帶”,是世界上肉質最好的三大黃金肉牛。

作為中國農業部最早公派德國學習排酸和分割技術的專家,馬廣勝回國後致力於國產肉牛和排酸牛肉的研究與推廣。得益於他的指教,李思霖開始涉足牛肉供應鏈,並於2002年創立了魯西肥牛品牌,開始銷售高端排酸牛肉。

“那個年代,新聞裡時常出現假牛肉、注水肉,我對外面火鍋店食材不放心,就用自己加工的牛肉在家裡涮火鍋。親朋好友開玩笑,有這麼好的資源,乾脆你開家火鍋店吧,否則我們都不好意思經常來你家蹭飯了。”玩笑歸玩笑,李思霖卻當真了,抱著試試看的態度,2005年在鄆城開出了第一家魯西肥牛火鍋。

魯西的肥牛為何從重慶奔向全球?

憑著優質的牛肉,第一家魯西肥牛一開業就受到顧客的歡迎與熱捧。之後,李思霖依託牛肉資源的優勢,開始以獨創的“基地+餐廳”營銷模式,大刀闊斧進軍餐飲行業。

“依靠生產基地為客戶上門定做牛肉新菜品,還利用各地廣交的廚師人脈資源,協助餐飲客戶提升後廚技術,幫助客戶發展的同時,帶動了牛肉產品的暢銷,還積累了豐富的餐飲運營經驗。”李思霖說。

歷經3年時間,他逐漸完成了從牛肉銷售到火鍋餐飲的華麗轉身。

後來,為了更精細化控制肉源品質和穩定供應鏈,他與魯西黃牛原產地的農戶聯合養殖肉牛,成立養牛合作社發展“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並吸引了眾多的上游牛肉養殖加工廠聯營重組。

如今,魯西肥牛已組建了牛肉產業基地,包括三個標準化的魯西黃牛育肥場和養牛合作社、兩個現代化的屠宰加工廠,可實現存欄肉牛3萬頭、年屠宰量可達10萬頭,逐漸完善了從生態養殖、屠宰加工、生產銷售到餐飲連鎖的全產業鏈佈局,帶動連鎖店一萬多個社會就業崗位,拉動上中下游全產業鏈關聯合作企業每年上億元的稅收。

“上游產業鏈的牛肉,80%直供直營加盟店。強大的供應鏈,讓魯西肥牛餐廳的肉品毛利比同行業高出5~10個百分點,這也是魯西肥牛火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李思霖坦言。

進軍重慶 找到藍海

魯西的肥牛為何從重慶奔向全球?

2009年,魯西肥牛已經在全國發展了近百家門店。“可是,北方的火鍋店季節性太強,春夏時節火鍋店就進入了淡季。”這樣的局如何破?李思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到重慶去開火鍋店。

重慶堪稱“火鍋之都”,主城區平均不到300米就有一家火鍋店,在這個火鍋業競爭白熱化的市場,向來是重慶本土品牌當道,之前即便強大如海底撈、呷哺呷哺都望而卻步。

李思霖的直覺反應就是要去重慶和各大火鍋高手請教學習,他針對重慶3000萬人口做了區域調研和科學分析。“重慶其實很多人不吃辣,老人、孕婦、小孩、外地人,很多不吃辣,就連本地人也不能天天吃辣,清湯火鍋有存在的必要和需求。”於是他就主打清淡的番茄、菌菇鍋,最後在重慶一個麻辣大紅海當中找到了一片清淡小藍海。

2009年10月,李思霖攜魯西肥牛初降山城。“剛來的時候,我對重慶市場不熟悉,比如早期也開在解放碑八一路美食街,那裡人多,但都是外地遊客,他們基本都會嘗試重慶當地火鍋,這就讓我交了幾百萬的選址學費。”

魯西的肥牛為何從重慶奔向全球?

