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有人说郎平器重张常宁而不是李盈莹?

问了也白问


手心手背都是肉,郎平不是不讲道理的教练,一直都是良才善用,能者居之。

目前来讲,张常宁确实要比李盈莹全面,此前都说张常宁的强攻实力不行,得分水平太低,事实上真有球迷说得那么不堪吗?其实我们都清楚为什么在世界杯上,李盈莹没有获得太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原因就是张常宁的状态回勇,她在世界杯的得分排在了全队第二位,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正是因为张常宁的状态回勇,让喜欢李盈莹的球迷产生错觉,认为郎平这是器重、偏爱张常宁,让她获得大量的上场时间,而把李盈莹晾在一边。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世界杯如此重要的大赛上,郎平肯定会选择经验更丰富的球员,不要说郎平,就算是其他教练也是一样的。

张常宁的作用非常大,除了一传、防守、进攻、发球,她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处理球能力很强,在大舞台上,什么球都有,而宝贝宁就具备处理困难球的能力。令人欣慰的是,张常宁的失误也控制得很好,没有以前那么慌张。其实她最大的进步还是进攻,变化有了、力度也有了!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大赛上取得这么高的扣球成功率,尽管没有入选最佳阵容,但她的进步,我们都能看得见。

再来说下李盈莹,大家也都知道,大赛不是练兵场,事实上,郎平也不能说不器重她吧,只是觉得她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技术还需加强。从她带上李盈莹参加奥运会预选赛、世界杯这些就可以看出,她对这位19岁的小姑娘抱有很大的期望。

综上所述,不要再提郎平器重哪位球员,不器重哪位球员,这根本就不成立,还是那句话,能者居上,你说这位球员打得多好,郎平不用她,这才是不器重。


最爱生活汇


我是湖北球迷,从79年起开始关注女排,整整四十年,虽然外行,看的多了,多少也看出了一点门道。对张常宁和李盈莹我都喜爱,她们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排球人才,在大赛中用谁那是教练郎导的事,我们大家就不要操这个咸心了。不过,既然说到两位姑娘的使用,我还是忍不住要鼓噪两句一一

郎导让常宁打首发多一些,这绝对精心思考后的决定,排球是个整体,从发球到一传到二传再到扣球和拦网,哪一个环节就不能有明显的漏洞,双方从教练员到队员既在斗勇,也在斗智,比如,在多回合中,为什么要把球尽量推给对方的二传手?就是为了让对方组织不了有效的进攻!再比如,关键球怎么打,不妨看看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最后一个球,中国队一攻,陈忠和指导叫了一个暂停,布置战术,果然如我所料,让张苹打时间差,时间差战术当时已经很少有球队使用了(现在绝了迹),也正因为少见,所以张苹顶替受伤的赵蕊蕊后,几场比赛一打一个准,随后,我心里又是一紧,张苹打时间差,以前打的太好,会不会对方(俄罗斯队)已经预料到?果然张苹被重点关照,没打成,是张越红最后一捶定音。我啰啰嗦嗦这些,无外乎是想告诉大家,运动员的临场经验是何等重要,张常宁打了多少年的球?其比赛经验肯定更胜刚出道的盈莹一筹,所以,已经成精的郎导在使用球员上,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够理解的,奉劝诸君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


荒生戏语


我从三个方面来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确实器重张常宁

毋庸讳言,郎导确实很器重张常宁。2015年,20岁的张常宁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郎导就让她作为先发主攻跟朱婷打对角。张常宁一炮而红,成为中国女排历史上获得世界冠军的最年轻的首发队员,朱婷、袁心玥和张常宁合体的“朱袁张”美名也迅速叫响。

2017年,张常宁因伤状态有所下滑。经过术后艰难的康复训练,张常宁终于搭上了2018年世锦赛的末班车。世锦赛上,郎导仍然安排张常宁首发。半决赛张常宁在进攻端表现挣扎,仅得一分。为了登上领奖台,最后一场铜牌争夺战,郎导临时变阵,由李盈莹顶替张常宁出任首发。

