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村官应该是哪些人做?为什么?

认识有缘2622


笔者曾去几百个村庄调研,深感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人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后继乏人。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只要是强村、好村,必然有一个优秀的党组织书记、有一支优秀的村干部队伍,并且这支队伍稳定,有控制力,互相团结。反之,村干部素质不高,老是换,又不团结,村里的资源再好也发展不起来,村里风气也不好。村干部的素质对一个村的发展、稳定来说至关重要。

但总体上看,农村优秀党组织负责人、优秀村干部比较稀少。两委换届选举,虽然有好多地方竞争比较激烈,但人难选、无人选的现象更加普遍。有的村年轻人在家的已经很少,年轻党员更少,后备力量不足。再一个现象就是,好多村的党组织负责人、村干部队伍不稳定,“城头变幻大王旗”。 有的村受集体经济实力制约,换届后的新班子有心无力,工作不知从何干起。工作不懂套数、发展不摸门路。一些区位较差的山区村对比沿海平原村,在集体增收上短板明显,其他工作也多年停滞不前,而且差距越拉越大。有的村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对需要村里配合的市镇重点工作,不积极不支持甚至人为设障。一些村干部形同虚设,不担当、不作为、守摊混日子,“差村破罐破摔、好村坐吃山空”,“用权优亲厚友、花钱账目混乱”。

鉴于此,村官到底应该是哪些人做,很值得思考和探讨。我的观点是,从既在村里生活过、又在外地闯荡过的人中培养选拔最好。这些人包括当过兵的,在企业干过的,自己做买卖的,在机关事业单位干过的,等等。当然,这些人必须是党员,人品端正,热爱农村工作,有组织领导能力。

我的理由是:一、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宽松,农村有大量的机会外出闯荡,如果某一个村民从未外出,说明他们思想太保守、太安于现状,这样的思想状况是不能胜任村官的。二、在村里生活过、又在外打拼的人,对农村工作熟悉,知道农村的特点,而他们又了解外面的世界,眼光比较长远,思维比较灵活。三、对目前强村、好村领导人的经历做一下统计,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