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刘景春:与金鱼相忘于江湖。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谨以此文纪念已故一代国鱼宗师刘景春老人。

刘景春:与金鱼相忘于江湖。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刘先生当年从不卖鱼,鱼只送朋友。能从刘先生家中拿出鱼的,有人称‘京城第一大玩家’的王世襄先生,有引车卖浆之流,也有一来二去的鱼友。”

“中国鱼有历史了,刘先生养鱼是纯花钱,他有些家底,老燕大毕业的,北师大的英语教授。北京鱼把式里,他绰号叫大学生。意思是他在喂鱼的里面,学历是最高的。”

“刘先生是王世襄的同学。80年代写了一个‘介绍中国金鱼’的书稿,交给王世襄,想让他帮忙印书公诸于世。结果一直出不来,没人给出,刘先生后来觉得自己快死了,就问王世襄要他把书稿拿回来。05年刘先生去世了。08年书终于出来了,王世襄给他写了个序。”

刘景春:与金鱼相忘于江湖。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刘先生倒在便坑里的鱼,都比鱼市好。现在市面上最好的,也比不上他送人的。他的鱼许多人都想要,许多金鱼是刘先生的金鱼的徒子徒孙,可谓一把鱼子,传种全国。”

说这话的是北京文化局的宋鹏远。他一再提到的刘先生,是刘景春。

刘景春:与金鱼相忘于江湖。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古人以文会友,北京文化局的宋鹏远却以金鱼会友。他的博客签名是“梦鱼”, 因金鱼而结识了很多专家,朋友。其中有位刘景春刘先生,是养鱼大家,也是已故大玩家王世襄的同学、至交。王世襄说,听刘景春谈鱼,自己有“隔行如隔山”之感。可惜的是,刘先生已于2005年去世,他的数千条珍贵的金鱼也不知去向。

宋鹏远和父亲都喜欢金鱼,他们在1988年到1990两年间曾有缘与刘景春交往。宋鹏远至今难以忘记的是第一次见到刘景春的金鱼时的情景,“真是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是金鱼吗?!原来能长这么大!多少年才能养成这样啊?这么大尾巴!肉头上都出刺儿了!鳞片都跟铜钱似的!喔!鱼精!”宋鹏远对本刊记者说,“我头次见刘先生的鱼,吓一跳。草鱼那么大,鳞片铜钱那么大,这也是金鱼?我现在和别人说,都不信。”

刘景春:与金鱼相忘于江湖。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鱼精、鱼贼

二十多年前,正是北京观赏鱼市场方兴未艾、初具规模的时期。在宋鹏远最原始的记忆里,似乎那时到处都是沿街叫卖金鱼的小贩。家里大人为逗孩子高兴,进屋拿个小盆出来,花个一两毛钱盛上几尾,端回院儿,往窗前檐下的大瓦盆里一遮,再到水库里踅摸几根水草,拿石头压在里头,这便成了无数孩子最宝贵的童年记忆。自然,宋鹏远就是这无数小孩中的一个。

饲养金鱼似乎并非一件多困难的事情:放上一盆水,撒里几条鱼。早上喂点虫,晚上抽抽屎。当时宋鹏远和父亲就是这么想的:看见别人养,觉得喜欢,就自己也弄一缸来养,结果金鱼习性看不出来,鱼病了看不出来,等到看出来后鱼也快不行了。“一句话,怎么养怎么死。”宋鹏远说。

自己不会养鱼,只好请教名师。宋鹏远的父亲有位朋友,也养金鱼。他们找上门去,对方说自己养的鱼相比老刘先生,实在是惭愧,老刘先生那鱼养的才叫好看。于是,就去拜访这位老刘先生,也就是刘景春。


刘景春:与金鱼相忘于江湖。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那时候的刘景春,70多岁,家住官园一个四合院里,院子里浩浩荡荡摆满了几十个木海(养鱼的大盆叫木海,直径一米五一个),金鱼在木海里游动,蔚为壮观。刘景春当时养着有四种金鱼:额头红、红虎头、五花珍珠和墨鼓眼儿帽子。

刘景春的金鱼,以额头红与红虎头为最,都是他数十年个人优中选优的结果。那时鱼市虽也有与刘景春同种的金鱼,但品貌不可与其同日而语。

有次,一个由朋友介绍来的香港人找到刘景春,说想买点额头红。刘景春就带着他上官园鱼市挑了十对,四十块钱一对。香港人挑完后,问能不能上他家看他养的金鱼,刘景春于是带他到自己家,香港人一瞧,非要刘景春卖他几条自养的金鱼,还说,“跟您这一比,刚才买的那哪叫金鱼?”


