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一名臨床醫生的感悟:24h動態血壓監測“說出”血壓真相

最近1周,在高血壓病房裡出現了許多真正的“高血壓病人”,入院血壓190/120mmHg、220/110 mmHg、甚至240/120mmHg,加藥的加藥,靜脈用藥的靜脈用藥,迅速給藥,控制病情,這麼高的血壓還是讓人有點提心吊膽。可有兩個病人卻是例外。

24歲小夥求醫十餘年,

只想查明高血壓真相

上午一個24歲的高血壓青年男性在父親的陪同下入院了。“這麼年輕就高血壓了,是有繼發性的因素嗎?”這是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

詢問病史,患者11年前晨起後出現頭暈、心悸、大汗,自測血壓150/90mmHg,從此後開始了漫長的求醫路,多家醫院就診,甚至協和也沒有查出特殊的原因,都是以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口服降壓藥物治療而告終。

2017年,病人自行停藥,自述血壓控制在 150/100mmHg。1月前患者在考場中再次出現了頭暈、頭痛,心悸、乏力,迅速去了當地急診測血壓180/100mmHg。高血壓又進展了?帶著這樣的疑惑,父親還是想一查究竟。

入院查體,患者血壓 189/95mmHg,未訴不適。病人自述從來都未出現過這麼高的血壓,反覆測量,發現血壓數值準確無誤。這麼高的血壓,我迅速處方地爾硫卓90mg Bid和特拉唑嗪 1mg QN(未查繼發性高血壓因素,我們常規選擇對RASS影響較小的藥物)治療。當天夜班,19:00再次測量血壓,予降壓藥物後血壓不降反升為190/110mmHg,追加半片特拉唑嗪,囑患者休息。次日晨患者血壓仍為166/82mmHg。這麼年輕就有如此高的血壓,腦海中一遍遍篩選可能的繼發性高血壓原因。

“血壓測量是否準確?”“測量時病人是否緊張?”“病人是否為白大衣高血壓?”這是主任提出的三個問題。還沒得到解答,辦公室就接到了B超室的電話,患者乘坐電梯後極度不適,大汗乏力,讓我們推輪椅接病人。回到病房我們再次詳細地詢問了病史。

父親說兒子基本不坐電梯,從來不玩高空項目,沒坐過飛機,放假後喜歡宅在家裡,不願意與他人交流。患者自述進入醫院等人口密集、嘈雜的環境時就會出現心慌、乏力。停掉長期的特拉唑嗪,請心理科會診,儘快完善動態血壓,主任考慮患者存在“白大衣高血壓”因素,血壓有虛高的成份,要小心降壓過度,同時有明顯的心理問題。

24h動態血壓回報:24h 139/84mmHg,白天 144/83mmHg,夜間 125/69mmHg,白大衣窗口 159/89mmHg。同時心理科會診考慮患者為急性驚恐發作,焦慮狀態,伴有社交恐怖、幽閉恐怖,與勞拉西泮、帕羅西汀、坦度羅酮治療。24h動態血壓提示患者僅為高血壓1級,是很明顯的白大衣高血壓。

一名臨床醫生的感悟:24h動態血壓監測“說出”血壓真相

患者多年來反覆就醫,想查明高血壓真相,殊不知心理問題才是病人最真實也是最首要的問題。這麼多年來,家屬和醫師都過分放大了高血壓疾病,卻忽視了心理疾病。考慮到患者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快,我們出院處方比索洛爾治療。囑患者日常家庭監測血壓,早晚測量,每次測量三次,取後兩次平均值,同時臨床心理科隨診,切勿隨意減藥、停藥。

一名臨床醫生的感悟:24h動態血壓監測“說出”血壓真相

病人血壓190/120mmHg,

主任竟不讓加降壓藥?