隨後,魯西肥牛更多地選擇進駐社區和商場,迎合新趨勢和新需求。從2010年龍湖水晶酈城店開始,以平均每月3—5家新店的速度擴展延伸。僅僅兩年多時間,李思霖在重慶迅速地開設了50餘家分店,其中直營店達16家,被當地主流媒體稱為“闖進火鍋之都的黑馬”,他本人也被評為“重慶餐飲領軍人物”。

一股火鍋創新之風席捲山城。他的進駐,為重慶火鍋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湯鮮、肉嫩、料絕”的好品質好口味,及單人單鍋、健康飲食的模式,引領了火鍋發展新方向,一經推出便受到了眾多食客的歡迎。

李思霖憑藉優異的經營業績榮登“首屆重慶客商風雲榜”明星榜,還在重慶市火鍋協會成立十年大型慶典上當選“重慶火鍋十大貢獻企業”,被中國飯店協會評定為“中國火鍋十大品牌”,榮登“中國火鍋50強”。

“商場如戰場,要想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敢於反其道而思考,當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向走時,我會向另一個方向考慮,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探索。”李思霖運用逆向思維,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魯西肥牛 走向全球

魯西的肥牛為何從重慶奔向全球?

2011年5月,李思霖將魯西肥牛全國連鎖總部從山東搬遷到了重慶,並在重慶的南山建起大型研發、培訓及物流基地。

以往,重慶幾乎是紅湯麻辣火鍋的天下,毛肚、鴨腸、黃喉是火鍋桌上必不可少的“老三篇”,魯西肥牛將北方火鍋涮食的牛羊肉帶到了重慶。相比之下,排酸牛肉富含營養價值,李思霖瞅準了這一點,將魯西肥牛切入健康養生領域,定位“時尚、健康、休閒”,以牛肉為主材,以養生湯為主題,為吃慣紅湯的重慶人創造了一個新的選擇。

在李思霖看來,一頭牛的肉類產品雖然多達200多種,但是能夠涮到火鍋裡的只佔40%,剩下的30%可以用作西餐牛排,最後的30%則適合進入家庭。

李思霖還在產業鏈上游打造魯西肥牛的特色優勢,“魯西肥牛有一款產品是可以生吃的牛肉刺身,牛肉是由魯西肥牛同農科院和山東農業大學一起合作研發的,一頭1000斤的牛身上只能產出2-3斤精品牛肉。”

這樣的產品核心技術只能在上游的養殖和加工上進行研發,在餐飲後廚是根本無法做到的。這也是為什麼在魯西肥牛進入重慶後,雖然被大量模仿卻從未被超越,在經過市場的一輪輪淘汰後,最終能立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魯西的肥牛為何從重慶奔向全球?

為了尋找最好的食材,李思霖每年都東奔西跑,深入產地。雲南的深山老林、內蒙古的大草原、澳洲的大牧場、越南的深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用放心食品做良心餐飲”,是魯西肥牛的初心。李思霖說,“餐飲首先是做給自家人吃的飯,自家人敢吃、願意吃、喜歡吃,才敢拿出來奉獻給顧客,因此,我也經常拉上兒子一起為魯西肥牛代言。”

此外,他也經常告誡團隊,“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從一個個食材的原產地,到乾淨整潔有序的4D廚房,再到餐桌上的一道道精美別緻的菜品,魯西肥牛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在踐行著匠心精神。

近兩年,李思霖的市場佈局逐步走向海外。目前,新加坡店新開業,而美國舊金山、加拿大溫哥華、波蘭華沙分店等也已經步入正軌。

魯西的肥牛為何從重慶奔向全球?

他說自己未來的路還很長,要做的事會更多。

2014年,李思霖聯合業界同仁發起成立了“中國牛人俱樂部”,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牛羊產業聯盟平臺,涵蓋養殖、加工、銷售、國際貿易等領域企業1000餘家,推進了中國牛業產銷一體化進程。由他發起的中國牛人峰會現已在鄭州、上海、北京三地成功舉辦了三屆,第四屆1212中國牛人峰會暨2019全球牛羊產業博覽會,將於12月12日首次亮相重慶。“我們邀請了來自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目的是打通牛肉進口的信息渠道資源,豐富國人餐桌,平抑牛肉價格。”李思霖表示。

李思霖常被人稱為“牛人”,他也常常藉此勉勵自己。“做牛生意,不能吹牛;做牛生意,要有牛精神。不畏困難、腳踏實地、勇往直前、開拓創新、堅持到底,就是應該發揚的牛精神”。

李思霖不僅是一名實幹家,更是一名具有家國情懷的企業家,他常說“企業做小了是自己的,企業做大了就是國家和民族的”!“把中華火鍋美食文化推向全世界”就是他的初心和夢想,而他將帶領他的企業為了這個初心和夢想一直努力走下去……

圖/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