去年世锦赛的那套“七仙女”首发阵容,在今年的两个大赛一一东京奥运会资格赛和世界杯卫冕战上继续沿用,主攻线上依旧是朱婷和张常宁担纲,李盈莹还是第一替补的角色。

张常宁没有辜负郎导的信任,在东奥资格赛和世界杯卫冕战上表现都非常出色,帮助中国队顺利拿到东京奥运会门票,并成功卫冕了世界杯。



二、不器重李盈莹吗

为什么有人认为郎导更器重张常宁而不是李盈莹呢?原因无非是李盈莹没能取代张常宁的首发主攻位置。

近两年,李盈莹在国内赛场上表现的确实很优秀,甚至超过了张常宁,但是国内赛场和国际赛场差异还是很大的。李盈莹显然还无法取代朱婷的大主攻位置,而一传能力偏弱的她肯定没有张常宁更加胜任小主攻位置。

李盈莹的强攻在国内赛场有一定优势,排超元年,天津女排为了确保李盈莹在进攻端充分发挥作用,采取扬长避短的办法,让李盈莹只打前排,轮到后排时如果不换下也主要是为了加强后攻,基本不承担一传任务。到了国际赛场,李盈莹的网口优势几乎就没有了,人家欧美女排诸强既高且快,而李盈莹的身高弹跳并非特别出众,击球过网点高度略显不足,一锤定音的球比国内赛场少了很多。也就是说,即使是在进攻端,李盈莹与张常宁相比也并不占优势。

现阶段郎导确实更器重张常宁,但你不能因此就说郎导不器重李盈莹。实际上,郎导不仅器重李室莹,所有的替补队员她都非常器重。郎导总是反对把她的队员分成主力和替补,她一再强调,只有先发和后发,没有主力和替补。

在确定参赛阵容的时候,郎导一向是非常慎重的,哪怕是最后一个人选的取舍,往往也是反复权衡。


三、地域主义要不得

天津女排和江苏女排都是国内女排劲旅,李盈莹和张常宁又是她们各自的领军人物,彼此都拥有大量的支持者。在排超赛场,李盈莹和张常宁各为其主,球迷们全力支持主队,与强敌势不两立,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是,当李盈莹和张常宁身披国家队战袍的时候,天津球迷和江苏球迷就应该抛弃狭隘的地域主义,现在大家都是中国球迷,荣辱与共,再互相攻击只会造成内耗,有害而无益。

如果郎导对张常宁的器重是任人唯亲,如果张常宁没能帮助中国女排取得好成绩,我们可以质疑郎导的用人。现在,张常宁作为首发主攻表现不错,帮助中国女排圆满完成东奥资格赛和世界杯卫冕任务,为什么还要人为制造矛盾呢?

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提类似的问题,不知道提问者是谁,他所谓“有人”又是谁,我只想问:您为什么非要把地方队间的矛盾带到国家队?张常宁和李盈莹及其他队员在中国女排这个集体中都亲如姐妹,为啥您不能和她们一样呢?


李家慧说排球


至于对张常宁的使用和“器重”的问题,自从不愿意打沙排而强转室内,受到处罚后,还是如愿转入了省队,没过多久就入了选国家队,并直至现在,无论表现好坏都是铁打的首发主打。网上炒作的力度空前,风头直接盖过了惠若琪,直逼朱婷!事实俱在,都是明摆着的,多说无益!

要感谢那些“幕后奉献”的人!更要感谢朱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婷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拯救”了中国女排国家队!

我只想说,李盈莹靠着自己的顽强、坚持、低调、谦虚谨慎的端正态度和过硬的基本功,严格要求自己,自律自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各路豪强汇聚的国家队中,逐渐站稳了脚跟,实属不易!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点到为止!



要提高警惕


又来这种挑拨离间的题目!

只要是优秀的球员,郎导对谁都重视,张常宁和李盈莹两人都是除了朱婷以外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主攻手,两人都是朱婷的最佳对角,并不存在对谁重视对谁不重视!

