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四百萬人的"飯碗"有了這些變化,難怪這個護士越來越有幹勁

四百萬人的

從同工不同酬到《護士條例》頒佈,從同工同酬到新的績效改革方案,護理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護士工作積極性的不斷提高。

2003年剛畢業的我以合同制護士的形式被招聘進入醫院工作。最初兩年因為要經歷內外婦兒科室的輪轉,加上夜班費,辛辛苦苦的幹了一個月,卻只能在月底拿到可憐的幾百塊,加上租房、吃飯、穿衣等花銷,生活過得苦哈哈,到月中就變得所剩無幾,只能等到下個月發工資,每天只能窩在出租房內看看書。

與科室編制護士相比,我們雖然同工但不能同酬,工資簡直沒有可比性,這種"大鍋飯"的模式讓我的心情一度非常抑鬱,甚至都有不幹這行的決心。最後只能在心底暗暗祈禱:希望早日看到同工同酬的曙光到來。

2008年,新的護理工作法規《護士條例》從2008年5月12日開始施行,條例明確了合同制護士與編制護士必須同工同酬。

藉助這個春風,我院也開始實施護士績效改革,出臺同工同酬管理規定:合同制護士享有與編制護士同等的待遇,包括購買"五險一金"、同等條件下享受教育培訓、職稱晉升晉級等,同時績效工資與護士工作量、工作質量、滿意度等相關,工作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

當時的我擔任科室責任護士,工作儘管依然辛苦,但與之前的績效工資相比較,變化的不僅是數字,改善的是我的生活,改變的是我的心境,工作有了動力,我想努力,想到大醫院看看,想多學學,再將職稱晉升一級。

2013年因為工作出色,通過了護理部組織的考核,我如願前往武漢同濟醫院進修學習。

回來後,我將進修所學知識不遺餘力地帶到科室工作,並擔任了科室責護組長,工資較前又漲了點,工作更有幹勁,還參與了醫院組織的護士長選拔考試,儘管沒有入圍,但是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信心。

2015年正值專科護士培訓進行的如火如荼,我院高度重視,先後派出多名護士外出學習,我非常幸運地被派往華西醫院學習康復專科護士,也圓了我的職業夢想。

恰巧護理部推行新的績效工資改革,推行積分制管理,績效向臨床一線護士傾斜

。工作實行積分管理,多做工作,多參加學習,多參與活動等等都可以多積分,所得報酬也相應的增多。儘管仍然非常辛苦,可看著月底的工資數字,心裡樂開了花,苦和累都算不了什麼,付出都是值得的。

所有的護士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夜班也爭著上了,活動也積極參加了,以前託關係去門診等輕鬆地方的護士也紛紛返回臨床崗位了,有力充實了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的力量。

四百万人的

績效工資是醫院再分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勵護理人員的有效槓桿,充分利用這一獎勵機制,對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自覺履行職責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作為一個工作十多年的老護士,我見證了工資改革之路,享受到了工作改革的甘甜,體會到了護士工作是有價值體現的,護士工作是可以滿足的。

四百万人的

作者單位: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Ⅰ病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