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借用曹操編故事,這位戲弄考官的考生竟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科舉考試是中國古代平民晉升的重要通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幾乎成為所有平民百姓的夢想。咱們現在也會說“科舉”,但認為“科舉”就是現在的高考,但鴞胖覺得並不是。您想,科舉為了幹啥,直接目的是當官,說的好聽一些要“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但高考的目的是啥,是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學習知識。二者的目的確實不同,所以“科舉”更類似為現在的公務員考試。當然,咱們也沒必要用古代的概念去套現在的事物了,畢竟時過境遷嘛。

借用曹操編故事,這位戲弄考官的考生竟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高考,和科舉不一樣

今天鴞胖要給您講一個“膽大包天”的考生,為啥說他“膽大包天”?因為他幹戲弄主考官!在當時您別說戲弄主考官,就是戲弄個監考老師,前途都堪憂。但這位考生不僅戲弄了考官,而且還戲弄出了名頭,甚至名垂千古,稱為咱們家喻戶曉的人物。至於是誰,您聽鴞胖我慢慢道來。

這件事發生在北宋宋仁宗在位時期。嘉佑二年,主考官出了一道題目,名為《刑賞忠厚之至論》,讓考生們論述一下刑罰賞賜寬嚴的問題。這位考生讀完題目,文不加點,寫成一篇文章,論點為“立法貴嚴, 而責人貴寬”。副考官讀罷此文,覺得文采斐然,評價頗高。咋評價的?

頗有“孟軻之風”

簡直就是孟子在世!

借用曹操編故事,這位戲弄考官的考生竟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子:亞聖

為啥會有這樣的評價,如果您要是熟悉《孟子》就會知道,這本書中說理性極強,邏輯論證十分嚴密。這篇文章,就有孟子文章的風采。

副主考講此文呈遞給主考官,這位主考官也是名揚後世的文學家,看完之後也是讚不絕口。但他不敢給這篇文章第一,為啥?因為擔心這篇是自己的老鄉寫的。如果被人發現,好說不好聽的。

為了避嫌,這篇文章中了第二名。

文章雖好,但這其中引用的典故卻難為住了主考官。為啥?因為他不知道。

當時的文人,以不知道典故為恥,不像現在的一些人,拿無知當炫耀的資本。

這個典故是這麼寫的:

“當堯之時, 皋陶為理, 將殺人。 皋陶曰 `殺之' 三。 堯曰 `宥之' 三。 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 而樂堯用刑之寬。”

就是說堯的時候,皋陶負責法律。有一個人犯罪當殺,皋陶三次要殺他,但堯卻三次寬恕他。所以天下對皋陶是認真執法的敬畏,對堯用刑寬宥的讚歎。

借用曹操編故事,這位戲弄考官的考生竟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皋陶:中國司法始祖

主考和副考都不知道典出何處,心中滿是疑惑。

發榜之後,有拜師宴。一般中舉的考生都會認當時的主考官為老師。在拜師宴上,主考官將心中疑問出,考生回答:“語出《三國志》。”

主考官也不含糊,接連幾天就翻看《三國志》,但沒有發現這則典故。主考心中大石沒有放下,單獨約見考試,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只聽考生這樣說:

“昔日曹操打敗袁紹,將袁紹兒媳嫁甄氏嫁給兒子曹丕。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後, 將妲己賜給周公。’。曹操虛心請教典故出處,孔融說:`我以今日之事來推測古代的情況, 想當然耳!' 而學生用帝堯、皋陶之事也與孔融一樣 , 想當然耳!”

借用曹操編故事,這位戲弄考官的考生竟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曹操:實為卑鄙的聖人

一個想當然,讓主考官“提心吊膽”了半天。但主考聽完之後,哈哈大笑,說道:

“此子可謂善讀書, 善用書, 它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非但不生氣,還讚歎不絕。

這位戲弄主考的考生,就是後來名震文壇的蘇軾蘇東坡;而這位氣度不凡的主考,就是家喻戶曉的歐陽修。那位副考官也很有名,叫梅堯臣,而歐陽修口中的同鄉,也有名氣,叫曾鞏。

借用曹操編故事,這位戲弄考官的考生竟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一生豁達

唐宋八大家,以羅列三位。

但歐陽修與蘇軾這一師一徒,卻譜寫了一段文壇佳話。

但是!蘇軾引用的堯“三殺三宥”的典故,真的是“想當然”嗎?

《禮記.文王世子》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公族無宮刑,獄成,有司讞於公,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闢,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闢,及三宥不對,走出,致刑于甸人。”

所謂“公族”,就是掌管貴族內部事務的臣子。這裡的“公”,指的不是別人,正是曹操詩中所寫的吐哺的周公。

也就是說,蘇東坡的“三殺三宥”是有歷史依據的,只不過,主人公“張冠李戴”而已。

所以有人誇讚蘇東坡不拘於史書,勇於杜撰的精神,可能是個美麗的誤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