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散文:初到邹县城

初到邹县城

散文:初到邹县城


第一次逛邹县城是1993年我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

我被分配到城郊的一所农村中学,离县城不远,晚上没有晚自习,又没地方可去,于是便与同学孙绍义一块骑自行车逛城市夜景。

我初到邹城,一切都很陌生,孙绍义虽是青岛人,但一直在邹城上学,对县城很熟悉,他便当起了我的导游。我们首先来到当时邹城最繁华的地方——邹城汽车站。晚上的汽车站比较热闹,卖各种小吃的比较多,最著名的当属汽车三队水饺,以至于后来汽车站搬迁后,城区大街小巷到处都有汽车三队水饺的招牌。车站附近还有卖各种熟食的,有狗肉、猪头肉、牛肉、熏豆腐等等。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如果想不被人打扰,就一个人静静地找一个角落坐下,要上半斤水饺,再来几块熏豆腐,拌上红红的辣椒,吃得鼻翼冒汗,浑身毛孔打开,顿感全身舒坦,那叫一个“爽”!如果奢侈一点,再来一盘热乎乎的狗肉、牛肉或猪头肉,半斤钢山小炮弹酒下肚,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吃过饭,逛一逛百货大楼,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附近的电影院虽然有点破旧,但对热恋中的情侣来说,仍不失为首选的好去处,“醉翁之意不在酒”,要一个包厢,寻一个灯光昏暗处,完全沉浸在二人的世界中,以至于散场后,完全不知道电影的故事情节。

我与绍义骑车西行,穿过三十米桥,便来到了兖州矿务局的地界,在曲阜上学时,就听兖州的一位同学说过兖州矿务局,说兖州矿务局如何为当地财政做出了贡献,邹县的发展多亏了兖矿等等,说起来一脸的羡慕嫉妒恨。我当时还纳闷为什么兖州矿务局在邹县?后来,才知道是邹县领导英明决策、积极争取的结果。骑行到此,我感觉这里比东面繁华,彩灯闪烁,光彩夺目,街道干净整洁,一排排的楼房鳞次栉比,明显比东面居民区的要好的多。从城东到城西,我从用时和骑行的距离感觉比曲阜县城要大一倍。

散文:初到邹县城

白天的邹县城又是另一番模样。

夏季雨后,我们继续骑车游逛。县城是一座山城,城北就是钢山和铁山。每逢汛期,二十米桥、三十米桥、卜庄桥、郭庄桥都会因排水不畅而导致行人、车辆无法通过,雨水过后,路面覆盖一层层泥沙。沿街没有高楼林立,只是一排排低矮的门面房,小商小贩们把各种小吃、烟酒糖茶、服装鞋帽等日用品摆满人行道。满大街都是录像厅、卡拉OK厅,里面传来“每当我走过这间咖啡屋,总是慢下了脚步……”的流行歌曲,录像厅里总是上演着港台等三级片,充斥着武打暴力、美女色情诱惑……总体上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形象。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邹县城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道路在新建,楼房在新起,县城框架在拉大。2016年,城区建成面积4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1万人。2017年末,城市主次干道长度165公里,路灯19405盏;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635.1公顷,城市公园绿地面积464.1公顷;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100%;城区供水普及率98.87%;供热覆盖面积1723万平方米;天然气普及率97%。

我在县城已生活了二十五个年头。在这二十五年里,我亲眼目睹了县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迁等都在县城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让人感慨,让人深思。

古人说,四十不惑。转眼绍义已经离开十多年了,我也已过不惑之年。这二十多年来,自己伴随着老城一起成长,奋斗过,空虚过;得到过,也失去过;岁月滤去了热情的浮躁,增添了理性的沉着;弄懂了过去不懂的世界,而最重要的是弄懂了自己。

我想,正如这老城,作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能够亲身参与到自己所处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又何必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呢?

散文:初到邹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