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组图:烟台海阳这个村种了不少稻子,看看是什么样?

胶东半岛以面食为主,产稻不多,相传最早是在明代由福山人郭宗皋将水稻种植技术引进,此后种植规模虽然不大,但一直也延续了下来,现在部分县市仍有种植,根据条件的不同,有水则种水稻,否则就种旱稻。

因为气候影响,胶东产区的稻米生长周期比较长,通常也是春种秋收。眼下的这个时候,一些有名的稻米种植村也即将迎来收获了。

组图:烟台海阳这个村种了不少稻子,看看是什么样?

烟台海阳位于胶东半岛南部,算是半岛的低纬度地区,当地的水稻种植规模就相对比较多。根据海阳县志记载,当地稻田的规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达到一个高峰,种植面积达到了1.3万亩,占全县粮田面积接近1%。后来逐渐减少,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致维持在了一千多亩的规模。

在海阳境内,“沽头大米”相当出名,其指的就是龙山街道大沽头村、西沽头村一带出产的稻米,下面这组图片,就带大家去看一看。

组图:烟台海阳这个村种了不少稻子,看看是什么样?

看到“大沽头”这个名字,有的朋友或许会联想到胶东半岛有名的大沽河。虽然名字相似,但海阳的大沽头村,与大沽河并无关系。根据村志记载,明末,由姓人从莱阳迁至此处建村,因祖先曾在戚继光部下专任司鼓督进之职,戚继光赐其“掌鼓良佐”头衔,后人遂命村名为鼓头。后因村坐落在东大河的大沽湾西头,故改为大沽头村。西沽头村与大沽头村相连,两个村庄都是由姓居多,统称“沽头”。

组图:烟台海阳这个村种了不少稻子,看看是什么样?

两村东面有河流经过,距离入海口也不算太远,过去有些地块排水不畅,容易形成盐碱地。后来村民就将水洼改造,种上水稻,逐渐成名。

组图:烟台海阳这个村种了不少稻子,看看是什么样?

不过,种植的时候也是根据水利条件进行调整,水源充裕的时候就种水稻,如果气候较干,就种植旱稻,然后定期浇水。这组图片拍到的画面,就是大沽头村旱稻田的场景。

组图:烟台海阳这个村种了不少稻子,看看是什么样?

可以看出,当地的稻田面积还是不小的。

组图:烟台海阳这个村种了不少稻子,看看是什么样?

有的稻子,就种在大棚之间,不知是地块充分利用,还是为了提升温度。

组图:烟台海阳这个村种了不少稻子,看看是什么样?

沉甸甸的稻穗,已经把秸秆压弯了腰。

组图:烟台海阳这个村种了不少稻子,看看是什么样?

这是一串稻穗,等过段时间收获脱粒之后,今年的沽头大米就可以上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