张常宁比李盈莹早出道,在14年的时候就入选国家队,15年就在世界杯上当上了主力,在随后的16年里约奥运会,17年大冠军杯,18年世锦赛再到19年世界杯,张常宁都一直跟朱婷搭档首发,从本次世界杯的比赛可以看到,张常宁确实是一名非常不错的主攻手,她在场上的六轮一传非常重要,不但一传出色,地面的防守保障也做的非常出色,就像一块移动地毯,除了下三路不错,她在前排的进攻也同样非常给力,面对欧美高拦网,她进攻毫不手软,频频得手,砸的对手东倒西歪,跟世界强队美国,俄罗斯,日本等进攻成功率都超过了50%,再加上拦网和发球,张常宁几乎每场的得分在队里排第二。世界杯结束后的赛后统计,张常宁的成功率排在所有边攻手里第二。

李盈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今年的一传进步就可以看出她的实力,但是距离全面主攻手,李盈莹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她目前的一传还不错,但是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而且她的防守还需要多多磨练,朱婷加盟天津女排,李盈莹将会是朱婷的对角,这样她将打小主攻,对于她的一传和地面防守将有很大的提升。进攻由于接一传分散注意力,成功率和效率也不及以前,所以这也是她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一点就是经验,她从出道到现在参加了世锦赛和世界杯,但是从本次世界杯的临场表现可以看出,李盈莹的心态还需要好好磨练,要在大赛中临危不乱,稳中求胜!





排球boy


郎平器重张长宁而不是李莹莹,此问题确实存在。不否认郎平为女排倾注了很多心血,帮助女排在战斗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比赛的把空上有一定的指挥能力,女排取得的成绩与她的贡献也分不开。但是在用人上确实有厚此薄彼的现象,正所谓一俊遮百丑,得了冠军就好像其它问题都不存在了似的。李莹莹一八年MVP得主,个人能力很强,很有特点。很多的比赛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换李莹莹也说明了这点。拿一八年世锦赛为例,张长宁手术刚好,明显不在状态,甚至低迷,但郎始终重用张长宁,场场首发,直到被挤出决赛。当时很多网友呼吁李莹莹首发,郎始终固执己见。直到三四名比赛想起用李盈莹,并轻松取得胜利。此世界杯,重要比赛坚持张首发,出现低迷也首发照样。如象张一样重用李盈莹,李的进步会更快,作用会更大,手感不好的现象也不会出现。世界杯必竟阻力较小,奥运会如还象以前一样,不能象重视张一样重视锻炼李,要想取得冠军,恐怕很难如愿。


老马198601821


郎导器重谁,不是凭口说的,而是需要球员自己去争取的。用自己赛场上的表现去征服郎导,最终赢得郎导的器重。


远的不说,就拿刚刚结束的女排世界杯来具体说说吧。本届世界杯中国队一共打了11场比赛,七大主力首发打了8场比赛,李盈莹首发打了3场。

作为一名新队员,郎导算是给了李盈莹相当多的机会。当然,李盈莹首发的三场比赛,对手都相对较弱,李盈莹也算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特别是队争多米尼加队那一场,郎导派出六老带一新的首发,这一新,就是李盈莹。让六位主力带领李盈莹来打,如果李盈莹再发挥不好,那就说不过去了。

本届世界杯对李盈莹真正的考验,其实是在对阵巴西的那场比赛。张常宁的进攻当时被巴西队限制,郎导用李盈莹替下张常宁,就是想利用李盈莹的强攻来突破巴西队的拦防。


比赛大家也都看到了,李盈莹上场之后,进攻几乎没有发挥,一传防守虽然顶住了,但是起球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替补上场,李盈莹仅仅拿到了2分,进攻12扣2中,这扣球成功率也是够低的。

这场比赛幸亏袁心玥站了出来,进攻拦网全面爆发,帮助中国队艰难取胜。机会给了李盈莹,李盈莹没有把握住,这说明什么?

说明李盈莹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提高,仅有进攻是不够的。到了重大比赛的关键场次,上场后,能否正常发挥?这些都是李盈莹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所以,想赢得郎导的器重,就用赛场上的表现来说话,其他的都不好使!

原创文章,希望能得到你的认可。博雄会持续带来女排的原创文章,你们的喜欢,是我最大的动力。喜欢的就点赞评论关注我吧,点关注不迷路!