兩日後,一名67歲的老年女性在家屬的陪同下步行入院。原以為是一個常見的高血壓原因待查,詳細地詢問了病史,完成了體格檢查,給病人測量了血壓190/120mmHg,多次測量,準確無誤!抓緊報告,是否靜脈給藥降壓?主任再次詢問了病史,病人既往無高血壓病史,無高血壓家族史,家屬告訴我們,老人的發病就是半個月前老伴過世後才出現的,近日持續的失眠讓老人近半月的血壓越來越高。

“1片硝苯地平控釋片長期,1片黛力新長期,晚上1片阿普唑侖長期,1片卡託普利片口服臨時,1片阿普唑侖口服臨時”。這麼高的血壓,一片卡託普利一片阿普唑侖就能搞定,主任不會太隨意了吧? 半小時後決定再複測血壓。血壓164/95mmHg,許是阿普唑侖起效了,病人服藥後平穩入睡。交代夜班大夫注意監測患者血壓,也交代家屬患者夜間睡眠不佳,阿普唑侖按需使用。次日交班,病人血壓105/74mmHg。1片硝苯地平控釋片就能將190/120mmHg的血壓降至正常?

主任說,這是情緒相關性高血壓,是發作性高血壓中最常見的病因,而病人的“情緒”則來自於親人去世所帶來的急性應激。查房過程中我們發現,病人悶悶不樂,你問我答,不多說一句話,還會間斷出現不自主的手抖。遂請心理科會診,心理科的老師支持我們的診斷、治療,告訴病人時間是治療該疾病最佳的藥物,只要改善睡眠,慢慢地就都會恢復。

繼續予阿普唑侖、黛力新、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2天后,家屬描述病人失眠明顯好轉,血壓也恢復了正常。24h動態血壓回報:24h平均血壓 114/73mmHg,白天120/78mmHg,夜間97/59mmHg(詳見圖2)。患者血壓已達標。完善了相關檢查,排除了繼發性高血壓後,病人平穩的出院了。

入院如此高的血壓,沒有靜脈給藥,僅僅1片降壓藥,聯合阿普唑侖、黛力新就能輕鬆搞定。主任還不忘囑咐病人,如果出院後血壓更低了尤其是有頭暈症狀時,要停硝苯地平控釋片。但黛力新不能停。

一名臨床醫生的感悟:24h動態血壓監測“說出”血壓真相

走進病人世界,

才能找出真正的“高血壓”患者

當前的教科書告訴我們,未服用降壓藥物情況下,非同日三次診室血壓≥140/90mmHg即可定義為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或舒張壓≥110mmHg即可定義為高血壓三級。

在臨床工作中,有大批的病人被我們診斷為高血壓3級。可我們往往會忽略1個前提,所有血壓數據的獲得均需在病人安靜狀態下獲得,身體的“安靜”容易做到,可是真正的心理“安靜”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我們如何將這些“白大衣高血壓、情緒相關高血壓”篩選出來?家庭血壓監測、24h動態血壓就顯得尤為重要。

由於病人家庭監測血壓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越量越緊張,每日不斷測量,血壓測量不準確等情況。24h動態血壓檢查則是首選的方法。白大衣高血壓並不是真正的高血壓,可仍需我們積極的處理,長時間的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白大衣高血壓”總有一天會發展成為真正的高血壓。

在臨床工作中,遇到190、200 mmHg 甚至更高的血壓需要我們多一份思考,患者的真實血壓真的有這麼高嗎?需要我們積極的降壓藥物治療嗎?我們對於高血壓及分級的診斷是否準確合理?詳細地詢問病史、查體,以及24h動態血壓才能讓我們找出那些真正的“高血壓”患者。

一名臨床醫生的感悟:24h動態血壓監測“說出”血壓真相

同樣,高血壓病房輪轉還教會了我另一個知識。我們以前從教科書學習高血壓、從指南學習高血壓,講高血壓的管理,那說的都是慢性持續性高血壓。指南很少涉及討論“發作性高血壓”,但在真實臨床世界,發作性高血壓卻是很多。高血壓是個慢性疾病,但血壓卻更是一個生命體徵,血壓和心率一樣,隨時受環境、情緒、疾病等影響,管好發作性高血壓我們要更關心病人的生活環境,按主任說法“要走進病人的世界”。

一名臨床醫生的感悟:24h動態血壓監測“說出”血壓真相

心內科 於穎 邊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