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若你帶著偏見看世界,世界就會帶著偏見來看你。

前幾天,看了一部丹麥的的影片《狩獵》,讓人揪心不已。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主角就職於一家託兒所,心地善良個性溫和,深受孩子的喜愛。卻因為好友女兒故意的謊言,背上了侵害女童的罪名。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雖然警察調查後認為證據不足,將其釋放。卻依舊受到整個小鎮的打壓。好友不信任,前妻鄙夷,就連愛犬也被人殘殺。居民們呼之欲出的惡意,讓他隨時走在崩潰的邊緣。

那一刻,他被貼上了“流氓人渣”的標籤。哪怕他被證明是清白的,也無人相信。

當然,村民們並不是喪心病狂,他們只是被偏見矇蔽了眼睛。

村民們都認為自己的判斷沒有錯。但這種判斷大多是基於片面信息和主觀意識。真相對於他們並不重要,反而“牆倒眾人推”更符合其心理。

越是有理性,有判斷的“偏見”,越被人們信奉為真。當大家都自詡“正義”時,反對者就不得不冠以“邪惡”之名。

正如從古至今,人們最愛做的兩件事便是:以白詆青,黨同伐異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幾年前,柴靜的《穹頂之下》大火,她又一次被無數人謾罵。

說她抽菸,說她私生活混亂,說她在美國生女,她就是賣國賊等等。

哪怕柴靜選擇沉默以對,甚至退出大家的視野。但“砍柴”運動依舊進行著,甚至變成了純粹的發洩,讓更多的人對她產生偏見。

無論是捏造的故事,還是捕風捉影,只要涉及到柴靜人品如何如何,都會引來許多人稱讚。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其實,大家根本不在乎事情背後的真相,他們關心的只有其他人與自己的認同是否一致。

《烏合之眾》裡所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人們總是將自己的思維束縛在固有框架中,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他人,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力鑑別,而是更願意以此為樂。

正如許知遠在《偏見》中講:“大多數人束縛在自己的視角里,寧可接受偏見掩蓋真相,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偏見。”

《列子·說符》便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個人丟失了一把斧子,懷疑是他鄰居偷的。於是看那人走路,像偷斧子的;臉色,像偷斧子的;說話,像偷斧子的;無論幹什麼都像偷斧子的。

不久後,他卻在別的地方找到了丟失的斧子。就覺得鄰居的行徑不像小偷了。

然而有的網友卻認為,這只是美好的願望。真實情況應該是以後斧子丟了,他仍會覺得是鄰居偷的。

其實網友們這也是偏見。人就是這樣,一旦有了偏見,認定事情是什麼樣,就會順著這個思路繼續下去。哪怕事實並非如此,也會通過臆想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每一個偏見主義者,心裡都藏著一個賊,偷走了真實,留下了偏頗。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也許你不是偏見的主謀,但可能你是偏見的共犯。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故事:

“剛開酒店的時候招保潔阿姨,對其中一個特別滿意,人實在又勤快,決定就是她的時候。阿姨怯生生的小聲跟我說:姑娘,我跟你撂個底,我是河南人,你還要我嗎?”

阿姨不知被偏見傷害過多少次,連自己都不知是對是錯。

彷彿世間有一堵透明的牆將她和好人隔離來,獨自一人,孤立無援。

法國作家馬·埃梅說道:

“社會偏見屢見不鮮,它長得如此碩壯,即使它的受害者也很快就把它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

受害者本應該是弱勢群體,可如今他們都覺得自己罪有應得,不敢說,也不敢問。

這便是偏見的可怕之處,它就像一個漩渦,攪碎著人們的判斷,扭曲著一切是非。

《盲點》一書中有這麼一個案例。

華裔美國核科學家李文曾在1999年,以洩露美國核武器機密的罪名而被逮捕,並在監獄度過了9月的時間。

事情最後,李文和案件真相浮出水面,導致李文和蒙冤的因素有《紐約時報》的記者,還有聯邦調查局特工羅伯特•梅斯梅爾提供的虛假證詞。

2006年,聯邦法庭給予李文和160萬美元的賠償金,之前拒絕李文和保釋要求的法官也表示了歉意。

在西方人眼中,李文和這個華裔本身就是不穩定因素。他們覺得李文和來美國研究核武器就是另有目的。

正如人們所說:“如果他還是姓李,只不過他成為一個歐洲裔科學家,名叫羅伯特·E·李的話,或許結果就大相徑庭。”

人們總是基於自己認為的判斷,卻忘記了事實的真相。彷彿認定是他,一切都是他。

記得電影《第一誡》中有這麼一句臺詞:

“以前有個人去森林打獵,他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黑熊與白熊,最後卻被灰熊給吃掉了。”

人們總想著帶著偏見再燃一次,卻不想燒到了別人,也點燃了自己。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前幾天去外地旅遊,當地導遊問我是哪裡人。我說山西,他說煤老闆啊。

彷彿煤老闆已成了山西的名片一樣。

其實,網上人們對各地都有偏見:

你是湘西的嗎?是啊,你會趕屍嗎?

你是大理的嗎?是啊,你會六脈神劍嗎?

你是山東的嗎?是啊,你會開挖掘機嗎?

你是新疆的嗎?是啊,你會烤羊肉串嗎……

生活中,人們會認為這些是偏見嗎?不,人們會認為這些理所應當。你否定的話,還會覺得你不誠實。

當然,除了地域,還有性別偏見,比如女司機駕駛水平都不行。年齡偏見,人老了思維邏輯就會很慢等等。

這些偏見一直存在我們的世界中,並且已在我們思維中根深蒂固。

網易雲曾今對“偏見”這個話題有過一個問答:

一個女孩有紋身說明什麼?性格開朗還是有故事?

說明你有偏見。

問這個問題的人,認為這是普遍大眾關心的問題,可實際上,這也是他對普遍大眾的偏見。

我們總是目不見睫,對他人的偏見心存鄙夷,反而對自身的偏見漫不經心。

心理學家們把這一現象叫做“偏見盲點”。

有這麼一個實驗,我們將硬幣連續拋10次,都是正面,人們是否會認為第11次反面的機會會比較大。

這便是基於自身認知的固有偏見。實際上,第11次的結果和前面10次沒有任何關係。而這個實驗就是著名的“賭徒謬誤”。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亦是如此。你對他族偏見,覺得他族有異心,難道本族就沒有嗎?

“禍起蕭牆”便是對它最好的反駁。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正所謂偏見起時,驚濤駭浪;偏見熄時,遍體鱗傷。

若你帶著偏見看世界,世界就會帶著偏見來看你。

你認為別人離弦走板,可能別人眼中你也是背道而馳;你認為別人怪異,可能別人眼中你也是反常;你理解的“理應如此”,可能也是別人眼中的“信口開河”。

因為偏見,因為以己度人,往往會產生誤會和傷害到他人。

所以,為了避免生命中的遺憾,為了因偏見而消失的善良,為了理性和公平。

請擯棄執迷不悟,擯棄似是而非,讓偏見先飛一會,讓結果露出真容。

那時,當我們經歷過成熟和穩重,穿越過理智和耐心。回首偏見時,便不會發現自己錯過了真相,錯過了綠洲。

很喜歡《狩獵》的一句臺詞:

“世界上存在著太多惡意,但如果我們互相支持,一切惡意都會消失的。”

世界會因偏見而黑暗,卻也會因你我而灑滿陽光。

年輕人,不要有所偏見,因為你也會被它所傷

​作者簡介:琳琳柒十二,富小書的人,富書專欄作者;一個行走在文字上的修行者。願憑一支筆,經歷八十一難,練就七十二變。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