博雄体育


谈不到重此轻彼的问题,实际上都是正常的自然进程。大家都知道张常宁出名在先,朱袁张成名之时,李盈盈还默默无闻。随着李盈盈在17赛季一战成名,连创总得分和单场得分最高记录,与天津队横扫千军,最终夺取全国冠军。才引起重视,成名立腕,才进入国家队。但此时,国家队的首发阵容早已成熟固定,朱袁张为主的阵容也已配合熟练,非常稳定。尤其队员之间经过长时间的配合磨练,已经达成高度默契,效果也一直不错。所以,作为主教练,是不可能放弃这一成熟的打法阵容而另辟蹊径的。但,李盈盈在联赛中体现出的实力和特点又确实不容忽视,所以,必然要将其吸收到国家队来,下面就是对其如何使用的问题了。如前述,七仙女之首发阵容熟练默契,不会轻易打乱,那李盈盈的角色就是篮球赛场上的‘最佳第六人’。在此也再次强调:主力不等于首发,那种认为只有首发才是主力的认识完全是外行。是否主力,关键是看其实力和作用,而不表现于是否首发。所以,郎平对此二人绝无厚此薄彼之意,在目前所有的国家队队员中以二人的实力作用,均可称为国家队的绝对主力。至于怎么安排谁什么时候上场,那完全是根据需要决定的。


观实析理


根据什么说郎平器重张常宁而不器重李盈莹呢?这根本就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伪命题!
出题者大概是以张常宁经常作为第一阵容首发而得出张常宁更被郎平器重这一结论的。
张常宁是上个周期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成员,在队中是一名老队员了,由她和朱婷、袁心玥等组成的朱袁张七仙女阵容磨合多年,应该说是中国队一套比较成熟的作战体系。


张常宁在这个体系中攻守比较平衡,是七仙女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次世界杯她的发挥总体说是比较出色的。
而李盈莹则是国家队的一名新兵,19岁就能打上国家队主力替补,说明她是个有实力和鲜明技术特点的球员。


在国家队各项比赛中,李盈莹多次以奇兵角色出现,打乱对方节奏,力挽颓势,立下奇功!
所以说张常宁和李盈莹都是国家队的重要成员,她们特点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是中国女排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对郎平来说,她们都是自己的心腹爱将,何来厚此薄彼之说!


天津朱云


说白了,并不是郎平器重张常宁而不是李盈莹,而是说这话的人是自己心理问题,他们的心里头装着李盈莹份量重些、心里迷恋着李盈莹,他们恨不得场场球看到李盈莹能用主力去战胜对手,为自己的“星”高兴,为自己高兴。
一个团体的体育运动,我们应看重于准能更好在这个团队能发挥出自己的亮点,谁更能更好在这个团队发挥,将自己贡献到这个团队去战胜对手。团体赛中有些选手是适合于主打型,当他们在某些比赛中突然遇到限制,或因某因素发挥欠佳时,他即可以转换成保障型,配合型,象张宝宝这类人。


有些选手,作为攻手,他的攻击力很强,技术出众 。可当他们在比赛中一但受阻,他所起到的配合型、保障型比别人差,而且他们还有更出色,更强的攻手在队里。因此:他们更适合于替补、更适合于做奇兵。在教练眼里,并不是话上场的时间多,就看重谁,他更看重的是大局观,很多比赛往往就靠奇兵去解决,大局观里面需要奇兵,在某些场次里,奇兵上场几分钟胜过上整场的球员。郎平教练是一个很注重细节问题的教练,她自有她用人的法则,她对球队的每个队员的技术持点了如指掌,她很清楚对什么队用什么人、什么时候上什么人。郎导是感于担当,懂得肩上责任的人,她绝对不会器重谁、轻视谁。
宝宝有
她的宝贝枝术、双赢有她赢球的绝活,郎导自有郎导统帅领军的办法。作为球迷不应过度猜测或臆想,更不能够乱下定性、误导人们的认知。我们相信宝宝、双赢各自各精彩,郎导自有妙计统率她们,融合她们,使中国女排更上层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