刘景春:与金鱼相忘于江湖。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刘景春没办法,答应送他几条。但对方依旧不依不饶,说必须给钱,最后从刘先生家里捞走了十对额头红,丢下四千块钱高兴而去,只留下发呆的刘景春。八十年代,四千块钱是一笔巨款。

刘景春的金鱼名声大了,许多人都想来他家看看,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偷鱼的。有人夜晚就翻过院墙偷过刘先生的金鱼。 宋鹏远还记得,他和父亲去刘景春家的时候,院子里每个木海上都装上了铅丝编制的罩子,那就是为了防着半夜越墙盗窃的鱼贼。


刘景春:与金鱼相忘于江湖。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辛苦差事

宋鹏远说,养金鱼是辛苦活,阳光、氧气、水质、饲料的营养决定着金鱼培育的好坏。“金鱼喜欢吃活食,比如臭水沟里的红虫。人工饲料也可以喂,但这是死的,比不上吃活的食物来得精神。”他说。

刘先生在世的时候,鱼虫他自己捞,为了捞虫,他跑遍北京城。自己跑不动了,他就要儿子帮着去捞。

刘景春家里头有一辆自行车,专门让他儿子给他到处去捞鱼虫。有一回,他儿子骑自行车去给他捞鱼虫,早上走的,直到晚上才回来。原来城里哪儿都没有虫儿,他儿子一直骑车骑到通州去了。刘景春本来还挺担心,后来又乐了,就说:“就这种精神干什么事儿干不成?!”后来,又买了两辆摩托车,刘先生估计是认为骑摩托车去捞鱼虫会比骑自行车省时间。

刘景春:与金鱼相忘于江湖。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刘景春的鱼是极难得的,如非朋友关系,断然不易得到。他每年除孵化所需数量子鱼之外,其余之籽,他都倒掉了或尽数销毁,绝不让其上市。

选育是最重要的事情。大鱼甩了鱼籽,泡出2万小鱼出来。刘景春需要从2万尾小鱼中找出好苗子,淘汰掉次品。他戴着眼镜,和老伴对坐在檐下,左手扶盆,右手持抄,趁着天亮,一个个地看,从早上挑到晚上,腰都直不起来。

当然,刘景春的金鱼的进化也非一帆风顺。宋鹏远说,刘景春当初筛选额头红鱼,一度昌盛。但近亲繁殖,数代之后,其子鱼中所能选出的佳苗愈见减少。就跑到石家庄等地的朋友那去,花钱买回优良品种来改进自己家鱼的基因,结果鱼的品种、样式越来越好。

刘景春:与金鱼相忘于江湖。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鱼之乐

宋鹏远和父亲以前养金鱼,后来兴养热带鱼的时候,又养过一阵热带鱼。他们养过“七彩神仙”、五彩金凤……最后对热带鱼的兴趣劲过去了,觉得还是“养金鱼有品位”。

在宋鹏远家里,有三个金鱼缸,一个是喂热带鱼,一个是他所说的品相比较差的金鱼,另一个是品相比较好的金鱼。他指着一条品相好的“虎头”说,“这和那另外缸里的‘虎头’都是一天出来的鱼,一个母亲生的,二百多条鱼,就它长得最好。有的是他哥们,可差距就那么大。”

对金鱼的热爱者来说,热带鱼永远都是一个样子,养金鱼不一样,它可以按人自己的心意,通过变异、遗传、人工选择去塑造金鱼的形状,改变它的模样,不让它退化而能有所前进。

还有什么事,能比创造金鱼更有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